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中国医疗队精神传播负责任大国形象

2023-05-21孙欣李伊罗建波

对外传播 2023年4期
关键词:中国形象

孙欣 李伊 罗建波

【内容提要】2023年是中国援非医疗队派遣60周年。援非60年中,中国医疗队始终秉承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精神,以仁心仁术造福非洲,为中非两国友谊、中非两国人民友谊不断续写新篇。中国医疗队精神本质上是一种大国责任精神,其体现的不只是中国医生在非洲的群体形象,还是中国负责任大国担当的真实写照。新时代,中国将继续以中国医疗队精神为引,深化对非医疗卫生合作,共同应对全球卫生健康治理挑战,携手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关键词】医疗队精神 援非医疗 中国形象 大国担当

2023年是中国援非医疗队派遣60周年,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医疗队精神10周年。2023年2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给第19批援助中非共和国的中国医疗队队员回信,向广大援外医疗队员表达了赞扬与慰问。回信中提到:“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珍视生命,援外医疗就是生动的体现。希望你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大力弘扬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医疗队精神,以仁心仁术造福当地人民,以实际行动讲好中国故事,为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①我们要认真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和要求,继续弘扬和践行中国医疗队精神。

一、何为中国医疗队精神

援非医疗队是指中国向非洲国家派出医务人员团队,并无偿提供部分医疗设备和药品,在非洲开展定点或巡回医疗服务。从1963年中国向阿尔及利亚派遣第一支援非医疗队伍开始,至2023年,中国医疗队援非已有60年历程。截至2021年底,中国累计向非洲派出医疗队员2.3万人次,诊治患者2.3亿人次,且在非洲45国派有医疗队员近千人,共98个工作点。②60年里,中国援非医疗队不辞辛苦,远赴非洲,克服重重困难,以仁心仁术为非洲人民谋健康。中国医疗队员不仅以精湛的技术帮助非洲人民医治好各种疑难杂症,还在无数救治中展现医者仁心,既展示了中国形象,也赢得了非洲当地人民的一致认可和赞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便是对中国医疗队精神最贴切的真实写照。

其一,不畏艰苦。非洲与中国远隔重洋,即使是离中国最近的非洲东部,也相隔近8000公里。除了距离上的遥远,非洲当地的环境、气候、文化也与中国大不相同。援非队员不仅要克服对家人、故乡的思念,还要尽力适应当地环境,克服语言不通、资源匮乏等障碍,排除万难,全心全意在非洲开展工作。援非医疗队员工作的地点往往都是非洲生活条件、医疗条件最为艰苦的地区,除了应对本身可能出现感染疾病的风险,更多的是需要应对开展工作时出现的各种问题。非洲国家大多天气炎热,展开医疗所需的供电供水经常不稳定,很多医生都有过争分夺秒进行手术的经历,以及开展手术时突然断水断电的情况。有时候他们还要身兼多职,不仅要担起作为医生的职责,还要担起修理工、水电工、工程师等任务。有的援非医疗队被派驻在战乱频发的地区,医疗队员们还要冒着生命危险开展工作,但他们坚守岗位,尽职尽责,从未退缩。在中国医疗队员看来,援非工作中可以称得上困难的是,非洲本身医疗资源与医疗条件有限,医病治人存在挑战。即便如此,他们也从不抱怨,排除万难开展治疗。不畏艰苦,迎难而上,中国医疗队真正把中国医者的责任尽到了极致。

其二,甘于奉献。中国医疗队援非不求回报。他们或冒着生命危险,或冒着感染疾病的健康风险,在非洲兢兢业业地开展工作,将满腔热血与仁心仁术贡献给非洲人民。有不少中国医疗队员在援非工作结束后,坚定选择再次回到非洲继续开展工作,也有一些援非医疗队员以身殉职,永远地留在了非洲。在援非医疗队员的回忆录或访谈中,常常可见他们对援非医疗事业的崇敬与热爱,对曾经援非工作的不舍与怀念。正是无数援非医疗队员对援非医疗事业的坚守、付出与无私奉献,才有中国援非医疗队在非洲甚至国际上的无限荣光。在非洲暴发人人自危、影响广泛的埃博拉疫情、新冠疫情时,中国医疗队员逆流而上,敢为人先,第一时间奔赴非洲,开展救援工作。他们不顾自身面临的巨大生命健康危险,勇敢但又不求回报地与非洲人民一道,共克时艰,共同战疫,帮助非洲国家攻克疫情挑战,用行动书写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

