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钢琴改编曲《夕阳箫鼓》中民族器乐曲韵味的体现

2023-05-21张浩歌

艺术评鉴 2023年8期
关键词:演奏分析

张浩歌

摘要:中国民族器乐的钢琴改编在我国钢琴音乐作品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黎英海先生的《夕阳箫鼓》是钢琴改编曲中的经典作品之一,它以中国传统音乐为基础,将西方作曲技法与民间器乐技法相结合,促进了钢琴艺术的“中国化”。本文以钢琴改编曲《夕阳箫鼓》为研究对象,就民族韵味的创作技法,以及对民族乐器音色和演奏形式模仿展开探讨,从力度、音色、触键和踏板四个方面进行演奏分析,总结如何在西洋键盘乐器上演奏出具有民族韵味的中国作品,如何只用钢琴就能模仿出各种中国民族乐器的空灵与气韵,从而让演奏者更好地理解这部充满中国文化底蕴的经典作品,提升自身音乐修养,用钢琴来模仿各种民族乐器,体现民族音乐魅力。

关键词:《夕阳箫鼓》  民族韵味  音色模仿  演奏分析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3)08-0070-04

《夕阳箫鼓》是我国当代著名作曲家黎英海先生改编的优秀钢琴作品。黎英海先生深入挖掘民族乐器精髓,利用西方乐器的表现手法,将一首著名的琵琶传统大套文曲改编成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钢琴作品。其经典之处在于,在保留古曲典雅古朴风格的基础上,结合西方创作技法,运用优美流畅的钢琴旋律线条,对一些民族乐器的音色和演奏技法进行模仿,使整个音乐作品更具现代气息。黎英海先生尤其在对作品的演奏方式上别出心裁,就《夕阳箫鼓》这首钢琴曲的构思而言,其采用琵琶、古筝、鼓、木鱼等我国传统民族乐器,与钢琴曲进行融合,使得该首钢琴曲具备浓厚的民族风格。

钢琴改编曲《夕阳箫鼓》的主题思想本身,既包含着人民期待的凝聚,也蕴含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满足,它基本上保留了原有的旋律线条,但在形式结构上做了大量削減和浓缩,使之更加精炼和集中。同时,充分发挥了钢琴音色的表现力,使其具有“箫声、鼓声、琵琶声、筝声”等特点,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艺术相融合,使其古朴典雅的风格和丰富的音乐内涵得到了完美体现,整首乐曲充满了民族韵味。值得学习的是,黎英海先生在改编这首乐曲时,无论是音乐本身还是整体形象,都体现了如诗如画的风景,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喜爱,原本忧郁的曲调变得明朗轻快。其民族韵味浓厚,风格清新典雅,田园诗般的意境和独特的音色效果,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美学理念。

一、钢琴改编曲《夕阳箫鼓》民族韵味的体现

(一)传统的音乐结构

黎英海先生在《夕阳箫鼓》改编过程中,采取了中国独有的叠句形式,并保持了古代琵琶乐曲的结构:变奏曲式。该作品为降A五声商调式,全曲由10个小段落组成,分为:引子、主题、变奏和尾声,每个部分对应琵琶曲《夕阳箫鼓》的标题分别为:夕阳箫鼓(1~8)花蕊散回风(9~21)关山临却月(22~33)临水斜阳(34~47)枫荻秋声(48~72)巫峡干寻(73~97)箫声红树里(98~115)觞江晚明城(116~135)渔舟唱晚(136~196)夕阳影里一归舟(197~210)。

借鉴西方音乐的变奏方式,在节拍编排上遵循中国传统器乐曲“散-慢-中-快-散”的结构特征。黎英海先生对原有作品进行压缩和删减,使结构更加紧密,整个乐曲的排列以插部为中心,使各部分以多层次对称的形式紧密连接在一起。

