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语言活动:它叫什么名儿?
2023-05-22缪惠
缪惠
设计意图
幼儿对动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们不仅喜欢通过绘本、视频、图片等了解和认识动物,更喜欢走进动物园与动物近距离接触。幼儿能够通过多渠道见到多种动物,但不一定能准确叫出名字。作品《它叫什么名儿?》巧妙地借助一问一答的形式,带领幼儿去了解不同类别动物的取名方式,通过简单易懂的画面,生动地展示了动物名字的来源与它们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生存环境等方面的关联。整个作品画面色彩丰富、情节内容由浅入深,能让幼儿在层层递进中加深对动物名字及生活习性的了解。我们希望借助语言活动,鼓励幼儿通过观察、发现、对比的方式大胆表述自己看到的内容,丰富认知经验的同时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进而萌发亲近自然、爱护动物的情感。
活动目标
1.能用调查的方式搜集信息,初步了解动物的不同特征,并愿意在同伴间分享。
2.能捕捉画面细节,大胆表达动物的名字与其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等方面的联系。
3.愿意参与游戏,体验与同伴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调查记录表每人一张(活动前,请幼儿和家长共同搜集资料,记录自己感兴趣的动物以及动物的基本特征),作品《它叫什么名儿?》PPT,《东方娃娃》智力版2023年第4期人手一本,动物图片若干。
经验准备:幼儿已有问卷调查记录的经验,认识并了解一些常见动物的特征。
活动过程
一、分享交流调查记录,初步了解不同动物的特征
教师请幼儿拿出调查记录表,重点围绕动物的特征(体型、大小、颜色、花纹等)与同伴交流分享。
师:你们记录的是什么动物?它有哪些特征?请小朋友们跟身边的同伴说一说。
教师请幼儿上前用语言描述或动作表现动物的相关特征,并提问:猜一猜,这个小朋友描述的是什么动物?这种动物叫什么名字?有谁和他调查的动物是一样的?你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地方?请上来说一说、演一演。
【说明】本环节借助谈话活动和调查记录表,给予幼儿自主交流和讨论的空间,让他们对自己熟悉或喜爱的动物有进一步的认知与了解,从而进一步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二、观察画面,观察发现动物的取名规律
1.观察图片,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教师出示作品第1页PPT,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师:今天我带来了一个有关动物的故事。这个戴眼镜的叔叔是研究动物名字的专家,今天请他带我们去探索动物名字的秘密。
【说明】中班幼儿能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事物的不同,并且能基本完整地讲述自己的发现。从故事开始,教师可借助作品中一问一答的形式引导幼儿发现瓢虫的外形特征与名字之间的关系,从而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继续阅读作品第2页PPT,交流分享画面细节。
师:要是瓢虫背上有两个点点,该叫什么名字?十四个点点呢?一百个点点呢?
【说明】这一页有关瓢虫的问答是上一页的延续,随着幼儿对前页内容的了解,在看到不同点点的瓢虫时便會通过推测形成一定结论:瓢虫的名字来源于背上的点点数目。需注意的是: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学会倾听,同时对幼儿给予的答案加以把关,确保科学性。
2.自主阅读,小组交流。
教师留出时间,请幼儿自主阅读整篇故事,通过观察、比较不同动物的外形特征,大胆猜测动物的名字,读完后小组讨论动物的名字与特征之间的关系。待所有幼儿读完故事,教师播放PPT,集体交流画面细节。
教师播放作品第3~4页PPT,引导幼儿根据动物的外形特征取名。
师:这几只鸭子分别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它们身上最明显的特征是什么?你会给它们取什么名字呢?
师:长臂猿和长颈鹿的特征是什么?
教师播放作品第5~6页PPT,引导幼儿根据动物的生存环境取名。
师:想一想,这些大象是怎么取名字的?
师:画面下方都有哪些动物呢?你觉得它们叫什么名字?这些名字又是依据什么取的呢?
教师播放作品第7~8页PPT,引导幼儿根据动物的生活习性取名。
师:你认识这些小鸟吗?它们在做什么呢?猜一猜,它们的名字会是什么?
师:你们家有小动物吗?你是怎么为它们取名字的?
【说明】在这一环节,教师应鼓励幼儿通过观察、比较的方式去发现不同动物的取名规律,让幼儿在讨论过程中不断深入了解动物的名字来源与外形、生存环境、生活习性等方面的关联,感受猜测与验证的乐趣。
三、互动活动,丰富经验
教师将幼儿随机分成两组,请幼儿根据图片大胆猜测动物的名字,答题正确多的组获胜。
【说明】教师可将作品《它叫什么名儿?》的动物图片加入其中,通过小组挑战的活动让幼儿进一步巩固经验;还可提供一些特征较为明显的鸟类、爬行类动物的图片,拓展和延伸幼儿的认知经验。
活动延伸
阅读区:投放《东方娃娃》智力版2023年第4期,绘本《黑夜里的大眼睛》《地底下的家》《水管蜘蛛》等,供幼儿自主阅读。
科学区:投放不同种类动物的高清图片,引导幼儿继续观察,并选取一个种类的动物进行深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