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疗法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在银屑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3-05-16纪英何卫芳赵睿娟
纪英,何卫芳,赵睿娟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皮肤科,河南 郑州 450000)
银屑病又可称为牛皮癣,是一种在环境刺激、基因控制及免疫介导下出现的皮肤疾病。银屑病具有病程漫长、治愈时间久的特点,相关数据显示,我国银屑病患者人数高达500万左右,患者主要表现为复杂、多样性皮损,严重者皮损累及全身,给患者生活、工作、情绪等带来较大影响,多数患者患病后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焦虑、抑郁[1]。临床治疗银屑病多用药物干预方式,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可以达到临床治愈程度,即便如此,仍有部分患者在停药后可能会复发,这就需要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必须保持较高的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效能是个体在开展某种行为前,对自身完成此项活动及完成程度的信念,自我效能能够影响患者执行该项行为活动心理过程的功能发挥,属于潜在、可改变的变量[2]。当银屑病患者自我效能得到提升后,其疾病管理意识也会相应增加,患者更容易保持长期健康生活。音乐疗法是一种能够促进身心健康的护理措施,已有多数研究证实,音乐干预能够帮助患者改善负性情绪[3]。认知行为干预属于一种心理干预方式,其主要理论依据为情绪、行为受到认知过程影响,认知行为干预能够改变患者不正确的认知与行为。本研究旨在探讨音乐疗法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应用于银屑病患者的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6例银屑病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43例。其中,研究组年龄22~50岁,病程24~55个月。对照组年龄22~51岁,病程24~56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本研究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诊断标准符合《皮肤科分会银屑病中医治疗专家共识(2017年版)》[4]中银屑病诊断标准:(1)初期存在针尖至扁豆大小炎性红色丘疹,呈点滴状,可迅速增大,丘疹表面覆盖多层鳞屑,类似云母;(2)中期带鳞屑脱离后,可见薄膜、筛状出血,有基地浸润,存在同行反应;(3)陈年皮疹呈钱币、盘状;(4)丘疹出现于头皮、四肢、肘关节面,泛发全身;(5)部分可见指甲病变,或凹陷状,或甲板增厚。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1)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入院后确诊为银屑病;②年龄在18岁以上;③入院时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50分、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53分[5];④入组前无心理治疗史;⑤意识清楚,可顺利完成交流;⑥了解研究内容,知晓研究利弊,已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合并肝、肾等器官功能异常,合并严重免疫功能异常;②合并恶性肿瘤,合并凝血功能障碍;③合并精神疾病;④合并心脑血管疾病;⑤合并其他原因导致的精神障碍;⑥入组前有相关心理治疗药物使用史;⑦妊娠期妇女。
1.4 干预方法
1.4.1常规治疗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如静脉滴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联合50 g·L-1的卡泊三醇软膏,于皮损位置进行窄谱紫外线照射,对照组在此基础上接受音乐疗法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认知行为干预,两组患者均连续干预15 d。
1.4.2音乐疗法干预 (1)组建音乐治疗小组,由3位主管护师及以上职称护理人员构成,均接受过3个月以上心理护理培训。研究开始前,对小组成员进行统一培训,确认研究目的、任务以及相关实施方案。(2)制定音乐干预方案,整个干预过程由4部分组成,分别为音乐放松、冥想、唤醒、讨论。干预时间为13:00—14:00,每日1次,在专用音乐教室连续干预2周。音乐放松:选择《秋日的私语》,调整音量至55 dB,重复应用“放松了”等核心词语,引导患者由患者头部至双脚放松,将其注意力控制在呼吸上,整体时间为20 min。冥想:将音乐切换至《高山流水》,引导患者感知音乐描述场景,让患者享受音乐,反复引导其告诉自己“我接受这样的我,接受这样不完美但真实的我”,此过程持续约30 min。唤醒:冥想结束后,指导患者离开音乐室,关注周围声音,由远到近。讨论:以开放式体温方式回顾整个治疗过程,确认患者可能存在的问题,讨论出现焦虑的原因。
