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工笔人物画元素在文创丝巾中的设计应用研究

2023-05-18石雨霏章海虹

设计 2023年7期
关键词:传统艺术丝巾应用

石雨霏 章海虹

关键词:工笔人物 丝巾 设计 应用 传统艺术

引言

中国工笔人物画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期,陶器上已经出现了用动物毛笔绘制的流畅而丰富的简单图形[1]。从半坡文化人面鱼纹陶盆,马家窑文化人物舞蹈彩陶盆,到战国楚墓帛画《龙凤人物图》和《人物御龙帛画》,再到盛唐吴道子,北宋李公麟,明末陈洪缓三大代表画家,中国工笔人物画从诞生初期的原始线意识到大师辈出的成熟阶段,技法与艺术特色都得到了长足发展。

一、传统人物工笔画的艺术特色

(一)以线造型的艺术手法

中国工笔人物画中的线,既是工笔人物画绘制过程中的一道工序,又可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表现形式存在,不依赖色彩、明暗等表现方式,以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用丰富的线条语言来表达物体的质感、体积感、运动感和空间感。西方绘画一般把线条作为物体外部轮廓或身体结构的边界,主要关注对象图像体的外部特征与客观表现;中国画中的线除了基础的勾勒形体功用之外,更加注重线条本身艺术的变化,运用不同性质的线去表现不同的质感与神态。不同作者之间对线条的运用与表现方式不尽相同,体现出各自作畫风格与绘画功力、个人涵养与情感倾向。

明代汪砢玉在其书画著作《珊瑚网》中,将中国画描绘人物用线形式归纳为“十八描”,包含高古游丝描、琴弦描、铁工笔等十八种不同形式,根据历代人物国画家在绘画中使用的造型用线分类归纳整理得出,并按照行笔笔迹为之命名[2]。线条均匀,一笔基本上没有粗细变化的高古游丝描;形如柳叶飘动,上粗下细的柳叶描;外形遒劲有力,常用圆笔的铁工笔三种线条形式最为常用,并以此衍生出各类线条变体,(如图1)。

十八描是中国工笔画家用线经验之精华,无论哪一种都是历代画匠智慧之结晶,值得我们深刻学习理解与运用。

(二)古朴典雅的精妙设色

中国画设色规律与西方绘画用色规律之间有着本质区别。西方绘画用色多取材于对象固有色,强调画面氛围感,取色多融合了环境光;国画设色多以画家主观审美倾向为主,物象固有色为辅,舍弃光影、环境颜色对物象颜色的影响,直切物象本质[3]。着色时注重浓淡深浅的变化,并不是为了营造光感,而是为了在保持画面用色调性的基础上使画面更加灵动,避免单一用色造成的沉闷呆板。

工笔画常用天然颜料,大致可分为植物与矿物两类,植物颜料常见花青、藤黄、胭脂等色;矿物颜料常见朱砂、石绿、泥金等色(如图2)。这类天然颜料制作工序复杂,成品浓郁鲜艳,长时间不掉色,历经千年岁月依旧如新绘一般光彩亮丽。现代工笔绘画虽不强求天然颜料,但用色倾向一脉相承,多采用“正五色”,即黑、白、红、黄、蓝,其中的黑即为墨,常作为画面主色。西洋画常用取淡色的方法为加入白色颜料,国画取淡色的方法为往颜料中加水,这种调色模式使颜料变薄透明,为了达到遮盖、突出的效果,画家通常会通过控制画笔水含量,反复多次的以不同浓度的颜料进行层层罩染,成品调性统一,古朴典雅,有一种特殊的透明感,以当下色彩流行语言形容,这是一种自称一派的“高级灰”质感,也是传统中国色的内在核心语言。

(三)回味十足的主题立意

工笔人物画通过画面上的人物形态来表达主题立意与作者的内心感受,借物喻情,寓情于景。将画面主题、主观感受和客体对象相联,把个人主观情感注入客观对象,即绘画作品中去,情感通过笔、墨、纸、色等媒介在特定的绘画作品中得以抒发表达[4]。画家在画作中寄托的情感包括以画名志、寄托悲思和表达敬畏之情,根据画面主题的不同,立意也有所不同,但都是用来表现画家内心情感与所思所想的载体。情感、主题的表达是画家创作的原动力,画面的意境是画家情感实现的载体。画家通过不断磨炼自己与推敲画面来提升画面的意境,进而能更好、更强烈地表达主题与自己的个人情感。

