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幼儿为本的建构游戏如何开展
2023-05-22李婕
李婕
建构游戏对幼儿的发展具有多元价值,在幼儿园游戏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有些幼儿园的建构游戏存在幼儿按教师指令搭建、造型水平较低等问题,反映出以幼儿为本的理念仍未能得到彻底的贯彻。本文尝试以“银城街”建构游戏为例,就如何践行以幼儿为本的理念,支持幼儿开展建构游戏,谈谈具体的做法。
一、追随幼儿兴趣
以幼儿为本的理念要求游戏来源于幼儿的兴趣,所以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及时抓住他们的兴趣点。晨谈是教师捕捉幼儿兴趣点的一个重要方式。“银城街”建构游戏就是通过晨谈活动发现幼儿的兴趣点而引发的游戏。
在一次晨谈活动中,幼儿热烈地讨论起自己周末的活动。达达说:“星期天妈妈带我到银城街上的南京银行取了钱,到超市里买了东西,然后到社区医院去看望了生病的奶奶。”乐乐说:“我也去过超市,就在红绿灯那里。”佳佳说:“再走一走,就到社区医院。”
成人有时对周围的变化熟视无睹,但幼儿生性好奇,对周围环境高度敏感,能捕捉到周围环境细微的变化。银城街是幼儿每天来园的必经之路,这次晨谈,教师敏锐地发现幼儿对这条街十分关注,对街区的各种建筑和单位也十分了解,提起来时如数家珍。发现这一点后,教师又仔细衡量了一下银城街的价值,认为可以让银城街成为幼儿搭建的对象。随后,教师提议搭建银城街街区,幼儿纷纷表示认同。于是,“银城街”游戏正式开始了。
二、主动考察获取资料
在确定要搭建银城街街区之后,教师组织幼儿商讨在开展建构游戏前需要哪些准备事项、如何了解完整的街区、如何观察街区的建筑物、观察完如何记录等问题。经过讨论,幼儿觉得要进行全面系统的实地观察,收集资料图片。
实地观察能够帮助幼儿获取直接经验。在教师带领下,幼儿带着问题来到银城街进行观察,了解建筑物的外形构造,比较道路两边建筑物的特征,同时收集银城街的超市、银行、医院、菜场、理发店、小吃店等的图片。
只是看并不能帮助幼儿深入了解银城街的建筑和整体布局,教师让幼儿带上纸笔,自己动手绘制街区图纸。幼儿观察建筑物外形,找寻出最突出的特征画在图纸上,根据整体走访确定建筑物、路口、红绿灯等的位置,并根据自己的理解把它们记录到画纸上。
通过实地考察,幼儿获得了诸多有关银城街街区的直接经验,为开展后续的建构游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在实地考察中,幼儿对银城街街区更加熟悉了,也增强了建构的兴趣。
三、让幼儿解决冲突
在实地考察和绘制图纸之后,幼儿已经对银城街街区有了基本的了解,接下来就要绘制建筑设计图了。绘画建筑设计图是幼儿计划建构街区的过程,也是培养他们计划能力的关键步骤。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完成建筑设计图,教师决定让幼儿合作完成这一任务。
合作完成一幅建筑设计图,这对幼儿的分工合作能力提出了挑战。要绘画一幅完整的建筑设计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他们要做好分工,3~4个人一组,分配好任务,有的设计银行,有的负责马路,有的负责医院。幼儿自愿分领任务,组成了各个小组,然后开始了绘画建筑设计图的工作。
在此过程中,幼儿难免会有不同意见,特别是把整体组合起来的时候,争执时有发生。面对这一状况,教师没有直接介入充当判官,而是把问题抛给幼儿:如果有不同的设计意见,该怎么办?经过讨论,幼儿达成了意见统一:如果有人有不同的设计意见,小组成员可以共同商议,可以根据意见进行调整,也可以小组内成员用投票的方式来选出大家都满意的方案;当发现方案不合适时,再用其他备选的方案。这一过程中,幼儿收获的不仅仅是结果,更是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四、提供丰富的材料
建筑设计图完成了,但要保证“银城街”建构游戏的顺利开展,必须要提供丰富的材料。为此,师幼围绕材料开展了讨论: 除了建构区现有的积木之外,还有什么材料可以用到“银城街”游戏中来。幼儿有的说了木片、树枝、树皮等自然材料,还有的说了盒子、纸筒、硬纸板等材料。教师对此都表示认同,并让幼儿去收集这些材料。
幼儿在幼儿园里找到了枯了的树枝、树叶、树皮、小石头等材料,还在材料室里找到了用枯树制成的木片、各种纸盒、纸板等。
丰富的材料为接下来的建构活动提供了更多可能。通过材料的收集和筛选,幼儿进一步地明晰了自己的计划。他们还将所需要的材料进行分类整理,这一过程不仅有助于幼儿在目的、计划和结果之间建立初步的聯系,还通过小组的合作和分工,有效地促进了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五、给予尝试错误的机会
设计图和材料都已经准备完毕,接下来就是实际搭建了。在搭建过程中,教师充分保证幼儿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全面把握活动空间、材料和计划。当出现与设想不同的情况或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引导幼儿积极尝试,并允许他们修改原始的计划。而教师一般只给予精神和材料的支持,只有这些支持无效了才会择机介入。
活动刚一开始,幼儿就发现了问题,原来选择的建构场地空间不太足,阻碍了整体搭建活动。面对这一情况,教师请幼儿自行寻找合适的地点并协商获得使用权,然后搬迁过去。经过考察和讨论,幼儿一致决定将建构场地改到一楼的小花园旁边,这里不仅地方宽阔,能让作品保留较长时间,而且易于取放材料。
在对照图纸搭建的过程中,幼儿也遇到诸多的问题。幼儿毕竟不是专业的设计师,不可能绘画出非常复杂的蓝图。因此,在把平面图转化为立体建构时,幼儿遇到了不少困难。教师引导幼儿再次观察银城街的环境和建筑物,鼓励他们结合现实的具体印象,但是不拘泥于现实中建筑物的外形,大胆进行突破和改造,在图纸和实际作品中寻找平衡。
此外,在材料使用过程中,幼儿也遇到许多问题,如有的自然物(细枝条、不规则石头、落叶)不能很好地支持立体空间的形成。他们通过讨论想出了解决办法:清水积木可以用来垒高,自然物可以用来平铺、围合或者做细节装饰。
经过几轮的设计和建构摸索,幼儿能准确掌握建筑的特点,并在游戏中创造性地反映出来。他们不仅搭建出主体建筑,还为银城街街区设计了街心花园、绿化带、停车场、喷泉等。
当幼儿将身边熟悉的街道建筑(医院、凉亭、护栏、垃圾中转站、小学等)通过建构的方式呈现在大家面前时,他们的脸上洋溢着自豪和骄傲。同时,这个过程让幼儿养成了观察身边的事物、了解事物特征的习惯,他们的创造力、合作性、动手操作、语言表达、坚持性等也得到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