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价值、核心要义与实现机制

2023-05-18宫丽丽张安强

教育与职业(下) 2023年5期
关键词:实现机制

宫丽丽 张安强

[摘要]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已逐步有序开展,高质量发展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是必然趋势。通过总结中国特色学徒制的实践经验及未来发展的具体要求,可以明确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具有“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中国特色,具有“以人为本、为民服务”的价值追求,具有“立足本来、扎根中国”的定位逻辑,具有“主动创新、不断超越”的发展特质。从结构功能主义视角分析,必须健全基于目标达成的动力机制、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运行机制、创设基于产教融合的协同机制、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长效机制,从而切实推进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的高质量发展,赋能技术技能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中国特色学徒制;高层次学徒制;核心要义;实现机制

[作者简介]宫丽丽(1986- ),女,黑龙江鹤岗人,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副研究员,硕士;张安强(1986- ),男,河南周口人,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社会科学教学部,副教授,硕士。(浙江  东阳  322100)

[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22年度课题“高质量推进中国特色学徒制:机制识别与成效测度研究——以浙江省为例”(项目编号:2022SCG284)和2021年浙江省中华职业教育科研项目“产教融合背景下现代学徒制成效评价体系研究”(项目编号:ZJCV2021B1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23)10-0021-07

一、引言

长期实践证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提升就业质量与增进民生福祉、消除贫困与服务经济发展、传承技艺文化与深化国际交流的战略选择,为各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教育、科技、人才和智力的全面支持。作为一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国特色学徒制的成效与发展前景已经得到了国家、社会、企业、学校、家长和学生的全面认可,社会适应性大大增强。

当前,职业教育迈入本科层次发展阶段,无疑为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的发展提供了有利契机和有力支撑。可以预见,随着国家的日益重视、相关制度的全面推行以及高技术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被纳入国家战略人才力量,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必能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学徒制发展范式。在此背景下,实现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高质量发展,既是对《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的“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高层次学徒制”的积极响应,也是服务制造强国战略、增强职业本科教育适应性的应然选择。

二、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价值

在学校教育普及之前,学徒制一直是人类社会进行技艺传承和匠人培育的重要方式。随着时代发展及教育改革,学徒制逐渐成为现代职业教育中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每一种教育形态都是对其所处社会环境的回应。”①随着学徒制改革在我国的不断深入,中国特色学徒制应运而生并逐步全面铺开。经验表明,中国特色学徒制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发展必然要立足具体实际,扎根中国大地,促进本土化发展,增强适应性,形成中国特色学徒制实践的中国模式,构建特色话语体系。因此,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随着职业教育发展的高层次性日渐凸显,推动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高质量发展,无疑具有更加深远、重大的时代价值。

(一)有利于提升技术技能人才供给水平,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决贯彻的主题。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是促进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筑牢坚实物质基础、适应社会矛盾变化、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的科学答案。当前全球正在经历新一轮的产业革命和科技变革,能否充分利用好这次挑战与机遇,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产业体系门类齐全、规模庞大但大多数处于全球产业价值链中低端的困境,推动产业结构实现高质量升级,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关键答案。无论是产业结构的高质量升级还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均对技术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官网信息显示,2022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较2015年版净增了158个新职业。新职业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更好地适应社会变革和科技变革、更好地适应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产物,但同时也对新职业从业人才的素质结构、能力结构、技能结构提出了全新要求和挑战。在此背景下,推动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的高质量发展必然可以从质和量两个层面助力解决困扰我国高端制造业快速发展的中高级技术技能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实现更多人才更高质量的就业,满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科学技术迅猛变革对人才提出的全新需求。