其三,救死扶伤。在非洲,由于医疗条件落后,各种疑难急症往往需要中国医生进行诊治,也只有中国医生才有能力完成。例如,在赞比亚,一名产妇在手术室产下3名婴儿后才发现还有1名婴儿仍在体内,在当地医生不知如何应对的关键时刻,是中国医疗队及时开展救治,产妇和婴儿才转危为安。③在莱索托,一位年轻女性患有巨大子宫肌瘤,必须进行手术切除。当地医院手术室麻醉机不能正常工作,麻醉方式只能由全麻改为腰硬联合麻醉,但本地麻醉医生不会做硬膜外穿刺,遇到这种情况往往会将手术延期。中国麻醉医生的到来解决了这一难题。经充分评估及准备,麻醉顺利完成,中国妇科专家为患者摘除了肌瘤,还成功地保留住了子宫。④在贝宁,一位当地妇女被确诊为“巨大甲状腺肿瘤”,需要进行切除,但手术开展因受限于本地医疗条件难以实施。中国医疗队员与国内派出医院反复进行线上讨论,最终商定由国内专家通过互联网全程指导操作,手术得以顺利完成。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但共同點都是援非医生在有限的条件里创造出无限的价值,带给无数非洲家庭健康与希望。

其四,大爱无疆。国有界,医者无界。援非医疗队员不畏艰苦,在非洲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事迹在非洲内外广为传颂。一批批中国医疗队以精湛的医术,优良的医品、医德以及大爱无疆的精神,在非洲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在非洲开展工作时,除向当地人民提供主要的诊治服务外,援非医疗队经常向医疗资源匮乏的地区捐赠物资、提供义诊,尽可能多地给当地民众提供诊疗,让更多有需要的人得到医治。援非医疗队员在任务期满启程回国时,经常被当地民众满怀不舍地热情挽留。最重要的是,中国医疗队还坚持传承“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原则,在开展工作时尽心尽力向当地医疗人员传递医术和医疗经验,经常以临床教学、开展培训活动、举办讲座、创办实验室等方式帮助非洲培养医疗人才,助力提高非洲医疗水平。医术精湛、不辞辛苦、兢兢业业、真诚博爱是所有援非医疗队员们的共同品质,也是他们能获得非洲人民喜爱,经常获得受援国政府授予的国家级勋章、卓越贡献奖等殊荣的原因所在。

二、中国医疗队精神的历史意义

援非60年中,中国医疗队以仁心仁术造福非洲,为中非两国友谊、中非两国人民友谊不断续写新篇。中国医疗队精神本质上是一种大国责任精神,其体现的不只是中国医生在非洲的群体形象,还是中国负责任大国担当的真实写照。

(一)促进中非责任共担

生命与健康是人类得以存续的基本条件,生命权和健康权也是人权中最重要的两个基础。中非命运与共。中国尊重非洲人民基本人权,助力守护非洲人民的生命和健康是中非合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对非医疗援助不仅助益于无数非洲民众,同时还助力提升非洲医疗水平和医疗能力,是打造中非命运共同体、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重要内容。中国对非医疗援助涵盖广泛,包括定期派遣援非医疗队,开展中短期援非医疗项目,帮助非洲国家应对各种传染病和重大公共卫生危机,开展多种形式医疗培训,帮助非洲加强医疗基础设施建设,为非洲国家提供资金、药品、医疗器械、疫苗等,帮助非洲国家提升公共卫生系统水平,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等。⑤

在中国所有对非卫生健康援助中,中国援非医疗队是最为非洲人民喜爱的援助项目,也是中非合作中时间最长、涉及国家和地区最多、最富成效的项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卫生发展研究中心通过对来华参加医疗卫生相关主题培训的非洲官员和技术人员的调查发现:在中国多种医疗卫生援外形式中,援外医疗队是最能惠及当地百姓的援助方式。卫生人力培训是非洲国家需求最为迫切的,援建医院等卫生设施以及卫生人力培训是最有助于促进伙伴国家卫生体系服务能力发展的形式。⑥非洲国家卫生健康能力薄弱,中国医疗队援非不仅带去了先进的技术、技术设备,还帮助非洲援建医院,培训当地医疗人才,助力非洲加强医疗能力建设,帮助非洲应对卫生健康挑战。

