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腹腔镜远端胃切除术联合三角吻合术治疗胃癌对患者免疫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

2023-05-16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9期
关键词:吻合器吻合术消化道

南 政

(湖北科技学院附属浠水医院,湖北 浠水 438200)

近几年,随着人们饮食方式、生活习惯的改变,胃癌的发生率有所提高[1]。临床上治疗胃癌的方法主要是进行远端胃切除术。手术治疗癌症虽然能够有效去除病灶,但会因做手术切口等操作而带来一定的创伤。腹腔镜在临床上的应用有效地减轻了手术带来的伤害。而在切除远端胃后,还需要将剩余的胃和下段消化道进行吻合,使消化道重新完整闭合连接。重建消化道的方法较多,常规的管状吻合术在实施过程中需要使用圆形吻合器,因此临床上在实施腹腔镜远端胃切除术时常常还需要在上腹部做切口来保证吻合术的顺利完成[2]。有研究指出,以三角吻合术重建的消化道更符合正常的人体消化道生理解剖结构,且术中使用的直线吻合器可通过腹腔镜设备置入腹腔,从而实现全腹腔镜手术[3]。本文主要是分析全腹腔镜远端胃切除术联合三角吻合术治疗胃癌对患者免疫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21 年9 月—2022 年11 月在本院接受手术的胃癌患者中选取88 例参与研究。纳入标准:(1)经临床病理检查诊断为胃癌。(2)进行身体状况评估后确定可耐受手术和麻醉。(3)凝血功能正常。(4)其他重要器官功能良好。(5)行择期手术。排除标准:(1)存在其他恶性肿瘤。(2)存在癌细胞远处转移。(3)存在手术禁忌。(4)有腹部手术史。(5)存在其他胃部疾病。将获得的研究对象随机分入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 例。对照组:男29 例,女15 例;最大年龄72 岁,最小年龄49 岁,平均(59.01±4.12)岁;最大肿瘤直径8 cm,最小肿瘤直径2 cm,平均(5.05±1.22)cm ;最大身体质量指数(BMI)27,最小BMI 19,平均(23.56±1.11)。观察组:男30 例,女14 例;最大年龄73 岁,最小年龄49 岁,平均(59.05±4.07)岁;最大肿瘤直径8 cm,最小肿瘤直径2 cm,平均(5.03±1.24)cm ;最大BMI 27,最小BMI 19,平均(23.60±1.21)。两组的以上资料相比,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腹腔镜结合上腹部切口远端胃切除术联合管状吻合术治疗,方法是:患者取仰卧位接受手术,并进行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在脐下1 cm 处做一个切口,置入气腹针,建立气腹。置入腹腔镜,对腹腔内的状况进行观察。之后在脐左侧和右侧水平4 ~5 cm 处、左侧和右侧肋缘下做切口。将大网膜向近心端翻起,游离大网膜,暴露横结肠,离断胃结肠韧带及血管,清扫胃大弯处的淋巴结。游离胃网膜,对胃网膜右动脉和十二指肠的动脉分支进行夹闭,对胃网膜右动脉处的淋巴结进行清扫。将胃壁与胰腺进行分离,并剔除胰腺的被膜。对周围的组织进行分离,切断胃左动脉,清扫各部位的淋巴结。将十二指肠球部及肿瘤近端4 cm 处作为预计切除部分,并游离胃体。在上腹部正中位置做一个长度约为8 cm 的切口。切断十二指肠,并在断端放置圆形吻合器的底座。在胃体的预计切断处做一个小口,清除消化液,置入吻合器头部。切断远端胃,吻合切口,将切除的组织取出送检,确定切口处组织无癌细胞。止血后关闭腹腔。观察组给予全腹腔镜远端胃切除术联合三角吻合术治疗,方法是:游离胃体及之前的操作与对照组相同。在预计切除部位斜向小弯侧切断胃组织。之后从后向前切断十二指肠,使十二指肠顺时针旋转90°。将脐下的切口适当扩大,取出切除的组织。将切除的组织取出送检,确定切口处组织无癌细胞。在十二指肠残端后壁顶角处和胃部残端胃大弯侧顶角处做切口,吸净消化液。置入直线切割闭合器进行吻合,使吻合口的缝钉线呈“V”字形,吻合口内部的缝钉线呈三角形。止血后关闭腹腔。

1.3 观察指标

测量术中的出血量,使用纱布擦拭出血,对纱布进行称量,使用前后纱布重量差值计算出血量。记录术中清扫淋巴结的数目、消化道重建时间、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在术后患者清醒后对其疼痛程度进行评估,评估工具为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评分高表示患者的疼痛程度重。术前和术后检测患者免疫球蛋白的水平,包括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s A,IgA)、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s G,IgG)、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s M,IgM)。检测前抽取患者的空腹静脉血,离心后获得血清,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IgA、IgG、IgM。对患者治疗后发生并发症的情况进行观察,常见并发症包括吻合口瘘、吻合口出血、切口感染、吻合口狭窄。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 25.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中及术后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的对比