(二)有利于增强学徒制参与方的动力,服务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校热企冷、政热徒冷”在中国特色学徒制实践中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整体上表现为政府和学校基于国家战略的推进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具有极大的组织和参与热情,但企业和学徒则受制于投入与收益不符合预期等因素参与动力略显不足。任何一个参与方在学徒制实践中呈現出的消极态度与情绪,都会影响中国特色学徒制的成效。学徒制成功实践的国际经验证明,提升学徒制各参与方的动力,构建完善的多方协作治理共同体,是学徒制成功实践的关键。当前,国家将“推行中国特色学徒制”作为破解产教融合继续深入瓶颈、强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的战略举措,从法律和政策层面给予了保障。可以预见,随着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国家必将进一步明确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的功能定位,制定学徒制标准规范,加强经费投入,平衡各参与主体的利益分配,搭建整体治理框架,构建“政、行、校、企、家、社、生”多元协同参与的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命运共同体,切实增强学徒制各参与方的参与动力,服务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三)有利于传承弘扬工匠精神,服务技能型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中国特色学徒制的成功实践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自身的社会适应性不断增强及社会对其的认可度越来越高。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的终极培养目标就是大国工匠。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将工匠精神、劳动精神及劳模精神有效融入学徒制的具体实践,在整个社会形成崇尚技能、崇尚劳动、崇尚劳模的积极氛围。2021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技能中国行动”实施方案》,主要目标就是基于技能人才的供需矛盾,培养更多高素质的能工巧匠和大国工匠,形成人人崇尚、学习、拥有技能的社会风尚,构建技能社会,实现人人皆可成才的机会公平,聚集社会合力,提高各类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收入水平。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作为职业教育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支撑和重要载体,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发展,必将有机协调多方培育更多的大国工匠和能工巧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同时,在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人才培养实践中,必能运用特有的教育教学方式将工匠精神、劳动精神和劳模精神内置于培养对象的心中、脑中和行动中,促使“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成为技术技能人才的初心使命,服务技能社会高质量发展。

(四)有利于实现“引进来”和“走出去”双向互动,服务国际交流高质量发展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21年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和2022年印发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均明确指出,要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职业教育品牌,创新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方式,更好地服务国际交流与合作。这既是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的需要,更是探索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需求。在全球劳动力市场国际化趋势下,提升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已然成为世界各国应对金融危机、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澳大利亚2015年启动“工业4.0高等学徒制”、英国2015年推行“学位学徒制”、美国2017年提出“扩张学徒制”、德国2019年发布“工业4.0学徒培训”等,均是这些国家基于本国实际实施的应对技术技能人才短缺的战略计划。

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作为服务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其高质量发展也必然要适应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要能“引进来”,充分利用“留学中国”项目吸引职业教育留学生积极参与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人才培养实践,充分引进国外具有先进技术的企业参与学徒制的校企合作。同时,还要“走出去”,培育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基本国际交流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国际产能合作,提升我国职业教育的国际竞争力,最终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双向互动实践,有力服务国际交流高质量发展。

三、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

自2014年现代学徒制试点以来,对学徒制的研究开始提速,伴随着2019年首次在五年规划中提出“中国特色学徒制”而达到研究高峰。诸多职业教育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开始对“中国特色学徒制”进行了热烈讨论和研究,對中国特色学徒制的历史变迁、价值内涵、存在问题、体系构建、发展路径、前景展望等进行了系统研究,为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发展构筑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因此,通过总结中国特色学徒制的实践经验,梳理分析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必将有助于理解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发展的时代内涵,助力其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具有“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中国特色

长期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在党的领导下为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育了一大批德技并修的高素质高技术技能劳动者,很好地践行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这一育人规律。具体而言,各级各类教育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最高体现就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这是各级各类教育责无旁贷的使命担当,体现了教育致力于服务国家发展的崇高追求,彰显出中国特色。“从世界范围内来看,那些学徒制实践较为成功的国家,往往形成了标志性的本国特色。”②通过分析德国的“双元制”、英国的“三明治”等学徒制实践模式不难发现,这些学徒制的本国特色都是不同国家基于不同的历史条件和社会需要,在服务国家发展中形成的。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育人手段,其目的就是要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培育一批具有家国情怀、坚持党的领导、内化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奉献社会、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的建设者。这既是检验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实践成效的根本标准,也彰显了其区别于其他国家学徒制的民族特质。

