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真任务情境 促深度学习生发
2023-05-10赵俊李胜凯
赵俊 李胜凯
摘 要:深度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开展的具有挑战性的学习活动,美术学习活动亦是如此。为破解当前美术学习中存在的浅显化、片面化、碎片化、机械化等问题,以“广告与招贴画”教学为例,随教学进程设置了不同的真实性任务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问题解决过程,对学习任务进行深度加工,让他们体验美术学习成功的快乐,以促进深度学习的生发。
关键词:小学美术;情境教学;任务情境;深度学习;生发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3)04-0032-04
深度学习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实际教学中,有时美术教学为强调学习的愉悦性而忽略学习的严肃性,为突显教学的任务性而忽略学习的系统性,为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而忽略教师的主导性,为追求过程的趣味性而忽略学习的专注性,学生的学习存在浅显化、片面化、碎片化、机械化等问题,这严重影响深度学习的发生、生长,制约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建议,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教师要以任务、主题或项目的形式开展教学,将知识、技能嵌入其中,通过综合性、创造性的艺术实践活动,促进学生深度理解知识、技能,提升综合能力”,这也应是美术学科深度学习生发的重要途径。
“广告和招贴画”一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需要学生明白广告与招贴画设计的目的与用途,设计、制作招贴画作品,并能够运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体会招贴设计的应用性、审美性和趣味性。教學中,教师通过设置“保护环境”公益活动的真任务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环保”主题的问题解决过程,对学习任务进行深度加工,创作出一件“设计”与“应用”兼备的招贴作品,让他们体验美术学习成功的快乐,以期促进深度学习的生发。
一、勾连生活,链接学生先拥经验
“‘儿童——知识——社会’是李吉林情境课程设计的三维基础,强调儿童的周遭世界和社会生活是学科知识学习的重要资源,并主张通过真实或模拟的情境,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世界有机地链接在一起。”学生带着自身经验参与美术学习,有的是日常生活经验,有的是以往所学知识的内化并在生活中得以实践的经验。但这些经验只是储存于学生记忆表象之中,他们难以主动调取这些经验参与美术学习,教师需要利用这些储存的经验,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与经验之间沟通的桥梁与联系,使之能够自觉参与学习,融入新知识结构并得到进一步提升,并让学生的参与动机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
因此,本课教学伊始,教师在教室前放置了一幅《赵老师的快乐课堂》手绘招贴画,学生进入教室时都会好奇地聚集在招贴画前观看。这样,一张手绘招贴画就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主动获取“从标题文字知道今天上课的是赵老师,看起来这节课很有趣”“从文字和图片知道今天我们要学设计招贴画”等信息,并表示学校门口、公告栏、走廊过道、商场、画廊等地都曾经见过这样的招贴画,进而直观理解“像这样张贴在公共场所用来作宣传的图画就叫广告招贴画”,顺其自然地解释了招贴广告的意义并导入课题,解决了对“广告招贴画”一词的理解难点。手绘招贴图片与师生交流语言创设的生活情境,在学习与学生生活之间搭建了桥梁,引导学生思维的主动参与,让他们明确今天的学习主题,并对学习内容有了朴素的认知。
二、虚拟交互,获取学科本体知识
