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营商环境能提高企业风险承担吗

2023-05-19李君锐刘磊买生

财会月刊·上半月 2023年5期
关键词:营商环境信息不对称

李君锐 刘磊 买生

【摘要】营商环境对企业经营战略决策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以2008 ~ 2020年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 实证检验营商环境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发现, 优化营商环境有助于提高企业风险承担; 作用机制检验发现, 优化营商环境可以通过降低信息不对称、 提升企业内外部信心、 加剧产品市场竞争三条路径促进企业风险承担; 拓展性检验表明, 对处于成长期的企业、 非国有企业以及非高新技术企业,  营商环境的优化对企业风险承担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 经济后果研究表明, 良好的营商环境能够促使企业风险承担转化为较高的创新绩效水平。本文结论充分验证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重要论断, 体现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 并为政府推进营商环境建设、 企业管理者科学制定经营决策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营商环境;企业风险承担;信息不对称;企业内外部信心;产品市场竞争

【中图分类号】 F275.5;F270.7;F2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994(2023)09-0027-8

一、 引言

企业风险承担是指企业为获取高额利润和市场发展机会而愿意承担的风险水平和倾向, 主要体现在企业对风险投资项目的决策上。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 风险承担在微观层面上能助力企业抓住市场机遇、 增加研发创新投入, 以增加股东财富和提高企业绩效(Nakano 和Nguyen,2012); 在宏观层面上有利于加速资本积累、 推进技术进步, 以加快产业转型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周泽将等,2019)。因此, 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 研究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因素并给予适当激励, 不仅有助于企业增强风险抵御能力、 保持市场竞争优势, 而且能够促进我国宏观经济社会领域重大风险的防范和化解, 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动能转换(楚晓光,2021)。

以往学者研究了管理者过度自信(余明桂等,2013)等个人特质, 以及社会网络(张敏,2021;尉晓亮等,2022))等企业属性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同时, 外部环境会作用于管理者的信心和公司治理进而影响企业的风险承担(吴倩等,2019), 也有学者指出政策不确定性(王菁华和茅宁,2019;邹美凤等,2021)、 数字金融(马连福和杜善重,2021)等都会通过一定的机制对企业风险承担产生影响。在众多外部影响因素中, 地方政府对区域内企业的经营起着“点头不算摇头算”的作用, 因而地方政府主导的营商环境改善也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在2017年全国深化“放管服”工作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了“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的重要理念, 国家“十四五”规划中也强调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土壤”, 对企业的经营决策具有重要影响, 而以往少有学者研究营商环境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

基于以上分析, 本文选取2008 ~ 2020年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 检验营商环境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 并试图回答以下问题: 一是优化营商环境是否会对企业风险承担产生影响, 其作用路径是什么; 二是基于企业和行业异质性视角分析优化营商环境如何影响企业风险承担; 三是优化营商环境影响企业风险承担的经济后果是否会促进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本研究的贡献在于: 第一, 基于资源依赖理论, 从微观视角拓展了营商环境经济后果的有关研究; 第二, 关注营商环境这一热点话题, 从宏观视角扩充了企业风险承担影响因素的有关研究; 第三, 深入分析了营商环境对企业风险承担的作用机制, 并从产权性质、 企业生命周期、 行业特性等视角, 细化了营商环境对企业风险承担的作用差异, 有利于深刻理解营商环境对企业风险承担的促进作用, 并验证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重要论断, 充分体现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

二、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资源依赖理论提出, 企业的生存发展与其赖以生存的外部环境休戚相关(周泽将等,2020), 且企业的风险承担是一项资源消耗活动, 具有很强的资源依赖性(张敏,2021)。营商环境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接触到的政务环境、 法治环境、 市场环境、 人文环境等外部环境条件的总和, 为企业发展提供了资源支持。良好的营商环境能够发挥外部治理功能, 利用信息获取优势提高企业风险承担, 还能通过提供政策支持增强企业发展信心, 并通过提供公平透明的市场竞争氛围加剧产品市场竞争, 从而提高企业风险承担。

