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傩面具的艺术特征分析及传承拓展
2023-05-18张秋莹林军
张秋莹 林军
【摘要】傩面具在湖湘文化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物质文化载体,也是湖湘人民的精神意志体现,它是湘西地域的一部“百科全书”。对于湘西傩面具这一文化瑰宝的艺术研究,需要将其置于整个湖湘文化视野下进行着手,只有这样才能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思考,以丰富傩面具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深度。
【关键词】傩面具;传统工艺;湖湘文化
【中图分类号】J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09-0094-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09.031
扎根于湘西的傩面具艺术是湖湘文化中最为耀眼的一颗明珠,研究其文化艺术,是湖湘地区提升整体民族文化自信的最根本的途径。湘西傩面具是湘西人民从事日常生产,展示风土人情等湖湘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中傩面具的造型与装饰直观地展示了湖湘人民对于神的崇拜。源于此,便产生了傩面具这种具有特殊意义的艺术符号。在现代,湘西傩面具已经不仅是湘西文化观念的载体,也是湖湘地域审美意识的传承,湘西儺面具在展示它的神秘的同时,也体现了湘西人民的精神面貌,反映了湘西人民独特的审美追求。
一、湖湘文化与傩面具
湖湘文化是以湖南地区特定的自然环境与人文风情作为奠基依托,经过人与自然,乡邻人际往来互相作用之后,形成的具有独特地域性的一种文化体系。在湖湘文化中,楚巫文化是湖湘文化的源泉之一,而研究湖湘文化与傩面具又绕不开神秘的楚巫文化,二者息息相关。湘西在古代就以“南蛮之地”“五溪蛮地”而被简略记录,早在战国就有“好巫鬼,重淫祀”的楚韵巫风,经过楚巫文化扎根、晕染的文化背景,是研究傩文化与傩面具的重要线索。
作为湖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傩面具离不开湖湘文化的宏观视野,傩文化在湘西地区发展迅猛,并且保存完整,是现代民间美术与民俗文化遗产的重要研究资料。“傩”具有驱鬼去疫,敬神驱邪的含义。在湘西的傩舞表演中,大多数表演者都需要佩戴傩面具进行傩戏表演。在傩面具的面具体系中,面具具有造型奇特,材料讲究,色彩丰富并且塑造形象多样的特点。受湖南地理环境、文化历史、审美差异与生产需要的影响,傩面具除了其神秘的特点,还有充裕的文化内涵值得人们研究。
二、湘西傩面具艺术形象
从古至今,劳动人民在喜闻乐见的生产活动中逐渐掌握了美的规律,并且经过外部世界的改造,这种关于美的规律已经具有浓厚的地域特征与民俗烙印。民间美术通常具备极高的地域性审美价值与丰富的风俗人情,湘西傩面具是民间美术的一种,它承载了湘西人民自古以来的审美特征与民族文化,体现了湘西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寓意。湘西傩面具风格迥异,造型夸张,种类丰富多样,采用夸张扭曲变形的技法进行刻画制作,再以质朴的民间造型和奔放的人民情绪赋予面具生命力,已达到神形具备的视觉效果。有关于傩面具的分类方式多种多样,有按照面具功能进行划分的,也有按照面具形象进行划分的,还有按照面具的材质进行归类的,分类方式各不相同。本文按照傩面具的艺术表现手法,根据面具形象、造型特征将湘西傩面具进行划分。
(一)正神面具