虚拟化情境由虚拟现实技术创设,它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生成与一定范围现实世界在视、听、触觉等方面高度近似的数字化环境,通过与该数字化环境进行交互,能够产生亲临现实世界的体验。”利用虚拟化情境开展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主动与学习内容进行体感交互,激活学科思维,开展美术学习活动。本课教学设计时,教师利用FLASH软件制作了游览城市广场夜景的情境,首先让学生找一找隐藏在情境中的广告招贴画,说说这些招幅画的作用与价值,了解它们的实用价值。其次,设计了一个在城市广场尽头张贴了三张不同主色调广告招贴画的情境,“如果你站在个广场中,看远处的三张广告招贴画,哪一张会先引起你的注意?”学生表示红色的很醒目,直观理解“鲜明醒目的色彩”是招贴画设计的一个重要元素。随后,教师放大红色的广告招贴画,让学生“近距离”观察,发现画面中“文字”和“图形”要素,在找一找“画面中最有趣的地方”的讨论中,学生初步感知“巧妙奇特的创意”是设计灵魂,明悉“文字+图形+色彩+创意=广告招贴画”这些设计要素,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重点。虚拟情境摒弃了教师的单向说教,让学生具身参与学习活动,既感受美术学习的趣味性,也在主动发现中轻松习得本课学科本体知识,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三、任务驱动,推进深度学习发生
“在真实性问题情境设计中,任务的情境强调真实性,突出任务与真实世界的关联。”富有挑战的真实性任务情境,可以让学生“像设计师一样”开展设计活动,合理、灵活运用美术知识、设计要素完成学习任务,推进深度学习的发生。掌握招贴设计的方法是深入学习的基础,能够设计出实用与美观兼具的作品是本课的难点。了解了广告招贴画的构成要素,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将这些元素简单组合成一个画面不难,但是能够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设计意图,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还有一定的困难。“广告与招贴画”一课学习适逢学校“世界环境日”主题教育宣传周,将“为学校‘世界环境日’宣传周设计一幅招贴画”作为学习任务,以“环保”为主题开展教学,可以实现学习设计方法、经历“像设计师一样设计”过程以及实际生活应用的多赢。因为“知识本身就是情境性的,只有让学习者融入知识的产生、存在和运用所置身的情境之中,成为这一情境的一部分,担当或扮演情境中的角色,学生才会按照角色的需要进行思维、情感和语言的活动。”
(一)任务一:运用直觉思维尝试组合要素
广告与招贴画设计是一种图像化的表达,它可以是事实或生活的表象,也可以是符号或象征,学生需要运用这些图像元素来表现主题,以传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当学生已经了解广告与招贴画的基本组成要素,也初步感知各要素组合的基本方法与策略,这时教师安排了一个小练习任务,“请同学运用身边的素材,通过拼贴添画的方法,创作一个环保主题招贴画。”这时,学生运用直觉思维将欣赏所得,根据自己的直观理解将各招贴要素组织在画面中,基本完成了一幅广告招贴画的练习。但他们这时的作业被过多束缚在“招贴要素”“环保主题”等具体问题上,被实用的知识所围困,他们的作品还缺少艺术审美的参与,还未能体现出应有的创新、创意,画面缺少趣味性。通过与优秀设计作品的对比,学生也希望通过深度学习,以进一步完善作品。
(二)任务二:指向思维发散绘制设计草图
“发散是指思维朝着不同的角度与方向扩散,其意义在于能够提出更多的解决方案和设想,更多的创意和构思。”适时欣赏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域限,激活学生的创意思维,同一主题不同作品的欣赏,相似画面不同的组合方式,让学生明白不同的表达策略可以产生不同的审美趣味,不同的画面组织传达的意义也有很大的不同,同时也理解广告和招贴画中简练幽默的文字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通过“说说这些广告和招贴画运用了哪些巧妙的创意以及手法来吸引眼球?”“你还有什么好的创意?”等话题讨论,学生可以发现设计师笔下夸张、拟人、象征等设计方法,还发现其中荒诞怪异、解构重组等反常规设计手法,感受设计形成的新颖形象,体会设计带来的新鲜感受,理解图形与创意在设计中的重要作用。这时,学生对环保主题的创作有了新的创意、新的构思、新的理解,教师再让他们把不同的构思与创意利用设计草图及时记录下来,一个个“金点子”、一幅幅小稿子,在深度参与中满足了学生“像设计师一样”创意表达的需求。虽然学生在课堂上短时迸发的创意看起来有些简单、粗陋,但却是他们对主题多元的、独特的理解与发现,发展了思维的灵活性与流畅性。
(三)任务三:指向思维聚集完成海报设计
