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作文教学中混合式教学探究

2023-05-21江苏省常州市郑陆实验学校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23年4期
关键词:石拱桥朱自清说明文

江苏省常州市郑陆实验学校 陆 群

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各种移动设备的普及和各种信息平台在移动终端的搭载,人们相互联系、交流互动、获取知识变得更加高效便捷,在此背景下,学习方式、教育形式也都发生了变革,混合式教学应运而生;另一方面,传统教学模式所受到的局限,在混合教学模式下,也将被消除。以初中作文教学为例,本文探讨了在混合式学习的基础上,初中作文教学的新思路。

一、整体教学框架的构建

基于混合式学习模式的理念,混合式教学模式也被提出,二者概念不同,前者是以学生为对象,而后者以教师为对象,但理念相通: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手段获取、整合数字资源,将多媒体数字技术融入传统课堂进行教学活动。混合式学习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空间和时间对教学的束缚,学生的学习地点不再局限于教室,知识不再局限于课本;同样,学习时间也不再固定在课堂那几十分钟。基于混合式学习模式,我们将课堂向着两端进行延伸,前端称为课前部分,后端称为课后部分,同时,对于初中作文教学,本文的整体观点不是在某一堂课中将各种各样的写作技巧教给学生,而是以阅读为载体,在课外阅读和课文本身的学习过程中,通过观摩,领悟别人写作的要点,然后进行临摹,在初中阶段临摹到了一定程度后,写作水平就会得到一定提升。

二、课前——阅读积累,拓宽视野

阅读积累对提升写作水平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数字资源十分畅通,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让学生尽可能地拓展阅读,通过大量的阅读,积累各种名词名句,对各种描写方法形成大致印象,同时拓宽思维面,为学生写作提供灵感来源。因此,对于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而言,阅读也是重要一环。

这部分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课外的自主阅读。教师提前安排学生在课外的自由时间内,进行自主式探索阅读,可以提供一些线索或者链接、网站等,也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自主探索,锻炼一下学生自主查阅资料和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师在安排完任务后要作出一定指示,要让学生带有一定的目的性去查阅,做到心里大致有个方向。例如让学生在课外自行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或者读记叙类文章,并提出具体要求:读8篇记叙文,要做记录,文章题目、出处、查阅途径,重点是摘录一些美词美句,大致分析每一篇文章的结构,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对于初中生而言,不要求学生能够做到多好,重在养成一种良好习惯,为后期的深入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另一方面是课前阅读。教师整理阅读学习资料,将资料内容进行整合,其内容要丰富,排版样式要精炼简洁,清晰明了。在初中阶段,可以依据主体内容的特点穿插一些具有相同特点的图片或者其他元素。例如,阅读《水浒传》,课件中可以插入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图像,幻灯片背景要有江湖水墨气息,必要时可以插入动态图片或者视频,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对阅读材料进行装修打扮后,生动形象地呈现给学生。阅读《红楼梦》,就要在课件中融入一些古色古香的元素,插入大观园的彩图等,以丰富多彩视觉音频效果,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继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也增强了学生课堂体验,让学生在不自觉间加深了课堂印象,知识点可能就会记得更加牢固。学生除了看老师给的学习资料外,还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搜索相关知识和素材,为自己所用。

在学习《背影》这篇文章前,教师可以提前几天安排学生阅读《朱自清选集》,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大致感受一下朱自清的文字表达形式,通过数篇文章进行对比阅读,进一步感受朱自清的文风,同时,让学生自己去查找朱自清是否有传记,如果有,去找来阅读,或者通过其他方式了解朱自清的生平,了解人物性格、所处的年代和朱自清在写每一篇散文时所处的环境,包括时代环境、政治环境和人物环境。既然是课外阅读,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由,让学生自主思考,甚至可以大胆揣测朱自清的性格特点、揣摩写某篇文章的动机,这会让学生觉得很有趣,大大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更认真地参与进来。

