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与CT在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23-05-10王治
王 治
(佛山市南海区第四人民医院影像科 广东 佛山 528211)
直肠癌属于临床相对常见且高发的胃肠道恶性肿瘤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与遗传、饮食、环境等因素具备相关性[1]。近几年,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饮食结构以及生活习惯产生巨大变化,同时,由于生活压力增大,快节奏生活使直肠癌发病率表现为升高趋势,逐步向年轻化发展,对患者的生活水平及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2]。直肠癌深入患者的骨盆当中,其位置相对复杂,直肠癌手术治疗为其重要应用手段,在术前准确诊断疾病同时进行鉴别分期,能够为手术治疗方案提供有效指导,积极保障手术质量。临床常见的影像学技术CT、MRI成像的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差异相对明显。本次对于直肠癌患者采取CT、MRI成像评估的诊断价值进行探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2022年6月佛山市南海区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疑似直肠癌患者120例,其中男65例,女55例,年龄50~87岁,平均年龄(72.31±5.34)岁。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①临床资料完整者;②患者治疗配合度高。排除标准:①依从性差者;②存在重要脏器障碍者。
1.2 方法
CT检查:检查前1 h指导患者大量饮用清水,患者检查前12 h保持禁食,检查前30 min对患者肌肉注射山莨菪碱10~20 mg。选取64排螺旋CT机(西门子128 层)为患者进行检查,矩阵512×512,螺距应调整到1.4,管电流设置为200 mA,管电压控制为120 kV,层厚l mm,进床速度调节到17.5 mm/r,旋转时间控制为0.8 s,采取平扫、增强扫描结合方式进行检查。结合肛门插管,为患者注入800~1 000 mL空气,结肠充气后对患者进行平扫,指导患者保持仰卧位,实现水平以下至耻骨联合进行扫描。结束后应用高压注射器针筒经肘静脉注入碘海醇对比剂70~90 mL,控制速率为2.5~3.0 mL/s,延时期一般调整为150~180 s,静脉期控制在60~70 s,动脉期为30 s。
MRI检查:应用GE 1.5T磁共振仪进行检查,应用8通道体部控阵线圈,首先指导患者采取仰卧位进行扫描,扫描过程中应保持头先进,针对其进行肿瘤病灶定位,并结合病灶为中心进行冠状面、横断面及平扫,扫描间隔调整为5 mm,层厚为5 mm。参数设置:采取轴位T1WI扫描参数:扫描野32 cm×32 cm,回波时间(TE)6 ms,重复时间(TR)620 ms。抑脂常规轴位T2WI扫描:扫描野32 cm×32 cm,TE为81 ms,TR为5 780 ms。非抑脂常规轴位T2WI扫描:扫描野32 cm×32 cm,TE为81 ms,TR为4 940 ms。非抑脂斜轴位一般需要结合冠状位T2WI扫描:扫描野28 cm×28 cm,TE 12 ms,TR 660 ms。轴位LAVA+C扫描:扫描野32 cm×32 cm,TE为2.0 ms,TR为4.2 ms。入组患者扫描完成后,由两位具备10年以上从业经验的影像科医师实施阅片诊断图像,具备意见分歧应讨论得出统一结果。
病理检查:取适量怀疑为病灶组织的样本接受检测,最终确定检测结果。
1.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不同检测方式诊断结果,比较MRI与CT诊断的特异度、灵敏度、准确率与术前N分期、术前T分期诊断情况。灵敏度=真阳/(真阳+假阴)×100%,特异度=真阴/(假阳+真阴)×100%,准确率=(真阳+真阴)/(真阳+假阳+真阴 +假阴) ×100%。术前T分期:病变范围在黏膜层、黏膜下层部位产生局限,为患者进行增强扫描可发现其中具备轻微强化,肌层未发生明显的强化,通常与周围肌层之间产生连续反应,其中具备大致相同的形态、信号判定可判定成为T1 期。病变范围累及肌层部位,直肠周围未产生受累,T2期:病变范围当中具备浆膜下层、固有肌层累及,可将其判定为T3,病变范围对于患者的腹膜、周围组织部位产生侵犯,T4期:N分期,N0期则代表局部不具备淋巴结转移,其中的邻近短径低于8.0 mm;N1期中具备1~3个局部淋巴结转移情况;N2期代表存在4 个及以上的淋巴结转移情况。由2名有一定丰富经验的高年资影像科医师实施阅片,为患者进行术前分期判定,如具备结果分歧应进行协商讨论最后判定统一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检测方式直肠癌诊断结果
在120例疑似直肠癌患者中,病理确诊恶性105例,良性15例。MRI诊断恶性105例,良性15例,CT诊断恶性95例,良性25例。见表1。
表1 不同检测方式直肠癌诊断结果 单位:例
2.2 MRI与CT诊断效能比较
MRI诊断灵敏度、准确率、特异度均高于CT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检测方式诊断效能[%(n/m)]
2.3 两种检查术前T分期符合率对比
MRI诊断术前T1、T2符合率高于CT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T3、T4诊断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种检查术前T分期符合率对比[n(%)]
