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锻炼对初中生校园欺凌的影响:心理资本和自我控制的链式中介效应*

2023-05-10董亚琦王晓璇原文惠高嘉彬李曌熙钟建伟黄勤山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3年5期
关键词:控制能力体育锻炼初中生

董亚琦 王晓璇 原文惠 高嘉彬 李曌熙 钟建伟 黄勤山

①江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南昌) 330022 ②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③韩国又石大学 ④西藏自治区体育科学研究所 ⑤云南开放大学 ⑥江西理工大学理学院 △通信作者 E-mail:598627929@qq.com

201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全球校园欺凌报告,当前全世界三分之一的青少年遭受过不同程度的校园欺凌。校园欺凌通常是指发生在校园内外,一方学生或群体单次或多次对另一方恶意进行肢体、语言、网络等方面的欺辱,致使另一方出现肢体受伤、精神伤害等恶性事件[1]。校园欺凌作为一种特殊的攻击形式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极大危害,尤其会使学生出现抑郁焦虑等情绪障碍和厌学心理,进而引发一系列社会障碍问题。初中生身体素质发生明显改变,但心智尚未发展成熟。初中生面临更多成长和发展压力,在生活和学习中容易产生不利的心理因素。在应对突发事件时无法控制自身行为,很容易卷入校园欺凌事件。同时,青春期学生辨别是非能力有限,个体行为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易受同伴影响和意气用事,例如同伴的嘲讽、助威等行为都会引发个体不良情绪进而卷入校园欺凌。运动健康心理研究显示,体育锻炼能明显改善参与者的身心健康效益,从而避免失范行为[2]。体育活动需要同伴配合共同完成,同伴之间互相体验到指导与交流、鼓励与赞赏、合作与共享、愉悦与自信,成就与努力,使学生身体自尊水平和积极应对能力增加,提高了心理资本总量,心理资本能抑制消极情绪避免可能发生的校园欺凌。体育锻炼也是自我控制消耗的过程,在运动中,随着运动者身心负荷增加,需要动员更多的自我控制资源支撑运动状态的继续运行,能明显提高个体自我控制能力。自我控制能力高的个体能主动约束自己行为并使其符合社会规范。当前尚未形成体育锻炼预防校园欺凌的实证研究,本文旨在研究体育锻炼影响初中生校园欺凌的内部机制,以期为校园欺凌综合防控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初中生心智发育尚未成熟,对现实问题缺乏冷静思考和理性判断,易受外界不良环境的影响。青少年往往从自身利益出发,以自我决定来左右他人行为,运用身体优势对弱者实施欺凌。Gottfredson认为,所有暴力行为均是由于自我控制能力欠缺导致的,自我控制较差的个体伴随低自尊和高攻击性[3]。体育锻炼是指以身体练习为主要途径,旨在强健体魄、健全身心、实现个体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课程标准(2022版)》指出,体育核心素养主要涵盖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3个层面。而遵守运动规则、尊重裁判和对手,诚信参与和公平公正都是体育品德的重要内容。不同体育项目的顺利开展都必须遵守其特有的规则,公平公正的体育环境能提高学生自我规范和自我约束力。在锻炼中要将纪律和规则内化于心,纪律和规则的践行能提高个体即时控制和延迟满足等与自控相关的能力,使自身行为符合社会规范。在体育比赛中,学生的运动规范受到同伴、裁判、观众、规则的监控,有效规范学生的身体行为,降低校园欺凌的发生。基于此,提出研究假设H1:体育锻炼能负向预测初中生的校园欺凌。

心理资本是个体完成任务和获得成就时表现的积极心理状态,具体涵盖了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韧性4个内容。其中,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有能力和信心主动完成既定的任务;希望是对目标执着并知觉有能力达成;乐观是指个体对生活中的任务有积极的心态;韧性指个体有能力应对困难或挑战并完成超越,以获得成功。以往研究证明,个体低自我效能感、压力应对不足、社交能力差等都会引发初中生校园欺凌。高自我效能感的个体自信有能力应对社会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有效化解压力事件,积极增进社会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努力实现自身社会价值[4]。研究表明,体育锻炼会使身体分泌内啡肽、儿茶酚胺等物质,缓解机体的紧张压抑,使个体获得流畅体验、跑步者高潮等愉悦情绪。社会冲突理论认为,体育锻炼具有安全阀和减压器的作用,运动能消除人的情感堵塞,释放个体攻击本能,能培育人的积极情绪。在长期集体性运动项目的场景中,学生融入到同伴之间运动技术的切磋,战术配合、同伴协作、运动自信、成功的感恩等情境,使学生充分体验运动技能提升的满意感,互相配合获胜的成就感,运动的愉悦感,为个体积累了丰富的心理资本。积极心理资本能提高个体情绪和行为管理能力,有效抑制可能发生的校园欺凌[5]。心理资本低的个体为避免紧张焦虑愤怒等负性心理经常采用欺凌行为,体育锻炼能缓解参与者的消极情绪,使个体保持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同伴的支持和帮助提高了个体的健康心理效益,有效阻断了校园欺凌的发生。基于此,提出研究假设H2:心理资本在体育锻炼干预初中生校园欺凌的关系中存在中介效应。

