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立意到成稿:学术论文写作漫谈

2023-05-13屠淑敏

图书馆学刊 2023年11期
关键词:选题论文文献

屠淑敏

(浙江图书馆,浙江 杭州 310063)

论文是为研究某一科学领域的专门问题而撰写的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文章。论文通常有3种形式:普通学术论文、学术会议论文和学位论文[1]。笔者在此探讨的主要是刊登在学术期刊或论文集中的普通学术论文。论文写作没有绝对的标准,但确实有一定的规律、规范以及技巧,遵循这些规律和规范,利用某些技巧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把自己的观点、研究发现和研究成果呈现出来。当然,“技巧”和“规律”是一种比较个人化的经验和认知,因此,笔者将从作者的个人视角出发,主要立足图书情报领域,探讨在论文写作不同阶段需要注意的问题,以为缺乏论文写作经验的图书馆员提供一些参考。

1 寻找意义:我们为什么要做研究

做任何事都需要有目的。我们做研究、写论文的目的是什么呢?现实中普遍存在的状况是,很多人写论文可能只是为了评职称、拿学位,写论文是达成某种人生目的的手段,其自身的意义是欠缺的。这样的“目的”不足以支撑一个人写“好”论文,我们需要寻找做研究本身的价值。

做研究是为了什么?研究可以用于发现新事物,或者肯定一些我们工作的结果,或者解决一些行业中存在的问题,或者支持一些现有的理论以及发展新的理论。有专家将研究的主要目的归纳为记录、发现和解释——回顾或梳理现有知识,调查现有情况或问题,提供问题的解决方案,探索和分析一般问题,构建或创造新的流程或系统,解释新现象,产生新知识等,可以是其中的一项,也可以是其中的几项[2]。

具体到图书馆领域,我们可能需要问自己,我们希望我们的研究能够给其他人带去一些什么样的信息,给我们所从事的领域带来一些什么样的进步和变化。比如:向其他人呈现图书馆领域的某一个方面是怎样的?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样?通过这个研究我们是否可以找出其中的原因?某一项对图书馆领域的干预措施是不是正确的行为?这种措施是有效的吗?如果是,它是怎么发挥作用的?如果不是,为什么它没有发挥作用?评估我们的某一项行动有没有对图书馆领域有所改变?如果有,是以怎样的方式(模式)如何改变的?等等。

因此,做研究源于我们对世界的兴趣和探索精神。从大的方面来讲,它帮助我们认识世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小的方面而言,它帮助我们思考、成长、实现个人发展。

认识这一点,对于我们“尽量非功利地写作”尤为重要。如果只是将拿学位、评职称作为写论文的最终目标,而不是真正去思考自己论文的创新性和有用性,写论文就可能沦为某些功利性目标的手段。在这样的状况下,写出来的论文是很难有价值的。树立正确的学术价值观,是我们写好一篇论文的起点。

2 发现选题:怎样找到研究方向

做研究首先要有基本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选题,即“论文写什么”。爱因斯坦曾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很多人确实就被困在了写论文的第一步:提不出问题,不知道写什么。事实上,选题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捷径,但可以通过一定的训练,拓宽自己的学术视野,培养对问题的敏感度,提升选题能力。基于本人的工作和学习经验,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 了解选题的基本类型

按照研究对象以及研究方式的不同,社会科学类的期刊论文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一些类型:基础理论类,即研究对象是某个领域基本的概念和理论;应用研究类,即以实践案例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某一实践的特点、优点和缺点;学术争鸣类,即针对其他人的观点或见解提出不同看法;调查报告类,即以调查报告为基础形成的研究成果;文献综述类,即以某一领域中的某一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归纳总结前人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发表自己的见解[3]。了解选题的基本类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评估哪一类选题更适合自己。

2.2 发掘自己的兴趣和专长

学术研究本身是一件比较枯燥的工作,经常被称为“坐冷板凳”,因此,“感兴趣”就显得非常重要,这是支撑我们能长久走下去的动力。为此,在选题之前,需要对自己的兴趣和专业领域有一个全面地了解。考虑自己对哪些领域比较有兴趣,在哪些领域比较有优势,哪些问题可以激发自己的好奇心。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有助于选择一个合适的选题,而在兴趣和专长的加持下,也更能做到长期的坚持,保持研究方向的相对稳定,持续形成自己的优势和影响力。