第一, 良好的营商环境具有治理效应。优化营商环境能够发挥其外部治理功能, 通过降低信息不对称提高企业风险承担。一方面, 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为保障各类市场主体的权益而对企业信息披露要求较高, 使得披露的信息能够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连俊华和于炳刚,2019), 进而降低企业内外部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另一方面, 良好的法治环境能够有效监督和约束高层管理者的自利行为和机会主义行为, 缓解管理者和股东间的代理问题, 确保外部投资者能够获得相对完善的信息。Kahneman和Tversky(1979)指出, 企业对风险项目的投资决策建立在掌握完全信息的基础之上。因此, 信息透明度的提高为企业投资决策提供了充分的信息保障, 从而降低管理者的保守程度, 提高企业风险承担(余明桂等,2013)。

第二, 良好的营商环境具有信心效应。优化营商环境能够增强企业对自身未来发展的信心, 即内部信心效应, 以及由于外部市场主体对企业未来发展的预期而引发的企业“正向反馈”, 即外部信心效应, 提升企业家的安全感, 进而降低企业的风险感知, 提高企業的风险接受度。从企业内部信心效应来看, 良好的营商环境为企业经营提供了健全的硬件基础设施, 以及公平、 法治的市场环境和金融环境等软件设施(许志端和阮舟一龙,2019)。这些软硬件环境一方面有利于帮助企业快速高效地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各种难题, 如耗时耗力的行政审批、 融资困境等, 另一方面能够提高企业对所处行业地位、 市场前景的预期, 从而增强企业发展信心。当企业对未来发展的自信度高时, 就会对风险投资项目持有积极态度, 从而强化风险选择倾向, 增加投资风险较高但净现值为正的项目(Heath 和Tverskya,1991)。从企业外部信心效应来看, 在良好的营商环境中, 当政府、 银行等市场主体为企业发展提供政策、 融资支持时, 企业为了契合政府主导思想和区域发展方向, 也会为争取外部信心而采取迎合策略, 形成外部信心效应。企业的行为能否增强外部市场主体尤其是政府和银行的信心, 是企业获得政府补贴、 银行贷款的关键。在相同条件下, 获得政府和银行机构的支持越多, 外部市场主体对企业发展的信心越足, 反过来又进一步增强企业信心, 并使企业按照政府主导和银行期望方向发展, 从而形成一种正向循环。因而, 优化营商环境能够形成企业的内外部信心效应。根据能力效应假说, 企业对投资机会的选择受到企业本身某些“主观”认识的影响。当企业信心充足时, 往往会具有风险偏好, 抓住投资机会; 当企业缺乏信心时, 则会选择规避风险, 放弃风险较大的投资机会。因此, 企业在内外部信心的加持下会提高风险承担。

第三, 良好的营商环境具有市场竞争效应。优化营商环境能够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 加剧产品市场竞争, 从而提高企业风险承担。其一, 行政环境的改善意味着企业发展过程中较少受到政府干预, 充分发挥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产品市场竞争环境趋于完全竞争(许志端和阮舟一龙,2019)。宽松的政府管制进一步削减了新企业注册程序和资金、 时间成本, 增加了企业家创业行为, 市场竞争随之加剧。Amici等(2016)指出, 地方行政审批程序越复杂, 企业家创业意愿越低。其二, 良好的营商环境提供了公开、 公平、 公正的政策服务, 企业的知识产权等合法权利能被很好地保护, 剽窃行为将会受到严重惩罚, 企业为了获取核心竞争优势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 进而加剧市场竞争。其三, 完善的金融服务降低了企业融资壁垒和融资成本, 更多的“尾部群体”因此获益而加入市场竞争行列。金融危机爆发后, 众多学者认为激烈的市场竞争是企业风险的根源(Irvine 和Pontiff ,2009)。姜付秀等(2008)也提出,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不得不采取一系列增加运营风险的行为来获取竞争优势, 如放宽商业信用、 压缩盈利空间等。高风险与高收益并存, 当企业经营面临风险时, 企业会增加通过高风险投资获取竞争优势以维持可持续发展的动机, 此时企业风险承担较高。此外, 激烈的产品市场竞争导致企业更加关注经济效益和价值的最大化, 从而较少放弃高风险但预期净现值为正的投资机会, 此时企业风险承担也较高。

综合以上分析, 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1: 优化营商环境有助于提高企业风险承担。

三、 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鉴于上市公司数据完整性、 准确性及可获得性较强, 本文选择2008 ~ 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 并按照以下要求对数据进行处理以保证有效性: (1)剔除所有ST和?ST类上市公司; (2)剔除金融保险类上市公司; (3)剔除相关变量缺失的上市公司; (4)对主要变量进行1%和99%水平的缩尾处理, 以减少极端值影响。最终, 得到8473个样本观测值。文中营商环境有关数据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 王小鲁等(2019)编制的《中国分省企业经营环境指数报告》, 其他数据来源于CSMAR和Wind数据库。