自我控制水平高的个体能对自己的情绪随时监控,及时调节并适时确定发展目标并为之努力。自我控制能显著自觉克制冲动行为和不良诱惑,是预防初中生校园欺凌的重要保护因素。高自我控制能力的个体在应对外界不良环境时能合理调控自身情绪和行为,有意识地对个体心理和行为进行监控,采用与社会规范相适应的行为,从而减少校园欺凌现象。同时,高自我控制能力的个体正确认知不良情绪和行为对他人的危害,积极调整自身情感状态与不良行为,主动规避校园欺凌等危害行为的发生[6]。而自我控制能力差的个体容易受外界不良环境的影响,无法控制自身情绪和行为,更容易出现校园欺凌行为。自我控制能力是减少校园欺凌的重要保护因素,自我控制能力模型认为,所有的自我控制都来自一个共同的整体资源,自我控制资源储备是有限的,在抵制不良事件时被损耗,也可通过训练得到补充,自我控制水平高的个体能调动充分的积极心理资源,在处理社会生活事件上体验到更小的心理压力。体育锻炼能有效提高个体自我控制能力,并且迁移到社会生活中,使个体行为符合社会规范,自觉抵制校园欺凌。基于此,提出研究假设H3:自我控制在体育锻炼和初中生校园欺凌之间存在中介效应。

图1 假设模型

依据以上理论假设,心理资本和自我控制在体育锻炼和初中生校园欺凌之间存在重要作用,同时,心理资本与自我控制之间存在关联。心理资本能正向预测初中生自我控制水平,心理资本高的个体储备充足的积极心理资源,提高了个体的自我控制能力,而自我控制能力是个体防控校园欺凌的重要因素,自我控制在心理资本和初中生校园欺凌之间可能存在中介效应。因此,体育锻炼影响初中生校园欺凌的间接路径可能是体育锻炼→心理资本→自我控制→校园欺凌。基于此,本文提出研究假设H4:心理资本和自我控制可能在体育锻炼和初中生校园欺凌之间存在链式中介效应,研究框架见图1。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对江西省南昌市5所初中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初中生。问卷填答前由主试向学生讲清填写要求,采用纸笔测验对问卷进行现场发放与回收,共发放1200份问卷,回收1174份,随后,课题组对回收问卷进行严格筛选,剔除漏填、规律作答等无效问卷,最终确定问卷1065份(90.72%)。

1.2 方法

1.2.1 体育锻炼等级量表 由武汉体育学院梁德清等人修订,包括运动强度、锻炼频率和每次运动持续时间3个方面。问卷共有3个题目,每个题目各有5个选项作为体育锻炼量、强度和频率的等级,分别计1~5分,以3项内容总分衡量个体运动量。体育运动量=运动强度*(运动时间-1)*锻炼频率[7],体育锻炼等级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25,表明问卷有较高信度。

1.2.2 心理资本量表 由美国心理学家Luthans等编制,主要涵盖自我效能、乐观、希望、韧性4个积极心理维度共24个题项[8],采用Likert 7级评分从“1”(完全不符合)到“7”(完全符合)方式计分,以总分作为个体心理资本的最终标准,本研究中心理资本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976,表明量表的信度较高。

1.2.3 青少年自我控制量表 采用王红姣、卢家楣编制的自我控制量表,该量表包括36个题目共3个维度,3个维度分为情绪自控、思维自控与行为自控[9]。采用李克特5级计分从“1”(完全不符合)到“5”(完全符合)方式计分,得分越高,表明自控能力越好。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956,表明量表的信度较高。

1.2.4 校园欺凌量表 采用张文新修订的Olweus儿童欺负问卷(初中版)[10],主要包括欺凌和被欺凌共2个维度30个题目,以Likert 5级计分方式分别对“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分别计1~5分,将量表总分作为初中生面临的校园欺凌水平。此次测量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23,表明量表有较高信度。

