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智能制造专业群机械类课程创新模式研究
2023-05-22邰鑫黄力刚
邰鑫 黄力刚
摘 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发展,第一个百年目标已经实现,正步入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开始。社会竞争力的不断提高,让人们对各行业的创新创业投入了大量的重视,社会竞争的是人才的竞争,技术创新是主要内容。所以,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是当前发展现状下各大高职院校教师的首要教学工作。但是受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良影响,部分高职教师在智能制造专业群机械类课程教学的时候,还在使用已经不适合当前发展现状的教学模式,导致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较低、学生专业素养和技术手段不高等情况的出现。本文对此进行研究,提出了相关的创新策略。
关键词:高职 智能制造专业 课程创新 研究策略
智能制造发展战略的提出,需要机械制造业视智能制造为主要核心,展开进行产业结构升级。现下,大部分企业都实行高度科学知识的技术性劳动标准,这就要求人才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技能,所以,在高职院校开展知识教学的时候,教师就需要将这一理念践行到位,科学合理的进行教育培养计划。机械类课程的创新研究,是每一个高职教师必须完成的教学工作,在建立的时候应该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创新教学方法,改善教学理念,从而完成对课程内容的重新架构。
1 高职院校展开课程创新教育的意义
将知识进行重新创造、转换为另一种方式进行应用,这就是一种创新,所以创新教育也被称之为创造教育,能够对提高学生创造力带来巨大的有效帮助。创新教育可以涵盖五大内容,即创造性思维能力、丰富的想象力、科学的自我意识、健全的人格和对创新的兴趣。学生的思维是创造的关键所在,只有具备良好的创造思维,才有助于开发其深藏的潜力。新时期在高职院校中开展对学生的创新教育具有重大意义。
1.1 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开展课程创新教育是当前时代下培养高职人才的需要,是进行教育改革的一大必然前提,高职教师在开展日常教育培养工作的时候,需要注意技能的培养和学生的全面素质可持续发展培养。在知识技能教育的同时,还要让学生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在具备良好道德素质的同时,还需要具有积极向上的心态、强大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2 是经济发展提高的需要
开展高职创新课程教育,可以良好的引导学生在创新创业模式下就业,降低了就业压力。除此之外,开展高职院校课程创新,还可以让学生的就业面得到进一步扩大,侧面鼓励学生自主进行创业,使学生从就业者逐渐转变成岗位创造者,可以为其他学生和社会人士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以创业带动就业,从而推动社会经济的提高,并为之注入新的血液。
除此之外,实行高职课程创新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这代表着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发生彻底的改变,是提高青年学生思维思想、人格兴趣的一大必然趋势。
2 智能制造对机械制造类专业课程体系的影响
2.1 管理知识信息化
信息化技术和项目管理之间的相互融合,可以将传统管理模式下人员管理的难题进行解决,在进行学习的时候,学生就可以学习到更多的关于信息化的专业知识。信息技术和生产车间之间的相互融合,需要教师将智能机器人作为核心,在讲述的时候需要在同类设备上的自动化装夹和各种加工工序中开展,提高设备的使用率,合理的减少了人员数量。信息技术和工业化之间的相互融合,可以改变企业的生产环境,在独立设备开展生产的时候运用信息化技术,会使设备间自身的通信功能更加强大,顺利完成自动化生产。
2.2 专业知识综合化
在智能制造发展背景下,机械制造类专业知识技能更加复杂多元,这要求学生不仅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体系,还应该学会运用企业软件、数字化、网络化和虚拟现实等技术。智能制造企业所关注的内容也需要改变,从原本单一的生产流程环节,转变为强化产品全生命周期生产流程,通过运用制造执行系统来管理产品的生产信息和虚拟制造等工作,所以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也应该了解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基本生产过程,掌握更多的具体知识技能。
2.3 掌握物联网知识技能
现阶段,智能制造企業与互联网技术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企业需要合理运用互联网进行与线上客户的沟通,与此同时,还应该与线下的物料供应商进行交流,在企业内部通过运用互联网技术,结合运用多种资源、人力,保障人和机器等形成一个链接,提高企业基本效率和生产质量。传统的制造模式将产品作为生产重点,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内容,而智能制造模式的运用则主要以用户为中心。通过运用互联网技术,结合智能工厂和用户等个体,从而使制造流程更加可视化,为用户们提供了个性化的产品。在这样的模式背景下,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加多元化的知识,为今后的就业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高职机械类在课程创新上存在的问题