(二)变量设计

1. 被解释变量: 企业风险承担(Risk)。由于股票市场波动性较大, 我国企业风险承担度量方式广泛采用特定时段内企業的盈余波动程度来衡量, 盈余波动程度越大则表示企业风险承担越高。本文参考以往学者的研究(余明桂等, 2013), 使用经行业调整过的三年资产收益率的标准差来度量。公式如下:

其中: Aijt为t年企业i在行业j的期末总资产; EBITijt是t年企业i在行业j的息税前利润; njt为t年行业j的公司数; Riskit代表企业风险承担, 以三年为一个特定观测时段, 采用以滚动计算方法求得行业、 年度均值并经调整后的t年至t-2年的资产收益率标准差来度量, 其中行业划分根据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进行。

2. 解释变量: 营商环境(Envir)。本文参考以往学者的研究, 采用城市层面和省级层面营商环境作为代理变量(周泽将等,2020)。城市层面营商环境 (Envir1 )用“综合经济竞争力指数”来衡量, 该指数从企业主体、 市场要素、 软件环境、 硬件环境等多方面综合度量各城市的经济竞争力情况, 数据来源于《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2008 ~ 2020年)。省级层面营商环境(Envir2) 用“经营环境指数”来衡量, 该指数从政策公开、 公平、 公正, 行政干预和政府廉洁效率, 企业经营的法治环境, 金融服务和融资成本, 市场环境和中介服务等多方面综合度量各省的企业经营环境情况, 数据来自《中国分省企业经营环境指数报告》。由于该报告不是每年发布, 截至2020年, 有数据的年份为2006年、 2008年、 2010年、 2012年、 2016年、 2019年, 因此采用近似替代的方法对缺失年份数据进行补充, 即: 用2008年数据替代2009年数据, 用2010年数据替代2011年数据, 用2012年数据替代2013 ~ 2015年数据, 用2016年数据替代2017年、 2018年数据, 用2019年数据替代2020年数据。

3. 控制变量(controls)。本文参考相关研究, 在公司特征层面选取企业性质(soe)、 企业上市年限(listyears)、 企业规模(size, 期末总资产的自然对数)、 资产负债率(lev)、 资产流动比率(liquid, 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自由现金流(cf, 经营活动现金流/总资产)、 高管平均年龄(age, 董监高平均年龄)、 薪酬激励(compen, 高管薪酬取对数)、 股权激励(opition, 期末高管持股数/总股数)为控制变量; 在公司治理层面选取股权集中度(first, 前十大股东持股占比)、 两职合一(dual, 董事长兼任总经理取1, 否则取0)、 独董比例(ddbl, 独立董事人数/所有董事人数)为控制变量。此外, 还设定行业(industry)与年度(year)虚拟变量。

(三)模型构建

参考周泽将等(2020)的研究, 本文建立回归模型(1)用以检验H1。

Riski,t=β0+β1Enviri,t+∑βjcontrolsi,t+∑industry+∑year+εi,t     (1)

其中, Risk表示企业风险承担, Envir表示营商环境, controls表示除行业和年份以外的控制变量,year表示年度虚拟变量, industry 表示行业虚拟变量, ε表示随机干扰项, 下标i表示第i个公司, 下标t表示年度。

四、 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表1列示了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可看出, 企业风险承担的标准差是0.07, 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为0和0.35, 表明样本企业间的风险承担有较大差异。城市层面营商环境的标准差为0.28, 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为0.04和1, 省级层面营商环境的标准差为0.31, 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是2.86、 3.92, 表明我国不同区域之间营商环境有很大差异, 但总体不高, 还有很大改善空间。

(二)营商环境与企业风险承担: 总体效应检验

表2列示了营商环境和企业风险承担的OLS和FE估计结果。可以看出, Envir1对企业风险承担的OLS和FE估计系数分别为1.153、 0.640, 且分别在1%和10%的水平上显著; Envir2对企业风险承担的OLS和FE估计系数分别为0.620、 0.976, 且均在5%的水平上显著。因此, 无论做何种形式的回归, 结果都表明企业所处的营商环境越好, 企业对风险投资项目越偏好, 即企业风险承担越高, 这验证了H1。

