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主流媒体传播力提升策略探析

2023-05-13王金玲滕文钰

喀什大学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媒介受众融合

王金玲,滕文钰

(安徽财经大学文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主流媒体纷纷转型为新型主流媒体。新型主流媒体逐渐成为当前权威信息发布渠道和主流舆论阵地,其在构建媒体影响力、引导舆论方向和提升公信力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此背景下,新型主流媒体的发展对于实现“四力”发展目标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其中,传播力作为新型主流媒体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提升其影响力、引导力和公信力具有关键性的作用。[1]基于此,本文拟厘清新型主流媒体、新型主流媒体传播力等概念和关系,再进一步探究目前传播环境下新型主流媒体传播力现状,并对传播力提升策略进行探讨,以期对新型主流媒体传播力的提升,进而对城市形象传播、城市影响力扩大以及大众价值认同等方面产生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新型主流媒体传播力概述

在融媒体时代,媒体深度融合速度加快,新型主流媒体成为传播的主要载体。大众接受信息多采用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因此新型主流媒体是其接受官方消息的主要渠道。新型主流媒体的传播力是指新型主流媒体在内容传递、信息传播和观点引导方面所具备的强大影响力和广泛覆盖范围,通常指能够迅速、有效地传播和影响目标受众,塑造公众舆论态势,实现信息传递和社会影响的能力。如何更好地提升传播力,发挥其传播效果,让更多受众乐于使用新型主流媒体,是值得探讨的学术问题。这就需要对新型主流媒体、新型主流媒体传播力和新型主流媒体传播环境进行理论分析,并进一步探讨其优化路径。

(一)新型主流媒体研究视域

新型主流媒体是新媒体与主流媒体融合的结果,以内容、资源和品牌优势为基础,通过流程优化和平台重构实现新旧媒体的整合发展,有效整合各种媒介资源和生产要素,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和管理手段的互通共融,从而构建具有强大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和公信力的全媒体。在新型主流媒体研究中,媒体的角色如何被看待是关键所在。是否仅将其视为传播的技术工具,还是将其置于传播的社会文化环境中进行考量,将决定不同的媒体传播力的研究方向。

新型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基于其物质性,即其使用的技术形式、物质条件、经验、代理和互动结构。丰富性理论、关键众人理论和社会存在理论等认为,新传播媒介具有独特的特征,[1]这些特征与其传播信息的能力以及在传播者和接收者之间促进信息交流的能力密切相关。新型主流媒体的物质性不仅提供了传播条件,还决定了传播方式和运行秩序。信息系统与新型主流媒体传播系统相互融合,信息和物质相互转化,形成了全新的事物秩序。媒介工具参与人们的思考过程,决定了传播的方式和轨迹。

新型主流媒体的出现推动了传播力量的建设,其介入社会进程并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媒介再现的方式呈现社会和文化生活的变迁过程。媒介环境学派的观点认为“媒介即环境,环境即媒介”,注重技术和媒介对社会长期影响的研究,强调媒介、传播和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2]新型主流媒体媒介化的运行过程包含“形塑”和“再现”两个特征,包括行动主体、技术、资本和权力等要素,体现为新型主流媒体与环境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因此,新型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实际表现为新型主流媒体媒介化进程中信息传播场域和文化环境场域之间的相互作用。

(二)提升新型主流媒体传播力的必要性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提升新型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已变得迫切而必要,这不仅有利于重塑传播格局和生态,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还有助于突破信息传播空间的限制。同时,新媒体的传播力提升也能够加快媒体深度融合,推动各类媒体形式的融通与协同。

第一,有利于重塑传播格局和生态。在互联网推动下,新兴媒体的网络传播方式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普及,电子化媒体产品成为主流媒体传播的首选。随着媒体准入门槛的降低,公众已经成为了信息消费者和生产者,并拥有了一定的控制权。新型主流媒体的出现对传播格局和生态进行了重塑,引领着新一代社交语言的表达方式。[3]新型主流媒体以其创新的传播方式、丰富的内容形式和高度的互动性,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用户。在新型主流媒体中,新媒体平台成为了最为突出的代表。平台以其强大的社交性和互动性,使得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并分享信息,从而极大地推动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规模。同时,通过智能推荐等技术手段,新媒体平台还能够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进一步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此外,新型主流媒体还多使用了视频、音频、图文等多种形式的内容,丰富了用户的选择。

