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社科期刊编辑的“危机”和提升策略探究

2023-05-18张璐孙俊郭晓亮吉海涛

新闻研究导刊 2023年5期
关键词:提升策略危机高校

张璐 孙俊 郭晓亮 吉海涛

摘要:构建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对高校社科期刊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社科期刊编辑作为期刊出版的直接组织者和把关人,其素养、品位以及执行力等直接关乎期刊的影响力和创新力,在学术大转型关键时期承担着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责任。“十四五”时期,高校社科期刊编辑如何转“危”为“机”,高校社科期刊如何作出编辑人的选择,与时代同步就显得尤其迫切和必要。文章基于高校社科编辑的特殊属性,通过文献分析和对比分析方法,分析我国高校社科期刊编辑发展现状,得出其所面临岗位边缘化、编辑队伍规模参差不齐和素质差异化、工作繁杂化的“危”,以及生存压力小、文学素养和审美追求高、政治素养强的“机”等结论,并从政府、高校社科期刊、编辑三方切入,分别提出政府做好高校社科期刊编辑升级的“助产士”、期刊担任高校社科期刊编辑升级的“服务者”、编辑当好高校社科期刊履职的“践行人”等可行化建议,旨在为适应新形势下高校社科编辑的职业发展之路,打造守正创新型编辑,发展高质量高校社科期刊,传播中国学术好声音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高校;危机;社科期刊;编辑;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2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3)05-0217-03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22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重点项目“我国学术不端的系统治理与联合预防”成果,项目编号:L22AXW005;2020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重点项目“融媒体时代学术期刊全球开放获取发展路径与趋势研究”成果,项目编号:L20AXW002;2021年度辽宁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基金项目“基于征信的学术诚信保障体系构建”成果,项目编号:JG21DB410;2020年度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经费服务地方项目“融媒体视角下学术期刊开放获取发展路径与趋势研究”成果,项目编号:WFGD202001;2020年度全国理工农医社科学报联络中心基金资助重点项目“面向融媒体的学术期刊开放获取与传播效能提升研究”成果,项目编号:LGNY20A1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学术期刊的发展,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措施,以促进期刊发展步入新的阶段。2021年5月,在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的回信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品质的学术期刊就是要坚守初心、引领创新,展示高水平研究成果,支持优秀学术人才成长,促进中外学术交流”[1]。

梳理国内关于高校社科期刊编辑的研究,周珂、陈寿富等认为,高校社科期刊编辑应自觉用好学术传播平台,传递学术前沿信息[2-3]。赵林平、郭田珍则认为,政治能力建设是社科编辑的灵魂[4-5]。上述研究虽间有谈及高校社科期刊编辑发展之道,但对“十四五”时期高校社科期刊编辑面临的“危”与“机”以及期刊人应对策略问题鲜少提及。

一、高校社科期刊编辑之“危”

(一)编辑岗位边缘化

高校社科学术期刊通常以综合性学报的形式出现,绝大多数由各高校主办,且几乎所有期刊均由教育部或省教育厅等部门主管。学报编辑部作为学校的直属部门,办刊经费和工作人员均为学校资助和计划人员,且被认定为教辅部门,在一些学校而言受重视程度相对较低,相关政策支持较少。

以编辑系列职称评定为例,一名编辑进入岗位后,须通过全国出版专业资格考试,每年均要参加不低于90学时的继续教育学习,但职称评定分配额度却与付出的辛苦不成正比。由于参加编辑系列职称评定人数较少,绝大多数高校会将极少数评职名额分配给由编辑、档案、图书馆、会计等组成的“小系列”。这也直接导致了“僧多粥少”的局面,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与其他岗位差距的拉大,一些编辑安于现状,缺乏主动思考和探索精神,最终导致岗位逐渐边缘化,部分年轻编辑转岗情况时有发生。

(二)编辑队伍规模和素质差异化

高校社科学术期刊作为我国文化事业发展的奠基石,首要原则就是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高校社科期刊的发展,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真正实现政治性和学术性统一,从而实现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当前高校社科学术期刊编辑队伍规模参差不齐,多为三四人左右,考虑其综合性的期刊特性,需要服务众多学科,面对庞大的校内外作者队伍,编辑工作起来往往显得力不从心。此外,期刊内容往往涉猎广泛,编辑不仅要开展策划编校工作,又要负责排版发行等工作,工作繁杂程度可想而知。而部分学校考虑精编简政,招聘存在专业不对口现象,给后续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也直接导致编辑队伍中一些编辑非科班出身,素质良莠不齐。