在2014年非洲暴发埃博拉疫情时,中国第一时间向非洲提供了以亿元计的防控救治物资、现金汇款援助等,同时派出数百名专家和医疗人员前往非洲,与非洲国家一道应对埃博拉疫情。新冠疫情期间,中国帮助非洲建立了全非第一所疾控中心,极力帮助非洲改善公共卫生基础设施条件,同时持续向非洲国家无偿提供药品、医疗器械、疫苗等医疗物资,向多个非洲国家派出抗疫医疗专家组。在其他对非洲影响较为深广的疟疾、血吸虫病等传染性疾病的防治中,中国也是尽力帮助,不求回报。例如,在帮助非洲抗击疟疾时,中国不仅派出抗疟疾专家深入调研非洲情况,还帮助非洲建立消除疟疾实验室,并提供“中国方案”——青蒿素,成功帮助非洲降低了疟疾发病率。每当非洲面临公共卫生健康危机之时,中国总是率先付诸实际行动,以各种形式向非洲提供援助,帮助非洲应对卫生健康治理挑战,共同打造中非卫生健康共同体。

(二)助力中非民心相通

援非医疗队是中非合作中最具代表性、最富成效的项目,也是中国援非项目中最能直接与非洲人民进行面对面交流的重要项目。习近平主席曾指出:“中非关系的根基和血脉在人民,中非关系发展应该更多面向人民。……中非人民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只要不断加强人民之间的交流,中非人民友谊就一定能根深叶茂。”⑦而被非洲当地人誉为“白衣使者”“最受欢迎的人”的中国援非医疗队,更是助力中非人民交流、助力中非民心相通的最佳代表。中医针灸、中医推拿、中草药治疗等更是广受非洲人民认可和喜爱。尽管语言不通,但中国医术带来的治疗效果是让非洲人民信服且敬佩的。中国医生为中非民间交流打开了绿色通道,许多援非医生凭借精湛的医术在非洲声名远扬,患有病痛、寻求中国医生帮助的患者络绎不绝。也有无数中国医生与当地人民互交朋友,建立了紧密联系,成为中非伙伴关系的民间缩影。

援非60年里,中国医疗队在非洲留下了许多广为流传的事迹。其中,有为援非事业牺牲、永远长眠于非洲的医疗队员,也有志愿于援非事业、先后数次参加援非医疗队的,还有选择长期留在非洲开展医疗服务的援非医生。这些都是中非民心相近、民心相通的最好例证。在为援非医疗事业牺牲的中国医疗队员中,梅庚年、何贤杰、徐迅等医生的名字永远不会被遗忘,他们为中非友好交流事业献身,也是中非深厚情谊的有力证明。其中,以梅庚年医生为例,他作为中国首批援埃塞俄比亚医疗队队长,在非洲开展工作期间,不顾辛劳,始终将非洲人民的生命健康放在首位、将救死扶伤的目标放在首位。援非期间,梅医生经常开展巡回医疗,攻克多种疑难杂症,在当地留下了很好的口碑。但不幸的是,梅庚年医生在一次车祸中以身殉职,永远地留在了非洲。埃塞俄比亚政府为梅医生举办葬礼,建造墓地并立碑纪念,当地一家居民两代人坚持为其守墓。在梅庚年医生牺牲的地方,至今仍传颂着他的故事。梅庚年医生也成为一种精神,激励着后人为援非医疗事业不畏艰险、无私奉献。

中国医疗队在非洲救死扶伤,以精湛的医术、优良的医品医德赢得了非洲人民的认可和赞扬。在非洲开展工作之时,中国医疗队经常会收到当地民众发自内心的感谢与肯定。例如,工作之余,中国医生外出采购时,当地人民会用不太熟练的中文向他们打招呼;当中国医生从驻地前往工作医院时,在路上时常会收到当地人民的赞扬和问候;当地患者接受治疗、获得康复后,或以真挚言语表达感谢,或以感谢信形式表达感激。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都是中非民心相近、民心相通的直接表现。

(三)增进中非政治互信

中非关系源远流长,经历了时间和国际局势发展变化的考驗,是相互扶持、相互信赖的真诚伙伴关系。中非交往不仅在于中非双方多层次、全方位的交流与合作,更在于民心相通、政治互信。新时代中非各领域合作不断拓展,包括政治互信持续深化、经济合作发展迅速、社会合作方兴未艾、人文合作日益扩大以及和平安全合作不断拓展。在对非合作中,中国医疗队既是增进中非民心相通的主要路径,也是助力中非政治互信持续深化的重要途径。作为打通中非民心相通大门的钥匙,中国医疗队助力中非政治互信的事例比比皆是。在坦桑尼亚,中国医生行至偏僻的村庄、人迹罕至的森林,带着抗吸血虫经验深入非洲乡下展开随访治疗。为推进工作,他们拜访当地的村长、市长甚至省长、部长,与他们进行沟通,推进抗传染病治疗工作,同时手把手帮助培训当地医生掌握治疗技能。在科摩罗,中国青蒿抗疟团队助力消除疟疾,深入科摩罗乡下,以“全民服药”的方式推进工作,先后帮助科摩罗莫埃利岛和昂儒昂岛完全消除疟疾,大科岛基本消除疟疾。科摩罗上至总统、副总统,下至部落长老,都带头服药;为表彰中国医生对科摩罗抗疟事业做出的贡献,科摩罗政府还为中国抗疟专家颁发史上第一枚授予外国专家的总统奖章。

