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军事体育课程思政“四度”建设策略与路径研究

2023-05-21宋鑫平王叶琼刘洋

体育科技 2023年5期
关键词:四度教员育人

宋鑫平 王叶琼 刘洋

(国防科技大学军事基础教育学院,湖南 长沙 410073)

高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军队院校因打仗而生,为打仗而建,必须围绕实战搞教学,着眼打赢育人才。军队院校办什么样的院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是办学育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军事体育课程是军队院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支撑,是军人锻造过硬军事素质,练就打赢本领的重要基石。加强军事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要坚持把“立德树人”教育要求放在改革创新首位,把“以体育人”作为课程思政建设价值观培育践行的着力点,立起“为战育人”课程思政建设的鲜明导向,不断凸显军事体育课程教育活动对军校学员在价值观培育、人格品质塑造、行为规范养成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课程思政”的提出要求各学科、各课程重新审视并探寻一条适合学校人才培养的育人路径,各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军事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必须要融合军事、体育、德育等多个维度的思政育人内涵,更好地促进军校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国家、军队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贡献力量,为实现强军梦、中国梦而努力。

1 要挖掘军事体育课程思政内涵引领的“深度”

“课程思政”理念的孕育来源于思政课程,且都具有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多重功能。要深入挖掘军事体育课程中蕴含的军事属性、体育属性和社会属性等内涵,充分发挥军事体育课程思政内涵引领“深度”的育人功能。

1.1 军事体育课程思政“立德树人”教育特性内涵

“立德树人”就是要引导青年学生“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2]。当前,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理论被视为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理论基础,该理论指出教育过程是起于兴趣,依靠行为,最终实现意志品质的形成[3]。军事体育课程思政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要求,首先要从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和坚定从军报国的理想信念入手。学生携笔从戎进入军校,怀着从军报国的初心,在军校学习军事体育训练理论知识,练就过硬军事体育战斗技能,锻造打赢本领,在不断强大自身的同时,也更加坚定了矢志强军的理想信念。军事体育课程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与“教育性教学”所提出的从兴趣到行为,再实现意志品质形成的过程完全契合。在军事体育课程教育教学中把学员立志从军报国的崇高理想,通过练就过硬军事素质,锻造打赢本领落到实处,用以提升学员对军事体育课程教学训练的认识,用军事体育课程思政的内涵“深度”育人。

1.2 军事体育课程思政“为战育人”军事特性内涵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战争是体育之母,古今中外体育与战争的关系最为密切[4]。军事体育课程是军事与体育的结合,承载着为国家、军队培养优秀人才,强大国防力量的崇高使命任务,具有鲜明的军事属性。解放军报曾发文提出:“体能,军人走向战场的入场券”,这充分说明,军事体育课程教育教学对军人而言,不仅仅能够强身健体,它更是军人战斗力生成的重要支撑,是军人备战打赢的“利刃”。体育起源于战争,又服务于战争。在冷兵器时代体现尤为明显。在当前智能化、信息化战争环境下,军事体育训练也并未过时。此外,实战化军事训练、军兵种专项军事体育训练等均要求军事体育教育教学更加贴近实战,面向战场,这就是军事体育教育教学适应未来战争需要的充分体现;始终遵循“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的目标要求,就是军事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落实“为战育人”的充分体现。

1.3 军事体育课程思政“以体育人”社会特性内涵

毛泽东曾指出:“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体育课程对学生品格和精神的塑造,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体育课程学习和体育竞赛不仅培养了学员的规则意识、进取意识、团队意识和奉献意识,更培养了学员不畏艰险、勇于探索、勤于锻炼、突破极限、敢于担当、坚持不懈的体育精神。军事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体现“军”+“体”的融合式培养,不仅强健体魄,更能培育军魂,塑造学员爱国奉献、崇军尚武、不怕牺牲的优秀品格,充分发挥课程“育体”和“铸魂”的育人功能,使课程思政建设的社会内涵更加丰富和饱满。

2 要提升军事体育课程教员思政站位的“高度”

“经师易求,人师难得”。“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5]。军事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如何生根发芽,关键在于军事体育教员如何创造性地主导课程思政建设和发挥育人作用。

2.1 要培塑军事体育教员坚定的政治信仰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员是学员成长路上的“导航员”,是学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者和培育者。军校教员首先要具备坚定的政治信仰,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才能让人相信,使人信服。军校教员要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刻领会习主席关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的重要论述,要通过课程思政来传递坚定的政治信仰,坚定政治追随,要让学员深刻认识到个人价值的体现,始终与党和国家、军队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要发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师者典范作用,用自身言行感染学员,让学员坚定从军报国、甘于奉献的理想信念,用“强军有我”的主人翁意识来培养一代代革命军人。