(三)编辑工作繁杂化

《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中指出,严格执行三审三校制度。三审三校制虽有效规避了由于编辑疏忽而造成的错误[6],但由于大部分高校社科期刊编辑部自身规模较小,很难组成有效的梯队模式,也导致部分编辑部盲目与其他高校期刊“合作”,彼此在对方责任书上签字盖章。

部分国标规范和机械的查重比例要求也给编辑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如当前绝大部分高校强制将毕业生博碩论文作为正式发表作品提交至CNKI,而将文章核心内容发表在期刊上的小论文行为视为“学术不端”,从而否决学者的学术水平或职称评定。高校社科期刊编辑若不具有主观能动性,会间接打击作者积极性,从而影响期刊整体质量。

二、高校社科期刊编辑之“机”

(一)生存压力小

高校社科期刊编辑部隶属于学校,随着青年教师和研究生队伍的逐年扩大,读者和作者队伍人数激增。学术论文仍然是普通高校教师考核与课题结题、职称晋升以及研究生申请学位的主要指标,因此高校社科期刊仍处于主动的需方市场。尤其是一些综合性重点大学社科期刊,一旦被认定为CSSCI刊源,稿件就会源源不断。此外,高校社科期刊的办刊人员和经费也由学校统一规划管理,无须自负盈亏。

因此,相较于专业期刊,高校社科期刊编辑具有源源不断的作者和读者队伍以及稳定的稿源市场,不会面临由于缺少稿源和经费等而导致停刊的尴尬境地,生存压力甚小。

(二)文学素养和审美追求高

编辑工作最常见的内容是选择稿件,该项工作直接决定期刊最终稿件的质量,这也要求编辑人员具有扎实的业务知识储备。此外,高校社科期刊编辑人员还需要拥有较高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追求。随着现代社会的迅猛发展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不断增加,在大量科研成果中甄选出更好的内容,精准地挖掘稿件中潜在的内在元素显得极为重要。高校社科期刊编辑具有较高的审美水平,可利用自身知识储备和文学素养对稿件的用词、逻辑和结构进行调节,润色文章语言,凭借自身独特的审美取向和追求对文章所展现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意识形态进行多方位层次映射,最终实现文章微观写法与作者宏观思想的完美契合,引起作者和读者的广泛共鸣。

(三)政治素养强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并不是只与党报党刊党台有关,也与高校社科期刊息息相关。高校社科期刊身兼教书育人、宣传思想、引领文化等重任,在新形势下充分发挥了“过滤器”和“扩声器”的作用[7]。高校社科期刊编辑工作中,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可谓工作的重中之重。

因此,高校社科编辑除了具备基本编辑业务素养外,还必须做到时刻保持头脑清醒,能甄别错误思潮对我国思想文化的渗透,防止有文章披着“学术”的外衣,假借学术之名,进行煽动性和欺骗性宣传。高校社科期刊编辑要以高尚的品行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引导人,以科学的理论宣传中国文化,以稳定的学术输出讲好中国故事。

三、高校社科期刊编辑的升级策略

(一)政府做好高校社科期刊编辑升级的“助产士”

政府应从四方面入手:

第一,坚持高校科技期刊与高校社科期刊分类指导。利用高校智库建设平台和资深学者进行长期跟踪型储备类政策研究,培养学术新增长点[8]。

第二,构建以贡献和质量为导向的社会科学专业评价体系,严格落实社会科学领域“破五唯”政策文件,彻底清除“论文看核刊、评职看年头、项目看经费”的弊病。

第三,鼓励广大学者充分发掘中国特色社会科学学术议题,远离脱离实际的“阳春白雪”,扎根本土化的社会科学理论,力求将学术成果发表在祖国大地上,以最坚决的行动真正实现学术报国。

第四,鼓励期刊编辑参加高校社会科学思政课轮训和研修课程,全面打造服务全国高校社会科学思政专项的案例素材库、资源与问题库,实现全国范围内的共建与共享[9-11],以加强“大思政”在高校社科期刊中的咨询、研判、示范和引领作用。

(二)期刊担任高校社科期刊编辑升级的“服务者”

