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科护士的共情能力状况及其与职业倦怠感和职业生活质量的关系

2023-05-22郝洁张全英吴湘涛杨卫红程卫华田小军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3年9期
关键词:倦怠感共情儿科

郝洁 张全英 吴湘涛 杨卫红 程卫华 田小军

随着我国医院内患者整体就诊人次的增加,以及医疗体系改革对医护人员要求的增高,医护人员群体面临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每年有大量的医护人员因为职业压力较大而离职。儿科工作的医护人员,由于面对患儿存在无法有效沟通等客观问题,加之家长对患儿的疼爱之情以及过高的医疗期望,给儿科医护人员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压力[1-2]。临床研究显示[3-5],儿科护士普遍存在较为明显的职业倦怠感,而且共情能力和职业生活质量也较低。本研究对我院儿科护士的共情能力状况进行了调查,并探讨其与职业倦怠感及职业生活质量的关系,为更好改进临床护理管理和提升护理质量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21年2—3月对本省10所医院儿科护士220名进行调查。纳入条件:获得医院医务科或护理部等医院护士管理部门的许可和积极配合;均为有护士执业资格证;现从事儿科临床护理工作;在儿科工作时间>1年;现儿科在岗;自愿参与本次调查研究。排除条件:在儿科的进修生及实习生;本科室外出在外院培训及进修的护士;长期请病假的护士。研究内容经相关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调查内容及工具

(1)一般资料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职称、学历、医院级别、儿科工作年限、婚姻及生育状况等。

(2)共情能力:采用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RI-C)评价[6],该量表包括观点取代(5个条目)、同情关怀(6个条目)、幻想力(6个条目)、身心忧急(5个条目)4个因子,每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0分为非常不恰当,4分为非常恰当,条目中的反向题采取反向计分,总分合计0~88分,得分越高代表共情能力越高,依据条目均分0~2分为低水平,2.1~3分为中等水平,3.1~4分为高水平。

(3)职业倦怠感:采用职业倦怠量表(MBI)评价[7],该量表包括情绪枯竭(9个条目)、去人格化倾向(5个条目)、个人成就感(8个条目)3个因子,每个条目采用7级评分法,评分0~6分,0分为完全符合,6分为完全不符合,情绪枯竭和去人格化均为正向计分,个人成就感为反向计分。情绪枯竭总分≤18分为低度倦怠,19~26分为中度倦怠,≥27分为高度倦怠;去人格化倾向总分≤5分为低度倦怠,6~9分为中度倦怠,≥10分为高度倦怠;个人成就感总分≥40分为低度倦怠,34~39分为中度倦怠,<34分为高度倦怠。

(4)职业生活质量:采用护理职业生活质量量表(QNWL)评价[8],该量表包括工作家庭平衡(7个条目)、工作量(20个条目)、工作环境(10个条目)、社会环境(5个条目)4个因子,每个条目采用6级评分, 1分为很不同意、6分为很同意,得分越高代表护士职业生活质量越好。

1.3 数据分析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组间率比较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均数比较进行t检验,多组均数比较进行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水准ɑ=0.05,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的基本特征

本研究共发放问卷220份,回收215份,剔除填写不完整4份,最终获取有效调查对象211名,有效率95. 91%。211名护士均为女性,年龄24~35岁73名,36~45岁90名,46~55岁48名;职称初级81名,中级106名,高级24名;学历大专及以下132名,本科及以上79名;二级医院97名,三级医院114名;儿科工作年限<5年73名,5~10年91名,>10年47名;未婚94名,已婚105名,离异或丧偶12名;未生育92名,已生育119名。

2.2 护士共情能力及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IRI-C量表总分为54.60±3.46分,条目平均分2.48±0.80分,见表1。依据条目均分低水平35名(16.59%),中等水平117名(55.45%),高水平59名(27.97%)。不同年龄、职称、儿科工作年限、生育状况的护士共情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护士IRI-C量表得分情况(分)

表2 影响护士共情能力的单因素分析

2.3 护士职业倦怠感状况及共情能力水平的影响

MBI量表总分为64.49±5.50分,条目均分为2.94±1.05分,见表3。不同共情能力水平的儿科护MBI量表总分及条目均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3 护士MBI量表得分情况(分)

表4 不同共情能力水平的儿科护MBI量表评分比较(分)

2.4 护士职业生活质量状况及共情能力水平的影响

QNWL量表总分为155.68±12.48分,条目均分为3.70±1.15分,条目总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工作量、工作环境、工作家庭平衡、社会环境,QNWL量表条目平均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工作环境、工作量、社会环境、工作家庭平衡,见表5。不同共情能力水平的儿科护MBI、QNWL量表总分及条目均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5 护士QNWL量表得分情况(分)

