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盆底超声在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应用价值*

2023-05-11陈慧玲刘红敏

黑龙江医药 2023年8期
关键词:脏器盆底尿道

唐 莉,陈慧玲,刘红敏

江西新余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中心医院,江西 新余 338000

盆底功能障碍相关性疾病是因为盆底结构及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临床上可表现为压力性尿失禁甚至粪失禁、盆腔脏器脱垂,还可能影响患者性生活质量[1-2]。针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传统诊断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进而使得早期患者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干预,同时因患者缺乏对盆底疾病的理解与认识,进而导致大量女性患者长期受到盆底疾病的煎熬[3]。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诊疗手段也有明显增多,比如X 线盆底造影、核磁共振成像(MRI)、以及超声,由于X 线盆底造影操作较为复杂,目前较少使用,MRI虽能多方位观察盆底结构,但是需要昂贵的检查费用,限制了其发挥最大作用。对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诊断上,超声是一种有效的手段。盆底超声检查可提供动态直观声像,有效的评价盆底脏器功能,了解盆腔脏器解剖位置,进而准确的评估盆腔脏器及其周围组织的活动性,评估其功能,超声快速价廉、易于被大部分患者接受、已广泛用于评价女性盆底结构和功能,且其属于无创性检查,在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评估及康复疗效后的长期随访上均有显著意义[4]。本研究主要总结近年针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开展盆底超声检查技术的经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8月—2021年1月江西新余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中心医院收治的盆底功能障碍患者80 例作为研究对象。入组前签署同意书并申报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生命体征平稳,存在明确的盆底功能障碍临床表现,已婚已育。排除标准:合并盆腔感染、既往实施盆底相关部位手术治疗、精神疾病、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等。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年龄28~65岁,平均年龄(45.1±3.5)岁,发病原因:产后盆底功能障碍23例,老年性盆底功能障碍17例,病程1个月~8年,平均病程(2.1±0.3)年;对照组年龄27~65岁,平均年龄(45.0±3.6)岁,发病原因:产后盆底功能障碍22例,老年性盆底功能障碍18 例,病程1 个月~8 年,平均病程(2.2±0.3)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使用仪器及方法

超声检查使用仪器为美国GE VolusonE8超声仪实施检查,其探头频率设定为5~9 MHz,对入组者均实施经阴道盆底超声检查,检查之前大量饮水以便做好膀胱充盈准备,检查中摆放截石位,在超声阴道探头上涂抹藕合剂并行保护套后置入消毒后阴道,对子宫、双附件等实施多平面扫查,明确实质性脏器的形态、大小、位置,随后退出阴道探头到尿道外口位置,重点对盆底组织器官进行扫查,记录膀胱在充盈状态下尿道后角度,测量膀胱颈耻骨联合距离,明确膀胱尿道之间的相互移动度。其中观察组每间隔两周对患者进行1次盆底超声检查,对照组则在治疗前确诊时行盆底超声检查以及治疗完成时再次复查时行一次盆底超声检查,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比较规律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膀胱充盈状态下盆底超声指标结果变化,分析尿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统计静息时及最大Valsalva 动作时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尿流动力学指标通过膀胱内留置膀胱双腔测压管并连接数据转换器获取,主要指标则包括:最大尿流量、膀胱顺应性、最大逼尿肌压力等项目。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盆底超声指标情况

治疗后3 个月,观察组膀肌尿道后角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颈耻骨联合距离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尿道移动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盆底超声指标情况(±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盆底超声指标情况(±s)

组别观察组(n=40)对照组(n=40)t值P值膀肌尿道后角度(°)144.0±22.2 130.5±15.8 3.133<0.001膀胱颈耻骨联合距离(cm)19.1±1.2 14.7±0.9 18.552<0.001膀胱尿道移动度(cm)20.8±1.4 15.5±0.7 21.415<0.001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尿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尿流动力学指标中最大尿流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大逼尿肌压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顺应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尿流动力学指标情况(±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尿流动力学指标情况(±s)

组别观察组(n=40)对照组(n=40)t值P值最大尿流量(mL/s)13.1±1.1 9.9±0.5 16.750<0.001膀胱顺应性(cmH2O)33.1±1.8 27.1±0.9 18.856<0.001最大逼尿肌压力(cmH2O)20.1±0.9 14.2±1.2 24.877<0.001

2.3 两组患者静息时及最大Valsalva动作时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情况

观察组静息时及最大Valsalva 动作时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静息时及最大Valsalva动作时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情况 例(%)

