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灵魂深处的“隐”与“仕”

2023-05-13王帅

初中生学习指导·提升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东皋承天寺闲人

王帅

《尚书》云:“诗言志,歌永言。”诗歌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外化,读懂诗歌就是要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隐”与“仕”的矛盾冲突是大部分诗人的痛苦根源,王绩、苏轼、孟浩然等著名诗人无一例外,他们将深刻的感悟付诸笔端,用坎坷的命运铸就不凡的诗篇。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体会“隐”与“仕”的纠葛,感受人生百态。

东皋上的落寞身影

野 望

[唐] 王 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初唐诗人王绩,字无功,号东皋子,曾做过县丞,天下大乱后隐居东皋。

《野望》描绘了秋天东皋的日暮美景,树木披上一层金黄,余晖下的大地显得更加静谧。一声吆喝吸引了山岗上远眺的目光,王绩看见当地的牧人回来了,猎户也满载而归。在这其乐融融的美景中,远眺之人王绩环顾四周,发现竟无一相识,内心凄然,犹如一只离群之雁,此时的他只能放声高歌怀念伯夷叔齐,从古人那里寻求一丝安慰。

整首诗画面恬淡,虽是隐居生活的美好写照,但给人以孤独、悲凉之感。王绩心中仍有牵挂,故不能像陶渊明一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王绩的心中还有“仕”的梦想,现实却把他置于“隐”的境地,理想与现实在碰撞,痛苦随之油然而生,于是王绩吟诵出“徙倚欲何依” “长歌怀采薇”这样的佳句。

承天寺的寒冷月光

苏轼给人的印象是乐观豁达的。品读他的诗词,走入他的内心,竟会发现其豁达背后的无奈与心酸。苏轼因反对王安石變法被贬到黄州,第四年写下了《记承天寺夜游》。

记承天寺夜游

[宋] 苏 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月光在这个清幽宁静的环境下有些凄寒,想必此时苏轼的内心与王绩在东皋远眺之时颇有相似之处吧。苏轼想要救国救民,却无职无权,想要不理世事,又难以说服自己紧闭双眼,只能笑叹自己这样的“闲人”安心赏月便好了。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道出了无奈,却也有几分洒脱,这便是苏轼的独特之处。苏轼是将“隐”与“仕”中和得较好的文人,他活得通透豁达,但并不代表他心中没有这两股急流的碰撞。正是由于这份碰撞,才有了《赤壁赋》《定风波》等传世名篇。

岘山顶的无限慨叹

在我们的印象里,孟浩然是一位潇洒飘逸的隐士,而在《与诸子登岘山》里,我们却感受到他潇洒背后的隐痛。

与诸子登岘山

[唐] 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这首诗的起首两句是孟浩然面对眼前的壮丽美景发出的慨叹:人世间的事都是代谢变化的,来来往往终为云烟,只有江山美景依旧。颈联通过“寒”“深”营造出深沉的意境,为尾联的抒情做铺垫。尾联中提到的“羊公”是西晋名将羊祜。当年,羊祜功绩卓著,受人景仰,曾登岘山饮酒赋诗;今日,孟浩然面对此情此景,不满足于“隐”的现状,渴望着能像羊祜一样做一番事业。显然,“读罢泪沾襟”一句中的泪,既是为羊祜流的,也是为自己流的。这慨叹穿越历史的尘烟,令人久久难以忘怀。

落寞的身影、无奈的慨叹,既是“隐”与“仕”的碰撞,也是诗人人生沉浮的写照。面对生命的坎坷,他们苦闷、彷徨,但是并未消沉。诗歌给他们精神上的“隐”,只为现实里更加坚定不移地“仕”。正如苏轼的“一蓑烟雨任平生”,这也是文学最大的魅力所在。

(作者单位:沈阳市南昌初级中学)

阅读柳宗元的《钴鉧潭西小丘记》、陆游的《秋思》、苏轼的《望江南·超然台作》,体会作者在不同时期、不同心境下内心的矛盾冲突。

猜你喜欢

东皋承天寺闲人
忙人与闲人
在水边
举 荐
举荐
《东皋琴谱》研究成果及音乐特征①
宁夏承天寺重建年代考——以韦陀殿所见铭文为据
硬坛新秀
美育史料·余绍宋与宣南画社、东皋雅集
《记承天寺夜游》文体确定的反思——兼与《小石潭记》相比较
信手“闲文”注“闲人”——《记承天寺夜游》教学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