3.1 办学目标和管理理念不符
现如今,大部分高职院校主要以就业为主要办学目标,常常与企业合作进行实践教学。但是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校企双方较为浅显的合作并没有太大作用。校方有校方的评判体系,企业有企业的评判体系,如,校方积极培养人才,对人才的管理十分严格,而企业只是被动的接受,在管理和要求上也较为松散;学校在培养学生的时候,所出方案也不适合企业的需要,仅仅是对学生进行知识技能的传授和做人道理的培养,但企业看中的是整体经济收益,没有完整的培养体系;除此之外,在企业实习的时候,很多学生并没有太多的积极性,企业也缺乏科学的就业保障制度。
3.2 缺乏专业的创新教育教师
现如今,高职院校教师团队主要是由各个学科的班主任或者辅导员组成的,虽然他们具有一定水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但是却十分稀缺创新创业教育的指导经验,甚至都没有参与过科学、专业的培训。当前现状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同等的学术知识和过硬的专业理论技能的同时,还需要通过不断学习和培训掌握一定的职业技术应用能力和手动操作能力。但是,部分高职院校教师在培养机械人才的时候,只是单独的开展专业知识教学或者实操,缺乏相互结合的过程。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师只是注重专业知识的讲述或实际操作步骤,忽略了对教学课程的创新。所以,创建一个高质量的创新教育教师团队,营造学生创新创业学习的环境氛围,已经成为了各大高职教师的首要研究目标之一。
3.3 创新教育实验区域小,质量差
高职院校机械类创新教育需要一個适合的实验区域,如某创新大赛或者学科竞赛,同时,还需要针对某一个实验区域的数量指标进行研究分析,这就导致大部分教师往往忽略了实验本身的质量和过程,只是为了数据而进行实验,从而导致有些项目数据粗制滥造。甚至好几个实验小组开展的实践练习课题一模一样,重复进行操作,且这种情况几乎遍地都是,这种荣誉的背后只涉及到了部分同学,大部分学生自身的创业思维没有得到完全发挥,对学生开展实验的积极性带来了沉重打击,无法令创新课程教育顺利开展。
3.4 专业课程和创新课程不符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良影响,高职院校机械类教师在开展人才培养的时候,大部分都是在校学习两年,然后在企业顶岗实习一年,且只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技能的掌握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模式十分死板,无法充分发挥出学生潜在的创新能力,创新创业教育基本上都在专业知识教育之外,虽然现在有部分高校针对学生开设了相关的课程培养,但是也都只是普通的公共课程,或者将一些创新创业内容加之应付,没有穿插具体的可实践转业内容。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自身缺乏相关的创新意识,所以创新实践能力也并不高,只是机械化的进行实习,在企业中无法适应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同时,不利于高职院校的自身建设和今后的长远发展,无法结合人才链、教育链和产业链。
4 高职机械类在课程应用创新策略
4.1 营造和谐的创新培养氛围
在高职院校中开展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营造一个适合学生成长和学习的氛围,提高自身对创新教育的整体认识,从而在根本上保障创新教育能够有效的落实到位。对此,社会需要高度重视对高职院校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政治条件;社会需要为高职院校开展创新教育培养提供必须的条件基础。因为现代意义上开展科技创新,不能在一个简陋的环境下来实现,科技创新的活动越来越复杂、创新成本也越来越高,所以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所以高职院校开展机械类课程创新,需要政府部门的相应支持。再次,高职院校应该构建一个适合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文化交往环境,只有具备一个良好的课程创新氛围,才能够令学生置身其中,实现整体科学文化素质尤其是创新素质的成长。最后,在培养人才的时候,高职院校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使学生能够拥有一个健全完整的人格,帮助学生树立对社会的责任感和良好的道德品质,让学生具备勇于实践、勤问好学,脚踏实地的完成学习任务,充满底气的投身社会实践中来,完成创新教育模式的改革,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4.2 改革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院校需要注意始终围绕着市场发展需求来进行人才的培养,综合考虑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的发现,采用适合的方法解决,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培养方法的改革,提高学生的整体质量。