2.3 从工作和生活中提炼选题

前面已经提到,做研究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解决问题,而“工作”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来源。工作是我们每个人最熟悉的领域,我们知道哪些问题比较重要,哪些问题是发展瓶颈,并且都或多或少地对这些问题进行过一定的思考,是最能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确定选题的。只要有心,任何一个工作岗位都可以找到好的题材。也可以观察生活,将生活中的一些思考体会和工作结合起来,比如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遇到的阅读问题与图书馆工作就有很大的相关性,都可以作为研究的题材和方向。

2.4 关注图情前沿动态和研究热点

除了关注眼前的工作,要找到好的选题,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拓宽自己的学术视野,了解图书馆行业的发展趋势、方向和研究热点、焦点问题,知道同行在做什么,从中找到自己的选题。

有关国内图书情报领域的动态,可以关注中国图书馆学会、中国国家图书馆、各省级公共图书馆、十五城市公共图书馆、一些著名的大学图书馆以及其他有影响力图书馆的官方网站和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等自媒体平台;有关国际图书情报领域的动态,可以关注国际图联(IFLA)、联机计算机图书馆中心(OCLC)、美国图书馆协会(ALA)、英国图书馆与情报专家学会(CILIP)等有代表性的全球、区域和国家图书馆行业组织的官网,以及一些国际上著名图书馆的网站,比如美国国会图书馆、纽约公共图书馆、大英图书馆、新加坡国家图书馆管理局等,尤其可以关注这些机构发布的趋势报告、中长期战略规划等重要文件。除此之外,还可以关注一些整理、编译国内外图情信息的网站和微信公众号,比如e线图情、圕人堂LibChat、图情档学界以及浙江图书馆的微信服务号专栏“看世界”、深圳大学图书馆的微信服务号专栏“荔园图志”等。

要掌握图书情报领域的研究动态和热点前沿,除了要养成经常翻看图书情报领域学术期刊的习惯之外,还有几个可以让人事半功倍的捷径:一是关注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等国家重大课题的申报选题指南、立项项目,它们体现了我国图情研究的前沿和方向;二是关注图书情报领域国内外顶级学会会议的主题发言、大会报告,比如国际图联的世界图书馆和信息大会(WLIC)、美国图书馆协会的年会、丹麦Next Library会议,以及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上海的国际图书馆论坛,等等;三是关注图书情报学专业期刊每年末或年初发布的选题指南。

2.5 借鉴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在现在的学术研究里,科际整合、交叉学科、学科间研究、跨领域研究等已经成为一个很重要的研究方向,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打破学科传统规范的樊篱,取得更有启发性的成果。观察2023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课题指南”,可以看到诸多主题都有交叉学科的影子。事实上,图书馆领域一些看起来已经较为成熟的研究,也是在借鉴相关领域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比如图书馆服务品牌管理就是借鉴了市场营销的理论,跨经济学、管理学等范畴;一些图书馆在尝试的ISO管理、项目管理也是借鉴了管理学的理论;阅读疗愈等阅读推广方式,是借鉴了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知识。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为此,我们在选题的时候需要打开思路,多关注与图书情报领域相关的其他学科,将这些学科的理论、方法、观点“嫁接”过来。

2.6 重视与社会热点问题的融合

社会科学类研究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和现实性。图书馆作为社会科学、文化、教育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明显的社会属性,会受到政策环境以及一段时期内某些经济、政治、社会、法律、教育、文化等方面热点问题的影响。关注政策环境的变化,尽早发掘社会热点和图书馆领域的相关性,将其与图书馆工作联系起来,从不同学科视角,采取不同研究方法开展相关研究,是比较有竞争力的研究方向。这就要求我们多关注国家政策文件、政府工作报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论述等,从更广泛的社会领域去寻找图书馆学领域的研究主题。

2.7 利用选题发现工具

近年来,国内外涌现出各种为学术研究服务的选题发现工具,可以帮助挖掘前沿热点,获得选题思路。比如国内的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三大数据商都开发了选题发现系统;国外的Elicit,Histcite,BibExel等也都是较为成熟的挖掘外文文献的工具。这些工具各有千秋,都可以作为我们寻找选题方向辅助工具。

此外还有一个值得使用的辅助方法,那就是多关注本专业领域优秀刊物中优秀论文的结尾,这些优秀论文会提到本课题研究尚未解决的问题或下一步研究的建议,这些问题和建议可以成为我们选择研究课题、明确研究方向的起点。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选题可以有一定的技巧,但要找到合适的研究方向,更多的还是需要专业积累,好的研究选题应该是专业积累后的思想“井喷”。所以,专业的学习和大量的阅读是第一重要的基础。

