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种型号静脉留置针在有创动脉血压监测中的应用效果

2023-05-16王霞董环

临床医药实践 2023年5期
关键词:穿刺针流速成功率

王霞,董环

(航天中心医院,北京 100049)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广泛应用于危重症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监测,其不受袖带松紧等外界因素影响,能够准确反映患者动脉血压变化。动脉导管留置不当会造成血栓形成、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出血及皮下血肿等并发症[1]。目前临床上常用一次性动脉穿刺针进行穿刺,但动脉穿刺针较长、较粗、较硬,对血管损伤较大。而静脉留置针具有操作简便、成功率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临床工作中。既往研究[2]发现,静脉留置针与动脉穿刺针监测有创动脉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探讨20G和22G静脉留置针以及动脉穿刺针在留置时间、第一针穿刺成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某三级综合医院重症监护室接受动脉穿刺的患者120 例,其中男71 例,女49 例,年龄(73.08±12.91) 岁。纳入标准:年龄≥18 岁;接受动脉穿刺,且穿刺动脉局部皮肤正常;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

采用BD公司生产的20G动脉穿刺针(1.1 mm×45 mm;流速49 mL/min),林华公司生产的20G静脉留置针(1.1 mm×30 mm;流速50 mL/min)和22G静脉留置针(0.9 mm×25 mm;流速33 mL/min)。选择侧支循环良好的非偏瘫侧肢体,优先选择桡动脉,其次选择肱动脉和足背动脉。穿刺时针尾有血溢出,抽出针芯血流畅通即为穿刺成功,给予妥善固定。若发现穿刺部位出现红肿、出血等症状时应及时进行处理,并注意管路有无堵塞、患者肢体温度以及血液循环状态等。

1.3 调查工具

研究小组自行设计的动脉穿刺调查表包括以下3个部分。第一,患者基本信息:性别、年龄。第二,留置针相关信息:穿刺成功情况、置管部位、留置针类型、留置针留置时间、移除留置针时间、并发症。第三,其他: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3]、D-二聚体、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抗凝药物使用。

1.4 数据采集

项目负责人对参与研究的科室护士进行培训,说明数据收集的要求。护士在征得患者的知情同意后,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将观察表悬挂于患者床旁,每班次护士观察并评估患者穿刺点周围情况并记录。问卷数据填写完成后及时检查,检查无误后交由项目负责人。回收问卷后,逐一检查问卷的填写情况,若问卷填写缺失内容达20%,则视为无效问卷。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一般资料

不同留置针的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穿刺针留置时间显著长于20G和22G静脉留置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留置时间的回归分析

采用最优尺度回归模型,以一般资料各变量为自变量,以留置时间为因变量。结果显示,置管部位、留置针类型、并发症是留置时间的主要影响因素(P<0.001)(见表2)。

表1 一般资料的比较

表2 留置时间的最优尺度回归分析

2.3 不同留置针的第一针穿刺成功率

20G静脉留置针第一针穿刺成功率为62.7%(37/59),22G静脉留置针第一针穿刺成功率为76.9%(10/13),动脉穿刺针第一针穿刺成功率为66.7%(32/48),三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8,P>0.05)。

2.4 不同留置针的并发症发生率

20G静脉留置针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2.2%(19/59),22G静脉留置针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8.5%(5/13),动脉穿刺针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2.9%(11/48),三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2,P>0.05)。

3 讨 论

使用动脉穿刺针穿刺进行血压监测的技术要求高,穿刺时患者疼痛明显,并容易出血或形成血肿,需要反复多次培训才能满足临床需求。静脉留置针以其穿刺次数少、易固定、患者疼痛轻等优点被临床广泛使用。临床护士已经熟练掌握了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技术。以往多项研究[2,4]发现,静脉留置针和动脉穿刺针在血压水平和动脉血气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种型号静脉留置针和动脉穿刺针在第一针穿刺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动脉穿刺针留置时间长于静脉留置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由于动脉穿刺针本身结构特点,在使用BD动脉穿刺针穿刺成功后,需要在拔出针芯后锁住“off”,在此过程中通常会导致血液流出体外,造成污染,同时无法鉴别动脉血还是静脉血。另外,BD动脉穿刺针价格昂贵,约为静脉留置针的3倍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而静脉留置针在穿刺成功后可通过延长管中的血液搏动直观判断留置成功与否,简洁直观。在液体流速方面,20G静脉留置针流速为50 mL/min,不亚于动脉穿刺针的流速(49 mL/min),22G静脉留置针流速较慢,为33 mL/min。本研究结果显示,动脉留置针留置时间较长,并发症发生率较低;22G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建议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住院时间来选择动脉穿刺针或者静脉留置针。对于病情较轻、留置时间较短的患者可考虑选择20G或22G静脉留置针进行有创动脉压监测;对于病情较重且需要留置时间较长的患者可考虑采用动脉穿刺针。

关于动脉导管穿刺部位,本研究表明不同置管部位与穿刺成功情况具有相关性。其他研究[5-6]也表明桡动脉是动脉穿刺的首选部位,位置表浅、固定,穿刺成功率较高,而股动脉穿刺感染发生率最高,是桡动脉的1.95倍。

本研究中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以往研究[7],考虑与不良反应的界定标准有关。

猜你喜欢

穿刺针流速成功率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知识巩固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流体压强与流速
槽型鞘脑穿刺针的设计及动物实验初步结果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爱虚张声势的水
研究发现:面试排第四,成功率最高等4则
不同工况下弯管水流流速模拟研究
静脉壶插入法在血透结束后穿刺针拔除时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