(三)稳健性检验

良好的营商环境能够提高企业风险承担, 一些企业基于投资需要或是技术创新需要会主动迁址到营商环境较好的地区。因此, 为解决互为因果产生的内生性问题而影响研究结果的稳健性, 本文采用工具变量法进行IV-2SLS回归。各地区的数字化程度体现了当地数字基础设施、 硬件设备配备情况, 与该地区营商环境显著正相关。然而数字化程度与企业风险承担无关, 这在马连福和杜善重(2021)的研究中也得以验证, 因此选择数字化程度(digitization_level)作为工具变量, 数据来源于《数字普惠金融指数》①(郭峰等,2020)。同时, 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城市的公共服务水平, 体现了政府在改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所做的努力, 而如果一个城市的公共服务水平较高也势必会在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方面付出更多努力, 因此选择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Carbage)作为另一工具变量, 数据源于2009 ~ 2018年的《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 当采用工具变量数字化程度(digitization_level)时, 第一阶段回归结果显示, digitization_level与Envir1、 Envir2的回归系数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 且F统计值为160.91、 292.90, 均大于10, 表明不存在弱工具变量; 第二阶段回归结果显示, Envir1、 Envir2与企业风险承担的回归系数分别为1.454、 0.312, 且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当采用工具变量城市垃圾无公害化处理率(Carbage)時, 第一阶段回归结果显示, Carbage与Envir1、 Envir2的回归系数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 且F统计值为213.02、 352.22; 第二阶段回归结果显示, Envir1、 Envir2与企业风险承担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871、 0.069, 且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因此, 进一步说明了在控制内生性问题后优化营商环境对企业风险承担具有提升作用。

此外, 本文还做了以下稳健性检验: 第一, 替换营商环境度量指标。前文运用城市的综合经济竞争力指数和省份的经营环境指数度量营商环境, 可能会造成度量方法过于单一问题, 基于稳健性的考虑, 本文寻找营商环境的其他代理变量重新进行回归。采用“政府和市场关系得分”“市场中介组织的发育和法治环境”“要素市场的发育程度”等指标衡量营商环境发展的不同方面, 数据来自王小鲁等(2019)编写的《中国分省份市场化指数报告(2018)》。第二, 替换企业风险承担度量指标。进一步使用观测年度内(三年)企业经行业年度调整过的资产收益率的极值之差来重新度量企业风险承担, 以验证研究结论的稳健性。第三, 将变量滞后。由于优化营商环境对企业的影响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发挥效应, 故本文对主要变量通过滞后一期的方式采用OLS和FE估计来进一步验证基准回归结论。上述稳健性检验回归结果与前文结果一致, 限于篇幅而未列出。

(四)机制检验

根据上文理论推导, 营商环境主要通过三条路径对企业风险承担产生影响: 一是良好的营商环境能够发挥外部治理功能, 降低信息不对称, 从而降低管理者投资决策的保守程度; 二是良好的营商环境能够增强企业对自身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 以及由于外部市场主体对企业发展预期的反馈而间接增强企业的发展信心, 从而进一步提升企业的风险偏好; 三是优化营商环境能够活跃市场, 加剧产品市场竞争, 从而激发企业的投资热情。因此, 本文构建如下模型(2)和(3)来验证营商环境提升企业风险承担的机制, 其中Mediating代表中介变量。

Mediatingi,t=α0+α1Enviri,t+∑γjcontrolsi,t+∑year+∑industry+εi,t   (2)

Riski,t=α0+α1Enviri,t+α2Mediatingi,t+∑γjcontrolsi,t+∑year+∑industry+εi,t (3)

1. 治理效应, 即信息不对称的中介作用。信息不对称会导致投资者逆向选择的成本较高, 投资者会操纵熟悉的股票来达到降低交易成本的目的, 因此可用表示股票流动性的相关指标间接度量信息不对称程度。本文参考以往学者的研究(李莉等,2014), 用股票非流动比率(ILL)作为信息不对称的代理变量, 非流动比率越小, 表示信息不对称程度越低, 计算公式如下:

运用模型(2)和(3)进行回归的结果如表4的Panel A前四列所示, Envir1、 Envir2与ILL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004、 -0.025, 且在10%和1%的水平上显著, 当加入信息不对称中介变量时, Envir1、 Envir2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系数降低为0.504、 0.322, 且在10%的水平上显著, 而ILL对风险承担的影响系数在5%的水平上依然显著。因此, 信息不对称在营商环境提升企业风险承担的过程中起到中介作用, 这表示营商环境越好, 企业信息不对称程度越低, 进而为管理层投资决策提供更多的信息支持, 以降低其投资决策的保守程度。

2. 信心效应, 即企业内部、 外部信心的中介作用。外部市场主体对企业的发展评价往往会体现在实际行动上, 并对企业形成正向反馈。外部支持越多, 说明对企业的发展信心越足, 进而影响企业的实际发展。企业获得的政府补贴和借款所收到的现金分别反映了企业从政府和银行获得的外部资源情况。外部信心采用政府补贴/营业收入(exfai1)、 企业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营业收入(exfai2)两个指标来衡量。内部信心采用infai1和infai2表示。其中: infai1根据企业营业收入增长率是否低于行业中值确定, 大于行业中值时取1, 否则为0; infai2根据企业营业收入增长(当年与上年营业收入相比)是否为正确定, 增长为正时取1, 否则为0。

外部信心中介效应的回归结果如表4的Panel B所示。运用模型(2)进行回归, Envir1、 Envir2对exfai1、 exfai2的影响系数均显著, 当运用模型(3)加入企业外部信心中介变量时, Envir1、 Envir2对Risk的影响系数依次是0.113、 0.143、 0.087、 0.049, 且在1%、 5%或10%的水平上显著, 而此时exfai1、 exfai2对Risk的影响也都依然显著, 因此, 优化营商环境能够通过增强企业外部信心提升企业风险承担。内部信心中介效应的回归结果如表4的Panel C所示, Envir1、 Envir2对infai1、 infai2的影响系数均在1%或10%的水平上显著, 当运用模型(3)加入企业内部信心中介变量时, Envir1、 Envir2对Risk的影响系数分别为0.043、 0.065、 0.280、 0.109, 且在1%、 5%或10%的水平上显著, 而此时infai1、 infai2对Risk的影响依然显著, 因此, 优化营商环境能通过增强企业内部信心提高企业风险承担。

3. 产品市场竞争效应。对于产品市场竞争强度, 本文参考Gaspar和Massa(2006)的方法, 采用赫芬达尔指数度量, 公式如下:

其中, HHI体现了行业集中度, Xi指第i个公司的销售收入, X指行业内所有公司总销售收入总额。HHI越小, 则表示市场竞争越激烈。

运用模型(2)和(3)进行回归的结果如表4的Panel A后四列所示, Envir1、 Envir2对HHI的回归系数分别为

-0.270、 -0.045, 且分别在10%和5%的水平上显著。当加入产品市场竞争中介变量时, Envir1、 Envir2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系数降低为0.111、 0.030, 且在1%和5%的水平上显著, 此时, HHI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负。由于HHI是反向指标, 因此, 产品市场竞争在营商环境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过程中起到中介作用, 这表明优化营商环境能够加剧产品市场竞争, 进而提高企业对高风险高收益项目的投资偏好和积极性。

五、 拓展性检验

(一)企业生命周期异质性分析

生命周期理论认为, 企业是一个有生命的社会经济组织, 存在由生到死、 由盛转衰的发展过程。企业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发展需求和战略行为。本文借鉴以往学者的分类方法(陈红等,2019), 并考虑A股上市公司的特点, 根据企业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和投资、 筹资活动现金流组合情况来判断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 不同阶段企业的现金流特征如表5所示。

成长期的企业忙于拓展业务、 提高知名度, 資金需求较高, 从而会时刻警惕市场投资项目, 对政府、 银行等市场主体的依赖性强。因此, 在成长期企业风险决策受到营商环境的影响很大。相比之下, 成熟期的企业内部有完善的组织架构和运营机制, 外部有稳定的合作伙伴、 销售渠道, 政企关系、 银企关系相对牢靠, 企业能熟练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 全方位考虑投资项目的可行性, 对风险高但净现值为正的投资项目的选择很大程度上依靠自身实力和理性判断, 降低了对营商环境的过度依赖。因此, 在成熟期营商环境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不大。

