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呼吸康复锻炼为主的护理干预对慢性肺心病患者的护理效果研究

2023-05-11

黑龙江医药 2023年8期
关键词:肺心病心肺疾病

李 彤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分院呼吸科,天津 300250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PHD)简称肺心病,是以慢性肺炎、支气管炎或肺气肿等肺部疾病为基础,引起肺组织结构和功能异常,血流受阻,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得右心扩张、肥大,伴或不伴有右心衰竭的一种心脏疾病[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心血管事件密切相关,有报道[2]指出,临床上约50%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伴有心力衰竭,可发展成肺心病,是导致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治疗本病主要采取药物控制呼吸系统感染、纠正呼吸衰竭及纠正心力衰竭等方法,但由于大部分患病的老年患者机体功能下降和自理能力降低,在肺心病的治疗过程中治疗依从性较差,随着病情发展可导致患者心、肺、肾等器官功能衰竭,甚至导致患者死亡。大部分肺心病患者存在呼吸肌疲劳,进而引起患者肺通气功能下降,不仅会限制患者的日常活动,也可导致患者身体长期处于缺氧状态,加重心脏负担和肺动脉高压[3]。有研究[4]发现,对肺心病患者实施呼吸功能锻炼有助于提升患者心肺功能,对患者预后的改善至关重要。因此,本研究进一步探讨以呼吸康复锻炼为主的护理干预对肺心病患者心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0 月—2021 年2 月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分院呼吸科收治的100例肺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0 例和观察组50 例。对照组男30 例,女20 例;年龄55~76 岁,平均年龄(64.36±5.58)岁;病程4~14 年,平均病程(8.24±2.56)年;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32 例,大专及以上18 例;原发病:慢性阻塞性肺炎31 例,支气管哮喘11 例,支气管扩张8 例。观察组男28 例,女22 例;年龄55~78 岁,平均年龄(64.81±5.57)岁;病程4~14 年,平均病程(8.63±2.72)年;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30例,大专及以上20例;原发病:慢性阻塞性肺炎29 例,支气管哮喘12 例,支气管扩张7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5-6]相关诊断标准。(2)原发病具有肺源性。(3)患者意识清楚,交流能力正常。(4)自愿参与、并能积极配合研究。排除标准:(1)患高血压、冠心病等其他心脏疾病。(2)合并恶性肿瘤、结核病及其他严重性疾病,肝肾功能障碍。(3)既往精神病史、意识障碍或不能配合治疗(4)治疗或干预手段禁忌等。本研究经样本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如:卧床休息,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及体征变化,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保持呼吸通畅,预防下肢水肿,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及易消化食物,根据患者病情及耐受度适当进行有氧训练。

观察组给予以呼吸康复锻炼为主的护理干预。(1)成立护理小组。包括管床医师、护士长、责任护士各1 名,护士长对小组成员进行老年肺心病临床知识和术后护理技巧、注意事项的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参与本研究。(2)呼吸康复锻炼。包括腹式呼吸、胸呼吸、体侧呼吸锻炼及缩唇呼吸。腹式呼吸:患者取平卧位,放松腹部,双手分别平放于胸前和上腹部,双膝屈曲20°~30°,用鼻呼气使膈肌最大程度下降,同时配合胸部手不动而下腹部手向上运动以抑制胸廓运动;呼气时,腹肌收缩帮助膈肌放松并使其上抬,增加肺心病患者的呼吸潮气量,如此重复[7];胸呼吸:患者取坐位,双肘屈曲,双手置于胸前,经鼻吸气,两肘张开做扩胸运动,然后经口吹气,两肘返回到胸前起始位置,如此重复;体侧呼吸:患者取坐位,双臂自然下垂,上体向右侧屈时右臂下垂,左臂上提,同时吸气,完成后恢复原始姿势并呼气,左右交替进行,如此重复;缩唇呼吸:经鼻吸气、腹部隆起,吸气后憋气2~3 s,然后撅嘴缓慢呼气,腹部凹陷,尽量将肺内气体轻轻呼出以延长呼气时间。腹式呼吸、胸呼吸、体侧呼吸锻炼及缩唇呼吸均锻炼1 min休息1 min,10 min/次,2次/d,于12周后评价干预效果。(3)健康教育。为患者及家属科普肺心病的发病原因及治疗措施等基础疾病知识,让患者及家属了解肺心病的治疗预后,同时也让患者认识到肺心病的危害性,以提高患者呼吸康复锻炼的依从性和治疗信心。(4)心理疏导。老年肺心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易情绪激动,且部分患者若得不到家属足够的关心可能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因此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积极与老年患者沟通交流、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此外,鼓励家属关心患者,也可鼓励患者参与娱乐活动,转移患者的注意力。(5)口腔及呼吸道护理。口腔内食物残渣容易发酵,导致细菌繁殖,最好在每次进食后用盐水漱口。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定期为患者拍背咳痰,预防患者发生肺部感染加重肺心病。(6)生活习惯及饮食指导。嘱患者戒掉不良嗜好,特别要让患者意识到吸烟对肺心病的影响,帮助患者彻底戒除吸烟习惯,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保证充足睡眠;鼓励患者适当锻炼,促进患者自身机体循环,增强心肺耐受力。鼓励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盐低脂且易消化食物,鼓励患者多食蔬菜、水果,多饮水促进代谢;饮食讲究营养均衡及少食多餐,戒烟禁酒,忌辛辣、生冷食物[8]。(7)适当氧疗。对于乏氧的肺心病患者,吸氧可改善高粘血症和肺动脉高压,长期在1~2 L/min的氧流量下吸氧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低氧状态。