(二)线性旋律

中国传统音乐一般都是以单一曲调为主要表现形式,以此来体现特殊的意蕴和情感抒发。经过五千多年的文学积淀,中国传统审美思想在哲学上受“天人合一”影响,政治上又有“大一统”思想熏陶,在中国固有的传统美学中,对旋律的“线条美”尤为重视,以线条的快慢、抑扬顿挫来表现作品的内涵与情绪,不仅体现了线条自身的变化之美,也体现了作者的内在审美经验。钢琴改编曲《夕阳箫鼓》是在中国传统五声调式上创作的,借鉴了原琵琶曲的旋律。笔者认为,在线性思维的指导下,作者使用鱼咬尾、模进等旋律发展手法,突出主旋律,节奏与力度起伏,环环相扣,赋予作品行云流水般悠长的旋律美感,增强了音乐的流动性。

鱼咬尾在中国民间传统音乐中又称“连环扣”,即前一句的尾音是后一句的头音,由此形成一种连绵不断式的乐思发展。主题“花蕊散回风”中就使用了鱼咬尾的旋律发展手法,使整首乐曲显得意境深远、引人入胜。

模进又叫移位,可以把旋律情绪的发展推向新的高峰。变奏“关山临却月”的开头部分是主题上句的四度移位,自由模进,它使旋律的流动性更强。

(三)节奏的使用

1.散板节奏

中国传统民间器乐曲创作中会频繁运用散板,因为它的节奏特征非常自由,具备民族音乐随性、开放、即兴性较强的特点。引子部分采用散板形式,稍显主调,以重复的同音结尾。开始的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要保持够时值,之后的八分音符根据“accel.——poco——a pocp”的速度双手轮奏,且速度和力度都逐渐加快、加强,在由远及近、虚无缥缈的效果中仿佛呈现出一幅夕阳江景,起伏不宜过大,要突出远处钟声带给人的虚无感,整个节奏的把握需要根据自身对乐曲意境的理解进行演奏。

2.切分节奏

由于音乐需要,改变传统节奏规律,使音符的强弱拍发生变化,从而形成节奏上的变化。整首乐曲中出现了大量的切分节奏。主题(9~12小节)旋律中,左手出现切分,演奏时注意时值,将重音落在长音上,给人一种独特而摇摆的感觉,提高乐曲的表现力。

3.特殊节奏

主要指乐曲中的华彩部分,华彩乐句如行云流水般将人带入美丽的大自然风景中,与之前的宁静相比,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演奏华彩部分时,演奏者可在整体节拍准确的情况下自由发挥。

(四)民族化和声

1.复合结构

在创作技巧中使用被视为级进的二度与三度,使和声音响交替转换,突出情绪,在钢琴音乐创作中应用非常广泛。此外附加音和弦增强了和声色彩,淡化了和声功能。《夕阳箫鼓》的引子部分(见谱例1)就运用了附加六度音和弦,采用分解和弦的形式,使三度音响柔和,具有五声调式和声的质朴和浓郁的民族韵味。

2.空五度和弦

变奏三“枫荻秋声”中运用了柱式空五度和弦,营造出一种温婉典雅、虚无缥缈的氛围。在五声调式和声中,用“空五度根音旋律位置原位和弦替代完整的三和弦”,既保留了原有三和弦的基本特征,同时削弱了和声功能。因为去掉了三音的半音倾向,和弦的声音变得轻盈、安静。钢琴改编曲《夕阳箫鼓》通过描写自然美景,表现了创作者对自然的追求,用空五度和弦来表现它更为恰当。

3.终止式

钢琴改编曲《夕阳箫鼓》以慢节奏,自由而平静的曲调结束。在整首乐曲结尾处,有三次补充终止,并且都是相同旋律,但它们与西方音乐体系中常用的和声终止方式并不相同。黎英海先生采用了一种传统的结束形式,即:羽和弦—商和弦,或者是羽和弦—宫和弦—商和弦,这种结尾与作品中每一乐段的结尾相对应,均重复商乐句终止,这种创作技法称为“合尾”,加强了人们在听觉上的归属感,听起来统一和谐,最后右手连贯的八度波音,声音空旷悠扬,揭示了乐曲朦胧的意境,深化了音乐表现内容。