2.2 要提升军事体育教员课程思政的政治品味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年轻一代要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实现个人价值同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5]。军事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切入点,不仅需要从刻苦训练、顽强拼搏、团结协作等个人精神和品格塑造方面培育,更应该通过教员的凝练与升华,把军事体育课程思政提升到从苦练杀敌本领,强大国防力量的忠诚信仰;“决不把领土守小了,决不把主权守丢了”的奉献精神;“请党放心、强国有我、强军必定有我”的家国情怀的志气、骨气、底气的方向培育,教员的政治品味有多高,课程思政的建设底蕴就能有多深。

2.3 要提高军事体育教员上好思政课的育人水平

从教育的本质内涵来看,“教”与“育”是辩证统一的,“教”指上施下效的教学活动,而“育”更多关乎人的培养[6]。当前,军事体育课程普遍存在重知识技能传授,重军人素养培育,重专项能力提升的“教”的功能,而忽视了“教育”“体育”中的“育”的功能。这种重“教”轻“育”的形式一定程度上无法实现全员认同和接受。要解决学员认同和接受的问题,首先要从学员的需要入手。需要是受众接受行为产生的心理动力因素,它作用于受众思想接受活动的全过程:受众因需要而产生行为动机,唤醒接受注意;进而左右信息选择,保持信息;最终内化于心,外化于行[7]。以400 米障碍为例,教员若只强调课目的重要性,学员在认可和接受程度上并不引起重视,而如果从合格军人应具备的军事素质,适应战场环境的能力需求,以及比武赛场没有硝烟的“战场”等角度切入,再配合精武强能、敢打必胜等思政元素,让学员从军人职业发展规划,“敢打仗、打胜仗”的军人素养等个人需要方面来认可和接受,对发挥课程的“教育”功能则会更加突出。

3 要突出军事体育课程思政教学形式的“新度”

改革创新是时代发展的主旋律和重要精神,课程教学同样需要创新。军事体育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员基础体能和军事体育实用技能,提高战斗力,属于技能实践类课程,在运用信息化技术和科技手段服务教学方面,虽有一定局限性,但依然应该改变旧思维、旧观念,打破实践教学只能“言传身教”的壁垒,在理念、手段和模式等方面勇于创新。

3.1 教学理念要勇于“推陈出新”

思政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具有强烈的政治属性特点,具有不可替代性。而课程思政则是对传统思政教育在观念上的突破,队伍上的扩充,载体上的拓展、内容上的丰富和方法上的创新[8]。军事体育课程思政建设首先要在教学理念上充分认识到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教员要深刻认识到课程教学不仅仅是体能和技能的提升,更应该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价值观的认同和升华。不能为讲思政元素而生搬硬套,但也不能把军事体育课上成了德育课。以军事体育课程中救护组合课目为例,把从战场能力素质的要求换成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需求来引导学员学习和训练,解决学员的认可和需要的问题,同时融入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乐于助人的价值观培养,这种课程思政的切入则显得更加合情合理且自然。只有从教学理念上充分接受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并认可它是有助于育人功能的实现,课程思政才能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而要如何做到教学理念的新,就是在价值观培育上要有政治认同的高度,在情感共鸣上要有温度。

3.2 教学手段要善于“除旧布新”

教学手段是师生教学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和设备。军事体育课程是实践技能类课程,传统教学手段主要依靠“言传身教”的方式来实现。心理学家特瑞赫拉(Trechler)关于感官与学习的关系研究发现,通过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而获得的知识分别是83%、11%、3.5%、1.5%、1.05%。虽然视觉的直观学习效果最好,但受限于老师年龄增长、运动能力下降而导致不能重复完成动作示范,以及学员人数较多、学习水平参差不齐、注意力无法始终保持专注等原因,使之对课堂教学的学习效果,学员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课堂教学创造力等方面产生消极影响。而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AI、VR、动作捕捉、云计算、可穿戴设备等“科技+”元素助力课堂教学,使大家对课堂教学创新充满期待;而微信群、MOOC、视频直播、录播与回看等“网络+”技术为老师和学员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沟通平台,将课堂教学延伸至每时每刻。教员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要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助力课堂,让课堂教学更有吸引力和创造力。同时,通过打造“科技+”和“网络+”课堂,可以让学员深刻认识“科技改变生活”的重要性,激励学员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助力国防建设,担负强军使命。

3.3 教学模式要敢于“破旧立新”