“聚集是通过比较分析,从中众多方案和设想中找出最好的解决方案。”完成设计草图后,“选择哪一个方案作为‘世界环境日’校园宣传周海报最终创作蓝本”“如何最优化地表达出环保主题创意”“如何让你的海报更吸引人”,学生通过进一步思考,逐渐让自己的设计有了明确的指向性,尽力让最终作品能够丰富环保主题内涵,传达广告招贴画的意义表征,努力让观者直观读懂自己的设计意图。这一过程指向聚集思维,让学生将不同的创意汇集,完成既有创意也具有一定艺术性的主题海报设计任务,让作品新奇、真实,有思想、有逻辑,每一个学生都展示了思维的独创性,发展了思维的稳定性。
四、思维审辨,发展审美判断素养
课堂评价是课堂教学活动不可忽略的一部分,在美术教学中,作业评价不是判断学生创作作品美不美,而是通过评价弥补他们创作的不足,或者启发新的创意,发展审辨思维。然而教学中,对于学生美术作业评价,教师常只简单让学生说说“喜欢谁的作品,不喜欢谁的作品”,或者“说说自己和同学作品中的成功与不足之处”,评价环节囿于程式化的模式之中,这已不能满足学生审美判断素养提升的需求。情境化评价是“基于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在真实問题的解决过程中的表现,及时对其思维方式、问题解决方法、应用知识与技能的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在情境化评价中学生既可对自己的美术作品“进行分析、综合和评价”,也可以“通过相互评价,进一步审视自己的决策过程”,促进审美判断素养的提升。本课作业评价环节,教师围绕广告招贴画的“实用价值”设计评价情境,引导学生以“哪张海报最吸引你?”“你觉得哪幅作品可以作为今年学校‘世界环境日’的宣传海报?”“这幅作品张贴在哪里更合适?”“如果选择四幅作品作为一组广告招贴画,你认为哪四张更合适?”等应用性问题开展评价活动,通过深入欣赏、交流,学生主动发现自己与他人练习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之处,及时调整和完善设计方案,让自己的作品能够更加适合“世界环境日”海报宣传要求。学生在分析、综合、比较中促进反省思维参与评价的全过程,促进了审美判断素养的提升。
五、情境展示,升华设计活动意义
“广告与招贴画”属于“设计·应用”领域学习内容,其作品要求艺术性与实用性的统一,其中实用性是学生作品中设计属性的外显。李吉林情境课程观指出要“发展儿童道德性、社会性和智力性”,课程实践中“‘情’是情境课程的出发点,也是追求的目的和归宿”,让学生真正感受设计作品的实用性,也应是这一课“情”这一目标达成的落脚点。本课学习后,结合学校“世界环境日”主题教育活动,将学生的作品张贴在学校橱窗、展板以及美术教室门前的廊道上,有的经过扫描放大后张贴在学校周边的公共展示区域,还有的通过学校微信公众号进行展示,这些作品很快就吸引了师生家长以及社会人士的观看,展示作品的场所成了校园里最热闹的地方,学生在教师、家长、同学的交流和称赞中感到自豪。这样的方式不仅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招贴画的实用价值,还让更多同学了解招贴画设计的艺术价值,更让小设计师们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提高学好美术的信心。
指向情境任务创设的美术教学对于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受到广大美术教师的关注,但其对学生的促进是隐性的,其运用的方法与策略也是默会的。如何最大化地发挥真实性任务情境在美术教学中的教育价值,真正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生发,发展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这仍需更多的实践研究。
参考文献:
[1]郭 华.深度学习及其意义[J].课程·教材·教法,2016,(11):25~3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112.
[3]裴新宁,王 美.为了儿童学习的课程——中国情境教育学派李吉林情境课程的建构[J].教育研究,2011,(11):89~103.
[4]郑 权,张立昌.虚拟情境:儿童观察学习的时代场域[J].中国教育学刊,2019,(4):11~15.
[5]刘 徽.真实性问题情境的设计研究.全球教育展望[J].2021,(11):26~44.
[6]李吉林.为儿童的学习:情境课程的实验与建构[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395.
[7]周至禹.思维与设计(第2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209.
[8]梁 影,倪其育.基于情境学习理论的学习环境设计原则[J].扬州大学学报 (高教研究版),2009,(2):8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