2.4 两种检查N分期符合率对比
MRI诊断N0、N1分期符合率高于CT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N2分期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种检查N分期符合率对比[n(%)]
3 讨论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疾病当中,直肠癌占比相对较高,发病率伴随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饮食习惯发生一定转变,并表现出升高趋势,此疾病一般在60~70岁群体中高发,与女性相比,男性的占比更高[3]。同时,调查发现,直肠癌属于世界恶性肿瘤疾病,其病死率在欧美国家当中位居前三位。我国恶性肿瘤疾病的病死率当中位居第五位。直肠癌患者会存在缺乏典型性特征,容易与各类消化性疾病产生混淆,使患者的疾病治疗延误,诱发大部分群体在诊断过程中不断进入中晚期,患者五年内存活率在50%以下。其中,外科切除手术属于直肠癌临床治疗当中的重要手段。同时,为其结合盆腔淋巴结清扫、腹腔清扫术能够对于疾病后期的复发率进行控制,并可延长患者术后生存时间。但淋巴结清扫术会引发其机体脏器功能造成损害,如产生性功能障碍以及泌尿功能障碍无法对于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提供一定保障。为积极改善直肠癌患者预后以及术后生活质量,需要提供一定保障,需要为其结合病情诊断并进行疾病分期判定[4]。
螺旋CT检查空间分辨率相对较高,其中能够实现各类相同成像,结合平面重建观察能够准确地对个性肿瘤分期进行判断,为患者应用在直肠癌术前诊断当中,可在动脉期、门脉期下实施病变分型,与正常肠壁移行区域、黏膜层强化、基层强化相对偏低,病变周围的黏膜层下部位具备水肿情况,结合螺旋CT检查能够辨别患者的肠壁各层结构[5-6]。因此,直肠癌术前诊断分析当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为患者实施术前分期诊断过程中结合MRI成像技术检查,可针对直肠肠壁黏膜层、肌层、下层、浆膜层组织进行清晰显示。直肠壁信号相比于直肠癌更强,直肠T2WI信号明显提升,一般与脂肪组织信号表现出一致增强,增强扫描情况下病变表现一般产生不均匀强化。同时,MRI成像可对肿瘤形态、部位以及累及范围进行显示清晰,观察周围组织病变以及淋巴结的转移,能够为手术计划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过程中,CT、MRI成像均能够实现理想效果,两种诊断技术的软组织分辨率高,能够多层面呈现,并有效显示肿瘤基层周围器官及直肠黏膜组织,具备操作简单、可重复性、无创安全的特点,但与CT检查相比,MRI的成效在直肠癌分期诊断中优势更为明显,其软组织分辨率更高,能够针对肠壁三层结构、周围脂肪的直肠筋膜有效辨认,进一步提升整体的分期诊断准确性。MRI成像应用相控阵线圈技术能够实现扫描视野扩大,使其空间分辨率有效提高,更有利于医生对于肠道结构进行全方位观察,针对肌层内的结构进行检查,应为患者直肠癌分期诊断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检查过程中直肠肠道壁肌层可显示低信号环特征,此特征为对肿瘤细胞侵犯肠道壁肌层积极反应,能够实现肿瘤分期判定信号环,有较高的完整度则属于T1期,如信号环完整度较低,具备中断现象,则属于T2期,由于肿瘤细胞侵犯肠道壁,基层大部分信号环中断,肠道外壁轮廓表现出毛躁样特点,存在不均匀的直肠脂肪信号,属于T2期。浆膜层当中肿瘤细胞侵入直肠癌,分期诊断过程中CT检查局限性较大,不能对组织间的密度差异进行显示。因此,准确性较低,与CT相比,MRI技术能够应用成像原理获得患者的病变组织信息,对于血流肌肉的敏感性更强,能够实现立体化数据获取,术前诊断分析具备一定优势,二者检查CT诊断准确率更低,临床实际检查过程中应结合医院设备以及患者需求进行检查技术合理选择。
直肠癌患病率相比肺癌、胃癌以及食管癌更低,但对于人们安全健康造成一定威胁。直肠癌患者一般会产生体型肥胖、饮食习惯不佳,主要与高脂、高蛋白、高热量饮食为主。同时,具备一定的直肠癌病史,直肠癌病变过程相对漫长,通常为患者上皮病变产生增生,上皮伴随病情进展会存在限流,不断发展为直肠癌。直肠癌发生早期不具备特异性表现。因此,诊断过程相对困难,国外直肠癌症诊断当中认为,术前分析诊断在直肠癌诊断过程中与治疗方案制定产生直接关系。直肠癌患者术前准确分析诊断,能够对于新辅助化疗开展具备重要意义,实现肿瘤分期降低,为手术治疗积极创造有利条件,能够改善预后结局,使术后复发风险降低。现阶段,临床针对直肠癌诊断的方法更多,如MRI技术、超声检查、CT检查。其中MRI检查能够对于直肠壁各层,与肿瘤病灶之间的关系进行显示。CT技术能够针对肿瘤远处的浸润深度器官转移及浸润范围实现有效判断,并能够在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中积极发挥重要价值[7-8]。两种诊断技术具备一定差异性,直肠癌属于消化道肿瘤,其中较为常见的肠道中有疾病一般病变部位在直肠、乙状结肠的交界,致病因素相对复杂,发病机制复杂。直肠癌发病早期不具备特异性症状表现,早期发现直肠癌的概率相对较低。直肠癌早期诊断能够制定疾病治疗方案,积极改善患者预后。直肠癌术前诊断中影像学技术广泛应用受到研究学者的青睐。CT技术诊断敏感性偏低,有较高的漏诊率,MRI技术能够结合多种成像,提高软组织分辨率[9-11]。
综上所述,MRI诊断直肠癌术前分期的整体准确率相对偏高,可有效实现术前准确分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