“十三五”时期,中国大力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作为一项国家战略,给教育领域带来了冲击和重构,线上MOOC、微课、翻转课堂等基于网络平台的教育资源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也推动了教学模式由“传统讲授式”向“线上式”“线上—线下混合式”的转变。以国防科技大学《军人基础体能》和《400 米障碍》两门课程为例,两门课程MOOC 选学人数均达到20 万以上,通过教学模式改革,《军人基础体能》获评湖南省“线上”一流课程,《400 米障碍》获评湖南省“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的方式,提升教学效果;也通过“讲英雄故事、看竞赛视频、悟强军思想”的形式,突出课程思政建设,让课程思政有血有肉,学生感触有感而发,军人信仰入脑入心。但也有研究显示,军事体育教员在线上教学主要存在对新媒体技术不熟练,网络表达能力有限及教学模式不适应三个问题[9]。说明军事体育课程建设还存在教员自我提升意识不强,课程教学模式创新不足,课程建设质量水平不高的问题。军事体育教员是军事体育课程教学的主导,要敢于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惯性思维,推动教学模式全面改革创新,以教学模式改革为切入点,突出课程创新和课程思政建设,全面提高军事体育课程建设水平。

4 要加大军事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制度管理的“力度”

军事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旨在完成“立德树人、为战育人”根本任务,发挥军事体育课程价值引领和育人功能,其建设水平关系军队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军队人才建设长远发展。

4.1 建立健全军事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质量的评价机制

建立健全军事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评价机制,能够对建设成效进行检测和评估,进而实施调整并优化建设策略,深化建设效果。首先是建立课程思政建设情况的评价机制。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容是否与军事体育专业知识进行了融合,教学模式是否进行了创新与优化,课程思政的讲授是否做到“如盐入水”,还是为讲而讲,“强行植入”。通过专家听查课、示范性教学、课程思政成果展示的形式进行检查评比,让课程思政建设落到实处;其次要完善教学互评的有效机制。要发挥好教员与学员互评的评价机制,做到正确引导,减少人情分、感情分和照顾分,评出名师好课。要通过教学互评对课程建设的优劣情况做出针对性优化举措,取长补短,全面提升课程建设的质量;再次要形成教研相长的创新成果评价机制。要把聚焦军事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主体,针对优化教学设计、改革教学模式、创新训练理念等方面形成的教改课题、教学成果、教学名师等显著性成果作为课程思政建设质量的指标体系之一,推动课程建设水平的整体提升。

4.2 要形成与优化“学以致用”一致性的评价体系

人才培养效果是军事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评价的首要标准。要完善教员、队干部、学员自评和互评的评价体系,把师德师风建设,学员政治素养和价值观培塑等指标纳入评价体系。根据评价情况掌握课程思政建设效果。军事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主要通过课堂讲授来影响和培塑学员,这更加凸显了“体育”中教员主导和课程路径发挥的作用,而对于学员主体的教育是否到位,是否产生成效,是否发挥了“体育”的育人作用,目前尚未形成较为完善的量化评价体系。要落实好“三全育人”的要求,可以通过课中学习情况评价,课后体育俱乐部活动,军事技能比武等活动的表现评价,以及学员队学习生活中的集体荣誉感、团队精神、领导力发挥等方面的日常表现评价来实现全程评价、全员参与、全方位培塑。军事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水平对“以体育人”的功能发挥起着关键作用,但还应秉持“学以致用”“学有所用”全程育人路径,才能将“立德树人”的目标要求落到实处。

4.3 要完善制度要求和课程思政建设的互通互联

2020 年7 月1 日,《军队院校教育条例(试行)》(以下简称《条例》)试行,《条例》对规范军队院校教育各方面和全过程以及落实从严治教、从严治学、从严治研、从严治考等方面提出了要求。军事体育课程学员战斗力生成的基础,是军人走向战场的“入场券”,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要全面从严落实《军队院校教学大纲》中关于军事体育课程考核、军人体能年度考核、毕业联考等制度要求,用好考核指挥棒的作用。同时要充分发挥教员指导学员日常训练,帮扶重难点学员专项训练的“助推剂”作用,全面提升学员的军事素质。以此为基础将考核制度与学员评功评奖、推先评优挂钩,建立适当的“激励淘汰”机制,让学员深刻认识到军事体育课程学习和训练的重要性,使学员更加坚定“姓军为战”的理想信念,也更加深刻理解军事体育课程思政的内涵和价值,做到既有“温度”,也有“力度”。

5 结语

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以“强国梦、强军梦”为指引,军事体育训练也承载着军队强大、国防稳固的重要使命,是军队战斗力建设的重要根基。军队院校承担着培养军队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重担,课程建设是人才培养的着力点和落脚点,要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把课程思政建设摆在课程建设的首位,全面落实“立德树人、为战育人、以体育人”的军事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目标,为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新一代革命军人发挥军事体育课程的育人价值。

猜你喜欢

四度教员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军校新教员岗前培训的策略探讨
做有“四度”的电视民生新闻
力求“四度” 写出精品
晚安,教员先生
我们是光荣的军校教员
“四度”管理出奇兵
谈评课的“四度”
浅谈青年教员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