两组的术中出血量相比,观察组更少,P<0.05。两组术中清扫淋巴结的数目相比,P>0.05。两组术中消化道重建的时间、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相比,观察组均更短,P<0.05。两组的术后疼痛VAS 评分相比,观察组更低,P<0.05。详见表1。

表1 术中及术后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的对比(± s)

表1 术中及术后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的对比(± s)

术中清扫淋巴结数目(个)组别 术中出血量(mL)间(min)手术时间(min)术后排气时间(d)术后疼痛VAS评分(分)消化道重建时 术后住院时间(d)对照组(n=44)183.76±22.13 22.33±3.00 42.31±3.67 183.65±19.77 3.43±1.15 3.31±0.71 10.66±1.34观察组(n=44)147.72±20.55 21.30±2.97 30.22±3.50 173.92±17.28 2.23±1.01 1.72±0.42 8.30±1.21 t 值 7.916 1.618 15.813 2.458 5.201 12.785 8.671 P 值 <0.001 0.109 <0.001 0.016 <0.001 <0.001 <0.001

2.2 术前和术后两组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对比

两组术前的IgA、IgG、IgM 水平相比,P>0.05。两组术前与术后的IgA、IgG、IgM 水平相比,术后均更低,P<0.05。两组术后的IgA、IgG、IgM 水平相比,观察组均更高,P<0.05。详见表2。

表2 术前和术后两组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对比(g/L,± s)

表2 术前和术后两组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对比(g/L,± s)

组别 IgA t 值 P 值 IgG t 值 P 值 IgM t 值 P 值术前 术后 术前 术后 术前 术后对照组(n=44)1.86±0.37 1.50±0.22 5.547 <0.001 11.61±1.83 8.24±1.28 10.010 <0.001 0.93±0.14 0.77±0.12 5.756 <0.001观察组(n=44)1.85±0.39 1.69±0.23 2.344 0.021 11.62±1.90 9.61±1.27 5.834 <0.001 0.94±0.15 0.87±0.13 2.339 0.022 t 值 0.123 3.960 0.025 5.040 0.323 3.749 P 值 0.902 <0.001 0.980 <0.001 0.747 <0.001

2.3 术后两组各项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对比

两组术后的吻合口瘘发生率、吻合口出血发生率、切口感染发生率、吻合口狭窄发生率相比,P>0.05。但两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相比,观察组更低,P<0.05。详见表3。

表3 术后两组各项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对比[例(%)]

3 讨论

胃癌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男性的发病率较高[4]。胃癌的发生会受到幽门螺杆菌感染、遗传、环境、饮食等因素的影响[5]。尽早使用手术治疗胃癌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6]。在手术治疗胃癌的过程中,需要切除部分胃组织,并重建消化道。近几年,三角吻合术成为远端胃切除术后重建消化道的主流方式。经三角吻合术重建的消化道更接近胃肠道原本的生理结构,从而可更好地恢复消化道的功能[7]。本研究的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对照组低。有研究指出,与全腹腔镜远端胃切除术联合三角吻合术相比,腹腔镜结合上腹部切口远端胃切除术联合管状吻合术存在切口大、易发生切口感染等缺点[8]。本研究中对照组在重建消化道时,吻合口为管状,易出现吻合口狭窄[9];而观察组制作的三角吻合口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10]。本研究的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术后疼痛VAS 评分比对照组低。这可能是因为三角吻合术能有效降低吻合口的张力,保持吻合口的稳定,有利于吻合部位的血液供应,从而可缓解疼痛症状[11]。本研究中观察组消化道重建的时间、手术时间比对照组短。这是因为,对照组在进行管状吻合术时使用到的圆形吻合器通常需要通过较大的切口进入腹腔,一旦遇到肥胖患者,则其吻合口及附近组织的显露就较为困难,手术操作难度也会增加,从而延长消化道重建时间[12]。而三角吻合术实施过程中使用的是直线吻合器,可通过腹腔镜器械进入腹腔,从而实现腹腔镜下消化道重建[13]。而在腹腔镜下实施手术操作,腹壁脂肪等因素不容易造成不利影响,对术区组织的分辨也更为准确,从而有利于手术的快速完成[14]。免疫球蛋白是一类免疫活性分子,在手术等创伤后,机体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降低免疫功能,从而导致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降低[15]。本研究中两组术前与术后的IgA、IgG、IgM 水平相比,术后均更低,P<0.05;两组术后的IgA、IgG、IgM 水平相比,观察组均更高,P<0.05。这说明,虽然术后两组均有免疫功能降低的情况,但手术对观察组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更小。

综上所述,全腹腔镜远端胃切除术联合三角吻合术治疗胃癌可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术后疼痛,促进术后快速康复,并减小手术对免疫功能的影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猜你喜欢

吻合器吻合术消化道
驴常见消化道疾病的特点及治疗
探索吻合器行业标准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猪的消化道营养
基于磁吻合技术的消化道吻合器的研制
Dieulafoy病变致消化道大出血的急救及护理
下消化道切除吻合术应用胃肠减压46例临床分析
术中使用吻合器与术后食管癌颈部吻合口狭窄发生的临床观察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的护理
选择性痔及痔上黏膜缝扎切除吻合术治疗脱垂性非环状痔
直肠拖出和双吻合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的应用与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