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术前颈部体位训练在甲状腺癌全切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3-05-19邹艳萍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8期
关键词:活动度甲状腺癌体位

邹艳萍

最近几年,人们对美容需求逐步提升,甲状腺外科开始研究颈部传统切口向颈部以外发展,临床开始报道颈外各种入路的甲状腺癌手术。外源性创伤破坏了组织,愈合期间会有瘢痕形成,对康复效果产生影响。加之颈部血管丰富,可操作空间受限,颈部长时间内保持过伸状态,术后患者极易有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出现,不利于术后康复。为避免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临床常辅以有效干预,漱口运动可减少人为因素所致恶心呕吐,还可使颈部僵硬改善,瘢痕挛缩减少,但单独应用疗效理想度一般。有关学者在其基础上加术前颈部体位训练,利于患者耐受特殊体位的能力提高,术后不良症状减轻[1]。为明确其价值效用,本文将术前颈部体位训练应用于本院甲状腺癌全切术患者中,对比分析其应用价值,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 年8 月~2022 年8 月于本院接受甲状腺癌全切术治疗的甲状腺癌患者102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51 例。对照组女32 例,男19 例;年龄62~73 岁,平均年龄(62.11±4.27)岁。观察组女29 例,男22 例;年龄61~72 岁,平均年龄(61.57±4.39)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患者经影像学、病理学检查均确诊为甲状腺癌;患者均接受甲状腺癌全切术;与手术指征符合;意识正常[2]。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锻炼+漱口运动。①常规锻炼:将功能锻炼的意义讲解给患者,示范正规锻炼形式。术后当日,指导患者缓慢向左右两侧转动颈部,控制角度在30°以内,8 min/ 次,1 次/d;术后1~3 d,患者颈部可左右两侧转动,控制角度在30~60°,也可上下转动,控制角度<30°,交替实施两种动作,10 min/次,3 次/d;术后4~7 d,颈部可上下、左右转动,控制角度30~60°,20 min/次,4 次/d[3]。②漱口运动:术后6 h,待患者清醒,保持半卧位,取100 ml 35℃生理盐水漱口,以此达到清洁口腔的目的,指导患者以舌尖舔双侧颊部、牙齿,反复操作,8~10 min/次,2 次/d。术后1~3 d 执行上述漱口运动,将弯盘置于患者可触及位置。含漱口液,患者向上、向下20°角仰头,10 min/次,3 次/d,交替练习。术后4~7 d,执行1~3 d 的动作,转动角度可适当增大,但需<60°,15~20 min/ 次,3 次/d[4]。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术前颈部体位训练。术前将颈部体位训练的意义告知患者,将此干预手段产生的影响告知患者,如促进术后康复、手术效果等。经动作示范、口头讲解指导体位训练。饭后2 h,患者保持仰卧位,在肩下垫一软枕,高度应适宜,颈前部充分显露,颈部呈过伸拉,以患者耐受度决定训练时间,应循序渐进,4 次/d[5]。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3.1 瘢痕挛缩情况 以瘢痕颜色、质地对其瘢痕挛缩情况实施评估,瘢痕呈浅粉色,质地柔软,即Ⅰ级;瘢痕呈粉红色,质地适中,即Ⅱ级;瘢痕呈红色,质地偏硬,即Ⅲ级;瘢痕呈红色,质地很硬,即Ⅳ级。瘢痕挛缩率=(Ⅲ级+Ⅳ级)/总例数×100%[6]。

1.3.2 颈部活动度 实施角度拍摄,并在计算机内录入图像,测定患者前屈、后伸、向健侧屈、向患侧屈、向健侧旋转、向患侧旋转的活动度[7]。

1.3.3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含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头晕头痛评定时借助四点口述法,无,即Ⅰ度;轻微,即Ⅱ度;中等度,即Ⅲ度;剧烈,即Ⅳ度。阴性:Ⅰ度,阳性:Ⅱ~Ⅳ度。恶心呕吐以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分度评定,无恶心呕吐,即为0 度;无呕吐有恶心,即Ⅰ度;轻度呕吐伴恶心,即Ⅱ度;剧烈呕吐,需给予治疗,即Ⅲ度;难以控制的呕吐,即Ⅳ度。阴性:0~Ⅰ度,阳性:Ⅱ~Ⅳ度[8]。