学生在课前做了相关阅读,掌握的相关知识也就越多,知识面也就更广,作文课并非教师具体将方法技巧教给学生,学生就写得好。学生的作文水平基本上就代表着语文这门课的整体水平。这门课很特殊,那些具体的写作技巧实际上很枯燥,干巴巴的学生很难吸收。因此,在平时的课堂中,或者课外阅读中,一些关键引导能够让学生在无形中学习到写作技巧,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三、课中——正式导学,深度学习

教师拟定本节作文课的主要学习内容:通过阅读《中国石拱桥》,体会总结说明文的描写手法,赏析文中具有鲜明特色的语句或名词名句,以课本原文为例,让学生先观摩,再进一步临摹说明文的主要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

教师将整理好的资料发布后作出明确指示,目的性要强,让学生清晰地知道具体要做什么:阅读《中国石拱桥》,读两遍。第一遍粗读,熟悉文章大致脉络,整体结构;第二遍要细读,在阅读的过程中,脑子里面始终要有一个核心目的:文章的题目叫作“中国石拱桥”,那么作者将会怎样描写这篇文章呢?当学生带着这样的目的阅读时,整个过程都是在寻找答案:哦!原来作者是这样写说明文的。读完之后,教师接着提问:结合文章题目,全文说了什么事情,或者说,读完这篇文章,我获得了一些什么知识,它带给了我什么,让学生结合文章思考几分钟后进行抢答,或者一位一位举手回答。学生将围绕着文章《中国石拱桥》主要内容进行回答,有的同学可能会说:“中国石拱桥中,赵州桥和卢沟桥最为出名。”有的同学更进一步,把文章细分,开头说明了什么内容,每一个自然段又说了什么事情,学生在回答这些问题的同时,教师就可以顺势对文章进行剖析,原来作者是这么写的:开头运用比喻、古代神话传说、引用诗人的话,从三个角度描写石拱桥,以虹的美丽形象会意石拱桥桥洞的弧形,以神话传说赋予了石拱桥历史悠久的形象和一种沉稳的美,引用诗人语录又给文章带来诗意和优雅。同时,教师要在幻灯片上放出一些彩虹的图片,将学生带入情境,并让同学们分组讨论:作者在开头这么写,有什么好处?为了让学生能够在安静的情况下进行讨论,可以借助网络教学平台,打字发言,把自己的观点都以打字的方式提交,并由系统记录下来,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观点,进一步将小组打散,分成不同阵营,再进行辩论。

学生在思辨的过程中,除了思维能力得到锻炼之外,思辨的内容,即课堂中所学内容也会在脑海中留下很深的印象,这样学习效果就更好。同时,在思辨的过程中,学生其实已经在把学习内容转化为自己的思想,这样知识点就很难忘记。本案例中,学生在进行思辨时,就已经是在深度思考问题本身,可能某一同学认为,这一段这样写的好处是:在开头就引用诗人语录,运用神话传说赋予文章传奇色彩,将石拱桥比喻成虹,优美的文字首先就给人一种很好的阅读体验,吸引读者继续读下去,同时也将石拱桥的特点形象地描绘出来,呼应题目《中国石拱桥》,先初步告诉读者,作者笔下的中国石拱桥大致形象是这样的,具体怎么样,比如中国典型的石拱桥有哪些、桥的具体结构、历史年限等,后面再分层次说明。

这些内容,学生不一定能够答得出来,首先教师要进行引导,学生实在答不准确,再给出答案进行讲解。其目的在于,通过剖析作者的写作方式,体会作者的写作效果,用这种方式打磨学生,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学到写作技巧,而不是通过硬输入的方式,将干瘪的知识点灌输给学生。

接着看《中国石拱桥》后面的段落,例如在第二段作者开始点出石拱桥的历史悠久,这是一个特点,“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这句话同样点出石拱桥形式美、结构坚固的特点,强调了石拱桥使用年限久,在交通方面的巨大功用。到第三段就开始展开写了,第三段开始提出石拱桥的典例之一赵州桥,介绍了赵州桥的大概历史,接着就是科技类事理说明文的主要写作特征了:具体描写要有一定的逻辑性,并且提供必要的数据作为支撑,用词可以不是很优美,但一定要准确,这类说明文的核心强调的是真实性和客观性。