(二)具有“以人为本、为民服务”的价值追求

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为民服务”的价值追求,既要把人的发展作为实践的根本目的,切实增强人实现价值的能力,又要把满足人民对美好教育的向往与需求作为实践的根本动力,通过培养更多的高素质高技术技能劳动者,增加人人都能出彩的机会。从这个角度讲,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既关乎教育又关乎民生,通过为不同禀赋和需求的人提供适合的教育,助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切的就业问题,助力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三)具有“立足本来、扎根中国”的定位逻辑

目前关于学徒制的研究主要针对四类:传统学徒制、现代学徒制、企业新型学徒制和中国特色学徒制。具体到研究内容,一般将传统学徒制概括为借鉴外国经验发展现代学徒制之前的所有学徒制实践模式,将现代学徒制概括为借鉴国外现代学徒制成功模式并服务于中国工业化推进的学徒制实践模式,将企业新型学徒制概括为弥补现代学徒制实践中企业积极性不足的学徒制实践模式,而中国特色学徒制则是对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的融合、创新和超越。许多关于中国特色学徒制的研究与传统学徒制割裂,更多的是将西方现代学徒制成功实践的标准、经验和路径作为中国特色学徒制实践的具体参照,忽略了传统学徒制中蕴含的能体现学徒制精髓和特征的积极要素,也体现不出国家大力推行中国特色学徒制的长远意图。目前已有研究者提出,割裂中国特色学徒制与传统学徒制的关联,一定程度上忽视乃至遮蔽中国特色学徒制的本土有序传承,必然会阻碍中国特色学徒制的话语构建。因此,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必须秉持“立足本来、扎根中国”的定位逻辑,吸纳与传承传统学徒制中注重言传身教、强调师徒契约、重视艺德同传的良好基因,推动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成为世界学徒制范本。

(四)具有“主动创新、不断超越”的发展特质

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具有“立足本来、扎根中国”的定位逻辑,其发展离不开对传统学徒制的继承与发扬,但这绝不意味着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的实践是闭门造车。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肩负的历史和时代使命决定了其除了要继承和发展传统学徒制的优良基因,还要积极主动借鉴和改造国外学徒制实践的成功经验,从时间和空间上完成对过去和现有学徒制模式的超越和创新。

从历史维度看中国特色学徒制的实践不难发现:原始社会出现的学徒制雏形实现了生产技艺的基本传承,奴隶社会随着手工业分工的更加细化出现了以“家庭内部父子相传”为主要方式的学徒制实践模式,封建社会为适应手工业的规模化生产而逐步完善了以“师傅带徒弟”为主要方式的学徒制实践模式,近代社会以来为适应现代工业发展而出现了学徒制与工厂、学校紧密结合的学徒制实践模式,新时代以来为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需要而出现了中国特色学徒制的探索实践等。学徒制伴随着时代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而不断创新和超越,这既是其实现可持续传承的内在动因,更是其实现更高质量、更高层次发展的不竭动力。因此,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意蕴就是借鉴但不照搬西方学徒制经验、继承但不囿于传统学徒制基因,基于国家和社会需要因地因人制宜,不断践行“主动创新、不断超越”的发展特质。

四、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高质量发展的实现机制

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实现高质量发展,不仅是其自身发展的必由之路,更是党和国家赋予的时代使命。如何实现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的高质量发展,是摆在所有职业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时代之问。从结构功能主义角度分析,一个社会系统要实现稳定且有效的发展,需要解决好“发展动力是什么、如何运行、怎样处理与其他社会组织的关系、如何长效运行”四个核心问题。通过对结构功能主义模型的深入探究,只有健全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的动力机制、运行机制、协同机制、长效机制,才能实现自身发展的“适应、目标达成、整合、维持”四大功能,解决好发展的四个核心问题。因此,可以從构建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发展“四大机制”着手,构建互含互恰、内在贯通及相互制约的发展机制,最终促进其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不断创新、权衡利益,健全基于目标达成的动力机制

