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认同视角下粤港澳大湾区居民生活低碳转型研究
2023-05-13夏苒若黄海燕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夏苒若 黄海燕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粤港澳大湾区(简称“湾区”)作为我国重要的发展地之一,在过去的40年中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但随着城镇空间不断扩张,湾区面临着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突出矛盾。在现代社会中,社会生活的活动主体是“个人”,个人与个人之间的行动关系、情感关系的建立、互动、重建,意味着社会秩序和规则的变化;同样社会秩序和规则的变化反过来,会影响个人以个人间关系的建立以及积极性的发挥。因此,在低碳发展大背景下,湾区应当认识到“个人”与“社会”二者之间的联系与互动,不断强化湾区居民的对于“低碳发展”理念的社会认同,进而实现社会认同与低碳理念的有机结合,助力大湾区低碳发展,并向全国贡献其绿色低碳发展的湾区经验。
1 我国学界低碳理念与社会认同结合研究现状
我国学界内对社会认同与低碳理念结合的研究中,倾向于研究社会认同理念对低碳消费行为的影响、社会公共理念对于低碳行为的作用与影响这两方面的内容,但对以居民为主体,从微观角度切入去分析社会认同理念与低碳转型的文章较为缺少。如,从社会认同角度出发,考量作为低碳排放的主体——消费者群体在进行传统消费模式向低碳消费模式转型的过程中,社会规范、环境价值观念等对其低碳消费行为有着正向的影响作用;结合绿色广告探讨社会心理上的共鸣对公众的社会责任感与环保认同的促进作用,这两种研究讲述了社会认同理念对低碳消费行为的影响。探索了消费价值和社会情境对城市居民低碳消费意愿的影响机制,认为低碳产品需要适应消费社会的新形势,社会媒体要强化低碳舆论导向,助力塑造崇尚低碳消费的社会氛围;从“价值观”“关注度”“行政性政策”“操作能力”“社会规范”5个变量来考量对城市居民低碳行为的影响作用,反映出社会规范、社会宣传教育力度等外部情境、政策法规以及心理因素对低碳生活中的低碳消费观念产生了影响,这两方面研究了社会公共理念对于低碳行为的影响等。
2 湾区低碳转型研究
2.1 低碳转型优势
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家协同发展最重要发展地区之一,面对低碳转型的挑战,具有一定的低碳转型优势。在经济发展层面,湾区人均 GDP 和地均 GDP均排在全国经济区最前列,作为全国经济最为发达、开放程度最大的地区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在国家政策层面,其作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先行示范区,基于良好的政策基础、发展基础、实践基础,湾区在生态环境保护、绿色低碳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国家赋予了湾区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区的使命。
2.2 低碳发展过程中尚存的不足
湾区消费端碳排放在城市间存在差异,部分核心城市与国际湾区城市的平均水平相当,但同比一些其他城市,在经济产业中,如建筑业、服务业和电气机械制造业等行业中碳排放差异较大。珠三角地区城市群生态安全呈现出逐年下滑的趋势,广州、深圳、珠海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情况较为严重,各个城市的生态系统的压力也各具变化。湾区环境质量逐年降低,生境质量呈现出四周高、中间低的特点。能源转型发展遭遇瓶颈,湾区的能源汽车产业虽然较为发达,但近两年大湾区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遭遇瓶颈,增长速度逐渐放缓。现阶段绿色保险制度不够完善,相关制度构建仍依靠强制性措施,缺乏激励性措施,还存在许多制度性的风险与障碍。
3 社会认同理论与其实践机制概述
社会认同理论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由塔吉菲尔(H.Tajfel)和特纳(J.C.Turner)等人提出,也是欧洲社会心理学本土化的重要研究成果。社会认同理论揭示了群体行为的内在心理机制,可以很好地解释许多社会现象。本文中社会认同理论有3个过程组成,依次是社会分类、社会比较和积极区分。社会分类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将个人变化为群体的一个过程,当人们在社会交往情境下,会自动的分为“内群体”与“外群体”,将自身归纳为某一群体之中,并将符合“内群体”的特征赋予自我。社会比较的实质为个人在群体中获得地位和价值的理解,只有通过社会比较个人才会获得对有关他们自己群体的地位和价值的理解,以及对他们在群体中通过成员身份而获得的地位和价值的理解。积极区分的实质为通过自我激励使个人在群体中脱颖而出。个体在这3方面的共同作用下,产生了对于团体的认同,并会基于这种认同感,产生出进一步的团体行为。因此,将低碳生活观念打造成为连接社会成员之间的纽带,使其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正向风向标,并让社会成员在其中获得自尊感,产生正向激励作用,在低碳行为的践行上来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整体“绿色”风气。
