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学科教师团队建设的探究与实践
——以沈阳药科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学科建设为例
2023-05-10宋建新何博赛
宋建新,韩 阳,何博赛,郑 崴,韩 静*
(1. 沈阳药科大学 功能食品与葡萄酒学院,辽宁 沈阳 110016;2. 沈阳药科大学 中药学院,辽宁 沈阳 110016)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古往今来,人们始终把教师看作为神圣和光荣的职业,更是把“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美誉给予了人民教师[1]。习近平总书记将广大人民教师比作“筑梦人”,并希冀“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对于普通高校的教师来说,他们既是某一学科的专家,又是教书育人的一名教师[2]。在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双一流”的重大战略背景下,作为教学和科研的主体,普通高校势必对于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合理的教师结构能够具有较高的整体素质、较强的适应和调整能力,且对教师队伍水平和作用的充分发挥以及教学和科研整体机制的高效运行至关重要[3-4]。笔者以沈阳药科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科教师团队的建设为实例,全面考虑了构建教师团队的成员数量、年龄结构、性别结构、职称结构、专业背景、师生比例、兼职教授队伍建设以及学科带头人发挥的重要作用,阐明了实现教师团队学缘结构的科学建设的具体实施方案。
1 专任教师团队的建设
1.1 教师数量、结构和师生比
沈阳药科大学功能食品与葡萄酒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从建设初期的专任教师10人,知识背景以药学和中药学为主,根据学校人才引进政策,结合学科的发展需求,进行了深度的学缘结构优化。学科的现有专职教师16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8人、特聘副教授1人、讲师2人、助教1人,职称结构合理。专职教师队伍中,15人拥有博士学位(占比93.75%),硕士学位的1人,师资队伍学历水平高、学术视野开阔、教学科研能力强。引进的专职教师分别来自与本专业高度相关的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天津科技大学、沈阳农业大学、沈阳药科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学科交叉融合、学缘结构合理、知识结构互补。师生比例远优于国家标准要求,满足教学需要。目前,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本专业在校学生共84人,师生比例为1∶5.25,优于专业办学要求(国家规定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指标师生比为1∶18),完全能够满足所有教学需要。
1.2 教师知识背景与教学匹配
学科专任教师团队经过优化建设后,具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的教师100%承担了本专业主要课程的授课任务,教师团队全员参加专业建设和教学科研工作。专职教师团队成员均具有与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相关的专业教育背景,包括:食品质量控制、食品生物技术、食品检测分析、食品功效评价、功能食品研究与开发、生物化学、药食同源品质量标准研究,完全符合本专业的教学要求。
1.3 教师学缘结构建设
在学科已有的专任教师团队基础上,我们组建了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建设委员会,主要成员有大连工业大学林松毅教授、江南大学王周平教授、吉林大学刘静波教授,他们还担任学院的兼职教授,助力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同时,学科在教师团队建设方面,已实施针对团队现有教师开展的专项培训、选调学习、出国进修等培养模式,积极引进具有一定行业影响力的专家、高级人才、海内外学者以及优秀毕业生,发展和壮大教师队伍,丰富专业学科体系,优化专业学缘结构。此外,专职教师团队的年龄结构合理,老中年教师(44岁以上)与青年骨干教师(44岁以下)比例为1∶3,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比为75%,专职教师团队年轻有活力、年富力强,还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与强大的科研实践能力,完全满足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教学与科研任务要求。
2 专任教师团队业务水平的提高
2.1 教师团队水平提升措施
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高质量教学和科研的保证。为了提升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学团队的水平,保证学科在教学质量和科研能力方面的高质量推进,我们采取了有力的教师培养方案和实施计划,鼓励现任专职教师“走出去”,积极参加国内外的高水平教学和科研活动,主动联系企业开展实践活动,继续深造学习,到具有世界一流食品学科的高校或科研院所访问交流,开拓教师的视野,提升教师的能力。我们的师资团队十分重视传承,每位具有正高级职称的专职教师,需要一对一指导和培养一名年轻教师,快速融入专任教师团队,加快年轻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的提升速度,肩负起学科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同时,我们尤其重视高水平人才的引进,强化我们的师资队伍,优化升级我们的学缘结构。2022年,引进专职教师1人,为博士后校级引进人才。
我们以培养在岗专任教师为主,积极引进国内外兼职师资为辅,不定期邀请国内外行业专家开展专业讲座、学术报告为补充。近年来,我们成立了由行业专家、高校以及科研院所的专家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全力打造和培育精英教师团队,通过加强师德师风培训和教学专项评比等提升教学能力。每年定期举行专职授课教师的讲课基本功大赛,邀请校内外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作为评委专家,提高专业授课教师的授课能力,学习和积累了授课经验。学科还定期举行课件制作大赛,丰富和提升教师的授课形成,有效提升了教学效果。不定期地指派专职教师到国内外知名院校和单位进修学习和交流,组织专职教师参加国内外食品专业学术会议,积极争取和鼓励专职教师参会并作大会报告,开拓专职教师的视野和思维,把握好学科的发展前沿,为学科的教学和科研的发展服务。
2.2 教师教学和科研水平提高