1.3 统计处理

利用SPSS 16.0对本研究纳入变量依次进行信度分析,共同方法偏差检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借助Bootstrap法对初中生体育锻炼、心理资本、自我控制和校园欺凌之间的潜在关系进行模型拟合,验证心理资本和自我控制的链式中介效应。

2 结 果

2.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本文在向初中生正式发放问卷之前,对主试人员进行严格业务培训,从规范指导语、严格控制填答时间、正负向题目混合分布、控制人口学变量等综合降低共同方法偏差对本研究结果的影响[11]。同时,采用Harman单因子检验法对初中生体育锻炼、心理资本、自我控制和校园欺凌量表的全部题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在因子未旋转的条件下有8个因子特征值均大于1,第一个因子解释了18.12%的变异量,明显小于40%的评定标准。因此,本研究不存在共同方法偏差问题。

2.2 变量相关性

在控制性别、年级和专业后,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对各变量之间关系进行分析,体育锻炼与初中生心理资本、自我控制呈显著正相关,体育锻炼与初中生校园欺凌呈现显著负相关,初中生心理资本与自我控制呈显著正相关,心理资本与初中生校园欺凌存在显著负相关,自我控制与初中生校园欺凌存在显著负相关,见表1。

表1 初中生体育锻炼、心理资本、自我控制和校园欺凌之间的相关分析(r)

表2 心理资本和自我控制的中介效应比例

图2 心理资本、自我控制在初中生体育锻炼和校园欺凌之间的链式中介模型

2.3 中介效应检验分析

借助Process插件检验心理资本和自我控制在初中生体育锻炼和校园欺凌之间的中介效应。本文将初中生性别、年级作为控制变量,对其他变量进行标准化处理。回归分析表明,初中生体育锻炼能显著正向预测心理资本(β=0.220,P<0.01),也能显著正向的预测自我控制(β=0.525,P<0.01);初中生心理资本能正向预测自我控制(β=0.594,P<0.01)。体育锻炼对初中生校园欺凌有负向预测作用(β=-0.318,P<0.01),心理资本能显著负向预测初中生校园欺凌(β=-0.374,P<0.01);自我控制也能负向预测初中生校园欺凌(β=-0.519,P<0.01)。根据以上结果,构建链式中介模型见图2,路径系数结果显示,自我控制对初中生校园欺凌的影响程度最大,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519,其次是心理资本,标准化路径系数-0.374,体育锻炼对初中生校园欺凌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318。各潜变量之间相关关系中,其中体育锻炼对初中生心理资本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220,体育锻炼、心理资本对自我控制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525,0.594。据此,本研究提出的假设H1、H2、H3、H4均成立。

Bootstrap中介效应验证结果显示,体育锻炼对初中生校园欺凌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在95%置信区间均不包括0,P<0.001,心理资本和自我控制起部分中介作用。在“体育锻炼-心理资本-校园欺凌”、“体育锻炼-自我控制-校园欺凌”、“体育锻炼-心理资本-自我控制-校园欺凌”3条路径,95%置信区间均不包括0,表明心理资本和自我控制在体育锻炼与初中生校园欺凌之间存在中介效应,见表2。

3 讨 论

3.1 体育锻炼对初中生校园欺凌影响

体育运动是一种积极有效的对非理性活动的宣泄途径,青少年通过体育运动能合理地宣泄情绪,释放攻击能量,体育锻炼能促进人体内啡肽的产生和释放,减少肾上腺素和皮质醇等活动,使个体的愤怒、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明显降低,有效规避了潜在的校园欺凌事件。从而消除校园欺凌行为[12]。体育因其本身所特有的社会安全阀作用,对校园欺凌具有有效的预防和改善作用。体育学习中同伴间的相互支持为学生提供了情感宣泄途径,降低了性格孤僻学生的攻击行为。有氧运动能有效激活大脑皮层的兴奋性,提高个体的执行能力,从而压制了初中生潜在的内隐攻击性。运动锻炼可以改善参与者前额叶脑区灰质体积和密度,对青少年的认知和情绪有所改善,进而预防校园欺凌。体育锻炼是培养规则意识的重要教育手段,对学生道德品质培养、生命意义体验提供了载体。集体性的体育项目还能深化同伴间的友谊质量,提高个体的社交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体育锻炼是在增强学生身心健康的同时,为学生创设了天然的社交场域,使个体主动融入集体中并形成稳定的同伴关系。另外,运动能促进个体认知功能的发展,有效调节个体神经递质和激素水平,提高个体情绪调节能力[13]。以往研究发现,身体瘦弱与外貌也是导致个体遭受校园欺凌的重要因素之一,体育锻炼能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促进身体协调,提升个体的身体自尊水平,加强参与者的运动自信,学会合理应对生活学习中的不良事件,有效规避减少校园欺凌的发生。

