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赣县田村客家花灯的制作工艺探究

2023-05-10陈丽帆赣南师范大学江西赣州341000

收藏与投资 2023年4期
关键词:田村赣县花灯

陈丽帆(赣南师范大学,江西 赣州 341000)

客家人是汉族民系的分支之一,分散在闽西、广东以及赣南地区,这些地区留存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赣县田村客家花灯闻名遐迩,素有“灯彩之乡”的美誉。田村客家花灯起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明代后期,墟市商家逐渐形成三年一次的中秋灯会,农历八月初一出灯至八月十五日晚送灯。追溯客家花灯的整体概况,赣县田村花灯无疑是一个特殊的存在。

一、赣县田村客家花灯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

客家花灯起源于中原,其先民为躲避战乱,辗转迁移至闽、粤、赣交界带,在与当地民族生活的过程中实现了融合,而后形成了客家民系,之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客家文化。在这种文化的涵养之下,客家地区也产生了丰富的物质文化产物,赣县田村客家花灯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孕育出来的。

(一)赣县田村客家花灯的民俗文化内涵

赣县田村客家花灯的形式与内容,与地方的客家传统文化相关,同样也与地方民俗的审美心理相联系。客家人经过恶劣环境的洗礼,积累了独特的精神底蕴。客家人的先民是从中原而来,本身的中原“根”还保留着。关于田村花灯不同的地方风俗,历史上存在不同的说法。周云水的论著中提到田村花灯的习俗,有两种说法。一是壮行之说。客家人尊崇“耕读传家”的古训,因而把花灯节设定在古代科考的季节,其目的是给十年寒窗苦读、即将远行参加科考的学子壮行,同时也寄托着家乡父老对学子金榜题名一跃龙门的期望。二是抗元之说。据说当年的客家先民为反抗元朝的残酷统治,决定起义。为设法麻痹田村的元兵,便将正月闹花灯的习俗改在农历八月,以营造太平祥和的节日气氛,掩盖全村即将起义的计谋。每逢田村灯节年来临,当地人都要用白布或者黑布掩盖整个街市的上空,各式各样的灯彩全部悬挂在布下。这种悬灯的方式很好地营造了花灯节的氛围,同时又可防止彩灯被雨淋湿,俗称“瞒天过海”。

图1 田村花灯造型 拍摄于赣县文化馆

田村花灯节举办的时间是从农历八月初一到八月十五,历时整整半个月。昔时田村家家户户都有挂灯,赏灯时也有节目,例如扮故事、猜灯谜、踩高跷、云灯表演等。当地各祠堂还邀请戏班子轮流在契真寺里的古戏台上表演,戏种包括当地的采茶戏、木偶戏、东河戏等。整个花灯节,锣鼓喧天,一派祥和景象。田村花灯发展至今,最值得称道的莫过于工匠艺人刘盛涵所创作的花灯了。刘盛涵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了“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他为田村花灯的发扬作出了很大贡献,制作的花灯也荣获了很多奖项。但随着刘先生逝世,田村花灯的制作工艺随之没落,田村的挂灯习俗也消失殆尽。

(二)田村客家花灯的独特工艺特点

1.造型丰富

客家人从中原引进灯彩至各个居住地后一直将其发展至今。赣县田村花灯作为赣南客家花灯体系的分支,其特点是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刘盛涵在田村花灯概述中提到,经过田村历代传承和不断创新,到现在田村已经发展出宫灯、座灯、花篮灯、宝盖灯、走马灯、牌楼灯、提龙灯、陪衬灯、立式壁灯、乐队灯、舞蹈灯、架花灯等十二大类型。赣县田村花灯造型丰富多彩,形态各异,如田村花灯传习所手工艺人刘云武所说:“只要想得到,就能做出来,什么都能做出来。”然而现存的花灯造型,只剩宫灯、座灯和走马灯等简单的造型了。以前的龟纹灯、牌楼灯的造型都很少保留。自从刘盛涵逝世,田村花灯的造型越来越少。

2.工艺独特

赣县田村花灯由于造型的多样性,使得制作工艺也更为多元化。刘盛涵统计,田村花灯的工艺有20多种,其中包括其独创的漆片硬化、镂空纸雕、纸塑泥塑技法。这种技法可以使田村花灯的装饰更有立体感。此外,他独创的腊煎配置法和挤粉拉纹法等方法更是一绝,将调制的粒粉与胶水融合,再将膏状粉挤在花灯上绘制图案,待粉干后,图案便可呈现木质雕刻的触感。使用平凡的材料可以制作出不平凡的视觉效果,赣县田村花灯是花灯工艺的集大成者。

二、赣县田村客家花灯的工艺制作步骤

客家花灯起源于中原的宫灯造型,田村客家花灯受地方民族审美心理的发展、地方花灯制作工艺传承流变以及地方民俗的变迁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导致花灯制作工艺存在差异。