学科始终把提升教学科研能力放在首位,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思想高度统一,全心全意为国家培养优秀的、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大学生。学科成立了项目书撰写培训班,并定期开展项目申报经验交流会,让经验丰富的专任教师分享他们的项目申报的成功经验。通过教师团队每位成员的不懈努力,现已构建了一个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突出、攻关能力强的教学科研团队。近年来,团队专职教师主动承担和参与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教改课题和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包括“食品类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实践”“食品科学与工程一流专业建设与实践”“药学拔尖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创新”“药学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的“三制”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辽宁特色冰葡萄酒酿造工艺虚拟仿真实验”等共计15项。项目的覆盖面广、层次高、团队参与教师多。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教师团队尤其重视科研能力的培养和科研体系的建立,在保证完成高质量的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有力地激发教师的科研潜力,基于学校在药物领域的雄厚的研究基础,以制药的标准来研创食品,瞄准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保证让人民吃的营养、吃的健康的科研定位,为全面推进全民健康型社会的建设贡献力量。目前,学科以围绕食品质量与安全的学科定位,建立了涵盖食品功效成分检测与分析、食品质量评价、功能食品开发的科学研究体系。同时,形成以科研促教学的先进模式,将科研成果带到课堂里,理论结合实践,科研成果与理论知识相辅相成。
2.3 教师实践经验能力培养
学科尤其重视专任教师的实践经验的积累,主动联系相关企业,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专任教师搭建实践学习和交流平台。目前,已有4人参与了多次实践活动,地点包括:本溪木兰花乳业有限责任公司、辽宁天士力参茸保健品有限公司、昌黎华夏长城葡萄酒庄园、丽珠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吉林敖东药业集团延吉股份公司、国药奇贝德(上海)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以及南京诺瑞特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知名企业。实践活动普遍具有实践周期长、实践地点覆盖面广、实践内容形式多样等特点。近年来,新建立合作关系的单位逐渐增加,凸显本专职教师团队的实践能力不断增强,能够更好地掌握行业的发展动态,把握行业的发展趋势,有效地将产学研高效地结合在一起,将先进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丰富了实践教学内容,促进了前沿学术工作的开展。后续学科将开展更多的实践活动,让更多的专任教师参与进来,以更有力地提高专任教师团队的实践经验。
3 专业负责人的带头作用
3.1 专业负责人引领专业建设方向
韩静教授作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建设负责人,工作经验丰富,30多年一直工作在教学一线,熟悉高等教育办学规律,教学水平高。深刻理解我们国家把全民健康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立足国情和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意义,在专业建设过程中,采取创新举措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根据健康中国和食品安全国家战略,带领专业教师团队明确了专业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创建了突出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为国家培养急需的食品安全应用型“新工科”人才,提高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监管能力,提升食品全链条质量安全保障水平。新时代的快速发展,呼唤高等教育加快食品类工程专业建设,这要求食品质量与安全等食品类工程专业要加快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强化食品类工程人才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实现人才培养质量革命。
专业建设负责人韩静教授与本专业的专兼职全体教师一道,根据教高〔2018〕3号文件“关于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和教高〔2019〕6号文件“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的总体要求,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卓越食品类“新工科”人才为导向,依托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较完善和成熟的办学条件,于2019年构建了我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模式,而且经过了2020年和2021年两次深化完善。目前,已形成了突出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保障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具有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创新意识和工程能力,自觉担负“使民健康,使国昌盛”的使命。
3.2 专业负责人持续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推动专业建设
专业负责人围绕“新工科”建设,组织教师团队持续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有力地推动了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建设。近3年,主持与参加教学改革项目5项,主持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2项。另外,已公开出版学科规划类教材9部,其中主编6部、副主编2部。2012年至今,参与担任《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核农学报》等杂志审稿专家,以及被聘为教育部学科评估专家等,加强了与国内同行院校的联系和了解,有力地促进了专业建设。
3.3 专业负责人创新开展食品领域科学研究与开发
专业负责人围绕食品质量与安全领域开展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功能食品研究与开发、纳米技术及现代分离技术的应用研究。近5年,主持和参加科研课题6项,其中主持5项,辽宁省重点科技项目1项、省自然基金2项,实现与甘肃、吉林等3家企业合作,完成“黑枸杞泡腾片”“肉苁蓉咖啡等”等功能食品专利转让横向课题3项,合计实现到款257万元。多年来,已申请中国发明专利近20项,获得授权12项,与国内辽宁沈阳、湖北荆州、黑龙江绥化、云南大理、河北承德、甘肃酒泉等省的6家新资源食品类企业,实现了专利技术转让和产业化合作。同时,发表研究论文100余篇,培养研究生80余名。
通过持续的科学研究,专业负责人带领本专业团队教师深入企业一线,了解了国内外食品领域发展动态,明确了国家保障全民健康的根本发展目标、方针政策以及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人才的需求,更加深刻理解了国家的专业建设标准,有助于我们结合沈阳药科大学90多年的药学办学底蕴,不断完善我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体系。
3.4 专业负责人在专业建设方面作用明显
韩静教授作为专业负责人,同时兼任学院副院长主抓本科教学工作,在校院领导和教务处的支持下,专业建设负责人与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全体教师共同承担并积极推动该专业的建设工作。
