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文物类型与保护研究
2023-05-31何荷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加强党的领导。革命文物以实物形式见证了国内民族获取革命胜利的过程,凝聚了国内党员坚定爱国情怀、舍身奋进、艰苦拼搏等多种高尚品质,值得党员与群众共同学习。本文简要梳理了革命文物的类型,如旧址、遗址等,以“京电号”文物为例,从数字环拍、文字转化、AR展现等方面分析文物数字化保护方法,以固定革命文物为案例视角,解析其文化内涵,以此有效传承革命文化,展现文物的文化承载功能。
关键词:革命文物;革命文化;文艺创作
在二十大中,报告内容体现了“聚民心”“兴文化”的理念,给予人们更多发展文物事业的鼓励。国家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文物工作要紧紧跟随党的领导,全面贯彻“治党”“政治巡视”各项工作。明确设定用人、选人的路径,关注文物保护的方法,选择勇于担当、有作为的优秀人员作为各文物保护组织的领导,以建立一支专业性强、思想坚定的文博干部队伍。革命文物最早可追溯至1950年,当时旨在征集具有革命文化意义的实物。发展至1987年,国家先后提出了各项文物保护措施,确定了革命文物的文化地位。梳理革命文物类型、探究革命文物保护方法,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一、革命文物类型
(一)旧址
旧址、故居类型的革命文物,是利用建筑实体承载革命事件、革命人物事迹的文物类型。旧址建筑需要适当的保养、修缮,才能维持其建筑结构样式。如果原地保护有困难,可采取迁移保护方法。比如巫山烈士陵园,此陵园旧址所在的位置,需修建水利设施。为保护巫山烈士陵园,相关部门将陵园作了迁建处理。
(二)遗址
革命时期遗留下的战役类遗址类型较多,比如战壕、防御装置等。在进行遗址保护处理时,多数以保持战壕结构为目标,进行必要的清洁加固、功能修缮等工作。制定保护方案前期,须进行考古勘探。参照勘探结果和相关文献,判断遗址的革命事件、战役时间等信息。如果遗址内有建筑项目,须进行周边环境、景观的调查,以革命景观特征视角,进行相应的保护处理。较大规模的战役遗址,主要是纪念馆。遗址建筑内部一般设有纪念塔、纪念碑等[1]。
(三)陵园
烈士陵园是安置革命烈士的区域,具有一定纪念意义。在保护烈士陵园革命文物时,需修缮墓体结构,保持陵园的清洁。烈士陵园相关遗址的文物保护工作,是将遗骸作为主体给予保护,增设必要的保护装置,环境色彩不可过于明亮,宜选择深色,比如“土黄”,以风格庄重的环境设计方案,体现遗址的文化内涵。比如叶城烈士陵园,园门位置采取大规格的结构,选择土黄色设计园林大门,营造恢宏、空旷的氛围感。陵园内部设有“纪念碑”“烈士墓”等。
二、革命文物保护方法
(一)数字保护方法
1.湿度控制
渡江胜利纪念馆选择数字保护方法,从基础保护方面,保持革命文物的状态。在馆内进行湿度控制,选择“恒湿展柜”“恒湿储物柜”等设施,完整存储纸质类、棉麻类革命文物,防止文物受到环境湿度的影响,保持文物存储环境湿度的平稳性。合理的湿度控制能够有效防控高湿环境滋生的各类害虫,切实保持纸质文物的完好性。
2.数字技术创新的保护方法
(1)可移动采集。“京电号”革命文物,是一件见证南京解放过程的一级文物。文物建造材料为钢,船体的“长×宽×高”参数为“23.1×4.25×6.2”,單位为米,船体排水容量将近50 t[2]。2009年将此文物进行展示后,在高温环境、自然降水等多重因素下,文物表层出现了腐蚀问题。纪念馆于2019年进行全面腐蚀处理,展开了合理的修缮。文物长时间在自然环境下展示,极易受环境因素的干扰,可能会出现氧化、质变等问题,形成较大的保护压力。为此,本方案选择数字采集方法,获取文物各角度的点云数据,利用3D Max参照文物外形进行建模。使用高清摄影设备,获取文物表面的材质纹理,以增加模型细微处表达的真实性。
(2)多角度环拍。选出馆内多件珍稀革命文物,使用数字技术进行多角度环拍,确保数据采集完整。影像作品须保持色泽完好、纹理清楚、层次清晰,不可出现影像断层、影像变形等问题。可使用AR技术展现通过环拍制成的革命文物影像。
(3)文字识别。渡江胜利纪念馆内的文字档案,是记载革命事件的关键载体,比如书信、手迹等。部分手写文物,出现了字迹不清、字迹淡化等现象。可使用数字技术进行文字识别,补充文物中缺失的文字。以手写识别技术为辅助,以人工识别为主,在线判断文物字迹。或者采取官网线上话题交流的形式,邀请军史学家、历史爱好者共同分析缺失的文字。