二、王叔晖《西厢记》作品用色与形象之美

王叔晖大师自幼学画,15岁就加入了中国画学研究会,师承吴镜汀等明家,常为知名戏剧画本故事作插图,擅长工笔重彩人物,代表作品有《西厢记》《夜宴桃李园》《孔雀东南飞》等,画风朴实亲人的同时又不失工笔人物风韵特色[5]。

(一)人物形象之美

古人云“作画形易而神难”画家在抓住某一类物象基本特征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审美风格,运用某种规范化的表现手法,对物象进行概括、夸张和强化,创造出的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形式美艺术形象,即所谓程式化。这种形象经过历史沉淀,已具有一定的固定趋势。例如唐人宫女常见圆润雪白、粉雕玉琢的浓妆大脸盘形象,即为画家根据唐代以肥为美的时代特征加以概括夸张后的程式化形象,传神且富有形式美感。画家常以体条纤细,我见犹怜,长裙飘飘作为《西厢记》中女主角莺莺形象的基础程式语言。王在创作前对历代崔莺莺形象做过深入的研究,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审美考量进行变化,以适应时代特色[6]。《西厢记》故事背景为唐代,女子以风韵为美,明闵刻的崔莺莺形象较为风韵,仇英、陈洪绶二人则比较纤瘦,王笔下的崔莺莺形象更接近现代人对传统美女骨肉均停的印象特点,面部结构与刻画比起传统审美更接近人体解剖结构,鹅蛋脸,尖下巴,樱桃小嘴,温婉眉眼,比起前人更增添一种复合现代大众审美的温婉与柔情[7](如图3)。

(二)重彩设色与红之运用

王叔晖《西厢记》设色浓郁,在继承中国传统绘画设色基础上加入自己的理解,厚而不俗,浓但素雅,两相皆宜,尤其体现在对画面中“红”颜色的运用上。红是中国国色,从古至今都被赋予了吉祥喜庆的内涵。王《西厢记》作品中,红色的运用更是贯穿始终。窗棂,栏杆、廊柱等建筑,女主角崔莺莺的衣裙,男主角张生、女二红娘以及其他配角的穿戴配饰等设色也是红色居多。不仅仅出于对塑造角色形象特征的考量,红色的巧妙运用对画面色彩的平衡,寓意,节奏等,也有更加积极的作用。[4]

三、元素提取与在丝巾上的再设计研究实践

丝巾作为利用率非常高的时尚配饰,在日常搭配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深受时尚爱好者喜爱,并逐渐发展出适合不同场合的款式类型。传统方巾可以围戴,作装饰画,条巾可以作为发饰、包把配饰、领带装饰等,三角巾可以作为腕饰等。

在丝巾图案设计上,尤其是针对文创丝巾设计,需要考虑四个基本要素:图案设计,构图形式,色彩搭配以及文化内涵。如何设计图案是最需要仔细考虑的内容,要能直观反映出文化主题且不脱离时尚;构图方式与图案设计相辅相成,色彩表达是丝巾性格直观体现,最后,也就是文创丝巾的灵魂所在——文化内涵,也是设计师传达主题精神的重中之重。弘扬传统人物工笔画之美,以王叔晖大师名作《西厢记》为例,提取设计元素并创新应用于现代文创丝巾设计之中,研究新时代弘扬中国艺术国粹的新思路,为发扬中华优秀民族传统文化起到一定推波助澜的作用。

