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红色文化资源赋能全面乡村振兴的实践

2023-05-13李春霞曹建萍

喀什大学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新疆红色党组织

李春霞,曹建萍

(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6)

2017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方针,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1]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首次指出要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对新发展阶段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总体部署。[2]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 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强调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没有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不完整的,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就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从产业、生态、组织、人才、文化五个方面振兴,统筹部署,补短板,抓重点。充分发挥新疆红色文化资源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对促进新疆乡村产业振兴、保护新疆特殊生态、加强基层组织堡垒、构建良好乡风文明、培养乡村振兴人才等方面有很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一、新疆红色文化资源赋能全面乡村振兴的概念和内在逻辑

(一)新疆红色文化资源

新疆地处我国最西部,建党之初和大革命时期,不少的旅俄华人自发成立共产党组织在伊犁、塔城一带宣传马列主义,[3]新疆成为马克思主义由苏联传入中国的重要通道;抗日战争时期,外国援华物资只能通过新疆等地区运入内地,[4]新疆成为抗战大后方,起着国际交通线的重要作用。新疆特殊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与民族文化相融合形成了独具特点的新疆红色文化资源。

新疆红色文化资源是新疆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经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之后,经历史的选择遗留下来的革命文化与新疆各民族文化结合而成的先进文化资源,集“人物、事件、物态和精神”四方面内容为一体,包括两种结构形态,即物质资源和非物质资源。物质红色文化资源主要有纪念馆、纪念碑、博物馆、烈士陵园、红色收藏馆、英雄哨所、建设地重要标志物等各种类型,除此之外还包括外在的红色文化作品,红色电影、影视作品、歌谣、书籍等。非物质的红色文化资源包括英雄人物故事、红色精神等。新疆红色文化资源类型大体可以分为五种:跨越历史长河的戍边守边护边文化资源;源远流长的民族团结文化资源;不怕牺牲,勇于斗争的民族解放文化资源;扎根边疆、奉献边疆的兵团军垦文化资源;为国分忧、共创家园的宏伟战略工程建设文化资源等。充分发挥新疆红色文化资源独特优势,将其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时代引擎。

(二)新疆红色文化资源与乡村振兴的价值供给和实践需求

新疆红色文化资源以其独特的文化形式诉说着中国共产党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艰苦创业历程,鼓舞着一代代的中国青年拼搏进取、奋发向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不仅需要继承先辈的遗志,更需要在新的起点重拾老一辈的大无畏精神,两者从现实的角度存在价值供给和实践需求的联结。

从理论价值供给层面来说,新疆红色文化资源为基层组织振兴提供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强大的精神动力支持。新疆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疆奋斗过程中的智慧和精神,其所形成的红色文化资源引导着基层党组织干部继续坚持和发扬老一辈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坚定理想信念,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强化新疆基层党组织干部的政治自觉,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造坚硬的战斗堡垒。新疆红色文化资源为乡村文明振兴提供了优秀的思想理论基础。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先进的乡风文明离不开先进的思想理论指导,精神层面的红色文化资源为乡风文明的思想理论提供了范本,为肃清不良社会风气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持,营造更加健康和科学的乡风文明。

从实践需求层面来说,乡村产业的发展可依托新疆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开发,红色文化资源在支撑乡村产业振兴的同时倒逼新疆红色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新的发展点,促进“红色文化+特色产业”的发展模式形成。建设美丽新疆最重要的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乡村发展新格局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新疆生态历经几代共产党人的努力,已经发展成了独特的新疆生态红色文化资源,不断丰富新疆红色文化内涵,完善新疆红色文化资源体系,形成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疆红色文化。

二、新疆红色文化资源赋能全面乡村振兴

红色文化资源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以新疆为例,分别从南疆选取阿克苏地区温宿县和巴州地区、北疆选取阿勒泰地区的可可托海镇、东疆选取哈密地区的伊吾县等四个地区进行分析。所选地区均结合当地特点,作为发展比较成功的典型可以为新疆其他地区红色文化资源赋能全面乡村振兴提供可靠范本。