3 文献回顾: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

有了大致的选题方向,我们需要进一步了解前人在这个方向做了些什么,已经有了哪些研究成果。这就是文献回顾需要解决的问题:对某一个主题的文献进行收集、整理、阅读、选择、比较、分类、分析,用自己的语言对该主题研究的现状进行归纳整理、综合分析和展开评论,包括归纳前人的学术观点和争论焦点,评述当前研究还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研究思路[4]。

3.1 为什么需要文献回顾

文献体现了学术发展的脉络,是进行学术研究的基础。文献回顾是每个研究项目都需要做的工作。具体来说,其目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5]:

一是把握研究现状,避免重复研究。任何问题都有一个发展脉络,文献回顾就是要梳理该问题的学术发展脉络,了解一个问题是从哪里来的,已经有哪些学者做过了哪些研究,取得了哪些研究成果。如果没有做相关的文献回顾就洋洋洒洒、自以为是地写了一篇文章,结果很可能就是前人研究的低水平重复,这样的论文几乎是没有价值的。

二是发现未解决问题,找到研究突破口。把握现状才能预测未来。通过文献回顾可以基本了解有关某一主题的研究现状,那么就可以判断是否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如果没有解决,那么正是我们研究这个问题的契机。如果没有完全解决,那么这个问题哪些方面没有解决?哪些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深化?这些都是可以将自己的研究与前人的研究区分开来、体现原创价值的突破点。

三是借鉴前人研究方法,提高研究科学性。研究方法也是研究现状很重要的一部分,全面熟悉前人已经采用过哪些方法对该主题进行研究,一方面是为自己提供方法借鉴,另一方面也是分析这些方法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思考是否能采用更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此方面的研究,这也是创新的体现。

四是梳理基本概念,明确研究的逻辑起点。一些概念存有争议,在文字表述、内涵、外延等方面经常表现出不一致性,这在社会科学类研究中体现得尤其明显。这就需要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较为全面地了解已有的相关概念界定,并对这些界定进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选取一种自己赞同的界定,或重新做出自己的界定,作为研究的逻辑起点。没有逻辑起点的研究是站不住脚的。

3.2 应该回顾哪些文献

在文献回顾中,我们应该重点关注以下几类文献:

一是专著和学术期刊论文。这是该领域专家学者最主要的研究成果,是文献回顾中可依赖借鉴的最重要资料。这类文献主要通过中外文学术数据库进行检索,需要研究者熟悉一些常用的中外文检索平台。不同的数据库有不同的文献收集重点,各具优势,一般也都会提供数据库使用帮助工具,可以指导初学者使用。

二是某一主题的期刊特刊、编辑合集、多卷书资料等。这一类文献通常由知名学者或者知名刊物、知名出版社编撰,卷首前会比较全面地以概述的形式总结这一主题。使用这一类文献相当于帮助研究者在杂草丛中开辟了一条可以深入前行的道路,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是灰色文献。灰色文献是一种未公开发表过的具有独特价值的文献,如果能将一些科学权威的灰色文献纳入进来,文献回顾会更有深度和厚度。可以使用的灰色文献包括政府报告、政策、建议等;某些专业机构的研究报告,比如图书馆在做战略规划之前,可能会找专门研究机构或团体做环境扫描研究;为某些项目开展所做的背景调查、分析报告、统计资料,等等。

3.3 文献回顾的几个步骤

文献回顾可以遵循以下步骤:(1)确定检索词:为研究主题确定适当的检索词作为文献检索的基础。(2)确定数据库:选择作为主要文献来源的数据库。(3)确定关键文献:确定所研究主题的关键正式出版物文献。(4)确定网络检索工具:使用网络检索工具来寻找其他相关文献,尤其是灰色文献。(5)浏览:对所收集文献进行初步的浏览和取舍,主要是浏览文章摘要、书籍评论、政府报告的执行摘要等,以确定是否需要完整阅读该文献。(6)阅读:阅读已经确定要完整阅读的文献,摘抄核心观点、研究方法等,并记下阅读体会。(7)组织内容:对摘抄的内容和记下的体会进行分类,如基本概念类、研究概况类、发展现状类、对策建议类等,要确保呈现那些具有争议的研究发现和与自己预期的研究方向或假设有矛盾的发现,全面呈现有关这一主题的研究状态。(8)分析总结:对归类后的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包括同一类内部比较和不同类之间的比较,找到研究不足或尚未解决的问题,与自己之前对该主题的看法和假设进行对比,从中构建值得研究的论题。