“正”在《古汉语字典》中有不偏、不倚;公正、正直;合于法则,好的一面的意思。正神主要是负责赐福、添福、纳吉和保平安,因此正神以中国神话传说里平和稳重的角色为常见,比如月老、王母娘娘、女娲娘娘、土地公、财神等[1]。这一类神明往往是代表人们心中美好的希望所在,因而其面具形象通常有着慈眉善目、五官端正的视觉形象特征。虽然是神,但这类神明的形象并非是严肃端庄、高大遥不可及独享人间烟火的神明形象,如土地神面具一般都是面容和蔼、宝相庄严、眼光温和、眉如新月、面带微笑、连眼角与额头处的皱纹都透露着一种慈祥与亲切,整个面具充满了人民心中所向往的美好。其他正神如玉皇大帝、道教三清、傩公傩母等善神面具,无不展现出和善可亲的神态。正神面具大多都是保护神的形象,他们的造型特征和表情表达都充满着人情味,这些艺术语言的展示都体现了湘西人民基于对日常生活的细致观察与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文化符号。
(二)凶神面具
凶神面具识别性极强,其整体造型狂野,呈现出面目狰狞,青面獠牙的形象特征,使人过目难忘而又望之生畏。但傩面具中的凶神并非一概都是凶恶神明,凶神虽然面目狰狞,但并不是如形象一样,他们实际上属于善良的正神。在湘西傩文化中,凶神是除灭妖怪的神兵天将,尤其在傩祭仪式中,凶神担任主要角色,负责冲锋陷阵、降妖除魔,是他们在冲锋陷阵,浴血奋战[2],开创太平,可他们的形象与一般的正神形象截然不同。这是因为湘西民众认为只有把神明的形象刻画成比妖魔鬼怪更加凶恶的外表才能震慑住他们,从而保护人们的生活与生命,凶神的本意仍然是善神的形象。在湘西匠人刻意雕刻下,面具形象进行了大胆的夸张与变形,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头部成两角直立,眉毛似火焰燃烧,眼睛突出,眼神威严,露出尖牙呈现出满脸煞气的形象。在此类夸张变形的造型表达下,无不反映了人们对于神明神秘面孔的敬畏以及先民智慧的体现。
(三)人物面具
在湘西傩面具中,世俗人物面具也占有相当大的分量,这些世俗面具形象因为具有浓厚的民俗特点,又被称为“娱乐面具”。一般人物面具像正神那样不苟言笑或微笑,表情进行了适当的夸张,都是以世俗人物为对象进行刻画[3],比如民间英雄,民间善人等,但他们一旦被人们供奉为神明之后,就属于正神面具,所以世俗人物面具一般都以普通人物出现。世俗人文面具再细分又分为正面人物面具,丑角人物面具等。在造型上,二者并无太大区别,正面人物形象周正,正气凛然或憨态可掬,能够从视觉上判断出人物善恶形象;丑角人物能够更直观地体现世俗人物特征,对于人物刻画细节更为形象,整体圆滑粗鲁可笑,五官变形与写实相结合,减少了面具中的夸张成分。
在傩戏中,人物面具一般出现在乡邻人物之间的故事中,如人与人之间的纷争处理或插科打诨,诙谐逗笑。这一类世俗色彩浓厚的人物面具,其艺术来源是湘西人民的社会生活。尽管这类人物面具在傩文化中对比正神与凶神两种神明形象所起作用不大,但它却使人感受更为真实,在敬神娱民的傩戏表演中,起到了正神凶神所不能起到的作用。它的形象刻画,缓解了神秘的祭祀仪式所来的紧张感与压迫感,在无形之中增添了一缕欢快的色彩,拉近了神明与民众的距离。
三、湘西傩面具艺术装饰
湘西傩面具作为湖湘文化的重要载体,它是区分傩文化与巫文化的标志物,也是湖湘民间艺术的一种表现与传达形式。在傩面具艺术装饰中,造型、色彩、材质、制作工艺等都是傩面具的主要装饰元素。
(一)五官装饰
湘西傩面具造型种类丰富,装饰符号也各有差异。湘西傩面具除了依靠类别进行神祇划分,也可以通过五官细节的装饰来辨别,同时突出面具形象的性格特征。每个装饰元素都有特殊的情感与寓意,他们是湘西人民美好心灵的表现。在傩面具五官装饰中,眉毛、眼睛和嘴巴往往是装饰的亮点与集中点。
