APP下载

流体体位垫对侧卧位手术患者皮肤受压损伤及术后体位相关性疼痛的影响

2023-05-22黄丽薇孙艳孙丽荣梁红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3年9期
关键词:侧卧位体位流体

黄丽薇 孙艳 孙丽荣 梁红

患者手术时常因需要达到良好的手术视野,需在特定手术体位下接受手术治疗,这使得患者局部皮肤或皮下组织所受压力增大致患者易发生皮肤受压损伤[1-2],另外由于患者长时间处于同一手术体位,肢体血流受阻,术后较易发生体位相关性疼痛。常见的皮肤受压损伤为皮肤压红和压力性损伤(pressure injury, PI),有研究者[3]对术中PI的发生率进行文献回顾,显示其发生率高达57.4%,若患者同时又发生术后体位相关性疼痛,将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其治疗费用,影响患者的身心康复。在临床中,侧卧位是最常见的手术体位之一,多见于神经外科、胸心外科、泌尿外科、骨科等手术中。采用侧卧位手术体位时,由于患者身体与手术床的接触面积较平卧手术体位大大减少,使得患者耳廓、腋下、髋部、膝关节内外侧等支撑受力点局部压力增大,结合该类手术时间较长,手术应激、麻醉药物及患者心理生理状况等多种危险因素综合作用,导致侧卧位手术患者成为PI及术后体位相关性疼痛的高危人群。流体体位垫是一种新型体位防护用具,其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可从静态固体样状态转化为动态液体样状态,顺应骨隆突等不同部位的解剖结构,增加患者身体支撑点受力面积分散局部压力从而缓解身体支撑点压力;除此以外,流体体位垫具有零记忆力的特点,塑形后不会恢复原有形状,促进摆放手术体位时患者身体一致性,不会因压力而出现反弹力增加皮肤损伤风险;由于其还具有较好的柔软性,可应用于包括危重患儿在内的临床实践中,旨在降低患者皮肤压力性损伤及提高舒适度[4]。本研究探讨流体体位垫对侧卧位手术患者皮肤受压损伤及术后体位相关性疼痛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9年5月—2021年8月在医院采用侧卧位行择期手术治疗的3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条件:年龄≥18岁;行全身麻醉的择期手术患者;手术体位为侧卧位;预计手术时长≥2 h(从体位安置好至手术结束)。排除条件:术前皮肤已有损伤;合并急慢性皮肤疾病;语言表达障碍;合并严重心、肝、肾疾病的患者。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60例。观察组中男66例,女94例;平均年龄52.60±15.13岁;左侧卧位82例,右侧卧位78例;BMI 23.96±4.25;术前血红蛋白:正常148例,异常12例;术前血清白蛋白:正常152例,异常8例;吸烟史:有36例,无124例;高血压病史:有20例,无140例;糖尿病史:有8例,无152例;周围血管性病变史:有6例,无154例;术中失血量:≤400 ml 158例,>400 ml 2例;术中输液量为2760.00±1134.90 ml;术前Braden评分17.20±2.77分;手术时长:≥2 h 60例,≥3 h 52例,≥4 h 29例,≥5 h 19例;输血治疗1例。对照组中男72例,女88例;平均年龄54.60±13.70岁;左侧卧位74例,右侧卧位86例;BMI 22.16±4.17;术前血红蛋白:正常154例,异常6例;术前血清白蛋白:正常156例,异常4例;吸烟史:有28例,无132例;高血压病史:有16例,无144例;糖尿病史:有12例,无148例;周围血管性病变史:有4例,无156例;术中失血量:≤400 ml 154例,>400 ml 6例;术中输液量为2840.00±976.22 ml;术前Braden评分18.80±3.03分;手术时长:≥2 h 58例,≥3 h 50例,≥4 h 30例,≥5 h 22例;输血治疗1例。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且参加本研究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常规给予术中皮肤保护及保温措施,侧卧位摆放方法统一参照2019年版《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进行体位安置,摆放时注意保护患者隐私及器官功能,操作时动作轻柔、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平整,避免医疗器械及操作不当对患者皮肤造成损伤。两组患者肢体统一用固定挡板支持耻骨联合与骶尾部或肩胛区(离手术野至少15 cm)。