4 定义主题:确定可研究的点

这里所说的“主题”和前文中的选题,即研究方向,是点和面的关系,将研究方向落实到具体的论文写作中,就需要有一个点。经过之前选题、文献回顾等几个步骤,已经基本可以确定一个既有别于前人的研究、有创新意义,又体现前沿、有研究价值的研究点。但要将这个研究点最后确定下来,还需要问自己几个问题。

4.1 主题大小是否适合期刊论文的呈现形式

成功的论文主题应该是范围具体的,尤其是期刊论文篇幅有限,过大的主题会使研究无法深入下去,最后呈现出来的只能是非常表面的泛泛而谈。因此,更建议从小的切入点入手,把小的问题放大、讲深。比如,对一个从事基层工作的普通图书馆员来说,“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研究”就不如“公共图书馆老年人信息素养教育研究”适合把握。当然主题也不是越小越好,有些题目关注的点太小,并不具有代表性,它反映的是研究者视野的局限性,没有办法从细节中发现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这是要避免的。比如某些作者只能谈自己手头的工作,却无法登高望远形成普遍的规律或模式,这就丧失了研究的意义。因此,一个好的期刊论文主题必定是大小适中的。

4.2 是否有能力来支撑该研究

一个好的研究选题必须是研究者能够驾驭、力所能及的课题。研究者必须考虑自己的能力,诸如知识水平、研究专长、以往的研究基础等,是否能支撑该主题的研究。有些主题确实非常前沿、有研究价值,但如果能力不能支撑,就不能选择为研究主题。比如元宇宙、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与技术相关的题目,没有一定的专业背景就无法完成对这些技术与图书馆的融合研究。因此,选择的主题难度要适中,要切合自己的实际,不要随便尝试超出自己研究能力的专业空白领域。

4.3 是否有资源来支持该研究

要完成一项课题研究,除了选题有研究价值、研究者有驾驭能力外,还需要有足够的资源支撑和保障条件,包括是否可以找到并获得该主题相关研究资料,包括文献、数据、案例等;有没有相关数据库的使用权限以及信息检索能力能不能支撑使用相关数据库;是否有必要的时间来完成这一研究,因为某些主题要花费的研究时间可能会比另外一些主题更多,比如要做大量的问卷、调研、数据统计。资源支持也很重要,某些研究者可能想研究某一机构的案例,但是作为非该机构工作人员,获得一手资料是很困难的,选择这样的主题就需要慎重。

以上都是基于选题价值基础上的可行性确认,即在确定该主题是有意义的、对推动图书馆领域进步是有价值的,并且是研究者本人感兴趣的之后,还要对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研究能力做出准确评估,对研究手段、研究时间、经费支持、保障条件等进行客观评价,最后确定一个“有价值+可以做”的论文主题。

5 设计思路:为论文搭建框架

确定论文主题之后,就可以设计论文的写作思路了。列提纲可以明晰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逻辑结构,尤其是对比较缺乏论文写作经验的新手而言,通过列提纲的方式来捋清思路相比直接动手写初稿更有效,可以帮助节省很多回过头来修改的时间。

不同类型、不同主题论文的思路千差万别,很难用一个标准的模板来描述。但作为最常见的期刊论文,其研究思路通常为提出问题(说明研究的目的/意义)、分析问题(说明研究的方法/过程)、解决问题(说明研究的结果/结论)这样一个过程。这是列提纲可以遵循的基本思路。以大部分基层图书馆员可能最常写的实践应用型论文为例,在设计论文思路时可以考虑以下要点:我们做到了(其他图书馆没有做到的)什么?我们是通过怎样的方式做到的?我们这么做产生了怎样的结果?分析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这件事(我们的实践)给了我们怎样的思考和启发(值得推广的经验)?这就是一个基本的思路设计过程。

列提纲应遵循论文的基本结构。一篇典型的期刊论文结构大致包含以下几个部分:(1)引言,也就是论文的开头;(2)文献综述;(3)方法论部分,说明研究方法与研究过程;(4)研究发现和结果;(5)研究结论,即对研究结果的讨论和得出的结论;(6)研究局限与下一步研究建议;(7)结语。建议围绕基本结构列出论文的三级提纲,将论文的要点和每个要点要怎样铺陈的思路都详细列出,每个小标题应简洁清晰,可以体现这一段想要表述的中心内容。

