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2023-05-21胡铭球

考试与评价 2023年4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小学生

胡铭球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各阶层越来越重视人才的教育,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初始教育。“少年强,则国强”。只有提高小学生教育质量,才能为祖国的发展培育出更多的优质人才幼苗。而在我国新课改的发展大趋势之下,各个小学也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要加强小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就要重视学生的道德与法制教育,利用道德与法制课程的教育作用和有效性来帮助小学生形成规范的行为举止,树立规范的道德意识,从而建立遵纪守法的法治意识,为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打下良好的人才基础。

但在新时期的教学发展中,小学的道德与法制课堂教学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课程内容缺乏多样性、教学方式存在缺陷、课堂学习氛围不够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教师很难切实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因此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应的改善建议,以供参考。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单一

就目前而言,各个小学道德法治课堂主要使用的是《道德与法治》教材,这一教材编写的内容大多来自于当地的实际生活案例。虽然这种案例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加直接地接觸到生活,加强课程与生活的联想,但其中理论知识居多,案例较少。教师在利用这一教材来开展教学时,往往会因为大篇幅的理论教学而使课堂呈现出枯燥乏味的效果,很难真正吸引学生注意力。正因如此,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都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其课堂教学内容受到教材内容的影响,过于单一,缺乏多样性,其理论与实际生活的结合不够深入。

(二)教学方式传统

虽然我国推行新课改,要求各个小学要重视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和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但由于新课改推行的时间不长,很多地区的小学教学模式依然很传统,现代化的科学教育模式尚未完全普及。尤其是在一些偏远地区的小学以及年纪较大的老教师中,教师们依然习惯于通过长篇大论的理论知识讲述来论证道德与法治课堂内容。即便是部分教师会通过生活实际案例来讲解课堂内容,但其教学方式依然很传统,难以真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三)缺乏互动氛围

课堂学习氛围对小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不断模仿学习周围人的重要阶段,良好的课堂互动氛围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活跃学习氛围。但就当前而言,很多小学的教师在展开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时,往往过于重视教学的节奏和效率,忽视了营造课堂互动氛围的重要性。很多教师虽然也会尝试激发学生的互动兴趣,但由于方式使用不对,往往只能在课堂上简单进行“一问一答”式的提问互动,难以带动课堂学生一起互动,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依然处于被动状态,其主观能动性始终没有被调动。

二、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改善教学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在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时,要认识到教学的最终目的,改善教学理念,以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和学习习惯、帮助其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为基础来展开教学。“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只有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真正帮助他们提高综合素养。因此只依靠传统的道德与法治理论知识灌输是难以达到其教学目标的,教师需要改善教学理念,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从传统教学课堂的条条框框中跳脱出来,设计出更符合新时期小学教育的模式,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尊重学习主体,优化课堂教学方法

1. 利用问题构建活跃课堂氛围

教师想要在新时期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良好的三观和思想,就要真正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优化课堂教学方式。在课堂上,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引导其兴趣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内在动力。比如在《团团圆圆过中秋》这堂课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先抛出一些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引导学生来思考,回答教师的问题。如学生们都是怎么与家人过中秋节的?每年过中秋节时饭桌上必备的一道菜是什么?喜欢吃什么味道的月饼?可以将问题抛出来后让学生先自行讨论,或者也可以学生抢答、逐个回答等,以此来活跃课堂氛围。

在通过各种问题来活跃课堂氛围,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以后,再引入课堂知识点,开始讲述《团团圆圆过中秋》的相关内容。同时,在讲课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留意学生的课堂表现状态,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不能使用传统的“填鸭式”教育,而是要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主来开展教学活动。

2. 利用游戏构建轻松课堂氛围

新时期对小学生的学习效果提出了更多的新要求,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其学习效果才是教师需要真正重视的。教师不能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只按照自己的教学节奏一味往前,要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接受知识熏陶,提高学习效率。灌输式、“填鸭式”的教育很难给小学生的内在思维造成很大的影响,并且难以保证其思维能够按照教师的想法来发展。因此,教师需要构建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的熏陶,从而真正发挥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育作用。比如在《健康游戏我常玩》这堂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主动来列举一些他们经常玩的健康益智游戏,再有针对性地去挑选一些游戏在课堂上组织学生一起玩。

比如比赛跳远的游戏,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通过小组的形式来进行跳远,小组成员叠加起来跳得距离最远的一组获胜。教师可以在游戏活动中不着痕迹地穿插各种道德与法治理论知识点的内容,让学生现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完成课堂学习。