第二,有利于突破信息传播空间。现代信息技术和移动互联网的兴起突破了信息传播的时空限制,公众可以通过网络及其衍生媒体获取信息。由于媒体准入门槛的降低,个人在信息传播中不再只是消费者,还是生产者,因此公众在新媒体中具有一定的控制权。传统媒体往往受制于编辑选择、广告影响和政治等因素,呈现出信息局限性和偏颇性。然而,新型主流媒体通过用户生成内容、多方参与和个性化推荐等特点,能够提供更广泛、更立体、更多样的信息内容。这种多元化的信息传播方式有助于提高公众获取信息的选择性和多样性,使社会各界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和参与到重要新闻议题中。

第三,有利于加快媒体深度融合。传媒产业已经进入了一个多媒体融合时代。在这个时代,单一媒体的传播力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信息的需求,而多媒体融合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加全面的突破信息传播空间的丰富、及时的信息。因此,提升新型主流媒体传播力可以成为加快媒体融合的必要手段。新型主流媒体可以提高信息传播的效率和质量,利用文字媒体传达复杂的概念,利用图像和视频媒体展现视觉效果。这些多样化的传播方式不仅可以提高信息的传播效率,还可以提升信息传达的质量和效果。同时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从社交媒体获取信息,这使得传统媒体的传播力逐渐减弱。在这个时代,只有拥有多样化、全面的信息,才能获得更多用户的关注和信任。因此,加强新型主流媒体传播力可以帮助传统媒体在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提高媒体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二、新型主流媒体传播力建设存在的问题

短视频的涌现为新型主流媒体带来了广阔的发展机遇,并且极大地提升了其传播力。在专业内容制作、权威信息发布以及客户阅读方式等方面,主流媒体进行了许多创新和改革。借助传统媒体的资源优势,新型主流媒体实现了多元化、多样化和多维化的传播立体发展模式,其传播能力得到了显著增强。然而,在应对新时代的发展和满足用户需求方面,新型主流媒体仍存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此,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方法并搜集整理官方统计数据对相关问题进行探析,经过调研发现新型主流媒体传播力建设存在如下问题。

(一)用户意识欠缺,传播力未达预期

新媒体的崛起,从表面上看是机遇时代的发展和数字技术的进步,但是更深层次的因素是将用户置于首位,抓住用户的心理与需求。众多中央级主流媒体在转型为新型主流媒体时,在内容的选择、视频的剪辑传播上考虑了用户的接受度,同时利用大数据分析精准推送个性化内容,点对点地进行传播,更加具有目标性、针对性和指向性,使用户更加认可和赞赏,提高了媒体的传播效力。[4]然而地市级和县级传统媒体在转型过程中,缺乏对用户意识的认识,主流媒体往往在主观、客观上存在定型心理,疏忽了对用户需求的探讨,只是简单地传递信息,没有研究用户接受度以及用户的需求,容易导致用户需求得不到满足,信息冗杂且无用。《2021年中国县级融媒体中心发展报告》指出,在一些县级融媒体中心,一线运营部门尤其新媒体运营团队的核心力量长期处于兼职状态,并且未建立起科学的内部培训体系,全媒体运营与管理、新媒体传播与技术等知识不完善,进而影响新媒体传播力。[5]214同时在制作内容时,创新性不足,没有紧跟时代的步伐,只是单纯传播文字、图片和音频信息。长此以往用户对新型主流媒体所传播的内容的关注度开始下降,喜好度也逐渐降低,最终会造成新型主流媒体传播力不足,未达到新型主流媒体转型时所预期的效果。

