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
2023-05-19张凤阁
张凤阁
摘要:“互联网+”教育是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充分融合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日益广泛,且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小学数学教师要对“互联网+”教学模式进行细致研究,并在教学过程中对其进行合理应用,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和教学目标的达成。本文论述“互联网+”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意义,并结合教学实际提出具体的教学策略,希望能够为相关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现阶段,信息技术已经渗透于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并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做好对“互联网+”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为学生呈现更加优质的学习内容,充分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最终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师要对该教学模式展开深入分析,并结合教学实际进行适当调整,以确保其价值的充分发挥。
1 “互联网+”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意义
1.1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要学好数学,学生需要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然而,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其各方面能力都处于发展阶段,难以充分理解所学知识,导致其在学习中会遇到诸多困难,无法在学习中发现乐趣。应用“互联网+”这一教学模式,教师应该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并借助信息技术将数学知识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呈现出来。
1.2提升学生解题能力
小学数学知识中包含很多公式、定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对其充分理解,导致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会遇到重重阻碍,教学效率也会受到影响,学生的能力也很难得到提升。运用“互联网+”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借助信息设备将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内容以简单、直观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并对所学知识进行合理应用,最终实现解题能力的提升。
1.3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在运用“互联网+”这一教学模式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设备开展教学活动,使课堂教学更具吸引力,为学生创造更多学习的机会。教师可以充分运用线上课堂为学生拓展知识内容,以此来增加其知识储备,同时更好地激发其学习兴趣。此外,教师也可以借助线上平台随时为学生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进而更好地保证整体的教学效果。
2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2.1加强教学设施建设,促进教师思维革新
要使“互联网+”这一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发挥价值,做好信息化教学设施的建设工作十分必要,如果没有相关教学设施的辅助,教学工作的开展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学校要提高对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程度,并增加对信息化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对于任课教师,要为其配备平板电脑等电子教学设备和配套的教学软件,让教师充分运用信息设备组织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进而促进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此外,学校还要建立专门的线上学习平台,让学生随时可以登录学习平台展开学习,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丰富其知识储备。在此基础上,学校要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训,革新其教学思维,使其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为学生讲解知识,还要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让学生在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节奏,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助力。此外,学校还要做好对教师能力的培养工作,让其掌握信息技术设备的操作方法,确保其能够在教学过程中熟练应用,以提升整体的教学效果。例如,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开展线上或线下的学习和交流活动。在学习活动中,要请专业人士与教师分享教学经验,为其讲解信息设备的使用方法,以此来助力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工作,促进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在交流活动中,教师之间相互交流教学经验,进而促进其教学能力的提升。教师还可以提出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相互交流,共同探索出合理、有效的解决办法,以实现共同进步。做好信息化教学设施建设、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训,可为“互联网+”教学模式的落实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
2.2优化课前导入形式,打好课堂教学基础
兴趣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知识难度较大,学生经常会陷入解题的困境中,由此影响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进行教学设计,以此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让其在课堂学习中有更加积极的表现,进而高效完成学习任务。课前导入环节是整个教学活动開展的基础,优质的课堂导入不仅能够以恰当的方式引出教学重点,还能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其在后续的新课学习中有更好的表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充分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在“互联网+”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借助信息设备完成课堂导入,将知识内容以生动、直观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其参与学习的兴趣,为教学效率的提高做好基础保证。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观察物体》一课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借助信息设备播放一段“森林中的小动物去郊游”的视频。在视频中,小动物之间要相互拍照,摆出不同的造型,并从不同的角度拍摄。在视频播放结束后,教师要挑选6~12张“小动物拍摄的照片”,让学生猜测分别是哪一个小动物拍的,是从哪个角度拍摄的。这样能够将学生的兴趣充分激发出来。在学生回答后,教师要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观察物体。教师借助信息设备展开课堂导入,以更加直观、有趣的方式呈现了主要的知识内容,符合学生的成长特点,能够让其以更好的状态参与后续知识内容的学习中,为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提供基础保障。