1.3.4 生活质量 采用生活质量量表对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涉及躯体功能、情感职能、总体健康、社会功能、精神健康、生理功能、活力、生理职能,分值越高则生活质量越好[9]。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6.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瘢痕挛缩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瘢痕挛缩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瘢痕挛缩情况比较[n(%)]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颈部活动度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前屈、后伸、向健侧屈、向患侧屈、向健侧旋转、向患侧旋转颈部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前屈、后伸、向健侧屈、向患侧屈、向健侧旋转、向患侧旋转颈部活动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颈部活动度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颈部活动度比较(±s,°)

注: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aP<0.05

2.3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恶心呕吐、头晕头痛阳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2.4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躯体功能、情感职能、总体健康、社会功能、精神健康、生理功能、活力、生理职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躯体功能、情感职能、总体健康、社会功能、精神健康、生理功能、活力、生理职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4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aP<0.05

3 讨论

甲状腺癌治疗主要手段即为甲状腺癌全切术,手术可产生较大创伤,所以甲状腺切除的同时,还需一并切除肌肉、血管、病灶有关淋巴结,加之患者年龄较大,各项机能均减退,预后效果理想度较低[10]。通常术后6 h 切口逐步开始愈合,逐渐形成纤维组织,并逐渐填充切开周围组织,术后3 d 填充达到高峰期。有关资料显示[11],有效及时锻炼利于调整瘢痕组织,其瘢痕软化作用较为显著,可减少发生瘢痕挛缩。护理基础性项目,如干预口腔的漱口运动,其出发点为患者舒适,可将口腔内病毒、细菌全面清除,且颈部合理运动可使患者锻炼依从性、康复信心提高,对瘢痕挛缩实施有效预防[12]。

实施甲状腺全切除术,需要抬高患者背部肩部,后仰头部,伸长颈部,因不适应手术体位,加大了术后发生不适症状的风险,如头颈部酸痛、疼痛等[13]。有关学者参考适应性机体原理,建议术前甲状腺癌患者接受体位过伸训练,经有规划有目的的术前训练利于患者耐受力提高,预后改善。术前开展颈部体位训练前,需提前将训练意义告知患者,利于其配合度提高。经体位循序渐进的训练可使患者耐受特殊体位的能力增强,利于顺利开展手术,还可减少术后不良症状的发生[14]。本文中,观察组患者的瘢痕挛缩率7.84%低于对照组的25.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前屈、后伸、向健侧屈、向患侧屈、向健侧旋转、向患侧旋转颈部活动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提示术前颈部体位训练可使颈部术后活动度明显提升,利于恢复颈部功能,瘢痕挛缩减少。

甲状腺癌患者在实施甲状腺全切除术过程中,由于患者头颈部过伸位时间过长,加之维持和创建空间灌注的二氧化碳(CO2)高压,多数患者会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症出现,属于体位综合征[15,16]。是因头颈部后仰过度以致于脑组织呈缺血状态,患者可见恶心呕吐;因椎前韧带、肌肉长时间遭受挤压,导致颈椎附近组织疲劳受损,导致头晕头痛。本文结果可见,观察组恶心呕吐阳性率23.53%、头晕头痛阳性率17.65%低于对照组的50.98%、56.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术前颈部体位训练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术前颈部体位训练经左右活动颈部、颈前拉伸、转动肩关节等训练,促进颈部血运、血液循环,利于锻炼颈部韧带、肌肉强度,缓解颈部长时间过度伸张所致不适,让患者逐步适应体位改变,减少发生术后不适症状。

综上所述,甲状腺癌全切术患者接受术前颈部移位训练,疗效确切,可减少瘢痕挛缩,改善颈部活动度,减少不良反应,提升生活质量,具较好预后效果。

猜你喜欢

活动度甲状腺癌体位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分化型甲状腺癌切除术后多发骨转移一例
分化型甲状腺癌肺转移的研究进展
导乐陪伴联合自由体位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
能量多普勒评价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的价值
全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癌适应证选择及并发症防治
自由体位配合分娩球在第一产程中的应用体会
玻璃体切割眼内填充术后被动体位的舒适护理
术前膝关节活动度对TKA术后关节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