(一)新疆红色文化资源助力产业发展

产业发展是响应国家对乡村振兴五个方面总要求的其中之一,发展乡村产业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根基。农村农业部关于印发《全国乡村产业规划(2020-2025)》的通知中指出,乡村特色产业是乡村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域特征鲜明、乡土气息浓厚的小众类、多样性的乡村产业。东疆哈密地区的伊吾县响应县“一乡一品一特色”的宣传号召,以“伊吾县四十天保卫战”的红色历史背景资源为独特优势,宣扬伊吾四十天保卫战精神,宣传“军工马”“半个馕饼”等感人小故事,建立烈士陵园、仿真体验馆、打造胜利峰等旅游景区,以红色文化资源为依托,发展地方特色红色产业,2021 年,哈密市旅游收入增长78.6%,其他服务业增长3.0%。[5]以拓展二三产业为重点,延伸产业链条,开发特色化、多样化产品,提升乡村特色产业的附加值,促进农业多环节增效、农民多渠道增收,[6]以“红色文化+特色产业”的方式发展特色农业产业,赋能乡村产业振兴。伊吾地区将利用自身的红色文化资源,发展旅游产业,扩产乡村产业发展渠道,推动农村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壮大第三产业,改变农村地区的以农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更新农村地区传统单一的经济发展模式,为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为全面乡村振兴提供了不竭动力。

(二)新疆红色文化资源助力生态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全面实施乡村振兴,通过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保护,加快推行乡村绿色发展方式,有利于提升绿洲生态环境质量,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发展新格局,推动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新疆建设。[7]新疆阿克苏地区,以柯柯牙荒漠工程绿色建设为开端,在不毛之地书写绿色奇迹,被联合国评为“全球500 佳境”之一,获评为西北第一座“国家森林城市”的人类家园。[8]阿克苏地区在生态治理中孕育、坚持和弘扬柯柯牙精神,承载着阿克苏人民的精神特质和前进动力。30 多年前,柯柯牙一片荒芜,而今,柯柯牙已经相继完成了柯柯牙绿化四期工程建设,五期工程也在稳步推进,[9]截至2020 年,柯柯牙绿化工程累计造林120 余万亩。开垦荒漠,自给自足,阿克苏地区的柯柯牙,将绿化工程与红色文化完美结合,红色文化资源不局限于浮于表面的展示和介绍,而是以潜移默化的精神信仰指引阿克苏人民走上新征程。

(三)新疆红色文化资源助力基层党组织加强战斗堡垒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习近平总书记于2020 年9 月17 日在湖南召开基层代表座谈会时强调要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质量,为农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强政治和组织保证。决策在高层,实践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红色文化的浸润中强化思想建设,提升基层党员干部的政治自觉,融会贯通当地红色精神,提升基层党组织活力,更加全身心投入到基层党组织的工作中,形成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道路上最坚硬的向心石。作为基层党组织优秀发展的典范——新疆蔚犁县达西村能够实现新的飞跃,由1990 年的人均纯收入823 元到2020 年经济纯收入达到人均34852 元,离不开基层党组织的先锋带头作用。“变山变水先变人,变人先变带头人。”达西村深受胡锦涛同志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其回信的鼓舞,激励着达西村领导班子创新致富路径,实现历史的转变。达西村先后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①来源于达西村展览馆。新疆民族众多,少数民族和汉族共同生活是新疆独特的生态,达西村的基层党组织作为全面推进达西村乡村振兴中的领头羊,除了自身对于党中央的拥护和信任,以红色文化提高政治修养,发展多民族基层党组织,不仅能够把实现乡村振兴作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动,做到认识统一、步调一致,还能加强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四)新疆红色文化资源助力发展人才建设

“得其法而不得其人,则法必不能济”[10]。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乡村振兴作为党中央的重要战略部署,对于人才的需求是非常大的。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到人才建设中,加强高素质人才的政治引领,提高人才的政治觉悟,坚定人才理想信念,建立新型人才队伍,更加积极主动地推动乡村建设。新疆阿勒泰地区可可托海干部学院致力于打造全国党性特色教育基地,为党员干部补足“精神之钙”。利用多种教学形式,组建矿史授课团,提高基层干部红色文化教育的水平和能力。学院在发展建设中不断挖掘、提炼可可托海精神的时代价值,把老一辈可可托海人的优良作风和崇高精神转化为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的鲜活素材。2014 年,可可托海被授予“自治区干部红色教育基地”。位于阿克苏地区库车县的林基路小学,始终以爱国主义教育为学校德育教育的主线,以“林基路精神”为切入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将历史教育和国情教育结合,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爱国意识。学校以多种形式学习林基路精神,传承红色文化,弘扬爱国主义。林基路小学致力于传承革命烈士精神,打造红色校园,校园人人都是林基路宣讲员,为乡村振兴培养大量后备人才。