1.4.3认知行为干预 (1)根据患者病理类型进行焦虑、抑郁分析,聚焦患者目前引发负性情绪最深的问题,如外貌问题、社会歧视问题等。(2)重建患者认知,诊断患者心理认知后,采用问题取向方式重新定义疾病及其相关问题。介绍疾病相关基础知识,与患者明确后续治疗方案与用药、疗程及可能疗效等,综合患者自身情况进行健康生活指导,指导患者饮食、运动等。采用举例、倾听、科普方式,告知患者规律用药、院后自我管理的重要性。(3)认知行为干预,采用暴露行为法、思维日记法、意念引导法改善患者自我行为。暴露行为法操作如下:将患者有目的地处于不舒适缓解中,及时采用针对性措施缓解其不适,促使患者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遇到类似问题时能够进行自身调节。思维日记法操作如下,发放日记本给患者,让其记录每日可能影响自身情绪的时间,护理人员在3 d后以1对1形式和患者进行沟通,缓解不良情绪。同时,引导患者发泄更多情绪,指导其学会如何宣泄情绪、释放情绪。意念引导法:患者完成每日治疗、护理后,取舒适体位,嘱闭目养神,勾勒出想象中安宁的画面,如大海、春暖花开等,缓解躯体疲惫感,释放压力。
1.5 观察指标(1)自我效能。于干预前、干预后5 d、干预结束后采用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6]评估患者自我效能,量表有6项,每项按照1~10分10级评分方式计分,前4项反映患者对疾病的管理自信,后2项反映患者开展健康欣慰的信息,总分为6~60分,分数越高,自我效能越高。(2)负性情绪。于干预前、干预后5 d、干预结束后采用SAS、SDS[5]评估患者负性情绪,SAS、SDS量表均含20项,采用1~4级4级评分方式,分数越高,患者焦虑、抑郁程度越严重。(3)护理满意度。干预后采用自制护理满意度量表评估患者护理满意度,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895,量表含4项,分别为护理态度、护理及时性、护理专业性、护患沟通效果,每项25分,总分最高分不超过100分。1~69、70~79、80~89、90~100分为不满意、满意、较满意、非常满意。总满意率为较满意率、满意率、非常满意率之和。
2 结果
2.1 自我效能重复测量分析显示,自我效能量表评分时间效应、组间效应及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自我效能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5 d、干预结束后,两组自我效能量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评分比较分)
2.2 负性情绪评分重复测量分析显示,SAS评分、SDS评分时间效应、组间效应及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SAS评分、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5 d、干预结束后,两组SAS评分、SDS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负性情绪评分比较分)
2.3 护理满意度研究组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银屑病患病率约为0.47%,与欧美国家相比较低,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较大,故银屑病患者群体仍旧庞大[7]。研究表明,银屑病还可归属为心身疾病范畴,心理因素可能是该病的扳机点,在治疗过程中应重视心理干预的应用价值[8]。临床常用药物治疗银屑病,但部分患者治疗后复发率较高,其主要原因在于患者出院后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对疾病认知不足,造成病情反复。由此可知,在治疗银屑病时除对病灶进行干预外,还需提升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改善其心理状态。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5 d、干预结束后,两组自我效能量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较高,干预后5 d、干预结束后,两组SAS、SDS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较低。说明音乐疗法联合认知行为干预能改善患者自我效能及负性情绪。原因在于音乐治疗能够帮助患者促进人体放松,心灵安静,当患者沉浸在优美的音乐中时,其身心均能得到放松,此时焦虑、抑郁的负面情绪能够得到大幅度改善[9]。同时,音乐疗法能够让患者停止负面思维,停止思考令人感到焦虑的事情,让患者感受生活的美好与安宁。而认知行为干预能够帮助患者意识到自身对待疾病的错误认知,通过给患者灌输科学的疾病理念,传输专业的护理知识,使得患者在心理层面转变为积极向阳心态,提升治疗依从性,改进生活方式[10]。通过暴露行为法、思维日记法、意念引导法实现对患者情绪的改善,从而转变自身行为改善病情。
此外,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原因在于研究组护理管理方式中,护理人员与患者接触更多,倾听患者心理想法频率更高,更愿意同患者交流与沟通,能够让患者从行为与心理对治疗、干预手段充满认同。
综上所述,音乐疗法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可提升银屑病患者自我效能,改善其负性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