4 湾区低碳发展情境下个体实现社会认同的机制
“低碳”是一场深刻的观念革命,是人类关于生态、自然、环境等机械的、陈旧的观念的颠覆。实现“双碳”目标不仅仅需要国家层面的宏观调控,更需明确实施减碳的主体是社会中的各个成员,低碳生活的转型离不开每一位社会成员的贡献。要实现湾区低碳发展理念的社会认同,也需要从推动社会认同的“社会分类、社会比较与积极区分”3个过程来入手。
4.1 社会认同的基础阶段
社会认同的基础阶段是社会分类。社会分类映射于居民低碳生活转型中,可分为个人低碳意愿形成原因、社会对个人低碳意愿的影响两方面内容。①个人低碳意愿形成原因。个人认同感与我国居民对社会规范的关注远远超过对自身态度的关注,他们将自己视为群体的一部分,因此很容易受到社会规范的影响。基于社会认同理论,需要打造出全社会层面的低碳生活可持续发展的文化理念,并且将其内化为一种社会心理,使得其能够成为支持公民可持续的行为与社会参与的文化,才能保障低碳生活的转型与发展,助力“双碳”目标的完成。②社会对个人低碳意愿的影响。家庭、社区和社会的宏观背景在塑造居民向低碳生活方式和更广泛的环境认同过渡的意愿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要以家庭、社区与社会来引导个体基于某种低碳理念意识来产生社会分类的趋势,将公民个人减少碳排放和过渡到低碳生活方式作为个人努力的意愿。
4.2 社会认同的促进阶段
社会认同的促进阶段是社会比较。①从社会比较的概念上阐述,通过对于自身社会特征的比较产生不同的社会身份与地位,其对于社会认同感也会有所差别。②从个人和群体之间的联系上阐述,个人的身份部分是社会建构的,在强化了的社会分类中,通过与其他成员的比较,他们会加深自己与其他成员的群体的地位和价值异同的理解。③从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互动上阐述,以解决环境问题为例,大规模的环境危机是集体行为而不是个人行为引起的现象,因此这种危机的化解只能通过集体层面的环境行为改善来实现。而激发集体力量,从全社会格局出发改变,打造全社会的理念,激发每个社会成员的对于低碳群体的认同,才能使得其更有动力去改变现状。
4.3 社会认同的保障阶段
社会认同的保障阶段是积极区分。①从概念上进行分析,积极区分意为个人通过某项优秀的行为从集体中脱颖而出,在社会中形成优秀示范作用。②从层面的原则来看,个体能否通过低碳身份的社会比较获得积极的自我肯定,将直接决定个体在社会关系上所采取的态度与行为,也就是产生了一种低碳发展意识联系。③从积极区分视角下如何形成居民低碳意识的措施出发,人的需求满足并不完全是孤立的个体过程,需要在社会生活中实现,因此应当制定相关低碳激励措施,能让社会个体满足自身的某种需求,从而在群体交往中,竭力凸显该特性,在社会中形成良性循环,以“践行低碳理念”“低碳生活转型”来作为其自我肯定社会价值与获得自我满足感的途径。
社会认同理论与低碳意识从社会分类、社会比较、积极区分三个角度出发,形成双向互动影响如图1所示。
图1 社会认同理论与低碳意识的双向互动机制
5 研究述评
5.1 湾区视野下社会认同理论与低碳意识的双向互动
综合国内外学界相关课题的研究,从社会认同的角度出发,社会环境会对个体产生影响;反之基于个体对于社会认同程度的高低,个体对社会造成影响。将社会认同与低碳观相结合,将低碳文化打造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共为、共享的文化观念,对个人的行为产生影响。低碳理念形成过程中,以低碳为桥梁,凝结民众意志,达到社会认同,社会认同理论与低碳意识形成双向互动。
5.2 未来研究展望
未来可以基于湾区为现实研究的范例,从居民个体的微观角度出发,基于社会认同视角,从居民个体、低碳认知、外部环境、消费情境4个层面探析粤港澳大湾区能源转型的困境和解决对策。居民个体包括消费习惯、低碳价值观方面,低碳价值观的普及和居民消费习惯的更新推动能源低碳向实际化、消费化转型;低碳认知包括低碳知识认知、社会责任认知,低碳知识认知推动居民生活习惯更新,社会责任认知有利于规范居民行为提高能源低碳化治理效率;外部环境包括政策环境、社会环境,政策环境的完善可以化解低碳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社会低碳化宣传推动居民生产和消费的低碳转型;消费情境包括低碳设施、低碳行为,低碳设施的建设是能源转型的基础动力,低碳行为的贯彻有助于打造全社会低碳共识、共为、共享局面。
6 结语
粤港澳大湾区经济上处于我国发达前列,但在低碳转型方面还存在短板之处,低碳发展不充分地区恰恰分布在湾区的核心经济区,与人口经济因素产生关联。从未来发展来看,湾区应当采取适当的低碳转型措施,才能保障其经济与环境并行发展的大趋势。在这其中,每个社会成员都需要发挥在低碳转型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打造全民共治共享的低碳社会文化氛围理念、并增强社会中各个成员的社会认同度,便是湾区未来低碳转型发展的重要基石,也可以积累美丽绿色“低碳湾区”发展经验向全国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