2.3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知识难度较大、内容相对抽象,很多小学生在面对数学知识时会表现出兴趣不足、热情不高的现象。加之学生的年龄较小,不具备良好的自控能力,且难以长时间保持注意力集中的状态,更会影响其课堂学习的效果。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学生失去对数学学习的热情,这既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也限制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对此,教师要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成长特点、个人喜好等展开细致的研究,并以此为基础对教学方案做出适当调整。经过观察和分析,教师会发现,大部分学生对于明艳的色彩、有趣味的动画、多样化的图片等会表现出较高的热情。基于此,教师要将以上元素融入数学课堂教学中,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将学生的兴趣充分激发出来,吸引其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并在这一过程中完成对新知识的学习,实现能力的提升。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可以借助信息设备辅助教学,可以在课件中插入色彩艳丽的图片、情节有趣的动画,让数学知识的呈现形式更加多样,让学生对数学学习有更高的热情,以此来为教学工作的开展和教学效率的提高助力。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除法》这一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以下内容的视频:猴子妈妈买了一筐桃子,共计21个,猴子妈妈要将桃子分给她的7个孩子,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等着妈妈走到自己的面前。视频到这里停止,此时教师要向学生提出问题:每个小猴子可以分到几个桃子?一个有趣生动的视频动画能够将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经过思考,学生能够得出答案。趣味性的教学内容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学生在课堂中有更好的表现,进而以更快的速度理解和掌握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内容,进而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2.4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提升知识应用能力
深入理解知识内容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关键目标。数学学科与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关联,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要为学生讲解知识内容,而且要让其了解学科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关系,以此来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然而,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相对忽视了对其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仅仅停留在课堂之上,对知识的应用能力相对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学习能力的提升。“互联网+”这一教学模式的提出,为教师开展教学工作提供了指引。在这一教学模式下,教师要认识到培养知识应用能力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教师要以所讲授的知识内容为基础,充分运用先进的信息设备,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在课堂上为学生打造应用知识的平台,进而为其学习能力的提升和发展助力。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在超市购物的情境。可以運用信息设备为学生展示一张超市的图片,并明确标出各种商品的价格。之后,教师扮演顾客,让学生扮演售货员。教师随机选择商品,让学生计算出总价格。如,教师买了一瓶矿泉水花费2.2元,一罐咖啡花费11.93元,让学生计算商品的总价格。结合课堂所学,学生能够得出答案。借助信息设备创设一个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化情境,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能为其打造一个应用课堂所学的平台。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对课堂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和应用,可以助力其巩固所学,同时提升其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进而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2.5微课辅助课后辅导,巩固提升教学效果
课后辅导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一环,落实好课后辅导,能够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实现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和发展。然而,在实际教学当中,部分教师通常会为学生布置与所学内容相关的课后作业,以帮助其巩固课堂所学。但是对于课后辅导这一教学环节却时常忽视。课后作业通常是教师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为全体学生布置的一项学习任务,以此来检验学生的学习状况,同时帮助其巩固所学。与课后作业不同,课后辅导通常是面向一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力水平欠佳的学生或者没有按时上课的学生,因此其更有针对性。在运用“互联网+”这一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运用信息设备落实相应的教学活动。比如,教师可以做好对微课视频的合理应用,在完成教学活动后,教师可以将所讲授的重点知识内容以微课视频的形式呈现出来,并让学生以此为参照,在课后展开对知识的自主探究。
此外,学生可以借助线上交流平台向教师提出问题,教师也可以随时给予相应的指导。在这种教学形式下,课后辅导的作用能够充分发挥出来,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也能为后续教学工作的开展打好基础。
例如,在完成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分数加减法》的讲解后,教师可以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法则录制成微课视频,并分享到班级群中,让学生借助微课视频完成对知识的复习。为助力学生更好地巩固课堂所学,教师要在视频中插入不同难度的习题,帮助有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巩固课堂所学,并检验其学习的效果,可为后续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学习打好基础,对于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积极意义。
在应用“互联网+”这一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对以往的教学思维进行革新,在课堂教学中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对此,教师要做好对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将烦琐的数学知识以直观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以此来降低知识的难度。此外,做好对“互联网+”的应用,能使教学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进而实现教学效率的提高,推进学生获得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有方.“互联网”视域下小学数学教学的优化策略[J].读写算,2021(35):27-28.
[2]陆友红.浅析“互联网+”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的构建[J].文理导航(下旬),2021(11):9-10.
[3]吕照.探索“互联网+”时代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J].学周刊,2021(21):51-52.
[4]张廷龙.“互联网+”背景下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研究[J].求知导刊,2020(20):12-13.
[5]谢名霞.基于“互联网+”背景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J].读写算,2019(3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