(五)民族乐器音色的模仿

中国传统音乐以其特有的音响效果和丰富的装饰而闻名,并逐渐成为展现中国音乐魅力的主要途径。通过各种民族乐器演奏,展示出各自特有的民族器乐魅力。比如琵琶弹奏中的勾、挑、扫;古筝上的抹、拂、挑等演奏技巧。因钢琴的音色单调乏味,所以其在表现民族乐器的音色神韵上显得稍有欠缺,作者在创作时可以通过不同的奏法,改变触键、踏板等方式,在音色、音量上形成对比。音色的变化是钢琴改编曲《夕阳箫鼓》的民族化处理方法之一,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民族乐器音色的模仿来集中体现。

琵琶是中国传统弹拨乐器,更是弹拨乐器之王,具有音域广、穿透力强的特征。变奏五“箫声红树里”开头,左手都是和弦琶音,模仿的是琵琶演奏中“扫”的技巧,由右向左弹响四根弦。右手的颤音是对左手高声部音的重复,起到呼应效果。模仿的是琵琶中的轮指,整个片段由慢到快,逐渐递进,使乐曲更具层次,形象地再现了浪花翻滚的音响色彩。

古筝也是中国传统弹拨乐器,琴声响亮,变化多样,弹奏方法也多种多样。92~97小节,模仿古筝中的“花指”,是在古筝上用压弹的方法进行连托,一般用力由弱到强,在乐曲中具有装饰性,起着过渡连接作用。为使演奏效果更加理想,可以做成弱起渐强效果。

鼓是中国传统打击乐器,敲击时具有磅礴的气势,鼓点短促清晰。乐曲开始一连串的降B音,由疏到密,让人想到远处传来的钟声。

此外,乐曲中还有模仿其他民族乐器的音色,如笛、笙、箫等,这里不再一一赘述。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要把一首用钢琴改编的古曲演绎好,对民族乐器音色的模仿是非常重要的,演奏者要多听、多思考、多练习,这样才能在钢琴上展示出传统民族乐器的韵味。

(六)民族乐器演奏形式的模仿

黎英海先生在作品中融入了民族乐器特有的音乐风格和音色,将装饰音贯穿整首乐曲,它们不仅装饰了主旋律音乐,还融入了中国元素,保留了古曲的韵味和意境,进一步表现了中国特有的自然美和民族传统文化之美,令人身临其境,仿佛置身于夕阳山水中。

1.倚音

倚音分前倚音和后倚音,在乐曲中,前倚音比较多见。7、8小节就是前倚音的一个音乐片段,是模仿从远处传来的箫声,将强拍置于主音上,用倚音作装饰点缀,且倚音不能占原有拍子时值,触键要短促、轻快,一带而过,不能喧宾夺主。片段中作为前倚音的降si和降sol要很轻快地带过去,然后迅速把手指力量落到主音降la和降sol上。

2.颤音

颤音的记谱符号是tr~~~~~,根据波浪线长度可分为长颤音和短颤音。《夕阳箫鼓》是一首由钢琴改编而成的中国作品,它通过大量的颤音模拟琵琶、笛子的声调。颤音的弹奏技术与西方乐器的颤音技术大不相同,它靠手指摆动的幅度表現出乐器音质。34~38小节,颤音像绵延不绝的箫声,悠扬婉转,在高音区演奏,又使音响效果明亮起来,丰富了音乐层次,将民族韵味表现得惟妙惟肖。

二、钢琴改编曲《夕阳箫鼓》演奏技法分析

(一)力度控制

全曲开头写着tempo a piacere,意思是可以任意控制的速度,但是想要达到更好的效果,除了需要在速度上有一些恰当处理,往往还伴随着对音响效果的处理。声音的大小靠下键力度控制,远处的钟楼上,鼓声越来越近、越来越快,先由同音反复,从慢到快至无限反复,音量上可以做由弱到强,再由强到弱,仿佛渐行渐远的效果。模仿鼓声要短促有力,演奏时要绷紧手指、垂直触键,在击键的一瞬间借助琴键的反弹迅速离键,这样的声音也会富有弹性。在钢琴上对传统民族乐器进行模仿的确是极富挑战性的,它不仅要弹出铿锵有力的金属之声,还要奏出如梦似幻的美妙音调,弹奏时,要柔中带刚。要想演绎出委婉、细腻且富有诗意的感觉,对演奏者手指的控制能力具有极高要求,力度上要做到弱而不虚。