(一)选材与工具

1.原材料的选择

赣县田村客家花灯的选材大部分都是遵循传统工艺,利用地理环境,就地取材。江西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大部分处在亚热带地区,丘陵山地区,竹子资源较为丰富,这也为花灯的制作提供了物质条件。由于田村花灯有焚灯的仪式,在花灯制作选材上人们倾向于选用有利于焚烧的材料。早期的赣县田村花灯多用竹篾、木条、麻线进行骨架的制作,后期在刘盛涵的创新下,还利用了纸板、绸布等材料,到现在会运用铁丝等科技产物,在纸张的选择上多用蜡光纸和彩纸等,也会用不同的绘画材料在纸上绘制图案。

图3 客家花灯制作工具 拍摄于赣县田村传承所

2.制作工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用于制作花灯的工具大致分为三种:一是各种捆扎类和砍削类的金属工具,例如电锯、篾刀、电钻、老虎钳、剪刀、刻刀、柴刀等;二是用来制作图案的画笔、颜料、油漆、挤粉及其他工具,例如糨糊、装饰丝带、塑料花等;三是用于点灯的电线和灯泡。赣县田村客家花灯还会用到电动马达,人偶灯、走马灯内部的各种人物图案在马达的动力支持下可以轮流转动。

(二)制作工序

赣县田村花灯与其他地区的客家花灯制作工序也存在差异,但在整体上有很多相似之处,步骤大致为扎架——图案制作——裱糊——装饰。但依据造型样式、地方民俗习惯等,会在制作过程中形成不同的制作方法。因为田村客家花灯造型具有多样性,所以制作工序也较为烦琐。

1.确定题材

在制作花灯前,需构思花灯的题材类型和装饰图案。例如,龟纹灯因其体积最大,在田村花灯中较为显眼。龟纹灯属于大型花篮式宝盖灯,灯架内要放入108个灯,寓意“瓜瓞绵绵、人丁兴旺”。灯身类似龟纹,寓意健康长寿。每盏灯都有其独特的内涵,而这些文化内涵,需要手工艺人勤加构思,才能流传下去。

2.绘制骨架结构

紧接着花灯制作构思的下一步是草图绘制。笔者在拜访赣县田村花灯传承人刘盛涵的儿子时,看到了很多刘盛涵之前设计的草图。在这些草图中,花灯的大致形态和结构都得到了较为详细的绘制。每组灯都有一个主题,灯的尺寸也有详细的参数和计算过程。

3.前期准备

图4 客家花灯骨架制作 拍摄于田村花灯传承所

确定好构思和骨架结构,接下来是准备材料。首先要处理竹子,将竹子削成方便成形的厚度,其次将木条钻孔备用,最后准备其他辅助材料。

4.制作骨架

按照构思好的花灯造型制作骨架,骨架的制作要非常注重平衡与对称,需要按照提前计算好的数据进行制作。在制作骨架的时候,要先确定花灯重心骨架的制作,例如宫灯的制作,中心六根木条一定要作正,不然后期的外观制作就容易偏离。

骨架的制作,每根竹篾都要明确长度和位置,否则一步错,步步错。搭骨架是最为烦琐的一道工序,它的成败会直接影响整体造型。骨架的制作就像建模一般,一个细微的细节差错就会导致整个花灯无法搭建,况且赣县田村花灯的造型丰富多样,每种灯的骨架都不相同。因此,要体现田村花灯的魅力,骨架的制作尤为重要。

5.粘贴底层

确定骨架制作好后,接下来就是对外观的处理。先将彩纸裁剪好尺寸,在骨架上涂上糨糊,将彩纸粘贴在骨架的表面,再一张一张无缝连接,在粘贴的时候注意纸张铺平整,尽量无褶皱。除了用彩纸粘贴之外,还会用彩色的纱布来粘贴,做大型人物花灯的时候,人们也会用到绸布。刘盛涵在粘贴完彩纸后,通常会用油漆进行硬化处理。

6.制作装饰物

整体外观粘贴好之后,花灯的整体造型和色彩基本确定,接下来是装饰图案的制作,大部分的花灯装饰都是采用剪纸或刻纸的方式制作。多数手工艺人会根据画册进行图案的模仿,刘盛涵的装饰图案大多是自创或者借鉴的。将贴合主题的图案绘制好后通过剪刻的方式将其制作出来。每个独立的面都附有图案,在面与面相交的地方又会叠加彩片纸。除了剪刻的方式外,偶尔也会用到彩绘的形式。田村花灯有平面的图案装饰,也有立体的装饰物,例如人偶灯上的人偶、花灯上的花卉装饰等。

7.粘贴装饰

将制作好的装饰品进行粘贴,在粘贴的过程中面与面之间要有对照,注意整体的美观协调,装饰物的风格尽量统一。除了平面的图案和立体物的粘贴外,还可以系上丝带、吊坠和摆放花卉。