在傩面具中,眼睛与眉毛是最典型的装饰符号,民间人们认为眉眼最能传达形象感情与表现形象情绪,在这二者之间进行精心刻画有助于表达面具的情感色彩。从眉毛装饰来看,其纹样分为火焰纹、刀型纹与水波纹,火焰纹在凶神面具中运用最广,在凶神形象里能够更加直观地表现出凶神恶煞的形象特点。刀型纹对比火焰纹则显得较为憨厚老实,能体现对象刚毅、稳重的特点,多用于世俗人物面具,表现世俗人物的性格特点。
面具的形神主要靠眼睛传递,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傩面具的眼睛,人们能够清楚地辨别面具形象的善恶忠奸,凶神主要是怒目圆眼,也称豹眼,眼睛大且圆,眼睛凸出,起威震宵小的作用。而正神多用弯眼装饰,用以塑造正神和蔼善良,平易近人的正面形象。
傩面具的嘴巴是面具形象性格的体现,基本分为小嘴与阔口,小嘴在女性形象中运用较多,比如在傩母中就运用到了小嘴,这也将这种小嘴装饰赋予了女性真诚、美丽的性格特点。在一些造型夸张的傩面具中,采用了阔口獠牙的形象,而这一嘴型直观地表达了人物性格勇猛,强悍的性格特征。在这些五官造型的装饰中,具有湘西鲜明的艺术美感与民族活力,他们不仅赋予了傩面具深层次的寓意,也在严肃刻画形象的同时赋予了傩面具独特的装饰趣味性。
(二)色彩装饰
在早期的傩面具中,对于色彩的观念还未达到理性的高度,面具所绘色彩大多是自然色,以黑、红、黄、绿、白五色为主,这也体现了湘西人最为直接的宣泄对神明的情感,采用最纯粹的自然色表达对神明的敬畏以及对生命生活的期盼与意义。湘西傩面具来自湘西少数民族区域,所以在色彩的运用方面也会有一定的地域差异性,与日常的美术色彩存在出入,这是湘西人民对于社会生活的贴合观察,从而创造出独具鲜明地域性的面具形象。色彩的寓意与象征性在湘西傩面具中被频繁地使用,傩面具也为这些色彩增添了特殊意义。在傩面具中,色彩大致分为两类:一是祈福纳祥;二是祛邪辟恶。
祈福纳祥主要以黄、绿为主要颜色。黄色一般出现在正面形象面具上,如傩母与土地公公的头饰都采用的黄色,这是因为湘西人民认为黄色是土地的颜色,它是丰收的希望色,人们从中祈求风调雨顺,平安吉祥,这也反映了在湘西傩面具中“土为尊”的文化表现。在傩公的帽檐装饰中采用了绿色,绿色是自然色的一种,用在正神面具上则是寓意与生机、生命生生不息,体现湘西民族对于生命的渴望与种族的延续。
祛邪辟恶类以黑、红、白为主要颜色,因为血呈大红色,红色又最能代表血,所以湘西人把红色象征祭祀的血,将红色符号化,用红色驱赶人们认为不祥的东西,这类颜色在凶神面具中大面积使用,实际就是起到震慑威吓鬼怪作用。黑色在湘西傩面具的运用上,给面具营造了一种威严刚正的感觉,用黑色突出神明的神秘感与力量感的同时,又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白色的运用则体现在一些神圣不可侵犯的面具人物形象中,白色作为纯净色不容有瑕疵玷污,所以放在这些神明人物形象中,最能体现形象特征。这些颜色并不是单独出现在面具之上,各种色彩之间都有联系,他们是相互配合、相互呼应的,颜色之间的搭配反映了湘西人民的真善美。
(三)材质装饰
在湘西地域,木质类型的傩面具是流传最为普遍的,其他质地类型的面具也曾出现过,如纸质面具,但由于材质不易保管或适用范围不广,最终被木质材质所代替,广泛的运用木质这也是湘西所处的地理环境决定的。湘西地处山区,山林覆盖面积达全省之最,湘西人天然对树木亲近。因此,湘西傩面具以木质雕刻形式流传最广,且木纹就是木质材料的天然装饰图案。
梧桐木质的傩面具色彩光亮,梧桐木天生色泽感强,纹理清晰,且木质较软,易于匠人雕刻。樟木、柳木所雕刻而成的傩面具自带清香,樟木也叫香樟木,生命力强,并且广泛用于香料和药材,因此匠人天然地对樟木充满了好感。用樟木雕刻而成的傩面具纹理细腻,切面光滑,木质硬不易变形。另外,以植物作为傩面具原材料的还有棕榈皮。这类制品不同于木纹图案装饰,用棕榈皮制作的傩面具在装饰效果上别有一番自然风味。