116~118小节,左手八度代表气势和力量,突出旋律,右手的五连音作为伴奏音型轻柔地匀速跑动,犹如流水衬托着主题。演奏时,手指要准确有力,注意掌握好乐句间的力度层次,把胳膊和手腕的所有力量都聚集于手指上,让身体沉下来,使肌肉放松,靠大臂带动小臂,再带动手腕,一气呵成。

(二)音色表现

音色是指声音的质地,音色效果是指演奏者运用触键技术,在情感上烘托听众的整个音乐形象。在演奏时,要注意旋律变化,把不同民族乐器的音色模仿出来,从而丰富作品,所以在演奏时更应该做到层次分明,有内在张力,和弦要饱满、旋律线条和音型织体之间要相互协调,对音色控制和力量对比尽可能做到统一,抒情性和节奏感也要协调好,这样可以给听众带来更多艺术想象力。7、8小节模仿箫的徐缓音色,空灵悠远,在弹奏右手旋律中的颤音时要轻触琴键,手臂带动腕部轻轻弹奏,用流动的音符勾勒出“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诗意画面。

由于该曲每段都赋有极具诗意性的标题,所以演奏时在音色上的处理也是灵活多样的,丰富和声色彩的层次才能呈现出不一样的美景,才能给听众绝对的听觉盛宴。笔者认为黎英海先生的这首钢琴改编曲《夕阳箫鼓》在演奏时既不能激情炫技,也不能过于矜持内敛,而应该秉持一种典型的中国人特有的矜持优雅的气质去用心演绎。不管是三和弦还是七和弦,或者多个音叠加和弦,在演奏时都要做到一致。它与波音仍有不同,弹奏得过重会形成厚重的音质,反之则会带来灵动的音质。

(三)手指触键

演奏技法的发展对触键方法会产生很大影响,进而会对演奏效果产生很大影响。在《夕阳箫鼓》的弹奏过程中,触键的深浅、快慢都会对弹奏出的音色效果有很大影响。在弹奏一些柔和的乐句时,演奏者可以适当地加大触键深度,这样就可以消除由于缓慢触键所导致的声音虚弱感,使整个声音变得更加饱满。比如在持续音、重音演奏时,触键要深一些;在跳音、装饰音以及乐句结尾处可以触键浅一些;还有华彩部分,切忌把音压得太深弹到底,运用浅触键的方式可以避免音色生硬,呈现出清脆富有弹性的声音。笔者认为,对这首作品整体演奏不仅仅是让听众感受到扎实的基本功,以及果断干脆的触键,而是应该注重不同的触键所带给听众的音色变化,突出这首中国曲子应有的韵味。

(四)踏板运用

鲁宾斯坦曾经说过:“踏板是钢琴的灵魂”,能够起到烘托情绪、渲染气氛、加强主题等作用,从而使乐曲更具感染力,乐句之间也能够更好地连接。演奏者要想把乐曲表现得淋漓尽致,就必须掌握好踏板这一技巧。尤其是在具有传统民族韵味的中国作品中,大量琶音、华彩的出现,使得整个曲调的和声走向更加复杂,踏板的运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黎英海在《夕阳箫鼓》中并未将踏板的具体位置标在乐谱上,这为演奏者提供了第二次创造机会,适当利用踏板对音色进行处理,可以更好地表现出五声调式音乐。在此过程中,由踏板引起的声音变化,使《夕阳箫鼓》的音质更加丰富,内容也更加丰富。

在钢琴整个演奏过程中,除了技巧的运用处理外,还要仔细地揣摩音乐所蕴含的情感。音乐情感来源于作曲家对音乐形象的塑造与提炼,所以说,在演奏过程中做到情与理的完美结合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将情感融入表演中,才能使音乐更加动人,从而更好地展示作品的精神内涵。要想让演奏者把音乐作品真正表达出来,就必须先学会如何理解和把握作品,充分理解其中的意境与韵味,这样才能产生良好的艺术效果。