3.2 心理资本、自我控制对青少年校园欺凌的影响

心理资本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储备的一种积极心理资源,是可供个体利用并在竞争中获得优势的重要心理动力。心理资本能提高个体自我效能感和成就感,能对青少年的社会适应起到积极的保护作用,使青少年更好适应并融入社会。诸多研究证实,自我效能感低、生活学习压力大、缺乏社交技能是初中生发生校园欺凌现象的重要因素,高自我效能的个体有能力应对来自日常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并能主动形成自适应过程来对抗周边的多种压力[14]。高乐观个体对自身能力有更多期待,在生活学习中遇到困难时能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高希望的个体拥有坚定的人生信念,愿意付出努力并有能力完成既定任务。高韧性和高自我效能感的个体通常具备一定程度的自我管理和控制能力,主动调整自身情绪和行为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积极的心理资本使学生不易受到压力焦虑等负性心理的影响,保持更高的乐观心态、生活希望和积极的自我效能,能有效阻断初中生校园欺凌行为,和谐的师生关系和互助的同伴支持环境使学生获得更积极的心理储备资源,更能有意识地使自己行为符合社会和自我标准,进而降低校园欺凌事件。

自我控制是个体以社会规范为依据,能主动调控和管理自身认知、情绪和行为的能力,是改善初中生校园欺凌的重要因素。自我控制能力强的个体能理性管理自身情绪和行为,并使之控制在社会规范和社会期望允许的范围内。自我控制水平高的个体经常持有坚定的运动信念,在处理问题能在理性的基础上做出正确判断,及时调控不良的生活体验和不合理的心理需求,自我控制能力高的个体能充分利用多种支持性资源来缓冲不良情绪,有利于个体以积极的心态和灵活的应对方式化解社会生活中的难题,预防和规避校园欺凌的发生[15]。另外,高自我控制能力的个体能根据环境需要和社会规范严格控制自身认知、情绪和行为,在信息加工和动机方面更具优势,抑制不良反应并主动调整自身行为,产生更为积极的心理调节,有效规避校园欺凌的发生。高自我控制能力的个体能更全面地思考问题,用更适当的方式解决社会生活中的问题,从而表现出更少校园欺凌行为。自我控制水平低的初中生易受外界不良环境的影响,缺乏自我主见,很少遵从外在规范,面对生活学习压力时持有负性情绪,无法合理调控个体的情绪和行为,更易觉察到来自他人的消极反馈,进而体验到敌对、愤怒等情绪,在遇到敏感问题时无法抑制自身情绪和行为,更可能发生校园欺凌。

3.3 心理资本和自我控制的中介效应分析

心理资本的中介效应分析:初中生体育锻炼能正向预测心理资本水平,体育锻炼提高了运动能力、身体姿势和身体吸引力,使个体的锻炼自我效能感得以提升,有效降低了个体的不良情绪。人们在参与体育锻炼过程中,大脑产生内啡肽,可以缓解学生生活和学习上的压力,提高学生对自身的认识,体验到更高的身心愉悦感。适宜的体育锻炼会提升个体愉悦的锻炼体验,消除初中生紧张、焦虑、抑郁和愤怒等消极情绪,有利于初中生形成积极乐观的社会心态。个体在长期体育锻炼过程中提高了对挑战性锻炼任务的胜任感,体验到锻炼中更高层次的情感与成就感。集体性运动项目使同伴间的社交关系更加亲密,学生间的支持和接纳使学生体验到更高的心理资本[16]。经常性的体育锻炼使个体对已有的运动量逐步适应,使个体肌肉含量和身体血流量明显增加,继而追求更高水平和更具挑战性的锻炼任务,有效提升了个体运动自信水平。体育锻炼不仅能改善青少年的身体状况,还能培育初中生的运动认知和运动情感,长期坚持体育锻炼能有效培养学生果断坚韧的品质,并通过掌握科学锻炼方法和获得成功体验来提高参与者的自我效能感,从而获得竞争优势的心理资本。积极心理资本能提高个体情绪和行为管理能力,强化个体正向情感体验,有效抑制可能发生的校园欺凌。