(五)新疆红色文化资源助力乡风文明建设

国有国风,家有家风,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乡风文明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在乡风建设中,文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强调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继承与发展并举,创新和吸纳同行,更加广泛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在工作中充分结合地方红色文化精神,在潜移默化中影响这每一位乡村人民的行为,从而形成一种高尚的文化氛围,本地红色文化融入到农村生活,推动红色文化入脑入心,促使其成为农村文化的一部分,从而利于良好乡风的形成。柯柯牙精神——阿克苏人民在荒漠绿化的过程中形成自力更生、团结奋斗、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指引他们走出生存困境,实现全方位发展;达西精神——达西人在脱贫的过程中形成爱国、勤劳、团结、进取、感恩的达西精神,激励着他们摆脱贫困,奔向小康。可可托海精神——老一辈建设者在胸怀祖国实干创业的实践中,形成了艰苦奋斗、吃苦耐劳、无私奉献、为国争光的可可托海精神,成为当前可可托海人的精神之钙,发展可可托海的信念支撑。将红色文化浸润每一位村民的思想理念里,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构建起融合当地红色文化资源的乡风文化,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三、新疆红色文化资源在全面乡村振兴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显然依托新疆红色文化资源为乡村振兴带来的收益不是简单的“1+1=2”,而是“1+1>2”。其在产业、生态、基层党组织、人才、乡风文明五个方面中融合发展,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但是要实现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坎坷的,红色文化资源赋能全面乡村振兴在推行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壁垒。打破这些壁垒,解决问题才能全面发挥新疆红色文化资源的动力作用,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可行性的操作方案。

(一)基层党组织对于两者融合发展的考量还稍欠缺

新疆农村地区基层组织对于红色文化资源缺乏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导向性理念,侧重于宣传而不是作为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新疆的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种类繁多,但是由于地势偏僻,大部分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偏安一隅,且乡村型红色文化资源不管是在财力、人力还是物力的投入上都存在明显不足,因此乡村的物质层面的红色文化资源规模不够大,甚至不足以吸引当地村民进行红色文化资源的了解。即便是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物质层面红色文化资源,也只是局限于对静态红色文化资源的展示,并不能够高效地与乡村振兴联系在一起。许多的基层党员或者退休老干部会建立红色文化资源展览馆,如巴州陈伯寿建立党史展览馆,在宣传新疆地区的红色文化上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由于基层组织人才自身文化水平有限,紧跟时政的敏感度不够缺乏远瞻性,对于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乡村振兴的发展缺乏一个清晰的规划,并没有挖掘地方性红色资源的文化深度。缺乏对于红色文化内容的打磨,重量而不重质,这就导致物质型的红色文化资源浮于表面,精神类的当地红色文化资源凝练不精。由此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利用率和整合效率不高,社会知晓率和利用率偏低,造成的结果是红色文化资源和乡村振兴两张皮,因此基层党组织在考量新疆红色文化资源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联性方面还缺乏深度。

(二)新疆红色文化资源助力全面乡村振兴的产业发展方向较为单一

产业兴旺是解决一切农村问题的前提,有效利用新疆红色文化资源是推动农村地区产业兴旺的有力助手。新疆地区响应国家政策,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的经济价值,例如达西村的“红色+民俗+旅游”模式、伊吾县“红色+旅游”模式、柯柯牙的“红色+生态+旅游”模式等等。由此可以看出新疆红色文化资源与产业发展结合更多的是与旅游业联系,而产业发展不应只局限于第三产业,农村地区农业是根本,仅仅着眼于第三产业发展会造成农村地区产业发展本末倒置。此外,调研过程中不难发现,新疆农村地区大多地势偏僻,经济基础薄弱,对于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更多是简单照搬成功地区经验,建立红色展览馆、英雄纪念馆等浪潮此起彼伏.想要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带来经济收益仍以简单的“游红色遗址、看革命图片、唱红色歌曲、吃忆苦思甜饭”等相对单一的产品形式,[11]对于旅游业的发展都是一种挑战,更不必说推动第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很明显是达不到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效果。

(三)新疆红色文化资源赋能全面乡村振兴的人才建设队伍较为匮乏

新疆地处我国最西部,整体经济水平并没有排在全国前列,人才聚集不够充分,且新疆农村地区占绝大多数,而优秀的人才扎根新疆农村地区占少数,“人走房空”现象比较突出,新疆农村对于人才的需求量大。在调研过程中发现,新疆许多红色文化展览馆的建馆人都是老人,比如齐国昌红色收藏馆、陈建展览馆等等,对于展览馆的建设、排版等受个人文化和思想影响各有不同,有些展览馆更加倾向于图片展示,有的倾向于实践展示,有的会将展览馆赋予的教育意义突出显示,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到乡村振兴中需要专业的建设队伍,年轻人更加倾向于到有发展前景的城市去实现自己的价值,使得新疆农村地区人才流失严重,外来人口少,建设乡村振兴的队伍力量不足,将红色资源融入乡村振兴的队伍力量相比较来说更加匮乏。