1.3 观察指标

(1)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12 周后心肺功能改善情况,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VEF)、第1 秒用力呼气量(FEV1)、FEV1/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及6 min步行试验(6 MWD),仪器为捷斯特HI-105型肺功能仪(日本)。(2)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12周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采用St George’s 呼吸疾病问卷评估量表(SGRQ)进行评价,包括症状表现、活动能力、疾病影响3 项因子,各项因子分别以0 分、5 分、10 分、15 分共4 级进行计分,评分越低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12周后心肺功能改善情况

干预前,两组患者LVEF、FEV1、FEV1/FVC及6 MW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 周后,两组患 者LVEF、FEV1、FEV1/FVC 及6 MWD 均 升 高(P<0.05);观察组干预12 周后LVEF、FEV1、FEV1/FVC 及6 MWD 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肺功能改善情况(±s)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肺功能改善情况(±s)

组别对照组(n=50)干预前干预12周后观察组(n=50)干预前干预12周后t值P值LVEF(%)FEV1(%)FEV1/FVC(%)6 MWD(m)44.53±4.26 52.37±4.41 44.26±4.34 52.13±4.47 46.53±4.74 51.75±4.85 201.32±32.88 233.18±33.35 44.16±4.31 58.65±4.52 7.032<0.001 44.86±4.38 57.45±4.72 5.787<0.001 45.78±4.52 57.24±5.15 5.488<0.001 199.45±30.54 265.87±34.68 4.804<0.001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St George’s量表评分情况

干预前,两组患者症状表现、活动能力及疾病影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周后,两组患者症状表现、活动能力及疾病影响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12 周后症状表现、活动能力及疾病影响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t George’s量表评分情况(±s)分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t George’s量表评分情况(±s)分

组别对照组(n=50)干预前干预12周后观察组(n=50)干预前干预12周后t值P值症状表现活动能力疾病影响56.74±10.25 47.45±7.87 53.63±8.47 45.25±6.68 35.82±5.43 27.69±4.74 57.12±9.98 40.61±6.76 4.662<0.001 53.87±8.52 38.89±6.45 4.843<0.001 36.24±5.58 23.87±4.69 4.051<0.001

3 讨论

肺心病是由肺组织、肺动脉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功能异常及右心扩张、肥大,伴或不伴右心衰竭的一种心脏疾病,该病病程长、易反复,给患者家庭带来巨大的负担。此外,肺心病患者可出现慢性咳嗽咳痰等呼吸系统疾病,且可伴有下肢水肿、颈静脉怒张等症状,患者需要长期接受氧疗、药物治疗等措施,且患者往往身体活动受限,大部分肺心病患者生活质量较差。根据中华医学会推荐[9],临床上应将肺心病患者心肺功能的恢复作为该病治疗的A类推荐,目的是最大限度提升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在肺心病患者的临床管理中,呼吸功能锻炼作为改善心肺功能的重要手段,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诸忠杰等[10]对由肺动脉高压引发的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研究显示,强化呼吸锻炼可以加速患者心肺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提高预后,从而减轻患者家庭压力。

本研究在肺心病患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以呼吸功能锻炼为主的护理干预,同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心理疏导、呼吸道护理以及生活习惯指导,取得了满意的干预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呼吸功能锻炼可显著改善肺心病患者的心肺功能,同方立沙等[11]研究结果一致。其原因可能是呼吸功能锻炼可使得患者肋间肌、膈肌、腹壁肌及胸锁乳突肌等呼吸肌肉群得到锻炼,而这些呼吸肌群肌力的提高与心肺功能的改善密切相关,患者经锻炼后肺部摄氧及交换气体能力增加,潮气量、肺泡有效通气量等明显提高。同时,锻炼后患者可将以前浅快呼吸调整为适当浅慢呼吸、加深了呼吸幅度,利于患者在呼吸过程中的换气过程,并提高了血氧饱和度,进而改善患者心脏制血及泵血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是肺心病患者临床干预的重要目的,St George’s量表是评价呼吸相关疾病生活质量的重要测评指标之一,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经呼吸功能锻炼后,St George’s量表中症状表现、活动能力及疾病影响等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提示呼吸功能锻炼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提高肺心病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以呼吸康复锻炼为主的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肺通气量,提高患者机体血氧饱和度,显著改善患者的的心肺功能,同时在健康教育、心理疏导等辅助措施帮助下,可改善患者疾病症状和活动能力,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临床干预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肺心病心肺疾病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小象接受心肺复苏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进击的疾病
尿碘与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
易与猪大肠杆菌病混淆的腹泻类疾病鉴别诊断
夏季养生之疾病篇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
中医综合治疗对肺心病缓解期近期生存质量的临床观察
葶苈大枣泻肺汤合三子养亲汤治疗肺心病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