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磁共振成像与CT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探讨

2023-05-19吴珍珍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8期
关键词:变性游离椎间盘

吴珍珍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临床上常见疾病,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原因包括髓核、软骨板、腰椎间盘纤维环等出现退行性改变,或者椎间盘纤维环在外力的作用下被破坏,然后在椎管内或者椎管后方突出,从而压迫与之相邻的神经根,最终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1]。一般情况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会出现腰部钝痛、下肢麻木、步态不稳等情况,不仅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同时还会威胁患者生活质量,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治疗[2]。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据病理变化可以分为4 种,即突出型、膨隆型、Schmorl 结节、脱垂游离型,在进行治疗时病理分型不同其治疗方法也不相同,因此对患者病理分型进行准确诊断,对提高治疗效果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3]。就目前而言,临床上诊断腰间盘突出症的常用手段为CT、磁共振成像诊断技术,两种诊断技术在临床上都有着较广泛的应用,并且具备良好的诊断价值。但CT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检出率较低,而磁共振成像无放射性,不仅能够有效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同时还能够准确显示腰椎间盘的游离情况,因此能够提高诊断符合率[4]。本文选取本院2020 年1 月~2021 年1 月收治的60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此分析磁共振成像与CT的临床诊断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20 年1 月~2021 年1 月收治的60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女比例38∶22;年龄34~72 岁,平均年龄(55.63±7.42)岁。本次研究已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知晓研究并签署同意书;②符合《外科学》[5]中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诊断标准;③研究前60 d 未接受相关治疗。排除标准:①凝血功能障碍、免疫系统疾病者;②心、肾等脏器功能不全者;③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者;④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⑤既往存在退行性脊柱疾病引起的腰腿疼痛者,包括腰肌劳损、腰椎管狭窄等;⑥既往存在骨关节疾病者,包括脊柱骨质疏松、骨质肿瘤、强直性脊柱炎、脊柱结核等。

1.3 方法

1.3.1 CT 层厚为3 mm、管电流为150 mA、层距为1 mm、螺距为0.516、管电压为120 kV,协助患者取仰卧位进行定位摄片,然后对患者椎间盘进行扫描,以此观察椎间盘形态、病变以及信号情况。

1.3.2 磁共振成像 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常规矢状位T1WI、T2WI,常规横轴位T2WI,对患者椎间盘形态、密度、部位等进行观察。腰椎磁共振成像常规扫描详细参数见表1。

表1 腰椎磁共振成像常规扫描详细参数

1.4 观察指标 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诊断方法对不同病理分型的检出率及阳性征象检出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诊断方法对不同病理分型的检出率比较 手术诊断结果:膨隆型16 例,突出型25 例,脱垂游离型5 例,Schmorl 结节14 例。两种诊断方法对膨隆型、脱垂游离型、Schmorl 结节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成像对突出型的检出率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种诊断方法对不同病理分型的检出率比较[n(%)]

2.2 两种诊断方法对阳性征象的检出率比较 两种诊断方法对神经根受压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 对钙化、椎间盘积气的检出率高于磁共振成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成像对硬膜囊受压、脊髓变性、椎间盘变性的检出率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种诊断方法对阳性征象的检出率比较[n(%),n=60]

3 讨论

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或者外力作用所导致的椎间盘纤维环被破坏,均会导致患者产生腰椎间盘突出症,该疾病在临床上比较常见,患者在患病后神经后节以及神经根均会受到压迫,进而会使得患者出现一系列的神经症状,如腰痛、下肢放射性疼痛等,会对患者身心健康以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6]。近几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攀升,同时人们的精神压力以及工作压力也在不断增加,从而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几率在不断上升[7]。以往诊断该疾病的主要方式为病史询问、观察患者临床症状、辅以X 线检查等,这些方法虽然有一定的诊断效果,但效果欠佳,如X 线检查能够观察患者椎间隙是否存在异常情况,但缺乏足够的灵敏性以及特异性,很难有效掌握结核、肿瘤等病变情况,所以很容易出现误诊以及漏诊,所以目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很少使用X 线进行诊断,通常使用CT 及磁共振成像[8]。CT 属于常用的诊断方法,其有着价格低、扫描速度快等优势,能够清晰显示钙化等情况,帮助医务人员观察硬膜囊、神经根等情况,但其诊断时需要使用造影剂,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损害,并且CT 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难以有效诊断椎间盘游离等情况,所以效果欠佳。相关研究表明,如果患者存在椎间隙明显狭窄及脊髓变性情况CT 很难显示[9]。而磁共振成像则能够有效弥补CT 的缺陷,该技术无放射性,因此不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损害。磁共振成像通过SE 等序列能够快速成像,同时能够全方位扫描患病部位,有效显示椎间盘情况,通过椎间盘真空像进一步观察椎间盘游离情况,能够有效避免重叠成像情况,能够更加清晰的观察解剖结构[10]。相比CT,磁共振成像能够更加清晰的显示硬膜囊神经根与突出物之间的关系。磁共振成像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通过腰椎矢状面T1、T2 加权像清晰显示腰椎间盘退变信号变化,同时能够观察突出物解剖结构与硬膜囊脂肪受压情况,并且能够在横断位有效呈现出蛛网膜带状狭窄[11,12]。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手术诊断结果:膨隆型16 例,突出型25 例,脱垂游离型5 例,Schmorl 结节14 例。两种诊断方法对膨隆型、脱垂游离型、Schmorl 结节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成像对突出型的检出率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诊断方法对神经根受压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 对钙化、椎间盘积气的检出率高于磁共振成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成像对硬膜囊受压、脊髓变性、椎间盘变性的检出率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脊髓变性、硬膜囊受压、椎间盘变性等方面磁共振成像更具优势,而在钙化、椎间盘积气方面CT 更具优势,因此临床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诊断方法。

猜你喜欢

变性游离椎间盘
基于T2mapping成像的后纤维环与腰椎间盘突出相关性研究
晋州市大成变性淀粉有限公司
莫须有、蜿蜒、夜游离
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在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征兵“惊艳”
变性淀粉在酸奶中的应用
超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足背软组织缺损
游离血红蛋白室内质控物的制备及应用
游离于翻译的精确与模糊之间——兼评第八届CASIO杯翻译竞赛获奖译文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1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