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编排课本剧的研讨与实践

2023-05-21晁娜

考试与评价 2023年4期
关键词:课本剧孔乙己课文

晁娜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适合让学生编排为课本剧来演出。让课本剧和初中学生面对面,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课本剧的编排和演出,能夠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课本剧的编排和演出,能够把课内和课外知识结合在一起,构建互动、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素养。

一、提高初中学生“演员”的理解能力

对于初中学生“演员”而言,课本剧对他们来说是新的挑战,是充满诱惑力的。因为目前的初中学生很少看剧本,更很少看演出,更不用说编排剧本和参加演出了。但是,目前的初中学生又都渴望一展风采,他们具有较强的表演欲望,如果有机会能够走上“舞台”,当然会格外珍惜,他们在“荣幸”之余演得格外卖力。把握人物,演绎剧情,再加上自己的理解,往往能够取得出人意外的效果。

同时,演员得到的不仅仅是别人羡慕的目光,而且还能够提高自己对课文的阅读理解能力。为了编排和演好课本剧,演员一要吃透教材,毕竟是演,不能捧着书本,所以他们要在最短的时间里集中注意力,背诵台词,不能背诵的,也要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这在无形中锻炼了他们的速记能力,当然也就杜绝了思想开小差的情况。大部分演员对课文的理解都跑在教师的前头,表演之前都是胸有成竹的。二是演员要想表演到位,就需要加上一些辅助性的动作,比如手势等。这就要求演员全方位地掌握所要饰演的角色,揣摩人物心理、模仿人物情态、猜测人物动作,还要凭空增添一些道具。这些课本中都没有出现,需要演员根据课本提示和自己的理解,琢磨出来。这对于十几岁的初中学生来说,当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为了编排和演好课本剧,学生需要识记、理解、揣摩,需要语言、动作、情态的反复排练。学生们在无形之中得到了一次立体的锻炼,他们会感到学习语文很有趣、很充实。

学生在把课文改编为剧本的过程中,他们得到的锻炼是多方面的。他们要理清故事情节,准确把握人物形象,深刻、透彻地理解课文的主旨。另外,学生还要对剧本知识有个大概的了解。剧本里要有舞台说明(地点、天气、人物动作的说明等);表演主要是通过语言来体现人物性格的,因此,人物的语言一定要个性化。学生如果没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就很难使人物语言个性化。所以,把课文改编成剧本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过程。而理解和运用语言,正是新课程标准里提出的核心素养中的核心。

如把《皇帝的新装》改编为课本剧,学生就需要反复朗读课文,品味赏析,揣摩人物语言,推敲人物动作,这样才能把皇帝的昏庸无能、骗子的奸诈狡猾、大臣的见风使舵和小孩的天真无邪的形象逼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加上辅助动作,人物性格就能够跃然纸上了。

课本剧的编排和演出,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到主动学习上来。课本剧要求学生把生硬的书面语言转变成灵活的生活语言,变“死的知识”为“活的演出实践”。这种形式的学习,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通过改编和表演课文,能够获得满足感,从而能够激发他们主动地挖掘课文主旨的动机,这种动机促使学生融入情感,解读文本,超越自我,甚至超越课文。

每个学生在课文阅读中都会有自己的独特理解,他们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取舍内容,转换语言,添加动作。这样,就能够更好地体现学生的创造性。在《皇帝的新装》课本剧表演中,饰演皇帝的学生加上了自己的神态,逼真地反映了皇帝的形象;同样,饰演骗子的学生,由于语言幽默诙谐,也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二、吸引初中学生“观众”的眼睛

对于观看的初中学生而言,课本剧给他们带来的感觉是新鲜的,平时紧张枯燥的学习让他们心情压抑,在观看演出的过程中获得放松,他们觉得过瘾。在刺激中,他们自然而然地跟着“演员”进入角色,沉浸在表演的情境中,进而体验、领悟剧作者的心情。观看之后,他们不仅能够复述故事情节,还能准确地概括人物性格,完成细节的处理。如观看了《皇帝的新装》课本剧后,他们不仅能够较为详细地复述故事情节,还能够准确地分析、概括皇帝、大臣、骗子、群众、孩子等人物性格。这种效果,是教师在课堂上苦口婆心地讲解、分析所达不到的。

对于观众来说,演员都是自己朝夕相处的同学,平时非常熟悉,今天看他们在台上一本正经地表演,观众觉得好玩,都有一种走进演出现场的感觉。因为近距离,便于交流,观众还可以给予一些提示,有利于合作探究。他们都目不转睛地欣赏,惟恐错过一个微小的动作。后排的学生激动地站起来,表情异常丰富,有含笑的、有思考的、有赞赏的,他们无所顾忌,历史仿佛就在眼前,跨越时间的隧道,和文中人物进行一次近距离的对话,对文章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这哪里还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苦口婆心地分析、讲解呢?

如把《孔乙己》改编成课本剧,为了适合演出,学生就需要把小说中叙述性的语言变换成对话,以对话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而对话要具有个性,要能够体现人物的形象。为了适合演出,学生还有可能通过联想和想象,增加一些情节。如《孔乙己》第一幕片段:

(黄昏,咸亨酒店)

群众:(兴奋)孔乙己来了!

老板:(阴沉着脸)孔乙己又来了?