(一)图案提取与设计

丝巾的主题图案会以不同的设计方式出现在预定的位置,常见于画面视觉中心。同种主题但设计风格不同,给人带来的感受也并不相同。

a版设计作为传达中国传统工笔人物画形式美为直接目标,人物形象即为需要集中力量表现的地方[8]。工笔人物素材提取时不应增加太多细节,以怕损失人物线描本身简约到位,风韵形态的特点。大师作品中工笔人物形象无一重复,形态各异,风韵犹存。它们或走或立,或抚琴或持卷,或作揖或思索。长看这些柳叶描就的工笔人物形象,或有身临其境,飘飘欲仙之感,仿佛自己也置身于这《西厢记》之中。

b版设计则为烘托《西厢记》“戏剧”之意,结合设计师自身作画风格与主观理解,以戏剧经典场景为元素,改造创作得来。结合缘边装饰的“云肩”轮廓平面图案,加强了线描与立体,传统与现代,相同的内容之间时代意味的碰撞。在比传统单面丝巾更添趣味性的同時,力求增加产品丰富性与时代性,更符合现代丝巾图案结构美感。

核心元素确定之后,选取原工笔人物画作中出现的窗棂、梨花、藤蔓树枝等意象作为辅助元素[9]。“梨”常与“戏剧”含义相连,迎合了《西厢记》戏剧题材,使用铅笔质感的高古游丝描法确定外轮廓与重要结构线,内里根据转折填充素色装饰线;窗棂图案分为两种,一种以横向排列的吉祥纹样窗棂,另一种为中式传统窗框图案改造而来。“窗”与“厢”,同属于中国传统院落结构的引申含义,设计后的图案作为边框位置,作为ab两版的共通元素,合乎内涵的同时充满秩序美感。(如图5、6等)。

(二)构图样式

把丝巾设计比作房屋,图案是房屋的外观,构图就是房屋的骨架,将设计师的图案串联起来,融会贯通于完整图案中[10]。本次丝巾设计,依据参考与设计师自身对于《西厢记》主题的内容理解,应对不同丝巾类型载体,主要使用了4大类构图形式。

1.连续排列组合

运用连续排列构图的丝巾图案,多为利用连续与排列所产生的节奏性,在图案设计上,并不能像传统二方、四方连续图案一样,左右或上下可以相接。这种构图形式类似散点构图,却又有所不同。散点式的单位图案以多呈点状散布于画面中,错落有致,在视觉感受上又整齐划一;排列式组合图案,多将单位图案均匀整齐的排列与画面之中,排与排之间有清晰的间隔或中空,或以其他规整图案为界限。本次设计中的丝巾a版主图案即采用连续排列的构图形式(如图5),形似中国传统绘画中常见的卷轴挂画,从头到尾,内容不尽相同,却给视觉与心理上带来秩序、匀称、饱满的形式美感。在不影响程序语言形式美和歧义的前提下,采取反复、排列的模式,从大师作品中提取经典的人物形象,结合现代设计方式重新组合,突出节奏感,也使原本飘逸洒脱的画作更适合以图案设计的程式语言呈现,让观者仿佛也至身于这长幅画卷的世界之中。

2.四方均衡布局

四方均衡布局,丝巾设计中又将此类构图亲切的称为“四菜一汤式”,即中心图案较大且刻画丰富,四角装饰的图案小巧的构图形式。此类构图设计讲究“同而不同”,因佩戴中的方巾常需要露出四角,角隅部分的设计尤为重要。丝巾b版中心图案设计上提取了中国传统服饰品中的“云肩”外形作为外轮廓[11],在四角与中心的宝字头外框中加入一大四小共五幅设计师原创图案(如图6中心),角落图案在各自的角落朝向中心。整个中心图案像是花窗又像是画片,每一块都有值得细细品味的细节。云肩图案上象限对称的刻纹成为四角图案内容与中心图案的链接点,与四方均衡布局谋求同而不同的美感相呼应,也充满了戏剧的浪漫色彩。

3.对称布局

对称式构图作为图案设计中最为常见的形式,最能被普罗大众接受和喜爱。本次ab两版丝巾外部框架设计构图形式相同,为了与中心图案有所区分,选择了规整的正方形对称构图(如图5、6)。窗框图案沿丝巾四边头尾相接排列,规整秩序;弯曲缠绕的梨花树枝灵活跳脱,乱中有序,一静一动之间又形成了不同于主图均衡感的交织体会。在与ab两版图案相组合后,既能享受全幅丝巾图案对称结构带来的稳定、理性形式美的同时,也能享受中心图案布局差异所营造出的和而不同感。