表6 不同共情能力水平的儿科护QNWL量表评分比较(分)

2.5 护士共情能力与职业倦怠感及职业生活质量相关性

职业倦怠感与护士共情能力存在负相关性(r=-0.56,P<0.001),职业生活质量与护士共情能力之间存在正相关性(r=0.50,P<0.001)。

2.6 护士共情能力与职业倦怠感及职业生活质量关系的多因素分析

以护士共情能力得分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年龄、职称、儿科工作年限、生育状况)及职业倦怠感、职业生活质量总分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职业倦怠感(标准化B=-0.192)、职业生活质量(标准化B=0.103)、年龄(标准化B=0.150)、职称(标准化B=0.116)、儿科工作年限(标准化B=0.291)、生育状况(标准化B=0.143)均为护士共情能力的影响因素。见表7。

表7 护士共情能力与职业倦怠感及职业生活质量关系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临床报道显示[9-10],护士的工作压力、激励政策等均对护士共情能力有影响,但是普遍来看,在我国由于医疗环境的特殊性,各级医院的护士共情能力相对并不是很高,而且不同科室的护士共情能力也存在一定差别。儿科收治的患儿由于无法表达自身的感受,加之期望值较高,因此容易给护士带来较大的工作压力,本研究结果显示,我院儿科护士共情能力多数处于中等水平。RI-C量表中观点取代、同情关怀、幻想力及身心忧急按照条目均分来看均处于中水平,说明大多数的儿科护士能理解患儿和家长的需求,能判断自己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护理,但是在同情心和能感受患儿的痛苦的情绪反应等方面仍然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可能是由于儿科护士面临的工作困境更多,而且长期的面对患儿,同情心有所下降。数据结果显示,年龄24~35岁、职称初级、儿科工作年限<5年、未生育的护士共情能力低水平者占比更高,明确为重点关注人群加强职业培训、建立激励机制,以提高共情能力。

职业倦怠感在各行各业均是存在的,而且长期的机械工作,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感,医院一线工作的医护人员,职业倦怠感相对于其他行业和医院后勤人员更为明显[11-12],此外,职业倦怠感的产生,还会引起抑郁、失眠、猜疑等心理健康问题,具有明显的消极性,可激化职业矛盾发生,降低工作效果。长期机械的儿科护理工作,已经让科室护士个人成就感明显下降,长期的工作环境嘈杂,让儿科护士容易产生产生职业倦怠,同时护理工作不能出错,也可导致过度的情绪耗竭,甚至于导致护士在工作中出差错的风险性明显增高。因此,必须要关注儿科护士的职业倦怠感,关注引起职业倦怠感的原因,给予足够的重视。

职业生活质量是指组织中所有人员通过与组织目标相适应的公开交流渠道,有权影响决策,改善自己的工作,进而导致人们更多的参与感、更高的工作满意感和更少的精神压力的过程[13]。从目前报道来看[14-16],护士的职业生活质量普遍较差,如存在普遍的薪水少、无法正常休假、工作压力大、工作强度大等原因,导致职业生活质量下降,这也是导致护士离职的主要原因。本研究对儿科护士职业生活质量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QNWL量表中条目总得分QNWL量表中条目总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工作量、工作环境、工作家庭平衡、社会环境,QNWL量表条目平均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工作环境、工作量、社会环境、工作家庭环境,说明工作家庭平衡和社会环境是影响儿科护士职业生活质量下降的问题,因此,上级机构要关注和帮助儿科护士解决工作家庭之间的平衡以及改善社会环境,提高护士的职业生活质量。

临床报道显示[17-18],护士的共情能力可影响到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如果共情能力较低的情况下,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感。本研究将以上因素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儿科职业倦怠感与护士共情能力存在负相关性,儿科护士职业生活质量与共情能力存在正相关性,说明儿科护士职业倦怠感较高和职业生活质量较低均与儿科护士自身的共情能力有关,可考虑通过提升共情能力,降低职业倦怠感,改善职业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儿科护士共情能力多处于中等水平,不同年龄、职称、儿科工作年限、生育状况的护士共情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可以重点关注儿科护士,加强针对性性培训,提高其共情能力,减轻职业倦怠感,提升职业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倦怠感共情儿科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静脉配置中心工作人员职业倦怠感情况及影响因素研究分析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儿科专栏
县域教师培训管理中如何实现共情
幼儿共情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临床护士职业幸福感探讨
儿科常见病,贴敷更有效
圆梦儿科大联合
PDCA模式用于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倦怠感缓解效果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