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柑橘黄龙病防控措施研究

2023-05-21胡明

种子科技 2023年6期
关键词:防控措施柑橘

胡明

摘    要:柑橘黄龙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又被称为“柑橘癌症”,一旦暴发,严重影响柑橘的产量和品质,会造成大量柑橘树木死亡,给柑橘产业带来毁灭性打击,给果农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调查研究显示,柑橘黄龙病无药可治,但是能够预防和控制。为了确保柑橘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减少柑橘黄龙病的为害,应明确柑橘黄龙病的发病原因,分析当前防控过程中存在的不足,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对策,减少柑橘黄龙病带来的经济损失,促进我国柑橘产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柑橘;黄龙病;防控措施

文章编号:1005-2690(2023)06-0108-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436.66       文献標志码:B

1 主要症状

1.1 初期症状

柑橘黄龙病发病初期,主要症状为浓绿色的树冠中会出现几条或者多条枝梢叶片发黄。发黄的枝梢有以下两种典型特征,一种为叶片均匀黄化;另一种为叶片在生长转绿后,叶脉逐渐黄化,之后呈黄绿相间的特点,尤其是叶片下部边缘的黄化症状较明显,被称为叶片斑驳状黄化。

1.2 病梢的症状

通常情况下,患病树木生长出的春梢叶片能够正常转绿,在春梢老熟后,叶片逐渐由绿色转变为黄色;患病树木当年的夏梢和秋前的叶片不能正常转绿,而是由淡黄色逐渐转变成黄色。在秋末,患病叶片会逐渐脱落,在来年春季萌芽之前全部脱落。第2年患病树梢生长出的叶片细而长,叶肉主脉为绿色,其余为淡黄色或黄色,随着病情扩散和发展,患病枝条越来越多,最后导致整株枯死。

1.3 病花的主要症状

通常,患病树木比正常树木开花早,并且花瓣短小和肥厚,颜色为淡黄色。有些患病枝条上的花朵往往多个聚集成团,随着病情的扩散,导致花朵全部脱落。

1.4 患病果实的症状

患病树的畸形果较多,且果实没有光泽,味道酸,果皮变软。后期果实着色时会出现黄绿不均匀的现象,有些患病果实的果蒂附近变成橙红色,而果实的其他部位为青绿色,又被称为红鼻子果。

2 传播途径

柑橘黄龙病是一种毁灭性的病害,具有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当前还没有抗此种病害较强的柑橘品种和彻底根除该病的药剂。从当前防控情况看,柑橘黄龙病主要的传播路径包括以下两种,一种是在柑橘嫁接的过程中传播,带病材料会携带病菌;另一种通过柑橘木虱传播,成虫或者若虫从病株吸食病菌后,直接在体内繁殖,并且终生携带病菌,能够在植株上反复取食传播,为害较大。

3 诊断方法

3.1 田间诊断技术

种植人员可以结合黄龙病的发病症状和发病规律判断,但是黄龙病发病初期阶段的症状不明显,与其他病虫害症状比较类似,很容易混淆,无法作出科学诊断。

3.2 指示作物鉴定法

指示作物鉴定法是将可能携带黄龙病病原菌的枝芽嫁接在指示作物上,如砂糖橘和甜橙等,在28~32 ℃、没有黄龙病病原菌的环境中培养,观察新梢是否会出现黄龙病的病状,从而作出初步诊断。该种鉴定法的缺点是耗时长,最短2~3个月,甚至长达6~10个月才能观察到症状,效率低下。

3.3 电镜检测法

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人们开始使用电子显微镜检测柑橘黄龙病,观察病原韧皮部组织或者叶片的叶脉是否携带黄龙病的病菌,从而作出诊断。但是该种检测方法成本较高,并且需要有专业技术人员支持。

3.4 血清学诊断

可以利用菟丝子把当地的柑橘黄龙病引入草本的长春花上进行纯化,然后在长春花上提取纯化后的病原,制作成单克隆抗体或者抗血清,之后检测附近的柑橘样本。该种方法优势明显,具有准确率高的特点,但是单克隆抗体或者抗血清的制作比较烦琐,而且成本较高。

4 发病原因

4.1 柑橘园管理粗放,防控意识较差

当前一些主要的柑橘生产地区以农户分散经营为主,果农的管理质量参差不齐,柑橘木虱的个体较小,许多果农没有认识到或者容易忽略对该类害虫的防治工作。同时,发现病树后处理不当,如有的果农只顾眼前利益,不愿意砍伐患病树木,造成柑橘黄龙病的扩散和蔓延;还有的果农对病害的认识不足,或者仅依靠国家的扶持防治,大量柑橘木虱繁殖和迁飞,会造成柑橘黄龙病扩散和蔓延。