4.单独纹样

丝巾中常见以单独一类纹样独立成款的设计,在方巾中常表现为一个图案铺满整个画幅,在此之外是否需要结合其他装饰图案由设计师决定。此类构图更多见于条巾、三角巾等小画幅装饰丝巾。“丝巾双面条巾”即为典型的单独纹样式构图,为了适用于条巾细长且两头切斜的特点,对现实中梨树的树枝形象加以改造,转换为缠绕的形式,结合不同形态运用工笔人物画“十八描”中适合的技法,并用排线的方式为树枝勾勒结构线,在白描基础上更加写实(如图7)。

(三)色彩创新

色彩给人带来直观的视觉感受。丝巾作为一年四季均可佩戴的时尚单品,在当代时尚市场流行色更迭中更需博人眼球。同类近色搭配和谐统一;对比色搭配冲突鲜明;互补色搭配营造氛围。传统工笔人物画中繁杂的颜色起伏,美虽美已,对比稍弱,这符合中国传统色彩观念,但并不适合全盘照搬于丝巾颜色设计中。需要设计师进行创新性质的改造[12]。

针对以工笔人物为主题的丝巾设计,在色彩搭配上,应更加致力于寻求时尚与传统之间的平衡。本次文创丝巾在设色上,以最直观的心理感受作为标准,与市场中流行的中国传统色观念相结合,从大师作品中的经典工笔人物用色中总结凝练出最适宜主题内容的63种颜色,并返回丝巾图案中反复搭配测试,最终决定出以青绿、粉红为主的ab两套配色,a版运用粉红系列套色,以工笔人物画中常用来罩色的肉色做底;b版运用青绿系列套色,与工笔人物画中的草色、天色相合。人物主色为不失主题精神,以原作中代表的红为主,对比色绿为辅助,利用对比色抢眼特点的同时,稍微弱化色相以适当减弱冲突效果,追求符合中国传统色彩美学的现代配色模式。其他产品设色在两版本配色中选择或延伸。成品既能体现出中国传统古色的柔和,又包容着局部对比,与图案设计相辅相成(如图8)。

(四)文化内涵

融入当下流行环境,是中国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光彩的必经之路。进行以弘扬传统工笔人物画之美为目标的文创丝巾设计,不仅要看重产品设计的艺术性,也要正确传播背后的文化内涵。本次丝巾设计以传统工笔人物形象为主体,配有与所选例相关的梨花、窗棂、藤蔓等元素为辅助图案,并在b版结合设计师自身理解,对所选例背后的文化深意,人物特色,审美精神进行创作的图案设计,ab两版相辅相成,既能以当代丝巾设计为媒介,传递中国优秀传统工笔绘画之精髓,又能与时代流行相结合,让原本在新时代逐渐退出流行的传统工笔人物画,以更加顺应时代的方式,更快更便捷的弘扬与传播。例如在传统书籍、画册、分享会宣传时,可以附赠同主题的文创丝巾产品作为伴手礼,既能体现新意与心意,又能在爱好者社会交流、日常生活过程中吸引到不同领域的潜在爱好者关注,从而达到拓宽传播途径的方式,在新时代以新形式在不同领域传递优秀文化精神(如图9组图)。

结语

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复兴在艺术上离不开传统绘画艺术的复兴,传统工笔人物画是中国传统绘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本文对传统工笔人物画艺术特点进行分析后,选择王叔晖大师作品《西厢记》为例,以文创丝巾作为载体进行设计研究尝试,谋求既具有传统工笔人物之美又兼具时代性的传播形式。在新时代弘扬传播传统工笔人物画之美的形式选择上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丝巾设计只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一类小小载体,想要真正让传统工笔人物画之美在新时代以新形势传递开来,需要更多的时代新人以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不懈努力。

猜你喜欢

传统艺术丝巾应用
瞬间打结的丝巾
丝巾
漂亮的丝巾
民间舞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方式研究
浅谈赣南采茶戏传统艺术的传承
浅析传统艺术互渗性的当代审美价值
近十年古筝创作特征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