中国医生在非洲救死扶伤,以中国疗法、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给非洲人民带去了生命健康福祉,使非洲国家全民受益,也使非洲领导人信服、信赖中国方案和中国经验。中国医疗队在非洲开展工作,援助非洲抗击各类传染性疾病,赢得了非洲人民的信任和推崇,也间接推动了中非政治互信,为中非政治互信打下了民间基础。从派遣医疗队到提供各种医疗援助物资,从援建医院、实验室、疾控中心等医疗基础设施到帮助非洲提升医疗能力和医疗水平,都极大助力了非洲构建完善的医疗体系。中国医疗队和中国医生担起了中非合作和中非交流的重要责任,以仁心仁术为非洲人民带去了健康希望,以精湛的医技和经得住实践考验的中国经验获得了非洲人民以及非洲领导人的敬佩、信服、信赖,为中非关系的发展以及中非合作的深化打下了珍贵的互信基础。

(四)展现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

中国医疗队精神不仅是中国医生精神,更是中国大国担当精神。中国医疗队展现的不止是中国医生形象,更是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60年里,中国综合国力实现了阶段性跨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国际地位发生根本改变,跻身世界大国行列。尽管如此,中国从未忘记自己是发展中国家的身份,仍然与非洲国家一道,共谋发展、合作共赢。除了援非医疗,中国与非洲在经贸、政治、社会等领域的种种合作,这都是中国履行对非伙伴责任的具体体现。中国重视对非卫生健康合作,重视与非洲一道维护非洲人民的生命权和健康权。中国不仅无数次在非洲面临卫生健康危机时第一时间挺身而出,提供各种医疗援助,帮助非洲应对难关,还不断加强对非卫生健康合作。从“十大合作计划”中的公共卫生合作计划到“八大行动”中的健康卫生行动,再到“九项工程”中的卫生健康工程,中国不断升级对非医疗援助、加强对非医疗合作,以实际行动落实对非承诺,以优化合作助力打造中非卫生健康命运共同体。

中国永远心系非洲,心系非洲人民,即使在自身面临挑战和危机时,也会第一时间向有需要的非洲国家伸出援手。在肆虐全球三年的新冠疫情期间,中国内防扩散、外防输出,成功阻击了新冠疫情的蔓延,保护了本国民众的生命健康。在其他国家推卸责任,消极对待新冠疫情带来的影响之时,中国担起大国责任,积极面对全球公共卫生治理挑战,包括及时发布疫情信息,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共同抗疫,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向世界各国分享抗疫经验。在世界卫生组织被其他大国为难时,中国坚定支持世卫组织,并向有需要的国家提供各种抗疫物资援助以及疫苗援助。对非洲,中国更是无私援助,不仅多次分批向非洲捐赠抗疫物资、疫苗,在新冠疫情严重扩散期间,也从未停止派遣中国援非医疗队。疫情期间的中国援非医疗队,不畏艰险,将非洲人民健康放在首位,在非洲既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也要正常开展日常医疗工作。非洲炎热潮湿的环境增加了医疗队员工作的难度和辛苦,但他们毫无怨言,认真、热情的开展工作,以行动践行着中国担当、中国责任。

三、新时代如何对外弘扬中国医疗队精神

中国医疗队精神既是中国形象、中国故事的最佳写照,也是展现中国负责任大国担当的具体体现。新时代弘扬中国医疗队精神,需要继续深化中非卫生健康合作,与非洲一道应对公共卫生治理挑战,助力非洲提升医疗能力建设,与非洲共同携手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一)深化中非医疗卫生合作,助力非洲提升公共卫生能力