3 讨论

女性盆底主要结构包括盆腔器官以及周围神经等,器官有膀胱、子宫、直肠等、筋膜韧带主要包括肛提肌、耻骨尿道韧带以及主韧带等,筋膜韧带的功能是支撑盆底器官,与肌肉共同发挥作用,因此,以上任何一个结构出现异常,均会导致盆底功能障碍。盆底功能障碍为生育后女性及老年女性较为常见疾病,主要因盆底组织脏器薄弱及因妊娠分娩等因素导致功能障碍进而引起盆底功能的丧失所致[5]。以往研究提示[6],妊娠及分娩是导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老年人群因组织脏器功能衰退更亦发病,患者存在明显的盆底支撑组织及结构损伤、脏器移位等。

盆底功能障碍发病率达40%,其中常见疾病为女性尿失禁,有研究显示,未进行子宫切除的妇女中,子宫脱垂的发生率为14.2%,直肠膨出的发生率为14.2%,子宫切除的妇女中,直肠膨出的发生率为18.3%,严重影响女性日常生活[7]。随着我国二孩政策的实施,孕妇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盆底功能障碍的患病率也在逐年上升,据报道,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病率最高的年龄段在50~60岁,其中主要类型是压力性尿失禁,患病率为19.2%[8]。盆底功能障碍的主要临床症状有排尿困难、排便困难、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等,长时间处于这种情况的女性极易出现心理问题,比如严重自卑与沮丧等情绪,甚至出现抑郁,且多数女性不重视盆底功能障碍带来的伤害,导致错过最佳治疗时间[9]。针对盆底功能障碍者,单纯通过体格检查较难得到有效诊断。女性孕期和分娩过程则因胎儿对盆底肌肉的压力,引起机械性损伤而发病,老年人群因肌张力降低而发病,针对以上高危患者如何进行有效的盆底功能评定进而早期诊断与治疗是目前研究的重点与难点。由于人们对盆底功能障碍的认识逐渐加深,患者治疗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因患者要求准确的治疗,对于盆底功能障碍的诊断以往都是根据体格检查、诊断学试验、盆底器官脱垂(POP-Q)评分检查,也可通过影像学检查来评估不同患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成像技术应用于临床,可以获得最大的效果,目前常见的盆底检查方式有以下几种:X线盆底造影、MRI、以及超声。由于X 线盆底造影操作较为复杂,故而目前较少使用,MRI 虽能多方位观察盆底结构,但是需要昂贵的检查费用,限制了其发挥最大作用。超声快速价廉、易于被大部分患者接受、已广泛用于评价女性盆底结构和功能。

将会阴超声探头置于会阴处,获得多个盆底切面,对盆腔脏器的位置及功能状态进行观察与评估,一般首先进行静息状态,然后进行Valsalva 状态下的检查,以尽量减少脱垂脏器影响。三维、四维超声检查可以充分了解盆底支持结构的信息。膀胱颈近端尿道有其典型的旋转下移,其中膀胱尿道移动度反映了患者盆底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本研究观察组定期规定进行盆底超声检查,对照组则实施仅在诊断时及治疗疗程介绍时进行盆底超声检查,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盆底超声指标发现,观察组膀肌尿道后角度高于对照组,膀胱颈耻骨联合距离高于对照组,膀胱尿道移动度大于对照组。说明针对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实施定期规定盆底超声检查下治疗效果评估与指导,能更好的改善患者盆底脏器位置,减少其移位。另外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尿流动力学指标发现,观察组尿流动力学指标中最大尿流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最大逼尿肌压力显著高于对照组,膀胱顺应性优于对照组。这说明针对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实施定期规定盆底超声检查下治疗效果评估与指导,对改善患者尿流动力学指标有一定价值。最后比较两组患者静息时及最大Valsalva 动作时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发现,观察组静息时及最大Valsalva 动作时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针对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实施定期规定盆底超声检查下治疗效果评估与指导,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尤其是减少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观察组实施的规律盆底超声检查下对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估与指导,通过盆底超声探查能有效的观察患者盆底相关组织结构功能,及时了解盆底功能,可更有效的进行早期康复,并明确其解剖结构的变化,进行治疗方案的调整,更好的做到对患者盆底功能的评估,明确组织结构损伤情况。及时调整治疗过程中的指标异常,更有针对性的进行盆底肌康复功能的锻炼,从而达到有效的减轻盆底损伤影响的目的。

综上所述,针对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实施定期规定盆底超声检查下治疗效果评估与指导,可有效的改善盆底脏器功能及尿流动力学指标,减少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另外,鼓励产妇进行产后盆底筛查,医护人员应该多科普盆地功能障碍的知识,提高广大女性的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脏器盆底尿道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一例由大网膜破裂致多脏器粘连导致牛死亡的病例浅析
两种盆底修复系统在盆底重建手术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陌生的尿道肉阜
在达古雪山巅
女性尿道憩室的诊断和治疗
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小儿尿道下裂疗效观察
盆底三维超声在盆底器官脱垂女性中的应用效果
手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137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