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旅游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3-05-22杜春梅

旅游纵览 2023年5期
关键词:旅游经济乡村旅游乡村振兴

杜春梅

摘 要:本文围绕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旅游经济发展,首先简要介绍乡村振兴背景下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意义与发展原则,其次分析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成片化开发不充分、产业结构不合理、市场竞争力弱、服务体系不完善以及政策协同和信息共享不足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一系列乡村旅游发展策略,包括推进成片化开发、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市场竞争力、完善服务体系以及加强政策协同和信息共享,希望可以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旅游经济;乡村旅游

中图分类号:F327;F592.7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而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我国乡村旅游市场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乡村开始依托旅游业实现经济转型,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和度假。因此,发展乡村旅游不仅可以实现乡村振兴,也可以带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然而,随着乡村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制约了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因此,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希望可以推动乡村旅游行业的健康发展,全面实现乡村振兴。

一、乡村振兴背景下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意义与基本原则

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当前的重要战略,而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和补充,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乡村振兴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重要意义

乡村旅游的发展对促进乡村振兴和建设美丽乡村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乡村旅游可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目前,国内农业普遍存在效益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低等问题,而乡村旅游可以借助旅游业的发展,增加農业的附加值,推动农业产业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其次,乡村旅游可以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乡村旅游可以带动当地居民的就业和创业,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再次,乡村旅游可以促进乡村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文化传播形式,可以帮助当地居民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本土文化,增强乡村文化自信。最后,乡村旅游可以促进乡村环境保护和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旅游的发展需要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作为支撑,因此,乡村旅游可以促进当地居民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加快乡村环境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1]。

(二)基本原则

发展乡村旅游需要遵循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创新发展和政策引导的原则。可持续发展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基本原则,需要在保证经济效益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效益。以人为本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核心原则,需要从游客需求和当地居民的利益出发,实现旅游业和当地居民的共赢。创新发展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动力,需要不断创新产品、服务和管理,提高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政策引导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支撑,需要政府加大对乡村旅游的支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鼓励社会资本的投入,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

乡村旅游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性得到了普遍的认可。要遵循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创新发展和政策引导的原则,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保护和传承乡村文化、加强乡村环境保护和美丽乡村建设。

二、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成片化开发不充分,区域发展不平衡

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部分地区凭借人口基数大、市场潜力大等优势发展迅速;而另一些地区则存在发展不足、市场化程度低等问题,导致区域间发展不平衡。大城市周边乡村得益于交通便捷、基础设施完善,乡村旅游业发展较快;而城市远郊地区或偏远山区,因交通不便、人口较少,发展规模较小、水平不高,需探索新开发路径,进行招商引资。

乡村旅游资源无法连片开发也是制约因素。一方面,地形等因素影响部分地区无法实现成片经营;另一方面,地区发展差异较大,缺乏协调发展理念,导致乡村旅游经济得不到充分发展。发展较好区域仅限于资源丰富地区,未起到带动作用,产业需进一步转型升级。根本原因是用地与资源开发难题未解决,使得土地无法实现连片开发,发挥不出规模效益,进一步加剧地域间发展不平衡。因此,要加大乡村旅游资源的整合和开发力度,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互补发展,推动乡村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二)产业结构不合理,有待整合升级

乡村旅游资源类型繁多,包括生产生活、历史文化、自然景观等多种类型。然而,当前乡村旅游资源整合度较低,大多数旅游产品还处于初级阶段。资源整合程度、富集程度、综合开发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以避免生态环境破坏,影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此外,当前乡村旅游产业布局不合理,广度与深度挖掘不足。乡村旅游作为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需要通过精细化开发和整合资源来实现特色元素的突出。然而,现阶段的开发方式比较粗放,城乡之间的各个要素对接缺乏精准性,难以因地制宜发展旅游景点。同时,部分乡村在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方面的协调能力弱,资源配置不科学导致资金流动效率较低,难以激发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潜力,产业链延伸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市场竞争力弱,人才队伍有待加强

我国乡村旅游产业的组织化程度相对较低,由于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相关财政部门的扶持力度存在不均衡的情况。乡村旅游产业的侧重点有待调整,需要建立区域间市场,提高经营主体的素质,加强教育和经营管理能力的培养,以促进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目前,乡村旅游市场主体比较松散,以小众小户为主,而乡村居民普遍文化水平较低,缺乏经营管理理念和产业技术指导。在经营发展方面,各地区更多采用“单打独斗”的经营方式,缺乏长远布局的眼光和统筹发展规划。这种经营模式缺乏对产业开发的长期规划,导致经营产业的抵御风险能力较弱,容易受到外部变化的影响[2]。