(二)新闻内容深度不足,同质化较高

高质量的新闻传播是需要高质量的内容和媒介平台、新闻传播工作者以及受众的共同支撑的。新型主流媒体在传播中具有明显的时效性,并且具有迅速可多次播放的重播性,具有更加便捷的数字化、网络化、个性化的特点。在新闻内容上不需要像纸质报纸的深度报道一样进行长篇大论,但是必须使用简洁通俗易懂的语言,并保证内容的具体、翔实、真实和权威性,这样才能够在互联网平台上得到更多更快速的传播。但是目前不少新型主流媒体对内容重视程度低,只是简单地对纸质报纸上的新闻进行删除和压缩,本质上“换汤不换药”,创新性不足,仍然按照传统主流媒体的思维来运营新型主流媒体,没有在新型主流媒体的新字上下功夫,缺乏对新型主流媒体的新意识和新探索,内容同质化较严重。[6]尽管现在大多传统媒体都开始作出新的尝试,例如开通官网和客户端,推出官方微博和公众号等,但也仅仅是在媒介形式上的增加和改变,内容上的创新和突破非常有限。[7]此外,有些媒体虽然在内容上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创新,但是由于文字数量较少,篇幅较小,新闻深度的内容展示不足,没有做到字数压缩但内容深度不压缩,所以导致新型主流媒体传播力变现不足。

(三)地区媒介融合程度不同,传播力层次不齐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媒介融合已经成为信息传播的主流趋势之一。尽管我国在媒介融合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不同地区的媒介融合程度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导致传播力层次不均衡的现象。一些发达地区,如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媒介融合程度相对较高,传播力层次也较为均衡;而一些欠发达地区,媒介融合程度较低,传播力层次不够平衡。《2021 年中国地市级媒体融合发展报告》对东北三省(黑龙江、吉林、辽宁)地市级广电媒体的调研发现,虽然三省地市级广电积极布局新媒体平台,但是除微信公众号活跃度在90%以上,央视频、人民号、抖音等的活跃度在40%左右,微博的活跃度则为14%。[5]214这种现象主要源于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和技术差异。在发达地区,由于经济实力较强,科技水平相对成熟,媒介融合程度更高。[8]目前一些新兴媒体如社交媒体、微博、短视频等迅速发展,使得信息传播更加便捷和快速。这些新兴媒体的兴起,可以带来更为广泛的信息传播效果,也可以极大地提高传播的效率。[9]而在欠发达地区,信息技术水平相对较低,信息传播的渠道和手段也相对单一,媒介融合程度相对较低,难以满足人们多元化的需求。同时,由于经济基础的欠缺,这些地区的媒体规模和数量也相对较少,信息传播的覆盖面和深度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四)互动交流受限,受众参与性较低

随着技术的发展,新型主流媒体传播渠道和方式得到了有效的拓展,这为传媒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受众不再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而是可以在新闻传播活动中进行实时的反馈和互动交流,并且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转发和二次传播,这种互动和参与模式使得媒体能够更加精准地把握受众需求,提高媒体影响力和传播力。在主流媒体转型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之一是与受众互动性较差。互动方式大多停留在留言、评论区评论上,形式没有创新,交流不密切,受众的留言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进行回复,评论区也只有用户评论,没有媒体和用户的互动,长此以往降低了用户评论的积极性与参与性。新型主流媒体传播内容大多是以正能量积极向上或是一些社会热点事件为主,容易成为大众兴趣点的娱乐八卦等偏轻松风格和高关注的内容相对较少,如果不创新互动方式,仍采用单一的评论区互动,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受众对这些新闻的关注度不断降低,影响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10]

三、新型主流媒体传播力提升策略

新型主流媒体是目前公众使用量最大的主流媒体之一,作为重要的信息传播工具,其具有双重效应。一方面提高了信息获取和传播便捷性和公众参与和互动性,内容呈现也更加多样化,但另一方面存在信息过载和注意力分散、隐私和安全等问题。如果不加规范地使用,可能会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为了进一步提高新型主流媒体的传播力,需要深入研究新兴技术和传播手段,创新传播方式,并采用高度精密的算法计算和人为考察,加强用户思维建设,建立科学化的新传播体系。同时,需要考虑国家相关政策和文化要求,规范新型主流媒体的内容,以提高其传播效力。这样做不仅可以充分发挥新型主流媒体的优势,也能够避免其不当使用所带来的不良影响。还应加速传统媒体与新型主流媒体融合发展,强化与受众的互动交流,以提高媒介公信力,促进新型主流媒体传播力的提升。