表6前四列报告了处于不同生命周期企业的营商环境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 当企业处于成长期时, Envir1、 Envir2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回归系数分别为1.544、 0.219, 且分别在1%和5%的水平上显著; 而当企业处于成熟期时, Envir1、 Envir2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不显著。因此, 验证了前面的推测, 在成长期企业风险承担很大程度上会受到营商环境的影响, 而在成熟期企业风险承担不受营商环境的影响。

(二)产权性质异质性分析

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在资源配置、 使命目标、 管理体系等方面的不同导致营商环境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可能会因产权性质的差异有所区别。一方面, 国有企业实际控制人由政府委派, 受政府管控, 拥有源于政府的资源和市场优势, 实际受到外部营商环境的影响较小, 而非国有企业作为一个独立经营主体, 抵抗风险能力有限, 经营期间容易受到外部市场环境和政策变化的影响(申烁等,2021)。另一方面, 国有企业具有政治属性和社会属性, 肩负更多的政策性责任, 其财务行为和运行机制受到政府约束, 对潜在风险性投资机会较为规避(周泽将等,2020), 而民营企业追求股东价值最大化, 企业家具有冒险精神, 对营商环境带来的投资机遇具有风险偏好。基于此, 本文根据产权性质将样本企业分为国有企业、 非国有企业组, 探索营商环境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在不同企业中的差异, 回归结果如表6后四列所示。在非国有企业组, Envir1、 Envir2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198、 0.276, 且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 在国有企业组, Envir1、 Envir2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回归系数虽然为正但不显著。因此, 相比国有企业, 非国有企业对风险投资项目的选择更容易受到营商环境的影响。

(三)行业特性异质性分析

行业特性可以影响企业对不同战略的决策。与非高新技术企业相比, 高新技术企业有着高风险、 高投入、 高收益的特点, 对技术创新有强烈的需求和依赖, 因而更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和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这也导致高新技术企业的风险决策行为比非高新技术企业受到营商环境的影响更加显著。基于此, 根据行业特性将企业划分为高新技术企业组和非高新技术企业组, 以检验营商环境对企业风险承担的提升作用是否因企业所处行业的差异而不同, 回归结果如表7前四列所示。可以看出, 在非高新技术企业组, Envir1、 Envir2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103、 0.080, 且分别在1%和5%的水平上显著。而在高新技术企业组, Envir1、 Envir2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回归系数虽然为正但不显著。原因可能在于: 一方面, 高新技术企业对风险高但净现值为正的投资项目表现得很积极, 受到客观因素影响较小, 营商环境的改善可能不会明显改变高新技术企业对风险项目的投入; 另一方面, 国家对高新技术企业保护充分, 使其受到政策等各方面环境变化的影响较小。

(四)营商环境影响企业风险承担的经济后果

营商环境能够提高企业风险承担, 而创新是一种风险投入, 那么营商环境是否有助于企业风险承担转化为创新绩效呢?为验证这一推测, 本文采用專利授权数量来衡量创新绩效(Pat), 实证检验企业营商环境调节作用下企业风险承担对创新绩效的影响, 回归结果如表7后两列所示。可以看出, Envir1、 Envir2与企业风险承担的交互项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分别在5%和10%的水平上显著为正, 因此, 良好的营商环境促进了企业风险承担向创新绩效的转化。

六、 研究结论与启示

(一)研究结论

目前, 优化营商环境已被列入各级政府的工作目标。本文采用城市层面和省级层面营商环境作为代理变量, 考察营商环境的优化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 得出以下结论: (1)优化营商环境能够提高企业风险承担, 且可以通过降低信息不对称、 提高企业内外部信心、 加剧产品市场竞争三条路径提高企业风险承担; (2)优化营商环境对企业风险承担的促进作用会因企业所处生命周期、 产权性质、 行业特性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具体来说, 对于处于成长期的企业、 非国有企业、 非高新技术企业, 营商环境优化带来的风险承担提升效应更加明显; (3)优化营商环境最终能够促进企业风险承担转化为良好的创新绩效, 即在较好的营商环境支持下, 企业对风险项目的投资偏好更容易促进创新绩效的提升。

