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和实现机制

2017-04-02常嘉涵

智富时代 2017年3期
关键词:实现机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点

常嘉涵

(郑州外国语学校,河南 郑州 450000)

【摘 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使得按劳分配呈现出异于计划经济体制时代的新特点:分配对象不同、按劳分配与其他分配方式并存、按劳分配实现程度由市场机制调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实现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优化效率与公平、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关键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按劳分配;特点;实现机制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作为马克思分配理论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分配基本原则以及与我国国情相匹配的按劳分配制度,一直是我国分配制度的主要实现形式。但伴随着收入差距扩大,收入分配不公,资本所得超过劳动所得等新问题新情况的出现,按劳分配呈现出异于计划经济体制时代的新特点和新形式。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和实现机制是进一步巩固和完善按劳分配制度的重要课题。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存在的客观必然性

(一)按劳分配体现了社会公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共同占有、支配和使用生产资料,等量劳动获得等量收入,每个劳动者只能依据自己为社会提供的劳动量从社会总产品中获得个人消费品数量,而无法将自己的劳动义务强加于他人,劳动成为一切劳动者应尽的义务,这不仅体现了劳动关系的平等,也体现了劳动者对生产资料占有的平等。社会为全体成员提供参与劳动的条件,虽然劳动者之间存在禀赋差异,但根据等量劳动相交换原则,按劳分配在确保收入分配计量平等的同时,又实现了收入分配过程的平等。

(二)按劳分配保证了社会效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以劳动量为计量尺度的按劳分配不仅体现着劳动者的收入与其投入的劳动量成正比,而且还蕴含着劳动效率提高的意义,即劳动者只有不断提高劳动效率,进一步促进生产工艺的提高,才能在社会生产中投入更多的劳动量,分配更多的物质财富,这必然会产生竞争机制。企业主要根据劳动者提供的劳动质量和劳动数量来支付劳动报酬、实现经营收益,在这一过程中,企业通过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实现个人物质利益激励机制的生成,减少个别劳动消耗,提高生产效率和企业经营收益,从而推动生产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

(一)分配对象不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市场为基础的商品交换关系依然存在,在市场上流通的货币依然是劳动者获得劳动报酬的具体表现形式,即根据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分配原则,劳动者以自己提供的劳动数量和劳动质量从社会领取数额相当的劳动报酬——货币工资,然后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从市场上购买个人消费品。在这里,劳动者获得不是劳动券,而是市场上可以流通的货币,分配的也不再是实物产品,而是实现价值。[1]

(二)按劳分配与其他分配方式并存。现阶段,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呈现出不平衡和多层次性特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发展要求,为我国实现代化提供了重要保证,同时也决定了按劳分配与其他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其他分配方式主要包括个体劳动者、经营者和农村专业户等非按劳分配的劳动收入,资本所有者获得利息、股息、红利等资本收入,技术发明者依靠技术获得的技术转让或入股收入,劳动者依靠出卖劳动力取得的劳动力价值收入,经营者取得的经营能力收入以及国家为部分成员提供的社会福利性收入。[2]按劳分配与其他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方式,不仅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而且还促进了资源的合理优化和生产力的发展。

(三)按劳分配实现程度由市场机制调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受供求关系、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资料价格以及价格水平影响,即,按劳分配的实现并不直接表现为社会劳动,而是通过市场机制调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以商品形式接受市场检验,获得经济收入,并对劳动者个人进行分配,而在这一过程中,劳动者的收入分配经过“迂回曲折”转化为社会劳动。由于企业经济利益不同,同等劳动量不一定能获得同等的劳动收入,也就是说,劳动者个人收入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两种因素:劳动者的劳动贡献和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企业经济效益好坏则取决于企业产品的质量和市场供求状况。[3]企业产品供过于求,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会造成劳动消耗得不到全部补偿,企业收入减少,进而影响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同时,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是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受物价水平影响,劳动者按劳分配的最终实现程度会产生上下波动。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实现机制

(一)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收入差距过大、收入分配不公平已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问题。当前,政府应采取一系列措施增加对城镇低收入群体的保障力度、着力完善创业带动就业政策,积极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大力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多渠道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完善城乡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络建设,解决低收入群体的后顾之忧;对于普通职工来讲,工资是其收入的主要来源。为此,应建立健全岗位工资制度、津贴补贴制度等企业职工基本工资制度,努力形成与贡献、企业效益等相联系的企业职工基本工资制度,提高企业普通职工的劳动报酬;当前,政府和企业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比重较大,而占社会人口最多的普通劳动者,获得的劳动报酬偏低。为此,政府应加大对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调整,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提高普通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二)优化效率与公平。公平与效率是辩证统一的,效率是公平的基础,公平是效率的本体,没有效率,公平就失去了实现的物质条件;没有公平,效率则失去了存在的理由和保证,二者只有相互协调,才能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們应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次分配和三次分配注重公平,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把握效率与公平的均衡点,既要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又要防止收入差距过大,贫富悬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三)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当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基本确立,覆盖面不断扩大,覆盖人群迅速增长,但与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社会保障体系尚有较大差距,因此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应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的目标”。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将覆盖范围由之前的国有企事业单位、城镇向所有企业、农村地区等拓展,逐步建立起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以解决温饱、医疗养老等为着力点,加大对“三农”问题的支持力度,逐步形成家庭保障与社会保障相结合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社会保险征缴联动机制,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的征缴、管理和监督工作,确保社会保障基金具有稳定的来源。

【参考文献】

[1]于金富.马克思按劳分配理论与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分配制度[J].当代经济研究,2006,(11).

[2]李楠.马克思按劳分配理论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发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91.

[3]王庆伟.试论按劳分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容性[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

猜你喜欢

实现机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点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