(1)对照组:患者手术体位安置时使用传统海绵体位垫,巡回护士根据患者头围大小用棉垫自制而成的圆形头枕置于患者头下,受压肢体腋下放置50 cm×30 cm×8 cm大小的海绵垫,上侧上肢自然屈曲呈抱球状抱于胸前,受压髋部粘贴15 cm×15 cm泡沫敷料(康乐保医疗用品有限公司),双下肢呈跑步姿态,下侧下肢放置于80 cm×30 cm×10 cm大小的海绵垫之上;下侧上下肢自然放置于托手板或手术床上。

(2)观察组:患者安置体位前巡回护士根据患者身高、体质量将流体体位垫进行塑形后放置于患者受压部位,头枕大小为 30 cm×15 cm×8 cm,躯干垫大小为 80 cm×50 cm×8 cm、 腿垫大小为40 cm×20 cm×8 cm,同对照组一样上侧上肢自然屈曲呈抱球状抱于胸前,双下肢呈跑步姿态,下侧上下肢自然放置于托手板或手术床上。

1.3 观察指标

(1)术后皮肤受压情况:统一由经过培训的研究小组成员对受压部位皮肤进行结果判定,记录术毕时、术后2 h、术后12 h和术后24 h患者皮肤压红和压力性损伤的例数、部位及损伤程度。皮肤压红的判定为在受压部位皮肤指压3 s褪色即为皮肤压红[5]。采用NPUAP压力性损伤定义和分期[6]对患者进行压力性损伤分期评估。

(2)术后体位相关性疼痛:统一由经过培训的研究小组成员于术后24 h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法评估患者肩颈部、腰部、四肢疼痛情况,让患者根据自身感受情况在标尺上分别标注自身各部位的疼痛程度,0分为无痛,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10分为重度疼痛。

1.4 数据分析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组间均数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皮肤压红率的比较

在术毕时刻,观察组患者皮肤压红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h内患者皮肤压红全部消失。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皮肤压红率的比较

2.2 两组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的比较

患者均随访到了术后24 h,对照组中术毕时刻有9例患者为I期压力性损伤,其中手术时长≥5 h的患者有7例,手术时长≥4 h的患者有2例;观察组中术毕时刻有1例手术时长≥5 h的患者为I期压力性损伤。10例压力性损伤患者均被评为I期压力性损伤,有压之不褪色的发红,但皮肤完整,其中有7例发生在患者髂棘处,3例发生在患者腋中线处,术后受压部位压力解除,2 h之内均由压力性损伤转变为压之褪色的皮肤压红状态,术后12h内皮肤压红均消失。观察组患者压力性损伤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压力性损伤的比较

2.3 两组患者术后24 h手术体位相关性疼痛发生率比较

两组患者发生在肩颈部、腰部、四肢的疼痛程度均为轻度疼痛。但观察组患者肩颈部、腰部、四肢疼痛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24 h手术体位相关性疼痛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随着医护人员对手术患者皮肤受压损伤的认识越来越充分,术中防护措施的不断完善,围术期获得性皮肤受压损伤发生率有了一定的下降。目前,临床使用的支撑用具较多,在术中最常使用的用具是高规格记忆海绵床垫、凝胶垫、软枕、泡沫敷料等[6]。本研究中我们将流体体位垫作为主要研究防护支撑用具,主要是因为我们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它具有较强的塑形变化功能,从理论上而言,这不仅能够增加患者受压部位支撑面积,从而达到缓解身体支撑点压力、减少剪切力作用,同时还具有缓解侧卧位体位过程中的肌肉过度牵拉问题、增加患者舒适度的作用。