四、现代傩面具艺术发展困境与解决方案
儺面具属于民间艺术的一种,但是随着时间的流淌,随着老一辈匠人的离世,渐渐被人们遗忘,目前湘西傩面具的发展面临着诸多困境[4]。傩面具面对现代文明与科技观念的猛烈冲击,传统傩面具的生存地位已经严重受到动摇,为了传承与保护湘西傩面具,这些承载着湘西人民精神智慧的面具,现在急需受到人们的重视与保护。
(一)加强传承保护机制
湘西傩面具已经列入国家非遗保护名单,面对传承与发展湘西傩面具,除了口号上的呐喊,还应该响应国家政策,积极深入民间民俗,保护现存的湘西傩面具[5]。对于制作傩面具的匠人,国家与各级政府不仅要授予他们相应的荣誉称号,还应给予物质奖励,帮助这些手工精湛的民间艺术家寻找合适的传承人,利用政府平台进行推广宣传,在各级美术馆进行展览,帮助人们了解傩面具,了解湖湘文化。
(二)商业化发展
这些年湘西旅游業发展兴起,在这股旅游浪潮中,傩面具应该打破僵局,在造型、颜色、材质、功能等方面突破传统,不断更新符号、文字、形状及色彩运用方式,通过设计的创新反映当前社会的审美主流[6]。将傩面具的历史积淀和发展潜力在商业市场上激发出来,为傩面具从大山走向城市开辟出更广阔的道路。
(三)创新性发展
单一的傩面具传承方式,不利于其在现代审美环境及文化市场中维持可持续性发展。面对现状,傩面具发展应该适应时代变迁,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将创新概念实践到现代创作中,结合科学技术、文化旅游和商品经济,开发出新型傩面具,使得湘西傩面具在原有的文化基础上更具现代性符号,将傩面具艺术形式的发展从“固守”到“突破”。
五、结语
纵观整个湖湘文化中的傩面具文化,这些造型夸张,色彩艳丽,形象鲜明的傩面具,赋予了湖湘地域更为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与文化底蕴。湘西傩面具表达的是民众对于神秘神灵的崇尚心理,表达的是湖湘人民对于平安富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于美的追求。傩文化赋予了傩面具独特的神秘面纱,当人们在谈到湘西的时候,总是谈及它的落后,事实证明这个观念是错误的,湘西人民与其他地区人民一样,向往美好,向往崇高,如果湘西人民不崇尚审美,又怎么会将保护自己的正神塑造成优雅美好的形象呢?人们在创造傩面具的同时,又何尝不是将心中的美好向往装扮成面具形象呢?湘西人民以最大程度美化自己的祖先,甚至不惜在惊险的驱傩仪式中,呈现出傩面具优雅庄严的美学光辉。探析这一古老神秘的傩面具文化,希望能够有限地帮助民间艺术的发展,多一份传递湖湘文化、傩面具文化的研究资料。
参考文献:
[1]王可馨.赣西傩面具艺术形态研究及创新应用[D].西北大学,2021.
[2]李霞.傩面具的美学审视[D].吉首大学,2012.
[3]曾征.浅析湘西傩面具艺术的表现形式[J].美术观察,2021,(05):72-73.
[4]罗娜.傩面具的艺术价值与传承研究[J].戏剧之家,2018,(18):140-141.
[5]倪倩,江璐.传统赣傩面具艺术的创新设计研究[J].包装世界,2013,(03):4+7.
[6]赵勤,回璇.基于现代审美下的赣傩艺术元素分析与设计应用[J].包装工程,2021,42(10):323-333.
作者简介:
张秋莹,女,汉族,山东潍坊人,湖南科技大学,艺术设计专业,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林军,男,汉族,湖南炎陵人,湖南科技大学,教授,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