(一)创新传播手段,强化用户思维

当前全球信息技术正处于飞速发展的时期,尤其是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元宇宙、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已经对新传媒行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科技成为了支撑新型主流媒体发展的核心要素,新兴的媒介技术和传播手段在媒体传播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第一,进行个性化内容生产和独特用户画像。在当今社会,如何在众多新闻中抓住用户的注意力已成为一个新型主流媒体需要重视的重要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媒体需要进行科学评估和考察,以便更好地了解用户的喜好和注意力,进而进行系统的评估和筛选。这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用户反馈等方式来进行,以确保能够抓住用户的眼球。科技的进步极大地促进了新型主流媒体对用户进行更加个性化的内容生产和独特的用户画像,从而增强了新型主流媒体对用户的精细化管理和服务能力,强化媒介的用户思维。[11]例如目前位于科技前沿的chat-GPT,是一种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工具,可以通过自然语言生成技术,实现新闻内容的自动生成和优化,通过AI 感知人类对某一兴趣点的程度,从而进一步迎合大众的喜好;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应用可以通过智能算法对用户行为数据进行分析,帮助媒体实现更加准确的用户画像,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加精准的个性化推荐服务;AI 不仅服务于读者,还可以服务新闻工作者,通过深度学习可以进行新闻稿撰写以此降低新闻工作者的工作量,同时可以对新闻稿进行优化,使之更加符合受众的阅读习惯。[12]

第二,增强现实技术与用户体验相结合。增强现实技术是一种将真实世界信息和虚拟世界信息“无缝”集成的新技术,已经成为了新型主流媒体传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种技术实时地计算摄影机影像的位置及角度并加上相应图像的技术,让受众参与到新闻现场中,产生在场感,从而增强用户对新闻的体验感和参与感。例如通过元宇宙等技术的应用,可以为受众创造更加真实、沉浸式的新闻参与体验,使其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置身于新闻现场。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受众可以以第一视角感受事件的现场氛围,深入了解事件的细节。面对国家政务的发布会、热点事件的现场报道等一些容易受到大家关注、容易引发热议的事件,利用新技术可以让大家用第一视角沉浸式感受新闻的魅力,提高受众的主人公意识与参与意识。这样一来,受众就能够更加真实地触摸事件本身,更加深入地进行事件追踪,了解事件细节,还原事件真相,从而更加客观地对待事件本身。同时新媒体行业应持续关注和采纳最新的技术,通过不断的技术升级和改进,结合用户体验进行创新,满足用户不断变化的需求,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以提高新型主流媒体的传播力。

第三,与用户建立更便捷的交流通道,随时与用户进行互动。新型主流媒体相较于传统主流媒体,最显著的优势在于与用户建立更便捷的交流通道。这一优势赋予了新型主流媒体更多的机会与平台优势,需要充分利用和发挥。新型主流媒体应该积极靠近受众,拉近与受众的距离,培养受众对新型主流媒体的信赖度和热爱度。在线上互动中,新型主流媒体应该积极与用户进行交流,回复用户的评论,并邀请用户对某一事件进行评价,以增加互动频率。例如人民网在其官方网站中设立专门的互动区,包括留言板和投诉区,以促进与用户之间的双向交流。这种互动机制有助于建立稳固的用户关系,增强社会公信力,并为媒体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与改进方向。此外,新型主流媒体还应该关注带有消极情绪的人群,对其进行正面的引导,传播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和正能量,提高受众的积极性。

(二)创新内容传播形态,加强内容科学评估及体系化生产

随着社会信息的迅速传播和多元化需求的崛起,提升新型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已成为当务之急。为此,需要不断创新内容传播形态,并加强内容科学评估及体系化生产。通过有针对性的内容生产和报道,能够强化宣传正面内容,有效抵制虚假信息的蔓延。同时,通过针对性广告植入,不仅能够获得经济效益,还能扩大媒体的传播力。这些创新举措将重塑传媒格局,满足社会需求,为信息传播开辟新的空间,推动媒体深度融合的步伐加快。