中非医疗卫生合作是应非洲所需、应中非命运共同体所需。当前非洲医疗体系仍然薄弱,医疗卫生软硬条件都存在欠缺,更缺乏独立应对较大的流行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的能力。中非医疗卫生合作正是帮助非洲改善医疗条件,提升医疗能力和水平的必要路径之一。自中非合作论坛创建以来,中非医疗卫生合作也不断深化,包括合作内容持续丰富,原有合作项目继续扩展,中非卫生合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进入新时代,中非医疗合作继续丰富。中国不断拓展援非医疗合作内容,改进援非医疗方式、理念,从起初以向非洲国家派遣医疗队为主要合作项目,到为非洲提供各种中短期医疗服务,帮助非洲应对各类传染病和公共卫生健康危机,开展各种形式的医疗培训和医疗援助项目等,中非医疗卫生合作不断迈上新台阶。在为非洲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同时,中国还帮助非洲国家加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免费提供医药、医疗器械等医疗用品和疫苗、青蒿素等公共产品,传授中国经验,助力非洲提升医疗卫生能力,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为帮助非洲建立应对各类传染病的防控体系,中国帮助非洲援建了非洲大陆第一个非洲疾控中心,助力非洲改善公共医疗体系;中国医疗队在非洲不仅治病救人,还一直秉承着“鱼渔相授”的精神,把中国经验、医疗技术留在非洲,为非洲培养了无数本地医疗人才。2021年11月,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提出“九项工程”,其中第一项工程便是卫生健康工程。除计划提供新冠疫苗,助力非盟实现全非60%人口接种新冠疫苗目标外,中国承诺为非洲援助实施10个医疗卫生援助项目,继续派遣1500名医疗队员和公共卫生专家赴非,帮助非洲持续改善公共卫生医疗条件,助力非洲提升医疗卫生能力和水平。

新时代中国应大力弘扬中国医疗队精神,继续以中国医疗队精神为指引,深化中非卫生合作,助力非洲提升公共卫生治理能力,合力打造中非卫生健康共同体。

(二)共同面对全球卫生健康治理挑战,携手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当前,全球卫生健康仍然存在诸多挑战。除人类共同面临着各类疾病风险外,新冠疫情更是凸显了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各国对突发大型传染性疾病应对的无力。个别国家各自为政、无意与其他国家一道担起全球公共卫生治理责任更是为全球卫生健康治理增加了阻碍。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始终站在历史正确一边,为人民健康负责,为全球卫生健康负责。在面对肆虐全球的疫病时,除保障本国人民的生命安全外,中国还与世卫组织一道积极应对挑战,无偿向有需要的国家提供各类援助,并与其他国家加强合作,以中國经验、中国主张、中国方案和世界人民一起共克时艰。

2020年6月,中国国务院发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明确将“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写入其中,并提出了面对这次全球严重危机的中国主张,即“各国应为全人类前途命运和子孙后代福祉作出正确选择,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齐心协力、守望相助、携手应对,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打赢疫情防控全球阻击战,护佑世界和人民康宁”⑧,体现了大国责任担当。无论是展开行动还是提出主张,中国都在不遗余力地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贡献,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努力付出。面对全球性公共卫生危机,中国责任、中国精神的具体体现即是“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为人类共同的生命健康谋福祉,为人类共同享有安全、和谐、美好的生活而奋斗。新时代中国应继续秉持中国医疗队精神,积极应对全球卫生治理挑战,继续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努力前进。

孙欣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博士研究生;李伊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博士研究生;罗建波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注释」

①《习近平回信勉励援中非中国医疗队队员:以仁心仁术造福当地人民,以实际行动讲好中国故事》,《人民日报》2023年2月11日,第1版。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时代的中非合作》,《人民日报》2021年11月27日,第6版。

③《中国援非医疗队:让友谊之花绽放非洲大地》,中国新闻网,http://www. chinanews.com.cn/sh/2023/02-21/9957732.shtml,2023年2月21日。

④《武汉麻醉师“援非”苦与乐》,中国日报网,https://www.163.com/dy/article/ HS8G1HQS0514R9KE.html,2023年1月29日。

⑤《中国医疗援助造福非洲民众(专家解读)》,人民网,https://baijiahao.baidu. com/s?id=1758316611541056352&wfr=spider&for=pc,2023年2月20日。

⑥王云屏:《中国卫生健康合作授人与渔》,《中国投资》2018年第18期,第52页。

⑦习近平:《永远做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人民日报》2013年3月26日,第2版。

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人民日报》2020年6月8日,第10版。

責编:谭震

猜你喜欢

中国形象
解构电影《面纱》里的中国形象
美国保守主义权势集团对杜鲁门政府对华政策的影响
西班牙媒体眼中的中国形象
19世纪中后期东西方画报中的晚清中国镜像
从香港恐怖片看中国内陆形象的演变
讲好中国故事:政府对德传播媒体该怎么做
欧美公众对中国形象的认知与误读
新媒体中的中国形象分析研究
姜敬爱中国东北题材作品中的中国形象
韩国媒体眼中的中国霸权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