(四)服务体系不完善,以粗放型为主

当前,乡村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存在扁平化和单向化的问题,需要结合文化和区域特色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综合性开发,以提升旅游体验和服务水平。然而,由于难以将地域条件限制转化为地域开发优势或通过优势互补实现整合管理,总体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如交通可达性较差,缺乏相对完善的游客集散咨询服务体系、自驾游服务体系和景区标识服务体系。此外,乡村旅游产业在旅游信息采集、分析及反馈方面仍不足,线上线下旅游信息共享与调度不够顺畅,对消费者消费倾向、消费需求分析与前景预测的不足,导致产业发展滞后于市场需求。因此,要加强服务体系的建设和信息化管理,提高乡村旅游产业的整体服务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五)政策协同与信息共享亟待提升

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背景下,各地区对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视程度不尽相同。首先,农业、文化、交通等社会职能部门之间存在协调性差、协同度低、步调不一致等问题,导致对产业引导和政策扶持的力度不足,有时为单纯的业绩提升而忽视周边地区的协调发展,无法发挥群策群力的作用,从而影响产业发展效率和水平[3]。其次,由于技术手段缺乏,乡村旅游的信息共享平台尚未构建和完善,旅游信息化共享不足,无法及时整理和跟踪乡村旅游经济发展动态,缺乏洞悉市场需求变化的能力。因此,要加强政策协同和信息共享,建立健全信息管理和共享机制,提高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三、乡村旅游发展策略

(一)推进成片化开发,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由于我国山地面积广阔,平原地区较小,乡村经济产业整合与升级需要各地区协调一致。因此,需统一划分乡村旅游用地,并在各地区的年度用地计划中按需分配、合理规划。在涉及旅游示范区的情况下,需注重成片性、联动周边元素及地域特色,从整体规划角度考虑旅游设施用地,合理安排用地性质、对土地规划角度及性能进行定位,解决用地矛盾和土地性质与开发职能不匹配等问题。此外,需综合考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统筹县级以下空间规划,考虑旅游设施用地规模和结构布局,并在用地计划方案中明确土地性质、用地规模、产业结构布局等,为后期开发提供政策支持。要妥善管理已闲置的房屋,减少库存土地及低效用土地,充分发挥闲置旅游用地的价值,提升土地整合开发水平,打造地域特色与文化品质。例如,山东济宁就利用孔孟儒学文化,凭借地缘优势,未在乡村景点与生态景观打上文化标签,打造独特的品牌,成为乡村振兴背景下旅游经济发展的典范。

同时,要妥善解决乡村旅游资源产权难题,包括提升乡村旅游设施用地流转效率、合理规划与配置共有资源、集中整合社会资源投入、明确资产资源产权归属及收益分配等,并出台相应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标准。在保证乡村居民产权收益的同时,加快对乡村旅游产业的整合升级,提升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效率,让乡村旅游经济有序规范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及综合实力。

(二)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升级和整合

优化乡村旅游产业结构的关键在于优化营商环境。政策导向和扶持可通过引导招商、企业进入乡村开发投资或培育乡村自主型企业来实现。首先,优化乡村旅游投资环境,政府需构建招商平台,优化程序,简化审批流程,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治理。因地制宜制订乡村旅游目的地年度发展计划,改革创新和探索实践,提升营商环境。

其次,鼓励旅游企业进入乡村。地方相关部门应吸引企业利用乡村原生态资源,整合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根据特色资源,开发旅游项目,优化产业布局。鼓励乡村旅游创新组织模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服务质量,实现企业与乡村同步增益。例如,山东省济宁市牛楼村开发泗河“花海彩田项目”,举办多项大型活动,规划建设田园综合体,发展夜经济,打造“网红打卡地”。

最后,培养乡村自主型企业。政府应提供政策优惠和扶持,鼓励大学生及返乡人员创办小微企业,参与项目开发、服务设施建设等。对乡村旅游产业领军人、个体户进行一对一帮扶,培养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和示范区,形成乡村旅游产业集群。同时,丰富业态元素,整合资源,引入文化典故、文人名集等,提升乡村旅游文化知名度。