在上完课后,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如果此类文章对他们来说具有一定难度,那么,教师可以现场就给出一个类似的题目,例如当地的一种比较传统但几乎家喻户晓的事物,具体如“贵州溶洞”此类,也可以由学生自由发挥想此类题目,这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会得到更好发挥,因为教师给的题目可能会限制学生的想象,关键是,并非要让学生立刻就进行作文,而是给出写作思路。

一般而言,初中阶段的学生可能做得不是那么好,理解能力也还欠缺,但这种教学模式仍然适用,具体分寸的拿捏,完全在于具体情况,看学生具体的基础和学习能力,以最糟糕的情况来考虑,也可以笨拙一点,让学生完全临摹《中国石拱桥》这篇文章的写作思路,除了主题内容,其他都可以临摹,通过临摹的方式,将这类文章的一种典型写作方法刻在学生的记忆中。

四、课后——巩固基础,拓展维度

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部分不是分离的,类似一个圆周,是一个循环,连接的部分就是课前和课后,但连接不等于将课前和课后两个部分完全等同看待。在课后的时间里,更多的是巩固课时所学内容,巩固的方法也并非将所学的知识重新回顾一遍,或者干脆再复习一遍,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通过学校或者教师提供的教学资源,通过网络手段获取数字资源,或者其他方式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拓展,具体如下。

在深度解析完《中国石拱桥》这篇文章后,同学们可以在课后展开交流,各自有什么好的想法和思路,可以互相交换意见,取长补短。教师可以通过线上的方法,将课后的任务和具体要求发给学生,在发布任务的过程中,可以提供一些必要的资料,让学生用课后的时间去阅读,例如在本堂课是以《中国石拱桥》这篇文章为范文,在课后的阅读资料中,教师就要找到和《中国石拱桥》类型相似的说明文,让学生自行阅读,根据上课时所学的内容和解析思路,让学生在课后尝试独立地完成对一篇文章的大致解析,对于初中生而言这个要求或许偏高,但其意义和价值却很大,尤其对说明文写作是一个专项的训练,学生可能刚开始因为个人理解能力差异,感觉到困难,或者效果不好,但当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必然会获得很大的收获。

前文已经提到过,课前和课后具有一定程度的连接,课后所做的事情,即是上一堂课的课后巩固,也是下一堂课的课前预热。在作文教学中,说明文可以当作一个专题来考虑,让学生在课后做一些延伸和巩固之后,下一堂课效果会更好。课后任务中还要安排拓展阅读,首先是以课文本身为中心,做知识面的拓展,让学生去自行查阅中国桥梁的历史、桥梁建筑,引导学生思考石拱桥的力学结构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能够通过原始的方法,做到让桥梁能够使用上千年而不坏?这在世界桥梁史上代表着什么?让学生体会中国古人传统的建筑智慧是多么的耀眼。其次是关于写作方面的拓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了解了作者是怎么写说明文的,是怎么描写石拱桥的。教师提问,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写?我们知道,《中国石拱桥》这篇文章中只是具体写了赵州桥和卢沟桥,除了这两座还有其他桥,让学生去查阅,中国著名的石拱桥还有哪些,然后让同学们以“中国石拱桥”为题,写一篇说明文。

作文教学不同于理科教学,具体学到哪就是哪,知识面的拓展和硬知识的积累对学生而言相当重要,在课后的拓展中,力求将点扩展成线,将线拓展成面,再由面构建立体的知识网络,维度的提升,能让学生终身受益,长期来看,具有重要意义,学生的眼界打开了,学习兴趣也会相应提升,思维也会变得更加灵活。

猜你喜欢

石拱桥朱自清说明文
清芬正气朱自清
说明文阅读专练
朱自清致逯钦立信函之四(1945.6.25)
家乡的石拱桥
石拱桥维修加固施工方法
老情书 朱自清致武钟谦
如何提高自述型说明文的颜值
石拱桥检测和有限元分析
小跨径石拱桥实用加固方法研究
“心灵的感冒”:朱自清白璧微瑕的心路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