“成本高、投入大、周期长、回收慢”是学徒制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人力资本投资特征。这是从古到今的学徒制实践都规避不了的问题,也是培养高质量学徒的重要保障。但是,该特征对学徒制的各参与方造成的影响不同,进而致使各参与方参与学徒制实践呈现出动力不一致的情况,从而影响学徒培养质量。一般而言,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的投资主体主要是政府、企业、学校、家庭和学徒自身。在五大主体中,政府投资的目的主要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培养一批高质量学徒,满足经济发展需要。企业投资的目的既有响应国家政策的需要又有培养自身发展所需人才的需求。部分企业甚至为获得廉价劳动力、赚取更多剩余价值而参与学徒制实践,这与企业重视投入与收益的本性是分不开的。企业投资的目的是希望能够实现低成本、快收益、高收益,这显然与高质量学徒的培养投入与周期相悖,自然会造成企业参与中国特色学徒制的动力不足。学校投资的目的既有自身人才培养的需要又有创建育人品牌、强化内涵建设、深化校企联系的需求,而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的高质量发展必然能实现这一目的。因此,学校参与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的动力十足。家庭和学徒自身投资的目的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是在共同商议下基于学徒利益的考量,核心目的是能够提升学徒的综合素养、锤炼学徒的技术技能、增加就业筹码并实现高质量就业,但受制于企业在学徒培养中的消极态度,家庭和学徒参与学徒制实践的动力也略显不足。

基于上述分析,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的五大投资主体参与动力如何主要取决于自身投资目标的达成情况。因此,在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发展中要权衡各方利益,不断创新和优化各投资主体在学徒制实践中的成本分担及利益分享机制,尤其要充分调动企业和学徒自身及家庭的积极性,发挥企业的育人优势及学徒自身的能动性。具体而言,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在实践中要注重降低企业和学徒自身参与学徒制的风险,既要为企业提供优惠政策和适当的资金补贴,又要为学徒提供适当的学徒津贴并颁发特定的职业资格证书等,让企业和学徒都能充分认识到培养高质量学徒能够带来最大的收益,从而促使其将自身的投资目标和发展需求与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的育人目标统一起来,不断增强参与动力,提升学徒培养质量,协同其他投资主体健全基于目标达成的动力机制。

(二)因地制宜、强化适应,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运行机制

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发展既不能照搬西方学徒制发展模式,又不能置我国传统学徒制的经验于不顾,同时也不能割裂与西方学徒制的联系。从某种意义上讲,现代学徒制本质上是对西方学徒制模式的有益借鉴,这就决定了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发展也必然汇聚国内和国外、现代与传统学徒制的实践经验,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与时俱进,建立适应中国实际、符合中国国情的运行机制。具体而言,该运行机制应该包含以下几个系统:一要建立符合未来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育人机制,培养一批满足学生个体发展需要和国家经济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学徒,形成职业教育现代化人才培养模式范本,将工匠精神、劳动精神等内化于学徒骨髓中、体现在学徒行为中,切实推动经济社会、职业教育和技能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二要建立分工明确、权责清晰、层级分明、主体多元的管理机制,做到从中央到地方、从企业到学校的权力分层、分级,明确学徒制实践中各利益相关方和各相关职能部门的权责与义务,既能分块管理又能系统合作,保证学徒制的权威性和规范性。三要建立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迭代升级的发展机制,始终聚焦产业和科技发展前沿,进行高素质高层次学徒的顶层谋划,不仅能够为未来高端产业发展进行学徒储备,还能防止人才培养滞后于产业发展、落后于国际趋势。四要建立制度体系健全的保障机制,制定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发展的系列制度,保障各方利益的实现和学徒培养质量,保障人力、物力、财力有效投入,保障各类权责和义务的有效落实等。