三、民族元素与钢琴艺术相结合的文化意义

中国的钢琴音乐虽由西方传入,但在一代代中国钢琴家的不懈努力下,钢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中国音乐史上留下了一抹瑰丽色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钢琴艺术迅速发展,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代表作,为我国音乐事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其中很多作品都是以中国传统音乐为基础,将民族元素融入钢琴作品中,使钢琴改编曲成为一种独特的音乐作品,这些作品通过不同形式来展现中华民族的特色和魅力。在现代钢琴演奏中,运用中国传统音乐元素能有效提高钢琴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由此可以看出,中国优秀传统音乐元素在钢琴音乐作品中的引入使钢琴音乐作品表现出多元化、更深层次、更多民族特色和时代感的特点,这对我国钢琴音乐风格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民族元素和钢琴艺术在创作技法上的融合越来越自然,大量民族元素的融合使钢琴音乐在展现中华民族风情的同时,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进一步提高了人们对钢琴演奏的欣赏能力,也极大地促进了钢琴艺术的发展。

在新媒体时代下,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互交融渗透,使人们的审美需求发生了巨大改变,这对钢琴演奏者和作曲家都提出了更高要求。演奏者不但要有良好的基本功,而且要有很强的创造力、想象力和综合素质,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鋼琴弹奏。对于作曲家来说,既要顺应时代潮流,保证作品的表现效果,又要加强民族元素和钢琴艺术融合,这是发展中国钢琴音乐的重要抓手和法宝,可以极大地提升中国钢琴音乐的国际影响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夕阳箫鼓》是我国传统民间音乐的代表作品,经过黎英海先生的改编,无论从曲式结构、节奏,还是和声上,都体现出黎英海“中西合璧”的先进思想。本文主要从民族韵味的创作技法,以及对民族乐器音色模仿上进行分析,深入了解《夕阳箫鼓》的民族特征,最后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回归落实到作为演奏者在演奏时面临的一些问题,进一步了解民族器乐曲韵味在作品中是如何体现的。

纵观中国钢琴音乐发展,不难发现它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从最初的模仿阶段到近代的探索和创新阶段,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元素是推动我国当代钢琴艺术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中西文化的碰撞,不仅有利于中国民族音乐传承,而且对世界音乐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钢琴这种新颖的创作融合理念,加上钢琴本身作为一种外来乐器的魅力,促使一大批中国学生开始学习钢琴,而自身文化的融合也使中国钢琴音乐文化具有了独特的魅力。

参考文献:

[1]黎英海.汉族调式及其和声[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2]代百生.中国钢琴音乐研究[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4.

[3]安宇.古韵琴绎—黎英海钢琴作品《夕阳箫鼓》的分析与演奏心得[D].上海:上海音乐学院,2017年.

[4]禹永一.古曲新声 华夏神韵——析黎英海钢琴曲《夕阳箫鼓》的音乐创作[J].中国音乐,2013(01):157-161+177.

[5]杨一超,李晓燕.浅谈钢琴曲《夕阳箫鼓》中对中国乐器音色的模仿[J].北方音乐,2019(20):82-83.

[6]王婕斯.浅析中国钢琴曲《夕阳箫鼓》的音乐意境和演奏处理[J].音乐创作,2017(10):95-98.

猜你喜欢

演奏分析
论舒伯特《G大调钢琴奏鸣曲Op.78》(D.894)的音乐特征与技术分析
《花鼓》的演奏分析
古筝重奏曲《沙漠玫瑰》的演奏分析
贝多芬《“热情”奏鸣曲》第一乐章曲式及演奏分析
斯克里亚宾b小调练习曲Op.8,No.3音乐特点与演奏分析
钢琴作品《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创作特点及演奏分析
贝多芬奏鸣曲探析
莫扎特《F大调双簧管与弦乐四重奏》KV370第一、二乐章演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