孔乙己:(清了清嗓子,对老板低头哈腰)来一碗洒,一碟茴香豆。

(我快活起来,赶紧去给倒酒)

老板:(生气)先把欠着的钱给还清了!

孔乙己:(昂着头,看着那些穿短帮喝酒的人,排出九文大钱)我还能跟他们一样少你钱吗?

……

在这个课本剧片段中,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增加了不少人物情态的描写,如群众“兴奋”,老板“阴沉着脸”“生气”,孔乙己“昂着头”。这些情态,虽然课文中并没有明确地描写,但课文中又确实隐含了这些情态。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不脱离课本,又超出了课本,对塑造人物形象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孔乙己》中的主人公当然是孔乙己,孔乙己的形象主要是迂腐、清高,被上层社会蔑视,同时又看不起下层劳动人民。演员的精彩表演,刷新了台下学生的感觉,不一样的课堂,当然能够带给他们不一样的感受。在欣赏了课本剧以后,课文的中心、人物的形象、作者的意图,答案都在学生的心中了。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课本剧无疑是最好的形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说、读、品、思、悟的兴趣,大大提高课堂效果,无论是演员还是观众,都有了很大的收获。改编是一种创造,表演更是一种创造。他们先把课文进行改编,然后进入表演,演员学生会根据观众学生的心理特征,根据实际,结合学生特点,不断调整、不断充实,进行再创造,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无论是演员还是观众,他们都是最熟悉的人,朝夕相处,相互影响的力量是巨大的。所以,课本剧的形式会得到学生的认可,并且能够提升课堂效果的最大值。学生在观看的同时,必定会加入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对课文的理解就积极主动起来。

三、课本剧能够创设互动的课堂氛围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就是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是学生的,要让学生充分地讨论、探究。课本剧无疑是最好的游戏,能够使台上台下很好地交流,也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台上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台下学生兴趣昂然,积极配合。他们说,从来没有感觉到教科书像今天这样亲切。

陶行知提出“六个解放”。解放学生,无疑就是要取消教师对学生的诸多限制。教师大搞“一言堂”“满堂灌”,学生解放不了。但把部分课文改编为课本剧,确实解放了学生们的头脑、眼睛、嘴巴、双手,以它全新的内容,激发了学生对创造性活动的兴趣。他们觉得,这就是生活化了的课堂,没有板着脸的老师,没有严肃的课堂气氛,没有一问一答的形式,有的是快乐,有的是交流,老师是站在一旁的导演,主角是学生。他们演、他们看、他们讨论,这样的课堂学生怎么会不喜欢呢?

如教学《曹刿论战》时,笔者从他们中间挑选了悟性较高的五名学生分别饰演曹刿、鲁庄公、邻居、鲁庄公的两名守卫,他们认真地研究“剧本”,揣摩、分析,很快就进入了状态。师生共同导演一幕课本剧:

师:请大家慎重地看一下剧本,对照课后注释,疏通剧本意思。

新鲜的课堂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他们紧张并快乐地研究起剧本。

场景一:走道上。

曹刿(匆匆赶来,边走边说):“这两天战事混乱,情况危机,我得去看看。”

邻居(一把拽住了曹刿):“肉食者谋之,你一介平民,就别去凑热闹了。”

曹刿(摇摇头):“国家有难,匹夫有责,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场景二:讲台前。

曹刿匆忙过来。

守卫(用教鞭拦住曹刿的去路):“来者何人?”

曹刿:“我要拜见陛下,请通报一声。”

守卫:“不行,陛下忙于国事,任何人不得打扰。”

鲁庄公:“什么人在这里大吵大闹?”

守衛:“启禀陛下,有一草民在这里无理取闹,说有要事和陛下商量。”

鲁庄公:“带上来。”……

“演员”谢幕时,台下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虽然他们的表演还很幼稚,但所有的学生都认可了他们的演出。一向单调枯燥的文言文在这节课却获得了大家的青睐。我想,如果按部就班地分析这篇文章,解决字词、疏通文意、提炼主旨、概括人物性格等,学生可能会昏昏欲睡。这样的课堂是枯燥平淡的,只能是知识的一味传授,没有形象、没有情感,更没有情景。教师“一言堂”“满堂灌”,学生的思维处于抑制状态,学生虽然也能强迫自己死记硬背一些知识,但记忆肯定是短暂的。课本剧却给学生带来了情感的空间,学生在编演课本剧和观看课本剧的时候,都会引起情感的共鸣,深入内心,顺利实施情感教育。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适合让学生改编成课本剧来演出。课本剧的编排活动,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激活课堂氛围,提高合作探究能力,给学生一个互动的课堂环境,促使学生走进文本,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当然,我们也不能走向极端,每篇课文都勉为其难地让学生改编为课本剧。

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全面把握课本内容,综合了解学生的素质,适当地编、导、排、演,刺激学生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求知识,吃透教材,利用教材,挖掘内涵,通过课本剧,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课本剧能够给学生带来柳暗花明的感觉,也能够给语文教学带来万紫千红的春天。

猜你喜欢

课本剧孔乙己课文
PEP《英语》六(下)课本剧Freer and happier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中职语文课堂课本剧运用现状的调查
中职语文课堂课本剧运用现状的调查
背课文的小偷
孔乙己(下)
孔乙己
背课文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