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及MRI对直肠癌临床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分析
2023-05-10刘珍珍
刘珍珍
(济宁市兖州区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 山东 济宁 272100)
直肠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较高。该病早期无典型症状表现,随着病情发展病灶深入盆腔,导致患者排便困难,一旦发生扩散,将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1-2]。故尽早明确诊断疾病对改善直肠癌患者病情等具有重要作用。既往内镜及病理检查作为诊断直肠癌的“金标准”,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但其对病灶转移及浸润的诊断难度较大,使其在临床应用中存在局限[3-4]。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磁共振成像(MRI)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直肠癌辅助诊断中优势明显。鉴于此,本研究分析CT、MRI对直肠癌临床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旨在探究其诊断准确率,为疾病诊断提供可靠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8月—2022年9月于济宁市兖州区人民医院就诊的直肠癌患者80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32 例;年龄33~79岁,平均(56.83±5.91)岁;病程2个月~2年,平均(1.05±0.47)年;体质量指数20.15 ~ 23.67 kg/m2,平均(21.90±0.38)kg/m2;肿瘤部位:直肠下段50例,直肠中段24例,直肠上段6 例;肿瘤病理:非黏液性腺癌76例(高分化10例,中分化61例,低分化5例),黏液腺癌4例。患者及家属均知晓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经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明确诊断;②均行CT及MRI检查;③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腹泻、腹痛、大便性状改变等临床症状;④检查资料齐全者。排除标准:①既往存在直肠手术史者;②伴有其他系统恶性肿瘤或转移瘤者;③凝血或造血功能异常者;④感染或传染性疾病患者;⑤精神异常,无法配合完成本次检查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CT及MRI检查,于检查前做好肠道准备工作,要求患者检查前48 h进食流质食物,检查前24 h服用50 mL 50%硫酸镁并饮用1 500~2 000 mL矿泉水,检查当日禁食禁饮,采用生理盐水进行灌肠,并于检查前1~2 h经肌肉注射10 mg山莨菪碱。
CT检查: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64排螺旋CT扫描仪对患者进行检查,使患者保持仰卧位,足位进,扫描范围为膈顶至耻骨联合下缘。设置扫描参数如下:管电压为120 kV,管电流为300 mA,重建层厚及层间距均为0.625 mm。待常规扫描结束后,经肘静脉注射100 mL碘海醇行增强扫描,注意控制注射速率为3 mL/s,造影剂与扫描时间间隔≤45 s。
MRI检查:采用飞利浦公司生产的3.0T MRI扫描仪,选择8通道相控阵表面线圈,检查时使患者保持平卧位,由肛门注气1 000~1 500 mL,对患者行常规磁共振冠状面、横断面、矢状面扫描,扫描参数设置如下:层厚为5 mm,层间距为2 mm。T1WI序列扫描参数如下:TR为450 ms,TE为10 ms;T2WI序列参数如下:TR为4 000 ms,TE为130 ms。随后经患者肘静脉使用高压注射器快速注入钆喷酸葡胺造影剂,控制注射速率为2 mL/s。上述扫描工作全部完成后由两名经验丰富的影像科医生采用双盲法进行阅片,若诊断意见不统一,则经讨论后获得一致意见。
1.3 观察指标
以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CT、MRI检查在直肠癌术前分期中的诊断价值,依据国际抗癌联盟(UICC)联合美国肿瘤联合会(AJCC)制定的关于TNM分期法对直肠癌进行分期,T分期:肿瘤仅限于黏膜下层及黏膜层为T1期;肿瘤已侵入固有肌层为T2期;肿瘤已穿透固有肌层及浆膜下层到达直肠旁为T3 期;肿瘤已达腹膜或侵入邻近脏器为T4期。N分期:区域淋巴结未见转移为N0期;存在1~3个区域出现淋巴结转移为N1期;超过4个及以上的区域出现淋巴结转移为N2期。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T及MRI检查T分期结果
MRI诊断直肠癌T分期准确率为91.25%(73/80),显著高于CT检查的67.50%(54/80)(χ2=13.782,P<0.001);MRI诊断直肠癌T1~T2期准确率及T3期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均高于CT检查,诊断T4期灵敏度及准确率均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表1 CT及MRI检查在直肠癌T分期中的诊断结果 单位:例
表2 CT及MRI检查在直肠癌T分期中的诊断价值 单位:%
2.2 CT及MRI检查N分期结果
MRI诊断直肠癌N分期准确率为77.50%(62/80),显著高于CT检查的52.50%(42/80)(χ2=10.989,P=0.001);MRI诊断直肠癌N分期中N0期特异度及准确率均高于CT检查,诊断N1期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均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在N2期中的诊断效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表4。
表3 CT及MRI检查在直肠癌N分期中的诊断结果 单位:例
表4 CT及MRI检查在直肠癌N分期中的诊断价值 单位:%
3 讨论
近年来,直肠癌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该病早期无典型症状,患者仅偶尔出现消化不良、不适感或大便潜血等症状,随着肿瘤体积的增大、浸润及转移,患者出现腹部包块、腹痛、发热等全身症状,大部分患者就诊时病情已发展至中晚期,错失最佳治疗时机[5-6]。故为了改善患者病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尤为重要。
现阶段,MRI与CT是临床常用于诊断直肠癌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其中CT检查可对肿瘤大小、部位、形态及与周围组织间的关系等进行有效判断,同时利用CT检查的强大图像后处理技术能够进一步显示病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淋巴结是否转移等情况,对直肠癌术前临床分期及治疗方案制定等提供详细的影像资料[7]。但CT检查对已发生浸润的肿瘤而言无法准确且清晰地判断肌层及黏膜间的情况,极易发生误诊及漏诊情况,影响病情的判断[8]。本研究结果显示,CT诊断直肠癌T分期、N分期准确率均低于MRI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MRI诊断直肠癌T1~T2期准确率及T3期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均高于CT检查,诊断T4期灵敏度及准确率均高于CT检查,N0期特异度及准确率均高于CT检查,N1期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均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在N2 期中的诊断效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CT及MRI均可用于直肠癌术前T、N分期的诊断,但MRI诊断准确率更高。分析其原因可知MRI检查对软组织分辨率较高,扫描速度快,扫描结果准确率高等特点,在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不仅仅可清晰显示直肠黏膜层、肌层结构,同时对肿瘤大小、形态、部位等信息均可有效显示[9]。另MRI可对病变组织行横断面、矢状面及冠状面等多切面成像,对评估淋巴结转移中也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10]。但在临床应用中对于体内存在磁性金属物的患者,为MRI检查禁忌,对此类患者则需采用MRI以外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综上所述,CT及MRI均可鉴别诊断直肠癌术前T、N分期,但MRI诊断准确率更高,可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的影像学基础,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