4.2 柑橘园清理不规范

我国柑橘种植地区较多,在适宜气候条件下,易造成柑橘木虱繁衍。柑橘木虱是传播黄龙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如果冬季和春季柑橘果园清理不及时和不规范,会导致柑橘木虱越冬虫口基数增加,致使柑橘黄龙病的发病概率明显提升,若不及时防治柑橘木虱,柑橘黄龙病会快速扩散蔓延。

4.3 苗木管理不规范

随着我国柑橘产业不断发展,对柑橘苗木的需求量逐渐增加。但是有些农户在引进苗木或者接穗过程中,没有做好苗木检疫工作,导致引进带有病害的苗木,增加感染柑橘黄龙病的概率,造成柑橘黄龙病扩散和传播。

4.4 病害防控技术有待提高

柑橘黄龙病的潜伏周期较长,并且病症出现比较滞后,初期很难用肉眼准确识别,加之有些地区缺乏快速检测的相关设备和技术手段,不能及时发现已经感染的柑橘树,错过最佳防治时机,造成黄龙病扩散和传播。

5 主要防控手段

5.1 选择没有病害的柑橘种苗

当前柑橘黄龙病猖獗的主要原因是苗木携带病菌,在苗木繁殖中所使用的接穗可能会感染柑橘黄龙病,造成部分苗木在育苗圃就发生感染。应建立没有病害的苗木繁育体系,从源头上遏制柑橘黄龙病的扩散和蔓延,提高柑橘黄龙病的防控效果。

5.2 做好对柑橘木虱的防控工作

因为柑橘木虱是柑橘黄龙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做好该类害虫的防控工作非常关键,应减少木虱种群数量。防控木虱的主要办法是化学防治,可以选择应用吡虫啉、亲水颗粒薄膜悬浮液、涕灭威等,能够有效灭杀木虱。调查研究显示,木虱具有一定的趋黄性,可以在柑橘园内安装黄色粘虫板,捕捉效果显著。当前的生物防治技术潜力较大,可以选择捕食性或者寄生性天敌控制其种群数量,常见的天敌包括瓢虫、食蚜蝇、草蛉和蜘蛛等,能够减少木虱的数量。此外,可以利用趋避性物质驱散柑橘木虱,能够降低柑橘黄龙病的发生概率,如将柑橘和番石榴间作种植,因为番石榴叶片中有多种含硫的挥发物质,其中二甲基二硫醚能够减少柑橘挥发物质吸引柑橘木虱,对木虱有一定的趋避作用。有的研究学者指出,薰衣草、玫瑰和茶树等对木虱也有一定的趋避作用。虽然加强对柑橘木虱防控能够有效抑制黄龙病的扩散和蔓延,但是不能从根本上防治柑橘黄龙病。为此,应该在防治传播媒介的基础上,结合其他手段防治柑橘黄龙病病原,提高防治效果。

5.3 对病树的处理

黄龙病的潜伏周期较长,有的患病枝条在初期阶段的症状不明显或没有症状,很难在早期发现患病树。当前比较有效的方法就是人工检查柑橘园,发现疑似患病树后要进行实验室检测才能确认,也可以通过碘蓝染色法鉴别患病树叶中异常积累的淀粉,因为指示植物鉴定法耗时较长,很难满足生产的实际需求,很少在实际鉴定中应用。发现柑橘树感染黄龙病后要立即挖除,在挖除前要选择药剂喷杀木虱,避免害虫转移到其他健康树木上。砍断的树桩要进行药剂喷洒或灌注处理,并且覆盖塑料薄膜防止树桩再生新芽,该种方法效果明显。挖除患病植株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黄龙病的扩散和蔓延,但是挖除病株后需要重新种植没有病害的苗木,增加了种植成本。

5.4 选择和培育抗病能力强的品种

一是通过转入能够产生杀菌效果的相关物质基因了解柑橘体内的黄龙病病菌。二是通过转入一些能够诱导宿主产生抗性激活子的基因提高植物抗病虫害能力。但是转基因植物投入生产并且面向市场需要经历较长时间的评估过程。还应该研究转基因植物是否会影响土壤的物理结构和其他种群,是否会破坏土壤的生态环境,尤其是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仍然需要长时间评估[1]。

5.5 化学防控手段

在果树细菌性病害防治方面,抗生素具有显著效果,其中四环素被认为是防治黄龙病的主要抗生素,在柑橘的树干部位注射四环素,能够减轻黄龙病症状,起到一定的防治效果。但是四环素是一种抑菌类药物,不是杀菌性药物,需要每年定期重复注射处理,长期使用会导致植株产生耐药性。有的研究学者认为,青霉素类抗生素,如盘尼西林等能够起到一定的杀菌效果。

当前一些研究机构评估盘尼西林和四环素在柑橘生产中的安全性,主要研究两种药物对柑橘体内和根部微生物群落的副作用,能够为两种药物在防治柑橘黄龙病上面的应用提供建设性意见,但是抗生素类药物对人体及环境造成的影响需要长时间的监测和评估[2]。