(4)成果转化。利用AR、VR两种技术,虚拟展现纪念馆数字采集的文物成果,配合文物功能、红色故事等内容,建立全景数字空间,清晰展现各类革命文物,增加人们观看革命文物的便利性[3]。
(二)固定革命文物分析
1.湘西州固定式革命文物
湘西地区是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域,是红军长征的首选目的地。当前湘西拥有固定革命文物数量为111件,包括陵园、纪念碑等。如表1所示,是湘西部分固定革命文物的保存情况。固定文物具有不可迁移、不可移动的特点,需进行重点保护。
在固定革命文物中,重要革命旧址是以党组织红色文化为主的历史建筑,具体包括“党校”“兵工厂”“会议厅”等。此类历史建筑是以革命时期的民居建筑为基础改造而成的,主要分布在湘西乡镇区域。红二、六军团医院旧址如图1所示。
烈士墓地是以红色文化的革命英雄为主体,建造个人及多人的各类墓地。多数墓地建成后,得到了统一修缮,保存较好。例如图2所示的茨岩塘方汉英烈士墓。
革命标语是以极具红色文化特色的文字宣传党政文化,作为革命文物的重要文化内容,多数以墙体为文字载体。
2.湘西固定式文物的类别
表2是湘西固定式文物的分类结果。剩余11个固定式革命文物归于“其他类型”。
3.湘西固定式革命文物的特点分析
(1)建筑特点。湘西固定革命文物中,67%的文物建筑是穿斗式木质建造结构。此种建造特点取决于湘西的地理位置。其中,“重要机构旧址”“名人故居”两种建筑类革命文物,整体建筑范围较小,多数是由民居建筑改建而成。木质建筑结构,极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增加了文物保护的处理难度。其中,“湘鄂川黔革命旧址”的建造结构,采用“三合院+穿斗式”的建造风格。整座建筑为木结构,天井处使用了青石板。三合院中的左厢房墙壁上,刻有红军标语,标语保存较好。
(2)革命文物的时间特点。湘西固定革命文物的形成时间具有一定差异性,产生于“抗战时期”的较多,由于此处是重要的红色文化根据地,见证了多次政局变动,留存较多的红色文化机构旧址、武器生产工厂遗址、战斗旧址。
4.固定革命文物的保护实践
(1)革命文物留存至今,表现了浓厚的革命文化思想,需给出有效的保护措施,延伸其文化内涵,传承其革命精神。制定保护方案后,从初期的文物修缮工作,发展为主题性展示,给出了“专题博物馆”“湘西文物”等多个文化宣传方向,提高了革命文化与城市资源结合的紧密性。设定主题后,挖掘了多个主题相关的革命文物故事,建立了极具精品特色的革命红色文化研究路线。利用先进技术,采取短片记录、虚拟呈现等形式,展示革命故事、文物形态,让革命故事走进人们生活,让革命文物步入人们视野。
(2)文艺创作,是以革命文化为基础,进行文化资源整合,融合全新的文化题材、文化要素进行二次创作。文艺创作的方法如下。一是关注文化重点,突出主题,进行艺术创作,增加红色故事的艺术性,满足人们红色文化的学习需求。二是选择小戏、短视频、小剧本等形式讲述红色故事。以革命题材的影视创作,集中表现革命文化的发展过程,侧面反映国内党组织建设初期的艰辛与不易,充分展现红色文化的奋斗精神,将其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素材。
(3)革命文物片区内进行景观改造,拆除原有的破损景观,清除无用杂物,去除可能带来安全风险的设施。在院内增加绿色植物、增加点缀,不改变原有的文物格局、陈列物品的布局。更换铺地材料,拆除临时组成的建筑,增加必要的文化雕塑和环卫装置。
三、结论
综上所述,准确解析革命文物承载的文化内涵,参照革命文物的外形、结构等特点进行文物分类,为相应的文物命名,由专门单位负责文物保护工作,是当前文物保护的工作重点。在保护文物的各项工作实践中,积极利用数字技术,合理融合城市资源,凭借文艺创作形式进行文化传播,加强重点项目的保护规划,是保障文物保护工作成效的重要方式。
作者简介
何荷,女,漢族,陕西榆林人,文博馆员,本科,研究方向为纪念馆文物。
参考文献
[1]汪瑀,黄钟.北京城市更新背景下的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研究[J].北京规划建设,2022(3):49-51.
[2]朱宇华,乜小珂,徐睦.革命文物内涵的认识发展—基于新中国文物法规文本演变的视角研究[J].中国文化遗产,2021(6):27-35.
[3]李向东.革命文物类型与保护、展示浅析[J].中国文化遗产,2021(6):3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