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微课对小学科学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的实践研究
2023-05-10梁辰
梁辰
摘 要:微课作为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的新媒体,也是课程建设研究的新焦点,新范式。微课与教师专业化发展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关系,以微课的录制及有效使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落脚点,必将对小学科学教师专业化发展起着较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小学科学;微课;资源建设;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3)04-0052-03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政策的推出,对课堂教学提出了“减量不减质”的更高标准,对教师的专业化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科学教师不但要有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实验操作技能及教育科学研究能力。
微课作为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的新媒体,也是课程建设研究的新焦点,新范式。微课是教学活动的具体实践,微课的设计就是教学研究的过程。小学科学微课的开发利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落脚点,借助微课程这一工具,教师们可以将隐性成果显性化、显性成果标准化,切实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微课应用于小学科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优势
(一)较好的解决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
目前,小学科学教师队伍存在着城乡师资不均衡、年龄结构老龄化,专职教师少、师资不稳定、所学专业不对口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在教育变革新形势新要求下,提高小学科学教师专业发展迫在眉睫。微课的出现可以很好的解决不同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教学资源不均衡的情况,使得教师之间的交流不必局限于一个学校或一个地区,可以满足不同区域的教师之间合作交流的需要。教师可以随时在网上获取到优质的课程资源,学习其他教师的宝贵经验。同时教师也可以上传自己的微课资源,通过同其他教师的点评和交流,查找自身不足,提高自身的教學技能。
(二)有效把握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难点
“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视频。它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教师成长的新范式。微课程的设计是一个具体教学内容的设计过程,一般具有明确的指向性,是对课程重点、难点的重点解析,丰富多彩的呈现形式使得课堂的重点、难点教学内容得以很好的突破,有利于教师对知识的消化、吸收及对学生深度思维的引导。
(三)教师都可以成为研发者
微课容量很小、播放时长很短,因为它的传播形式多种多样,可以用网络视频、手机播放等方式进行传播。微课的录制也非常的简单易行。教师既可以在专业的录播教室进行专业的录制,也可以使用dv、数码相机、手机进行录制,或者直接在电脑上使用录屏软件进行录制。这使得录制一堂微课程显得简单易行。因为微课课程短小,录制方便,人人都可以成为微课程的研发者。课程的研究是为了更好的开展教学的需要,研发的内容也是教师感兴趣的,能够胜任的,所以研究的内容非常具体、明确,研究成果十分容易被转化。
二、利用微课推动小学科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策略
对于教师而言,微课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突破教师传统的听评课模式,教师的电子备课、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的资源应用将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师教研将大有作为,并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研究怎样利用微课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积极开展科学教师实验及信息技术技能培训
1.小学科学是以科学探究为主要的学习方式,一节科学、规范、严谨的实验微课对学生学习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教师的实验动手操作能力在实验微课中有充分体现,加强科学教师的实验操作技能培训是保障优质实验微课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科学教师专业素养的有效策略。
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微课的制作中,这个“器”就是指教师信息技术的能力。微课涉及到了许多信息技术知识,体现了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和能力,教师信息技术的能力对微课的制作起到很关键的作用。微课的录制虽然比较简单易行,手机进行录制,或者直接在电脑上使用录屏软件进行录制。科学教师队伍中, 很多教师年龄偏大,兼职较多,信息技术素养有待提高,微课录制及剪辑的培训会大大提高科学教师的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水平和学科融合能力。
(二)利用微课形式转化集体教研及名师工作室教学成果
1.集体教研是课例研讨的主阵地,小学科学教材中涉及四大领域内容,18个主要概念建构的典型课例,在教师研修过程中,以微课展现的微问题为中心,针对问题进行集中的公关、研讨。例如授课前,授课教师可以事先根据教学的重点、难点,制作成相关微课程。然后再组织教师进行集中观看,微课课程能否很好的展示课程的重、难点,为要讨论的内容划出了一个清晰的脉络。然后再由授课教师针对相关需要研讨的问题提出问题,进行集中讨论,集思广益,进行教学重点的攻关。在攻关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学习其他教师的宝贵经验,增加自身的教学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
2.借助名师工作室,利用微课形式转化教育教学成果,以点带面,促进科学教师队伍专业素养提升。名师工作室具有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可以把名师工作室成员教师的课后反思、教材解读、实验说课等内容录制成短小、精炼的微课,形成教师成长生成性系列配套资源,利用配套微课资源开展小学科学主题教研活动,简短的微课展示相较于传统教研方式,更有助于教师从大单元的整体视角出发,聚焦于少而精的学习内容,逐步实现从小概念到大概念的知识体系建构。微课程的理论是把理论、大学问嵌入小现象或小问题的解决过程当中,以小见大,通过这种导航的方式,缩小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便于教师的理解和应用,既能够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又提高了科学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同时有效的促进了教师队伍专业发展。
(三)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既提高了微课质量,又培养了科学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
可以举办科学教师实验微课大赛,中青年科学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通过比赛可以提高教师的微课制作水平,互相学习教学先进经验,磨练、提高教学技能。随着微课的不断发展,新的微课与校本研修的结合形式必将多姿多彩。
(四)建立微课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提高科学教师的专业知识储备
建设优秀教学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或资源库,将教师优秀教学资源放在共享服务平台上,以供教師进行观摩、学习。促进优质资源的共享、交流和发展。充分利用现有本地资源、平台与国家资源进行互通,以满足教师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教师利用微课进行自主学习,加工生成性资源,开发相关微课课程,为中青年科学教师提供了有效的教学支架,为改善因科学教师队伍不稳定带来的专业素养较低的问题提供了捷径,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知识储备。
三、微课实践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技术能力依然是微课制作的瓶颈
目前,科学教师教师队伍老教师占比很大,信息技术知识更新较慢,对新技术了解少,不愿主动学习,遇到困难不愿花精力去解决,这些因素是制约微课质量的一个主要原因。
有些科学教师制作微课的表现形式不够丰富,微课作品的样式不够多样化,表现手法不够生动鲜活,达不到较理想的教学效果。甚至还有些 微课作品的设计、开发和制作与教学活动相关性不强,达不到微课在教学中运用的初衷。微课不仅以展示教师 教学水平为目的,也要以更好地服务于教学为目的。如果教师只是把平常的教学过程简单地录制为视频,就失去了启迪学生思维的意义。微课质量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要制作出高质量的微课,就要把教学内容放在第一位,只是注重技术上的呈现,也不会制作出高质量的微课。
(二)微课在课堂教学中不可替代实验探究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一个人要想使现有的知识成为自己的知识,必须亲自从事发现的行为”。科学课程恰恰是一门以通过学生观察、实验发现为基础的综合性学科。通过实验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注意,想象分析,思维概括和创作想象能力。微课能够将信息技术与科学教学巧妙融合,对教学难点的突破有较大的帮助,同时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性。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如果过多地在课堂中使用实验微课,学生无法亲历探究发现的过程,无法变成“自己的知识”,学生缺失了实践操作,分散削弱了学生的关注力、思维力,忽视了学生真正的思维交流和碰撞,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反而制约了教师与学生的发展与自主成长。因此教师不仅要善于利用微课,更应该提升自身的教学基本功,用扎实的教学、多彩的课堂吸引每一位学生,用有效的互动交流调动每一位学生,让微课服务课堂,服务于学生思维及素养,这样的课才更加精彩。
网络学习是大势所趋,尤其是疫情三年带给新教育形式的变革,微课作为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的新媒体,也是课程建设研究的新焦点。微课与教师专业化发展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关系,以微课的录制及有效使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落脚点,必将对小学科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及网络资源建设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