高职教师必须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根据每个每个学生不同的能力和素养开展“因材施教”,摒弃传统的教育方式,重新定制一个科学的高职机械类的培养目标,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有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案,导师全权负责。分别对单招和普高的学生进行分类教学,合理考虑到学生实际掌握的知识水平创新教学方式。所以,教师就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将机械类专业知识作为基础,通过参加各种创新创业实验,根据学生的特点,合理安排资源、调整教学方式,在教学的时候扬长避短,相互学习,这就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还应该根据所创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实际市场需求,建立创新实验班,尊重学生自我发展的目标,从而培养出高层次的应用创新型人才。创新实验班,应该由高职创新创业教师和校外的专业人士共同开展,对此,校方可以在校外聘请一些对创新创业教育深入研究的评委专家或者具有创业成功经历的企业家等,开展联合产教,将书本上的知识内容带动到实际教学中来,通过列举校外成功人士再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形成一个良好的教学圈。
4.3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新兴趣
在感知记忆的基础之上,将所掌握的知识技能结合重组,进行新事物的创建,这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想象能力。通过合理运用想象力展开对知识内容的推断,可以令学生认识到更多的机械类专业知识,发展自身的创造力。与此同时,好奇心是想象力发展的基础,若一个学生不具备对事物的好奇心,那他可能就无法主动进行问题的思考。所以,教师在开展机械类专业知识教学的时候,应该根据各个学科之间相互交叉、渗透所展现出的综合化、整体化趋势,科学合理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兴趣是人在探索、认识某种事物时所产生的一种乐趣。一个人如果对某一个事物产生探索的兴趣,则很可能出现“废寝忘食”、“如痴如醉”的情况。所以,高职教师在开展机械类专业知识教学的时候,还需要重视学生创新兴趣的培养,让学生能够站在全方位的角度思考问题,摆脱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和理论,标新立异的展示出自己独特的思想。注重训练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引导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勇于大胆的猜测和设想。
5 结语
纵观全文,时代的发展变化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提高,高职院校在开展机械类课程教学的时候,也需要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根据实际的社会背景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的评价体系,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整合资源,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改革。高职院校管理者也需要注意培养出更多的专业教师团队,加强校企合作,锻炼学生创新实践的能力,提高其自身智能制造专业群机械类专业知识技能,为学校、企业和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专业人才,进一步促进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
基金项目一: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2022年度一般课题,编号:2022YB0586,名称: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基金项目二:河南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职业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编号:2021-ZJXH-058,名称:高职院校机电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王国平,刘吉轩,程爽,尚雪梅,门静,张琛.智能制造背景下应用型本科机械制造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策略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2021(01).
[2]徐小婷,徐冬冬.智能制造背景下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困境与对策研究——以机械设计与自动化类专业为例[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0(02).
[3]李晶,杨立娟,郭艳婕.新工科背景下智能制造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21(10).
[4]田欣,李昌浩,郭延波.新时代背景下智能制造技术技能人才人文素养教育与专业教学融合的路径探索[J].数字通信世界.2021(01).
[5]李鹏祥,杨贺绪,巩云鹏.智能制造现代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时代汽车.202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