3. 利用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共鸣

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不像数学那么严谨,也不像语文一样具有一定的汉字学习的工具性,其中的内容大多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有关,因此只要教师教学方式使用得宜,是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师可以尝试在课堂上构建情景教学,利用课堂情境让学生感同身受地融入到情境氛围中去,从而激发出情感共鸣,加深课堂体验感。

比如在《爸爸妈妈在我心中》这堂课中,教师可以先构建一个温情的教学情境,给学生播放一些家庭、温情元素相关的视频以及音乐,在视听情境下构建出良好的温情氛围,让学生融入到氛围中去,调动内在情感。在构建了良好的情境教学氛围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回归到课堂上来,讲述《爸爸妈妈在我心中》的相关知识点,再让小学生们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爸爸妈妈在他们心中是什么样子的。学生通过回忆父母对自己的好,能够有效培养其良好的亲子关系,激发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心和感激之情。

又比如在《家庭的记忆》这篇课文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讲故事的形式来分享自己、父母、爷爷奶奶对家庭的贡献。并且还可以举例一些日常的小事来营造出良好的家庭氛围。比如教师可以距离说小红的母亲在家生病了,父亲在工作时,这时需要有人照顾母亲,给母亲送饭、陪伴母亲,如果你们是小红的话,会怎么办?为了让学生能够在情境教学中更加深入地思考课堂知识点,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自行讨论,在讨论过后再一一回答,教师再针对学生的回答来进行点评总结。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来思考家庭中的各种温馨记忆、让他们印象深刻的记忆,教师再对其想法来进行点评和适当的引导,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4. 利用开放式课堂培养学生素养

道德与法治对学生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教育意义,通过其学科教学,学生能够更快地形成正确的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可以构建道德与法治的开放式课堂,利用开放式课堂来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开放式课堂的构建离不开教师的努力,教师需要在开始授課前深入研究教材内容,根据教材内容来设计各种开放式的教学环节。

比如在《请到我的家乡来》这篇课文中,教师想要让学生对自己家乡的人文风情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就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开放式的作业,让小学生自主地去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并选取一个家乡风俗、家乡美食、特色美景、文化知识等作为一个代表元素来进行讲解,从而向其他同学展示其家乡的文化特色。作为开放性的作业,教师不用局限于学生的选题元素,只要能代表一个地方的特色即可。学生可以通过课后收集,将搜集的资料或者物品带到课堂上来进行分享。

5. 利用小组合作激发学生兴趣

想要优化课堂教学方法,就要打破传统的“一言堂”式教育,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师可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落实合作教学模式,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同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还能有效培养小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以及沟通交流能力,让他们能够在小组合作中取长补短,互相协作。

依然以《团团圆圆过中秋》为例,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分组,在完成分组后,针对不同小组的能力来给他们发布不同的研究问题。比如对于沟通能力较弱的学生,则可以要求他们小组成员要能说出其他组员过节时家里必备的一道菜,通过这种方式,互相不了解的学生必须要通过沟通交流来了解其他组员的情况,从而加强合作意识。而对于合作意识较弱的学生,则可以将他们分到一个小组里,要求他们必须通力合作,一起来讲述关于中秋节的神话故事。

(三)调整评价模式,优化教学评价结果

小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态度主要受到其教学评价模式的影响。很多小学的相关教师对科目的教学评价并不重视,期末评价方式简单,涉及内容少,因此教师要致力于调整或创新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评价模式,优化教学结果,促进教学结果的科学化。比如教师可以将家长、其他学生以及学生自己都纳入到教学评价主体中来,增加家庭评价、学生评价、自我评价模块,让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不同人员对其自身的评价中了解其道德与法治的学习成果。

同时,还要将学生日常课堂表现以及课外作业或者活动纳入到评价体系中来。比如要重视课堂中的游戏活动、互动环节、布置的课外开放性作业完成情况等,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其学习成果被重视、被引导的感觉,从而提高对道德与法治的课程重视。教师也可以对综合评价优秀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表扬或者奖励,对于表现相对较普通的学生给予鼓励和尊重。只有完善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评价体系,教师和学生才能更加重视课程的作用,课程也才能真正发挥出其教育作用。

总而言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想要提高教学效果,就要积极采取措施,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构建趣味课堂、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欢乐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接收教师的教育引导,在道德与法治的课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观和思想,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小学生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我是小学生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