列提纲最重要的是要体现出层次感和逻辑性。社会科学类论文的逻辑关系大致可以分为并列、递进、综合3种[6]。并列关系是指论文的不同部分是并列的,可以互换,比如列举不同的案例;递进关系是指论文的不同部分存在逐步深入的内在逻辑,是层递式引出的,比如前文提到的应用型论文的例子,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递进式关系结构;综合关系即文章综合采用并列和递进两种方式,在实际应用中这是一种常见方式。具体采用哪种方式依不同的文章而异,但基本要求是一致的,即围绕主题、理清条理、分清主次,做到各部分之间的协调统一。

6 写作成文:形成一篇论文

提纲就像一个思维导图,帮助我们理清论文的思路。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把内容填充到提纲中去。以下列出了在论文各个部分的写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要点。

6.1 引言部分

引言要开门见山、直入主题,不需要过多地介绍人所共知的知识、背景,更不应掺杂与论文主题关系不大的内容。引言一般应介绍:(1)研究背景。包括所研究问题的概要;解释为什么对这个问题感兴趣,即研究价值(如国家战略重点);简要介绍围绕这个问题已经开展了哪些研究,还有哪些不足之处,回答“为什么要研究”的问题。(2)本选题的研究点。通过前文所述的研究不足引出本选题研究尝试解决的问题,解释大致如何研究以及该研究的意义。(3)界定基本概念。如果本选题研究涉及的基本概念是学术界尚存争议或比较新颖的,有必要在引言部分(或者在下文中单列一部分)加以解释。

6.2 文献回顾部分

前文已经详细介绍了如何进行文献回顾,期刊学术论文因篇幅有限,尤其要求文献回顾部分文字简洁,高度浓缩当前研究的主要观点。首先说明撰写文献回顾的原因和意义,文献检索的范围;从本研究的视角出发,选择有代表性的文献和有代表性作者的论著,说明当前研究的主要方向、代表观点、主要研究方法,分析已解决和尚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作者本人对该研究拟采取的新的思路或方法,引出论文的正文部分。

6.3 方法论部分

说明本项研究所采用的有关研究方法与研究过程。因期刊论文篇幅有限,一般只用一种研究方法。如果论文采用的是比较常规的人人熟知的研究方法,只要简单说明即可;如果论文采用的是不为人熟知的研究方法,比如从经济学、统计学等领域移植过来的方法,就需要详细介绍,让读者明白研究的方法和过程,以及为什么其适合图书情报领域。

方法本身没有优劣之分,但需要指出的是,方法只是工具,应用某一种方法是为了得到更有价值的结论。如果看似使用了一种复杂的研究工具(比如某些数学、经济学工具,知识图谱工具),最后得出却是业界熟知或公认的结论,这样的方法意义就不大,论文的意义也不大。学术研究追求的是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而不是反其道而行之。

6.4 本论部分

作为论文的主体部分,其写作方法主要是根据之前所列提纲组织材料,将预先掌握的经过条分缕析、对表达主题有用的各种材料填充进去。要论证提纲中所列出中心论点和各分论点,会需要一些数据和材料。这就需要研究者去查找一些相关资料,可以从各种中英文期刊数据库里查找,也可以利用网络搜索引擎得到一些有参考价值的材料。如果我们在日常工作中有实践积累,可将有用的数据和案例直接作为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素材。

在行文方面,要注意语言的流畅和规范。学术论文要用学理性的表达,避免宣传稿的文风;文章要言简意赅,清晰地传达信息,避免华丽辞藻的堆砌;同时要注重可读性,避免故意用一些生僻词故作高深。每章每节都应包含一个主要论点,要做到上下文紧密联系,逻辑清晰,主题凝聚,语言精当,通俗易懂。

当然,写论文并不是完全线性的,在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体会、启发,可以回过头去调整思路。

6.5 结尾部分

一些作者对文章的结尾不够重视,认为可有可无,但一个好的结尾可以成为一篇论文的点睛之笔,不仅给读者以有始有终之感,而且能给读者带来深刻的启发和无限的联想。结尾可以对前文的论证和文章的观点从宏观上加以提炼,用清晰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使读者更清楚本文的价值。除此之外,还可以有一些科学预测和思考,对该问题研究的发展趋势和下一步研究重点提出自己的判断。