(二)启示

基于以上分析, 本文得出如下启示: 第一, 企业管理者要理性决策。营商环境作为企业生存环境的典型代表, 会通过企业内部治理和发展信心、 市场结构等因素影响企业的风险投资战略, 管理者在进行经营决策时要充分考虑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 把握好地方政策契机和良好的投资机遇, 并根据企业所处生命周期、 产权性质、 行业特性来评估其抵抗外界风险的能力, 有针对性地选择投资项目, 最终促进企业绩效的提升。第二, 持续推进营商环境建设, 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营商环境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充分验证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重要论断, 为政府构建良好营商环境(“看得见的手”)在市场机制运行下(“看不见的手”)影响微观主体行为提供了证据, 并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优越性。因此, 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化, 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和营商环境政策导向功能, 为企业提供公平、 法治、 包容、 透明的市场环境, 增添企业发展信心。

【 注 释 】

①该指数由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和蚂蚁金服合作编制而成。

【 主 要 参 考 文 献 】

陈红,张玉,刘东霞.政府补助、税收优惠与企业创新绩效——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实证研究[ J].南开管理评论,2019(3):187 ~ 200.

郭峰,王靖一,王芳等.测度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编制与空间特征[ J].经济学(季刊),2020(4):1401 ~ 1418.

姜付秀,屈耀辉,陆正飞等.产品市场竞争与资本结构动态调整[ J].经济研究,2008(4):99 ~ 110.

李莉,闫斌,顾春霞.知识产权保护、信息不对称与高科技企业资本结构[ J].管理世界,2014(11):1 ~ 9.

连俊华,于炳刚.企业营商环境对融资约束的影响研究[ 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9(8):88 ~ 91.

马连福,杜善重.数字金融能提升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吗?[ J].经济学家,2021(5):65 ~ 74.

申烁,李雪松,党琳.营商环境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J].经济与管理研究,2021(6):124 ~ 144.

王菁华,茅宁.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影响企业风险承担吗?[ J].华东经济管理,2019(8):124 ~ 135.

王小鲁,樊纲,胡李鹏.中国分省份市场化指数报告(2018)[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

尉晓亮,张庆,杨汉明.企业家情怀、社会网络与企业风险承担能力[ J].统计与决策,2022(11):164 ~ 169.

吴倩,潘爱玲,刘昕.产业政策支持、企业生命周期与风险承担[ J].商业经济与管理, 2019(1):74 ~ 87.

许志端,阮舟一龙.营商环境、技术创新和企业绩效——基于我国省级层面的经验证据[ 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5):123 ~ 134.

余明桂,李文贵,潘红波.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风险承担[ J].金融研究,2013(1):149 ~ 163.

张敏.营商制度环境对企业家精神的影响研究——以中国地方行政审批改革为例[ 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21(6):90 ~ 103.

周泽将,高停停,张世国.营商环境与轻资产运营——基于股权激励和产权性质的情境性分析[ 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20(6):52 ~ 64.

周泽将,罗进辉,李雪.民营企业身份认同与风险承担水平[ J].管理世界,2019(11):193 ~ 208.

邹美凤,张信东,申亚静.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内部控制与企业风险承担[ J].统计与决策,2021(5):169 ~ 173.

Amici M. S., Giacomelli F. Manaresi, M. Tonello. Red Tape Reduction and Firm Entry: New Evidence from an Italian Reform[ J]. Economics Letters,2016(146):24 ~ 27.

Gaspar J., Massa M.. Idiosyncratic Volatility and Product Market Competition[ J].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1996(20):1 ~ 23.

Heath C., Tverskya.  Preference and Belief: Ambiguity and Competence in Choice Under Uncertainty[ J]. Journal of Risk and Uncertainty,1991(1):5 ~ 28.

Irvine P. J.,Pontiff J.. Idiosyncratic Return Volatility, Cash Flows, and Pro-duct Market Competition[ J]. The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2009(3):1149 ~ 1177.

Kahneman D.,Tversky A.. Prospect Theory: An Analysis of Decision Under Risk[ J]. Econometric, 1979(2):363 ~ 391.

Nakano M., Nguyen P.. Board Size and Corporate Risk Taking: Further Evidence from Japan[ J]. Corporate Governance: An International Review, 2012(4):369 ~ 387.

【基金項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遗忘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形成机理与缓冲策略研究”(项目编号:72162006);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1CRK010)

【作者单位】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新疆石河子 832000

猜你喜欢

营商环境信息不对称
淄博市淄川区优化营商环境推动老工业区转型
准入规制与经济增长:基于跨国面板数据的分析
基于P2P网络借贷的信用风险管控研究
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下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讨
融资约束:文献综述与启示
营商环境视野下的自贸区金融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探析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大学生就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