5.6 热治疗

有报道提出了热处理能够有效防治柑橘黄龙病,一些研究学者选择用48~58 ℃的水蒸气处理感染柑橘黄龙病的枝条,能够清除柑橘黄龙病的病菌,同时对枝条的伤害较小,经过处理之后的枝条仍然能够生长;还有一些研究报道显示,将感染柑橘黄龙病的种苗暴露在49~50 ℃的热气中,时间为50~60 min,发现黄龙病的病症逐渐消退。将感染柑橘黄龙病的种苗放在47~50 ℃的温水中,时间为6~12 min,每隔24 h重复1次,重复3次即可,经过一段时间后会发现新叶片没有明显的症状。还有报道显示,将感染柑橘黄龙病的植株放在光照培养箱中进行处理,温度控制在40~42 ℃,连续48 h以上,通过热处理技术能够有效抑制柑橘体内的黄龙病病菌,减少病菌数量。有的研究学者认为,利用热处理技术能够促进植物新叶和新根的生长,提高植株活力。但是,利用热处理技术只能防治柑橘地上部分,对地下根系的防治效果较差,应将该技术和其他防治技术相结合,提高综合防治效果[3]。

5.7 加强对柑橘黄龙病的监测和预测

一是做好柑橘园内的监控工作,观察每株树木的生长情况,结合叶片的病理变化情况判断是否会发生黄龙病。二是定期抽样和检测柑橘种植园以及苗圃,结合感染的数量判断柑橘黄龙病的发病程度。三是针对有代表性的柑橘种植地区,定点监控柑橘生长状态和柑橘黄龙病的发病情况,可以在此基础上设置自动监控点,实时了解柑橘黄龙病的发生情况,将监控结果及时上报给相关工作部门,采取防控措施,避免柑橘黄龙病扩散和蔓延。

5.8 科学的柑橘栽培管理

一是合理施肥。应结合柑橘树生长情况补充各种微量元素,科学施肥管理,重施有机肥,控制好氮肥,可以施用腐熟的有机肥料,搭配好钾肥、锌肥、硼肥之间的比例。通过科学的施肥工作能够提高植株抗病能力,避免黄龙病扩散和蔓延。在施肥前,要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和树木生长情况选择和搭配适合的肥料。二是水分管理。科学的水分管理工作能够降低黄龙病发生概率,结合果园内柑橘树生长情况安排好灌溉和排水,避免果园内湿度过大,同时预防干旱。夏季台风季节要做好水分供应工作,避免果园内积水,注意排水和适当的灌溉。秋季要做好果园松土和覆盖工作,提高土壤透气性,增强土壤保水保墒能力。三是科学修剪。为了提高柑橘树的结果率,要合理调整枝条数量,保证树冠的通风透光性,使得树势均衡。可以采用疏剪和短截相结合的方式,将发育不良的枝条修剪干净,确保枝梢均衡生长[4]。

5.9 做好柑橘园的环境整治工作

在柑橘园日常管理中,应做好环境清理工作,防止柑橘黄龙病快速传播,种植人员应及时剪除虫害枝条,降低該病的传播概率。定期修剪,提高柑橘树的通风透光条件,适当施肥和浇水,增强植株抗病能力,尽量施用有机肥料,减少化肥用量。

6 结束语

防控黄龙病应从以下7点着手,一是做好苗木检疫工作,从源头上控制黄龙病。二是重视研究抗性能力强的柑橘品种,时刻关注黄龙病和柑橘培育的成果,调整种植模式。三是加强防控传播媒介柑橘木虱,采取综合性的防控方法,减少传播媒介的基数,有效抑制该病的扩散和蔓延。四是做好柑橘栽培管理工作,定期检查柑橘的生长状态,及时处理患病树木,提高防控效果。五是物理防治。当前物理防治技术主要包括热处理技术,防控效果显著。六是化学防控,利用四环素或者盘尼西林等药剂能够有效抑制病菌扩散,降低黄龙病的发生概率。七是加强果农技能培训,让其认识到柑橘黄龙病的危害性,提高防控意识。

参考文献:

[1]胡雪芳,田志清.柑橘黄龙病防治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植保导刊,2021,41(7):32-38,20.

[2]韩鹤友,程帅华,宋智勇,等.柑橘黄龙病药物防治策略[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21,40(1):49-57.

[3]唐铁京,黄建.柑橘黄龙病防控技术应用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国热带农业,2019(3):20-22.

[4]吴昌卿.柑橘黄龙病综合防控技术探讨[J].南方农业,2020,14(3):41,43.

猜你喜欢

防控措施柑橘
吃柑橘何来黄疸——认识橘黄病
连江县松材线虫病防控措施探讨
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成因与防控措施
系列犯罪的地域化问题研究
预付账款的管理及风险防控措施探究
冠瘿病在阿勒泰地区发生规律及防控措施
柑橘大实蝇综合治理
“五及时”柑橘冻害恢复技术
柑橘“湘军”再升级之绊
柑橘实蝇防治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