3.1 流体体位垫可减轻患者皮肤受压损伤情况

术中皮肤受压损伤主要是因为手术患者处在持续强迫体位,骨隆突处皮肤及皮下组织承受压力较其他部位更大,导致该部位发生缺血缺氧再灌注损伤以致发生皮肤受压损伤。皮肤压红是皮肤受压损伤最初始最轻的状态,在本研究中无论使用传统海绵体位垫还是流体体位垫,患者会随着手术时长的延长,皮肤压红发生率逐渐增加,而相对于使用传统海绵体位垫患者,采用了流体体位垫的观察组患者皮肤压红发生率较低,但只有当手术时长≥3 h时,两组患者皮肤压红发生率比较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本研究中,在使用传统海绵体位垫的患者中手术时长≥5 h的患者皮肤压红发生率低于手术时长≥4 h的患者,主要是因为在手术时长≥5 h的患者中有较多的患者发展为更严重的压力性损伤而未被计为皮肤压红例数。压力性损伤较皮肤压红更为严重,是指身体骨隆突处皮肤和皮下软组织受持续和(或)强烈的压力影响或受使用医疗器械等的影响,导致骨隆突处皮肤和(或)皮下软组织的局限性损伤,表现为受压部位发生开放性溃疡或皮下软组织损伤,伴或不伴有疼痛。在压力性损伤的比较中,对照组中有9例(5.63%)患者进展为I期压力性损伤,而观察组中只有1例(0.63%)患者进展到压力性损伤阶段。以上所述,我们发现手术时长越长,患者皮肤受压损伤越明显,采用流体体位垫有利于减轻长时间手术患者侧卧位皮肤压红和压力性损伤情况。有研究认为这可能与随着手术时间延长,患者受压部位皮肤组织缺血缺氧越来越严重有关,从而手术时间越长发生术中皮肤受压损伤的风险越高[7]。与我们的研究一致,有研究结果显示,随着手术时间延长皮肤受压损伤越明显,手术时长可作为压力性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8]。同样,Grimes等[9]研究认为手术时长>4 h后,时间每延长30 min,压力性损伤风险就增加33%。采用流体体位垫可明显降低患者皮肤压红及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其原因为相对于传统的体位垫流体体位垫具有更好的柔软性,可塑性强,除此之外还可增大皮肤受力面积,起到减压缓冲作用。在周雪芬等[3]的研究中, 采用常规预防压力性损伤护理方法的患儿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为16.7%,而采用流体体位垫的患儿发生率为0,这也与我们的研究结果大体一致。

3.2 流体体位垫可减轻患者术后体位相关性疼痛

有研究证实,术后体位相关性疼痛的发生时间一般在术后1~2 d,一般于术后第3天可自行缓解[10]。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于术后24 h评估患者术后体位相关性疼痛情况,结果表明,两组患者术后24 h体位相关性疼痛的程度都处于轻度疼痛状态,但采用流体体位垫的患者术后体位相关性疼痛的发生率明显降低。这可能与流体体位垫材质柔软且具有一定的厚度,可根据受压部位特点进行塑形,且塑形后的形状不受自身重力和记忆的影响有关。有研究发现流体体位垫用于ICU患者不仅可以保护局部受压部位皮肤,还可提升患者舒适度[11]。Visscher等[12]把流体体位垫当做新生儿的床垫,可明显提升新生儿睡眠质量。这些研究结果均与我们的研究结果相一致,表明流体体位垫在提升患者舒适度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流体体位垫作为一种新型皮肤压力受损的防护工具,与传统海绵体位垫相比,可降低手术患者皮肤压红和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同时还可降低患者术后手术体位相关性疼痛的发生率,提高患者舒适程度。本研究只探讨了流体体位垫在侧卧位手术中的应用,其他手术体位需要进一步的临床探讨和研究。

猜你喜欢

侧卧位体位流体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流体压强知多少
侧卧位和俯卧位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效果及安全性比较研究
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流体压强与流速
导乐陪伴联合自由体位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
等效流体体积模量直接反演的流体识别方法
菊花枕改善血压失眠
自由体位配合分娩球在第一产程中的应用体会
玻璃体切割眼内填充术后被动体位的舒适护理
头高侧卧位护理在新生儿胃食管反流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