高校社科期刊应从高校职称评定、期刊实际发展出发,分层次培养差异化专业人才。其中分层次培养重在适时,以高校职称评定为例,可与学校人事部门沟通并说明情况,实现编辑先在省里评定再到学校认定的过程,为编辑职业发展保驾护航。此外,差异化重在适宜。期刊可根据编辑身心特征、认知及专业知识背景不同,制订个性化培养方案[12-14]。积极探索队伍建设新路子,优化培养——评价——激励一体化模式,打造与数字化、信息化相适宜的社科编辑队伍,建立常态化可查、可控、可管的考核与分配制度,全面推进社科编辑“人员”向“人才”的转变,推动高校社科期刊服务水平和能力大幅升级。

(三)编辑当好高校社科期刊履职的“践行人”

在马斯洛的五层次需求理论中,“自我实现需求”被视为人类实现自己能力或潜能的需求,更是一种使人不断前进的思想。很多人认为,编辑是一个工种,事实上,编辑其实是让理论成为现实的过程践行人,也是学术成果的“践行人”。高校社科编辑应该是一个完成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只有拥有目标,才能义无反顾,勇往直前,所向披靡[15]。高校社科期刊编辑应拥有准确把握文章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的能力,能够甄别出以隐晦形式或所谓“创新”形式、与主流价值观相悖的文章;应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观察和研究世界万物,透过现象看本质,审核文章是否运用正确的思路,通过正确的方法,得出正确的结论;应拥有缜密的逻辑分析能力,能够把握文章总体逻辑结构和规范文章内容的呈现形式,对于不合规范和不甚美观或完善的内容给出合理化建议。

四、结语

高校社科期刊作为特殊形式的文化阵地,相较于科技期刊,能够在学术交流时更好地展示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彰显中国人积极的学术热忱。高校社科期刊的发展离不开编辑的前期甄别、中期审读和后期传播。新形势下,高校社科期刊编辑应学会在危中寻机、转危为机,彻底打破编辑身份焦虑和失语困境,实现知识性和服务性相互结合,持续增强编辑在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建设中的把关作用,立足我国高校社科期刊发展,坚守属于自己的学术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习近平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回信[EB/OL].人民网,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21/0511/c1024-32099347. html,2022-05-11.

[2] 周珂.期刊青年编辑的核心素养探究:以高校社科类学报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22,13(15):227-229.

[3] 陈寿富.学术期刊编辑的理性诉求与实践智慧:从高校社科学报编辑身份焦虑谈起[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60(2):151-156.

[4] 赵林平.“互联网+”视阈下高校社科期刊的后编辑意识[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6,20(6):111-113.

[5] 郭田珍.新时代社科期刊编辑政治能力建设探析[J].科技与出版,2021(2):73-77.

[6] 仲伟民,温方方.目前社科期刊面对的十个矛盾与难题:社科期刊的外部压力与内部应对[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1-14.

[7] 李建军.新时代综合性社科学术期刊的发展路向:以《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为例[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20(1):56-59.

[8] 张璐,郭晓亮,孙俊,等.大数据时代我国学术期刊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探析[J].学术出版与传播,2022,1(1):155-161.

[9] 杜焱,邓履翔,张光,等.高校学术期刊编辑在高校科研诚信体系建设中的角色与功能[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1,32(8):975-982.

[10] 王炎龙,李长鸿.我国高校编辑出版专业布局与建设的分析:基于人才培养的视角[J].出版广角,2020(2):34-38.

[11] 陈莹,王楠.编辑出版学硕士研究生需要什么样的知识体系:基于国内部分高校编辑出版学硕士研究生必读书目的内容分析[J].出版科学,2021,29(4):5-13.

[12] 陈洁.面向智媒时代的编辑出版学产学研共同体建设探究[J].出版广角,2020(2):17-20.

[13] 高平亮.媒介融合背景下高校编辑出版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21,19(5):144-146.

[14] 郑东方,周安平.“数字+”编辑出版本科人才培养新思考[J].中国出版,2021(8):18-21.

[15] 许佳.科技期刊国际化发展的人才坐标:基于科技期刊对编辑素质要求的研究[J].科技与出版,2021(4):125-130.

作者简介 张璐,编辑,研究方向:编辑学与传播学、运营与管理。 孙俊,工程师,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煤气热力。 郭晓亮,编审,研究方向:编辑学、新闻与传播学。 吉海涛,编审,研究方向:编辑学、新闻與传播学。

猜你喜欢

提升策略危机高校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关于师幼互动的文献综述
公司信息化管理与经济效益提升研究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危机”中的自信
危机来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