(三)职普融通、整合资源,创设基于产教融合的协同机制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基本特征,也是中国特色学徒制进行育人实践的重要载体。各国学徒制存在一个共性,那就是学校企业双元育人,这是学徒制的基本原则。可见,中国特色学徒制是破解产教融合不深的重要举措,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的高质量发展必然是产教融合不断深化的过程,两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当前,职业教育低人一等的观念在很多人心中仍根深蒂固,这显然不利于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的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可以预见,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互通互融是必然趋势,既不会弱化两者的类型特征,又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实现职普融通是一个系统工程,全面实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纵向畅通和横向贯通,既涉及教育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也涉及具体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互认互通。因此,必须整合资源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在顶层设计层面强化沟通,实现两者的统筹推进;在具体实施层面建立两者在学时学分、学习成果、资格证书方面的互认及转换机制,切实畅通职业教育发展渠道。在此背景下,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发展也必然需要整合资源,拓宽实施范围,深化校企合作,强化与政府机构、普通高校、行业产业的沟通合作,创设基于产教融合的协同机制,构建产教融合体系,最终实现产业链和教育链的有机融合。

(四)坚定方向、持续改进,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长效机制

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高质量发展不仅要立足当下,还要持续稳定地为未来社会提供高效的人才和技能支撑,其根本举措就是创建长效机制,实现稳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发展最根本的核心要义就是始终在党的领导下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核心目标不动摇,矢志不移地为建設社会主义各项事业服务。

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层次学徒制发展长效机制,一要制定规范、稳定、配套的制度政策体系,强化党的领导,将党的育人目标及思想理论融入其中,以制度政策体系规范和引领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发展,切实保障“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目标的实现。二要扎根中国大地,明确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发展的基本方向。随着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的向前推进,其涉及的范围、服务的对象和发展的渠道必然会越来越广泛,但无论如何,其服务党和国家发展的根本目标不会改变。三要注重地域差异,实施因地而异的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发展策略。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行业专业类型多样且存在内部差异,各地域、各领域、各产业发展依旧存在不平衡不充分情况,利用统一的策略去推进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发展会适得其反。因此,既要有统一规划、共性标准,又要注重地域差异,因地制宜制定运行机制和成效考核指标,实现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发展的“百花齐放”。四要注重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发展的经验推广和持续改进。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发展是一个动态发展、不断完善和改进的过程,要根据各参与方的需求变化不断调整,创建持续有效的改进机制,从而始终确保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在育人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

五、结语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才需求结构的转变,发展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已成为亟待解决的新课题、新任务。党和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关于职业教育和学徒制的政策文件,均为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发展进行了铺垫与指导。随着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持续深化发展,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必将迎来大发展,必将积极赋能技术技能人才可持续发展,有力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注释]

①刘晶,程红艳,蔡云.新中国成立以来学徒制历史变迁及其制度逻辑:历史制度主义视角[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21):66.

②关晶.迈向高质量:中国特色学徒制的发展愿景与推进路径[J].教育发展研究,2022(13):25.

[参考文献]

[1]马良军,郭凤,刘雅丽,等.新职教法背景下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的生成逻辑、内涵特征与实施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22(36):8-14.

[2]赵鹏飞,刘武军,罗涛,等.推行中国特色学徒制四大关键问题的思考——基于新《职业教育法》的实施背景[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19):28-33.

[3]张炳烛,刘长春,张红蕊.中国特色学徒制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与探索[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2(3):37-41.

[4]石伟平.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提升:战略重点及具体方略[J].现代教育管理,2018(1):72-76.

[5]雷前虎,来文静.中国特色学徒制传承的近代探源[J].职教论坛,2022(2):23-30.

[6]郭全洲,谭立群.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基本框架及运行机制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6):123-127.

[7]王翼飞,李春明.中国特色学徒制的逻辑起点、运行机制与实践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2(20):61-64.

[8]赵鹏飞,陈秀虎.“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2):38-44.

猜你喜欢

实现机制
教师学习的价值及其实现机制研究
浅谈经济法中的社会公共利益
略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和实现机制
略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和实现机制
文科硕士研究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及实现机制探析
论经济新常态下的政府职能转变
信息技术战略的实现机制探讨
基于协同论的大学教育伦理体系构建及实现机制
官场话语生态的形成过程考察
城市湖泊的生态休闲价值及其实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