3.4.1 2019年成立食品质量与安全教研室
专业负责人主要开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工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工作、教学组织实施工作、师资队伍建设和培训提升工作以及学生培养工作等。
3.4.2 建立专业建设委员会
在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建设过程中,专业建设委员会专家负责指导和引领,具体包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审定、师资团队提升培训、学生培养指导等。委员会专家由国家食品教学指导委员会高校专家和本校专任教师构成,包括专家6人、秘书2人。具体为:江南大学食品学院的王周平教授(江南大学食品学院副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技术创新中心-特殊食品-副主任,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入选者,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长期从事特殊食品、功能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食品安全检测与控制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法国)梅里埃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等科研项目20余项。迄今为止发表第一和通讯作者SCI论文156篇)、大连工业大学食品学院的林松毅教授(现任大连工业大学研究生学院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础研究项目首席。国家海洋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朱蓓薇院士团队食品功能与营养方向带头人,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食品科学与工程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组组长,食品类专业认证委员会委员,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高级会员;兼任国家科学技术奖励/“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千计划”通讯评审专家和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奖及十余个省部级科技奖励评审专家;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础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项目、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以第一或通讯作者身份已公开发表SCI收录论文128篇和EI收录论文31篇;以第一发明人申请发明专利52项,授权发明专利27项;主编(含并列主编)出版教材5部)、吉林大学刘静波教授(工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国家自然基金评审专家;高等学校博士点/(新教师)基金评审专家;国家蛋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专家组成员;教育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秘书长;教育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全国工程教育认证专家组成员;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农学会农产品贮藏加工分会常务理事;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高级会员、功能食品分会理事。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等。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EI论文7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90余件,授权39件),本校的韩静教授、贾英教授和何博赛副教授,以及专业秘书杜易洋副教授、宋建新副教授。
3.4.3 聘请学院兼职教授
经学院研究、学校同意,为建设高水平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特聘请兼职教授3人,分别是江南大学食品学院的王周平教授、大连工业大学食品学院的林松毅教授、吉林大学刘静波教授。从2019年开始创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到2020年和2021年完善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以及专业建设相关工作都得到了兼职3位教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同时,兼职教师也显著提升了本专业的教师队伍整体教学科研水平,有利于人才培养。
3.4.4 新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践教育基地8家
积极与国内食品相关企业及科研院所沟通,建立并不断拓展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践教育基地,2019年至今,已为本专业新建食品类实践教育基地8家,均已签订校级共同办学协议。2019年,沈阳药科大学—辽宁天士力参茸保健品有限公司功能食品实践教育基地获批辽宁省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基地良好的交通、方便的食宿和安全的生产环境,保证了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实践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2022年,本专业可使用食品类实践基地达17家,其中包括省级实践基地2家、省级食品质量检测研究院1家、高校实训中心2家、食品企业14家。沈阳药科大学与这些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已有多年的合作基础,近3年,已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培养3届90多名学生、为相关食品专业培养200多名学生。通过与国内实践教育基地的合作向着更深入、多层次的方向发展,有力保障了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工程实践教学的顺利实施。
4 结语
在国家高度重视大营养、大健康的时代背景下,功能食品学科取得了全面的、深入的发展。我们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以专任教师团队的建设为基础,全面深入地考虑影响构建教师团队质量的关键因素(成员数量、年龄结构、性别结构、职称结构、专业背景、师生比例、兼职教授队伍建设,专任教师团队业务水平的提高措施以及学科带头人发挥的重要作用),在学校的政策支持和相关领导的关怀下,在学科专任教师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食品质量安全学科的建设已初见雏形,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效。“路漫漫其修远兮”,经过学科专任教师团队的持续努力和发展,定会取得新的突破,为我国人民的健康事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