(三)提高市场竞争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为了提高乡村旅游的市场竞争力,必须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首先,要为乡村居民提供集中化的旅游服务技能培训,并根据不同产业特色和土地特殊性有针对性地培养产业技能与经营管理理念。专业技能培训应该覆盖厨师、面点、管理和服务等领域,在技校、协会等机构开展相关培训,将专业服务技能培训送下乡,并通过遴选相关农民或村干部进修学习,深入乡村旅游经济示范区进行实地考察和深度交流。其次,应建立县、乡两级旅游经济培训实训基地,为当地居民和小型企业的管理人员提供集中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为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输送实战型人才。政府应该承担起技能培训的重任,提供实训基地的师资储备和管理人才储备,采用“老带新”的训练方法,培养农村振兴旅游经济复合型人才。最后,应积极鼓励返乡农民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吸引各专业优秀人才及干部从基层发展,投身乡村旅游项目开发中,不断扩充人才队伍,增强专业型、技能型和复合型人才队伍储备。

(四)完善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完善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水平以及市场竞争力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政策上应该鼓励并扶持建设乡村旅游示范村、示范县等,通过政策的引导,先带动一批示范园区的建设,并使其成为典范,为其他地区提供后续开发的借鉴、参考与示范[4]。例如,济宁鲁源村打造儒乡慢境文化体验之旅,鲁源村地处孔子诞生地尼山脚下,通过村内统一规划,搭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民服务大厅、图书室、文化健身广场、休闲公园、绿地花园、商场超市等公共设施,优化公共服务体系,并与周边新建四季花海休闲公园生态湿地形成互动体验,既可以让游客参观尼山孔庙,寻访圣人诞生的秘境,开启大学堂艺术发现之旅,又可以让游客享受天然氧吧,畅玩仙河花海,享受亲子时光,体验人与自然相互交融。通过打造品质区域,实现旅游区域化经济增值,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要开发乡村旅游公共服务信息化平台,结合线上线下大数据信息互动,提升宣传广度和深度,保证对消费市场大数据捕捉的完整性、实时性,实现旅游信息的动态共享。

(五)加强政策协同和信息共享,构建信息管理和共享机制

加强乡镇、城乡及乡集体各部门协调与统筹管理,实现各司其职、协同发展的目标。首先,应当集体研究讨论整个乡村旅游产业链发展的政策,提高各行政审批部门的服务水平,推进一站式服务,提高审批效率与便捷性,引导乡村旅游产业链的协同发展机制不断完善。其次,应当加强乡村旅游信息共享平台的构建与完善,深入开展乡村旅游信息的采集、整理和跟踪、监测与反馈工作,洞悉市场变化,紧跟旅游新热潮,确保信息生产的时效性、专业性和价值性。通过该数据平台分析用户喜好、服务体验感与用户评价,为有关部门出台乡村旅游发展政策提供数据支持,迎合市场需求及消费者旅游偏好[5]。因此,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应当注重政策协同和信息共享,构建信息管理和共享机制,以实现乡村旅游产业的高效协同发展,满足市场需求。

四、结语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乡村旅游文化经济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当前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成片化开发不充分、产业结构不合理、市场竞争力弱、服务体系欠缺以及政策协同和信息共享不足等问题。为此,有必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提升乡村旅游的质量,促进乡村振兴,推动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未来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推动文化传承和创新,全面提升乡村旅游的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 吴秀,周配,朱倚萱,等.可持续乡村建设现状及模式:以长沙市为例[J].热带地理,2023(2):268-280.

[2] 朱丽.文旅融合视域下旅游人才服务乡村振兴路径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3(2):181-184.

[3] 孙九霞,张凌媛,罗意林.共同富裕目标下中国乡村旅游資源开发:现状、问题与发展路径[J].自然资源学报,2023(2):318-334.

[4] 谢军.基于精品线路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研究[J].山西农经,2023(3):163-165.

[5] 杨滢,王卫涛.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与智慧旅游融合路径研究[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2):162-163.

猜你喜欢

旅游经济乡村旅游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论生态文明格局下江西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
湘西州浦市古镇发展旅游经济的思考
我国城镇化进程对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范式
乡村旅游供应链优化探析
仙居湫山乡方宅村乡村旅游规划构想
蚌埠市智能旅游与人文环境多元化调研
乡村旅游环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护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