四、新疆红色文化资源在推动乡村振兴建设过程中的改进措施

(一)政府牵头,加强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助力两者融合发展

政府必须认识到红色文化资源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积极作用,在开发、建设、融合中才更加有方向和动力。加强政策引导,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根基,提高基层党组织对本土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力度,为基层工作提供丰富的资源储备。加强对于基层群众干部的教育培训,利用特色红色文化资源,精确制定教育培训内容,提高基层干部群众的政治素养、思想觉悟,引领基层干部群众将红色文化资源与乡村振兴有效对接,以可可托海干部学院为借鉴对象,向内挖掘资源的新时代价值,增强基层干部的创造力、创新力和引领力。加强对于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培养基层干部对于红色文化资源的政治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生态价值、德育价值的挖掘和利用能力。系统强化基层干部组织的素质,以红色制度文化推动党组织规范化,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上党性教育课等方式提高基层党组织的真才实学,积极引入乡村振兴与红色文化资源完美结合的案例,为其提供样本,促使其思考本地区的发展方向和改进方向,建立起规范、科学的基层党组织。

(二)充分结合当地特色红色文化资源,创新乡村特色品牌产业

事靠人做,业靠人兴。参考调研案例不难发现,特色红色文化资源与全面乡村振兴的五个方面中一个方面结合较为完美,都会逐渐形成一个五方面全面覆盖的扩大型优势。地方政府要率先带头,吸取社会意见,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与自身发展完美契合点,进行扩大和创新性发展,打造区域富有特色、主题鲜明的乡村特色品牌。一方面要整合资源,许多地区的相关内容重叠和同质化严重,整合新疆不同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规避散而乱的“千村一面”现象,形成区域资源层级结构,用“互联网+”的方式以高层级区域红色文化资源为先锋进行宣传,吸引社会资本入驻,共同打造经典红色产品品牌,建设文化名片,辐射低层级地区实现效益最大化,拓展其他产业链条,比如服务业等。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搭建现代网络平台,打造特色红色文化网站,构建新疆红色文化网络阵地,建立高效区域红色文化推广体系,创造红色文化艺术精品。除此之外,还要密切联系群众,充分利用人民群众在乡村振兴中的这个主力军,共同参与创建红色文化环境,致力于红色文化资源在乡村振兴中的开发和利用,使其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从配角变成主角。

(三)重视各方面人才培养,提高乡村振兴活力

新疆县级以下地区人才队伍匮乏,人才流失严重,不管是乡村振兴的实施还是新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乡村振兴的实践,都需要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乡村人力资源开发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要务。解决人的问题,关键是坚持培养人才和吸引留住人才“两手抓”,统筹好本土育才和广聚英才两种资源。[12]在培养人才方面,对于在职行政人员,可以通过与新疆地区高校合作,学习借鉴思考高校各级专家的看法和意见,丰富自身的思想境界;或者通过外派的方式,实地考察其他地区的优秀经验,而不是“关起门来自己搞建设”。对于潜在的“人才苗子”,要加强新疆地区红色文化教育,提高人才对于家乡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合理打“感情牌”,鼓励本土人才回家乡创业,投身于新疆地区乡镇建设。农民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主力军,是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推手,要建设乡村文化环境,可以通过开办集体学习、开设技术培训班等形式提高农民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素养,提高农民教育水平,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分类建设专业化人才队伍。在引进人才方面,“良禽择木而栖”,抓住国家政策大力支持的浪潮,提高人才待遇水平,提高引进人才的归属感,为人才提供施展才能的空间,充分考虑外来人才的发展需求,从而对症下药。

五、结语

整体来看,新疆红色文化资源对赋能乡村振兴,助力新疆农村地区的发展,在产业、生态、基层组织、人才和乡风文明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不可否认的是,在新疆红色文化资源赋能全面乡村振兴的实践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足,要充分发挥政府作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重视人才培养,创新发展地方特色产业,不断完善新疆红色文化资源赋能乡村振兴中的全方位发展链条,谱写新时代农村发展的新篇章。

猜你喜欢

新疆红色党组织
红色是什么
清华党组织公开
红色在哪里?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追忆红色浪漫
新疆多怪
对症下药 强健基层党组织
建好“三型”党组织 实现医院新跨越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