8.整体调整

将所有装饰物摆放粘贴完后,就到了整体调整的阶段,对过于复杂的装饰进行删减,如果装饰过少,则需要进行填充并作最后的调整。

9.点灯

早期是装油灯,如今和时代接轨,多采用电灯。

三、对田村客家花灯传统制作工艺传承及发展的思考

赣县花灯的传承人刘盛涵已经逝世,他在世时并未收弟子,也没有人拜师,传承人已出现断代。最新的实地考察报告指出,当地政府自主重新找寻会制作花灯的手工艺人,创办地方传习所,这样一来,赣县田村现有的花灯手工艺人就只剩下刘云武。笔者在拜访刘云武时他说道:“政府找到我,让我继续把花灯做下去,同时也要教会子女,要有人去传承。”

除了地方政府的支持,地方学校也有派教师去学习并将花灯制作技艺在学校中普及,形成活态传承模式。在花灯的传承方面,地方政府和学校都给予了很大支持。然而在传承实践过程中,刘盛涵的很多独创技艺并没有得到继承,现存的田村花灯制作工艺较为单一,在造型上也多是采用挂式花灯,几乎没有做过立式花灯。这一现象的形成归因于刘盛涵的技艺没有传承人,他的子女没有将他的技艺继续发扬下去。田村花灯由民娱转变为官赏,三年一次的灯会也没有保留下来,没有民俗活动的氛围,花灯艺术如何保护?民众对花灯的信仰慢慢消失殆尽,这对花灯的传承无疑是巨大的挑战,光靠政府扶持,没有群众基础,这项技艺很难长久。

任何一种传统手工艺的存在和发展都会受到一定历史时期生产方式、审美观念、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要使传统手工艺品走向市场并提升经济价值,就必须跳出传统的作坊式经营思维,用开放的思维和现代技术来传播技艺,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首先,大力保护与花灯密切相关的民俗活动。通过开展民俗活动,客家人“崇文”“重教”的美好愿望得到良好体现,民俗活动的延续也能对花灯技艺的传承起到保障作用。客家人对祖先的崇拜、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通过族民的聚集实现的。开展民俗活动不但可以丰富人们的生活,更能加大社会凝聚力,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其次,加强传统手工艺人才培养。传统手工艺人的培养不单是基本技法的训练,更多的是创意人才的培养,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新时代手工艺人,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呈现新的传播方式,但并不是摒弃传统工艺,而是用新的形态展示传统工艺魅力。

再次,通过数字媒体艺术为客家民俗活动进行传播推广。对花灯的传承和保护可采用设计思维进行重构,结合当下新媒体广播、电视、电影、自媒体、VR、全息影像等多种数字媒体形式,最大限度地丰富信息传播渠道。数字博物馆是疫情大环境下云游博物馆的有效传播平台。运用这一视觉传播方式,不仅能让田村花灯的所有信息得以永久保存,而且观众可随时随地通过移动电子设备登录数字博物馆浏览田村花灯的相关信息,使田村花灯突破区域限制,成为全世界人民可以共赏的客家民间艺术,深化群众对赣南客家民间艺术的认知。

图5 学生制作的花灯装饰 拍摄于赣县中等专业学校

最后,将客家花灯手工艺纳入职业教育课程体系。花灯艺术要继续延绵,不可脱离新时代的青少年群体。只有以活态传承的方式,将客家花灯作为美术资源融入职业教育学校的美术教学,鼓励学生以职业工匠精神,学习花灯的制作工艺,积累文化内涵,才能培养出新一代传承人。此外,在校园中传播花灯艺术的相关知识还可提升年轻一代对传统民俗文化艺术的参与感,使其切身感悟客家非遗民间艺术的魅力。

四、结语

优秀的客家民间艺术在现代信息化、数字化时代下实现传播方式的转型,是保护客家民间艺术的有效方式。传统文化代表我们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自豪。在新时代,发扬传统文化要抓住发展机遇,迅速实现转型,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和变革要求,紧跟新媒体的发展脚步。以新媒体为传播载体,有利于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继续发扬光大。客家民间艺术伴随着客家人生产及生活方式代代相传,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和社会的转型,这项艺术的原生环境急剧衰落,传统的传播方式陷入窘境。如何让优秀民俗文化在现代信息化、数字化时代实现传播方式的转型,已成为社会亟须关注和解决的命题。

猜你喜欢

田村赣县花灯
看花灯
挂花灯
赣县“蜂”景如画
人性的多面性
翰墨传承文化 特色谱写新篇赣州市赣县区城关第三小学办学略记
做花灯
闹花灯
摄 影
江西省赣州市赣县老年大学校歌
赣县总工会 “农民工入会集中行动”做到“五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