6.6 修改阶段

好的文章是改出来的。论文初稿形成之后还需要不断地修改。初稿完成之后,可以空出1~2天的时间,让自己的思维先从论文中走出来,然后再去看论文,可能会更加客观理性。修改是全方位的,可以是逻辑、结构、文字、数据、案例、注释等。可以使用通读的修改方式,读稿子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很多问题。一篇论文的成型,需要经过反复修改、反复论证、反复斟酌,甚至会有结构上的大调整(就如同上文所述,论文写作不是一个线性的过程),在不断修改的过程中,论文才会逐渐地条理化、清晰化,才会更加完整严密。因此,不需要过于担心初稿的长度,初稿会经过多次修改,增删内容都是正常的。经过反复修改推敲,一篇论文就基本成型了。

7 注意规范:一些不容忽视的“小”问题

论文写作中还有一些需要注意的规范问题,在此列举几个往往被写作者忽视的“小”问题,以警示大家在今后的论文写作中予以足够重视。

7.1 标题

不论是编辑部审稿还是研究者查阅学术论文,首先看的都是论文标题,标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论文的传播。标题的拟定应遵循清晰、准确、简洁、新颖的原则,即要能全面、准确地反映论文的主要内容;表达要简洁,不宜过长,不能引起歧义;核心概念不能过多,最好不超过两个;要通俗易懂,避免用生僻词;要新颖独到,能在一众标题中体现出亮点。

7.2 摘要

关于如何撰写学术论文的摘要,国家制定了专门的标准,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文摘编写规则》(GB/T 6447-1986)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学术论文编写规则》(GB/T 7713.2-2022),都是现行的推荐性国家标准,是我们在撰写论文摘要时的重要参考。除此之外,撰写摘要也可以参考权威刊物上发表的权威论文,这里就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写摘要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学术交流,让人们即使不阅读论文全文,也能获得必要的论文信息。所以,摘要应该是一篇完整的短文,具有独立性,作者的观点、论文的主要内容、研究成果、独到的见解等都应该在摘要中体现出来。为此,和论文一致,摘要应包含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核心内容。

关于摘要的篇幅,论文内容是主要的决定因素。根据上述两个国家标准的规定,中文摘要一般以200~400字为宜,外文摘要一般应与中文摘要对应,但为了便于国际交流,也可以包含更多信息。

7.3 关键词

关于关键词的选取有两个标准,一个是现行推荐性国家标准《学术论文编写规则》(GB/T 7713.2-2022),另一个是现行推荐性新闻出版行业标准《学术出版规范关键词编写规则》(CY/T173-2019)。根据标准要求,关键词应该具有检索意义,不应使用太泛指的词,如“方法”“理论”“分析”等;关键词宜从《汉语主题词表》或专业词表中选取,必要时再用自由词来补充;根据不同学术论文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宜选择3~8个关键词,并且必要时应标注与中文对应的外文关键词。

7.4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的国家标准是《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 7714-2015),它是现行推荐性国家标准,是所有刊物参考文献著录的依据,如果对参考文献的格式有疑虑只需要参考该标准。另外,还有一些学术研究辅助工具可以帮助生成几乎标准格式的参考文献,作者只需要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一些核对。但是,除了著录格式,参考文献还有其他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1)尽可能找到全面的参考文献,不能忽视关键参考文献,即那些对论文起到最重要作用的参考文献,一个专业的审稿人必然会对缺少该领域关键文献的论文是否做了充分的文献回顾研究提出质疑。(2)参考文献的数量应适宜,不同类型论文的参考文献数量不尽相同,但过少的参考文献很可能说明作者并没有做全面的文献回顾。当然,也不能为文献而文献,在参考文献上凑数,罗列一堆无关文献。(3)慎用网络文献,网络文献并非经过严格论证的学术观点,但并不是所有的网络文献都不能引用,随着网络的发达,很多权威的统计数据、官方公告都首先通过网络发布,这些权威政府机构、权威学术机构的官方网站发布的信息完全可以使用。(4)写论文的过程中要随时做好引文记录,以免遗忘。

8 结语

论文写作并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但是经过一定的学术训练一定能有所成长。所以,关键是要动笔,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要开始写,坚持写,就一定能看到成果。希望笔者上述罗列的一些小建议对各位论文写作初学者能有所启发和帮助,也希望每个有志于学术研究的图书馆员都能在这条“阻且长”的道路上不断探索,持续耕作,攀上属于自己的学术高峰。

猜你喜欢

选题论文文献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谈诗词的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