第一,有针对性地进行内容的生产和报道,增强传递积极、鼓舞人心、具有建设性和启发性的正面内容,抵制虚假信息。为了确保新闻内容的有效性和传播力,媒体需要适当地对信息进行筛选。这意味着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差异进行内容的生产和报道。例如,在报道娱乐等相关内容时,记者可以在特定的娱乐板块进行报道,以更好地满足受众的需求。对于少数民族等特定地区,记者可以使用当地语言文字进行报道和传播,以更好地沟通和连接当地受众。再如科学网作为新型主流媒体,专注于发布当前科学类新闻,服务于学术化的人群。体系化地生产新闻主要是针对不同板块的新闻由相应专业的新闻工作者负责生产和报道,这可以让不同专业的新闻工作者更加注重专业对口,同时也可以让读者更容易地找到自己想要的新闻。新型主流媒体应注重针对性内容生产和报道,同时通过宣传意识形态和抵制虚假信息来提升传播力和媒介公信力。例如:媒体可以采用学术化的语言和专业知识,以权威的声音对重要议题进行深入解析和分析,以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通过深入报道和多角度的观点呈现,媒体能够传达客观、全面的信息,以增强公众对新闻的信任和参与感。在新闻报道中,媒体应当注重宣传正能量,引导社会舆论向正确方向发展。

第二,针对性广告植入,获得经济效益并扩大传播力。广告作为新型主流媒体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已成为媒体获取经济效益的不可或缺的手段。针对性广告植入的实施具有助于有关部门有效地向特定受众群体传递信息并实现更佳经济效益的潜力。通过在娱乐领域增加明星代言类产品广告植入,以及在健康传播领域推广保健类产品,能够利用受众的兴趣和需求,将相关广告信息有针对性地嵌入媒体内容中。这样可以与特定受众的兴趣和追求相匹配,从而提升广告的传播效果和商业回报,达到更好的经济效益。这种针对性广告植入的实施,还需要充分考虑受众群体的特点,包括其消费习惯、需求和心理特征等,以确保广告内容的准确性和针对性。此外,有关部门还需考虑广告的传播渠道和形式,以确保广告内容能够充分覆盖目标受众,并且能够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和兴趣。广告的植入不仅会带来经济效益,还可以让更多的流量注入到新媒体平台,从而进一步扩大新型主流媒体的传播力。

(三)加强融合发展,促进地区间交流

媒介融合涉及技术、产业、内容和用户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在新型主流媒体的发展中,媒介融合不仅提高了传播效率和覆盖面,同时也深刻改变了传播形态和受众需求。新型主流媒体要提升传播力,必须适应媒介融合的特点,并凸显不同地区的特点,进行跨平台融合、内容创新和用户体验优化等方面的探索。只有这样,新型主流媒体才能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提升传播力和影响力,推动信息传播和社会进步。

第一,创新媒介技术和媒体管理,强化媒介融合。为了迎合数字化、信息化、移动化的传播趋势,新型主流媒体应当适应时代的变革,创新媒介融合的重点放在媒介技术、媒体管理等方面,以提升整体传播能力。在这个数字化时代,新型主流媒体应当注重技术的应用,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抖音、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积极探索人工智能、虚拟主播、元宇宙等新技术的应用,以最大程度地发挥主流媒体的作用。再如人民网积极响应“媒体”+“智库”的智媒融合模式,利用先进的媒介技术为社会发展提供赋能。其借助媒体平台与智库资源的有机结合,实现了智慧与媒体的融合,为社会问题的解决和决策提供了专业的知识和信息支持,这些做法值得进一步推广。同时还应加强媒介技术和媒体管理的创新,构建更为完善的数字化平台和建立高效的传播机制。