自我控制的中介效应分析:体育锻炼通过身体练习方式有效调节人的自我控制能力,是在规范合理的社会框架下,解脱自身的压抑性和冲动性,为人们提供释放身心压力的最佳场所。学校体育对塑造学生人格、强身健心、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培育有重要作用,在学校体育活动中,个体必须要在参与项目特有的规则制约下进行运动,要服从竞赛裁判指挥,避免相互恶意犯规,无形之中提高了参与的体育道德水平。体育锻炼为初中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营造了天然的锻炼情境,体育课严格的课堂常规促使学生自觉维护课堂纪律[17]。心理学家Kopp研究发现个体的自我控制能力能有效抑制问题行为,严格规范个体行为并使其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要求。体育竞赛以严格的规则监控参与者的运动行为,强化参与者竞赛规范意识,久而久之,将规则约束习得迁移至社会生活中并内化为个体日常行为规范,使个体获得更为富足的自我控制资源。高自我控制能力可以改善个体的社会功能,能根据现实情境,主动调整自身的认知、情绪和行为,预测更多的社会适应行为,在面对应激事件和生活中的困难时,能以积极的态度去解决和应对,使自身行为符合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能科学评估自身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进而主动规避校园欺凌。

3.4 心理资本和自我控制的链式中介效应

体育锻炼激发了参与者的个人潜能,提高了参与者的社交能力和身体自尊水平,缓解社会生活中的压力。在运动中同伴间的互相支持、共同合作使参与者体验到愉悦感、流畅感及高峰体验,使参与者的压抑、愤怒、消极等不良情绪得以释放。学生在习得运动技能的过程中,同伴间的技术展示和战术配合增强了彼此间的信任,对在运动技术、器材装备、信息交流等方面帮助过自己的同伴心存感激,运动技能的提高增加了个体自我效能感,体验体育竞赛后的乐观及希望,使参与者的心理资本在体育锻炼中得以锤炼并提升。初中生长期进行规律性的体育锻炼,经常呈现互相支持、互教互学的氛围,学生技能水平得到提高的同时,获得了自信与希望、感恩、宽容、坚韧等积极情感体验,有利于增强学生正性的心理品质。相同趣缘也增进了同伴间的人际关系,满足了初中生的社交需求,提升了初中生的心理资本储备。中等强度的体能训练能强化锻炼者的身体素质,提升运动技能水平,对自身锻炼能力有正确评估,从而增强个体自我效能感,同时提高了初中生意志品质的坚韧性[18]。体育锻炼还能使学生在身心健康改善的过程中体验愉悦,肯定自我能力,促进参与者形体变化,从而增强自信心。体育锻炼氛围使学生产生了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行为,缓解紧张、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参与者的心理资本储备。心理资本是个体充分调动自我控制能力的资源储备库,个体心理资本的储备量越多,就越能为自我控制提供丰富的资源,高自我控制能力的初中生能主动抵制不良环境和消极情绪的影响,很好控制自身行为和情感,使其符合社会规范。高自我控制能力可以改善个体的社会功能,能根据现实情境,主动调整自身的认知、情绪和行为,预测更多的社会适应行为,在面对应激事件和生活中的困难时,能以积极的态度去解决和应对,使自身行为符合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能科学评估自身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进而主动规避校园欺凌[19]。相反,低自我控制能力的初中生对敏感事件缺乏正确认知和理性评价,容易深受外界不良环境和消极评价的影响,更易表现出敌意性和攻击行为,倾向于通过校园欺凌释放认知性冲动和负性情绪。

综上所述,体育锻炼可以直接预测初中生的校园欺凌行为,还能通过心理资本和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间接预测初中生的校园欺凌。体育锻炼是有效增强学生心理资本和自我控制的重要途径,教师要重视心理资本和自我控制在预防初中生校园欺凌中的重要作用,教师组织集体性运动项目,在体育教学中注重培育初中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掌握合理调控情绪和行为的方法,学会处理同伴关系和生活事件,最大程度避免校园欺凌。设置轻松愉快的体育教学情境,注重培养学生社交技能,使学生在体育学习中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社会化发展。

猜你喜欢

控制能力体育锻炼初中生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网络发展对中学计算机教学的影响
太极拳和慢跑锻炼对老人静态姿势控制能力影响的研究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
中小企业成本控制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体育锻炼对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