第二,促进不同地区媒介融合的沟通交流。新型主流媒体还应加强不同地区媒介融合的沟通交流,这样可以促进不同地区间交流互鉴,推动我国媒介发展。媒介融合的沟通交流有助于增强不同地区之间的相互了解。通过媒介融合,不同地区的媒体可以互相借鉴、学习,将各自的优势进行整合,使得媒体内容更加丰富、多样化,也更能够满足受众的需求。其次媒介融合也有助于打破地域限制,促进文化交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不同地区的媒体可以更加便捷地进行交流,推动文化交流、民间交往。可以如光明网那样通过地方网评的方式,关注地方新闻,从而加强不同地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助力于促进地方信息的传递与共享,促进区域间的互动与合作,进一步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加强不同地区媒介融合的沟通交流也有助于推动经济发展。媒体作为信息传播和商业运营的重要载体,通过媒介融合,可以更好地整合各自的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这样可以实现信息传播的公平和平衡,让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信息时代的红利。

(四)加强与受众互动交流,提高社会公信力

为提高新型主流媒体的传播力,与受众的互动交流和社会公信力的提升至关重要。积极与受众互动能够增强新闻传播的推动力,实现信息的精准传递与反馈。同时,明确媒体的职能定位,加强媒体自身建设,提供更加优质服务,能够满足受众多样化的需求。

第一,与受众积极互动,增强新闻传播的推动力。相较于传统主流媒体,新型主流媒体具有更加便捷的双向交流渠道,从而能够与用户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这种双向交流的特点使得新型主流媒体与受众之间建立起更具互动性、共同性和参与性的关系。通过积极的互动沟通,新型主流媒体能够增强公信力,提升受众信任感,使信息传播更加有效率、有效度、有效果,从而为新闻传播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和更加积极的推动力。

第二,明确职能定位,提供优质服务。不同层级的新型主流媒体应当在职能上确立明确分工。中央级新型主流媒体以广泛覆盖全国范围的方式,传播国家层面的重要信息,推动国家公共舆论的形成。其职责在于传播国家层面的相关信息,针对全国人民进行信息传播,并通过邮箱互动、评论互动等方式实现与受众的交互。地市级媒体则以更接近基层的地域性质,将相关信息传达给市民,促进地方社会的发展和参与。其职能在于向全市人民传播信息,并定期进行走访式的互动交流,同时提供自行前往办公大楼进行交流的机会。县级媒体则以更通俗易懂的语言,将信息传递给乡镇居民,加强基层居民的参与意识和信息获取程度。[13]这样可以更好地服务读者,满足读者的需求,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第三,加强媒体自身建设,注重自身形象的塑造,强化从业者自身修养,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推动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高。为了确保新型主流媒体在受众中的信任和选择,其必须拥有足够的公信力,否则受众很容易选择一些更加博眼球的自媒体的报道。因此新型主流媒体工作者需要强化自身修养,守住初心,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技能,保障新闻的真实性,以提高其专业水平和职业操守。广电总局提出加强视听新媒体人才培养,扩大培训覆盖面,并要求深入进行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教育,旨在提升人才素质和专业能力,促进新媒体领域的发展与创新。新型主流媒体队伍内部还应该强化管理,树立优良作风,拒绝官僚主义和有偿新闻等不良作风,以确保报道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增强受众信任感。此外,新型主流媒体应该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管理,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举办一些爱国、促进社会和谐的活动,以此提高新型主流媒体公信力和社会传播力。

四、结语

在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传播力逐渐衰退,新型主流媒体成为承担重要传播任务的重要力量。然而,由于新型媒体传播圈尚未完全打通,传播建设需求变得日益迫切。同时,新旧媒体融合程度参差不齐,部分发达地区已实现深度融合,还有很多地区的融合只是停留在表面,并未触及深层。此外,新闻从业者素养和新闻制作方式存在问题,导致新闻内容缺乏深度,同质化严重。与此同时,受众参与性不足,传播力不及预期。为了应对这一现状,新型主流媒体应该借助新技术和传播手段创新传播方式,强化用户思维,优化传播内容,加强融合发展并科学评估,提升整体媒介影响力和公信力。此外,应该与受众加强互动,关注受众的需求,继续体系化生产,全面提升新型主流媒体的传播力。

猜你喜欢

媒介受众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