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边疆部队训练伤影响因素及其防控改进策略

2023-05-09高宏生袁耀宗邹宏雷刘阳军

武警医学 2023年4期
关键词:组训骨干官兵

高宏生,袁耀宗,邹宏雷,刘阳军,冯 鑫,刘 伟,陈 莉

军事训练伤是部队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官兵健康和部队战斗力生成。随着新《军事训练大纲》(2022版)的颁发应用,军事训练伤的影响因素及其防控策略也会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现有军事训练伤的研究因调查对象的不同,训练内容和强度的不同,其发生率也不尽相同。同时,因部分影响因素和改进策略较为宽泛和笼统,其防控尚缺乏一定的指导性和针对性。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结合医疗巡诊和集体座谈,对某边疆部队基层官兵1年来军事训练伤发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通过科学组训干预效果推定其防控改进策略,以此为边疆基层部队的军事训练伤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2021-06至2022-06武警某边疆总队基层官兵1年内训练伤病相关资料,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41个中队官兵为调查对象,调查对象年龄18~34岁,中位数22岁;身高163~188 cm,平均176 cm;体重58~77 kg,平均63 kg;未结婚占比92.59%,义务兵占比53.05%,大专生占比52.85%。入选标准:(1)服役至少1年;(2)在非执行任务期间主要以训练为主的基层官兵。

1.2 研究方法 根据部队任务性质将研究对象划为执勤组、特战组,按照《军事训练大纲》(2022版)严格组训,后者(一类人员)比前者(二类人员)训练时间更长、强度更大。按照科学组训有无专家指导监督将研究对象划分为干预组、传统组,干预形式主要有定期培训班长骨干科学组训方法,定期对全体官兵进行训练伤防治科普宣讲,定期规范培训卫生队军医和卫生员,定期让军医检查指导中队训练伤预防措施落实情况。调查方式主要采用手机问卷星调查、班长骨干集体座谈等方式,其中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基本信息(年龄、文化、婚姻、身高、体重、饮食习惯等)、组训情况(训练时长、自我感觉训练强度、训练前是否做热身运动等)、训练伤情况(训练伤类型、训练伤部位等)和干预情况。本调查问卷利用中队下午学习时间以匿名形式集中作答,作答前调查员做出相关指导语说明,引导官兵克服心理担忧做出正确选择;填写时问卷星系统要求所有题目必须作答,如有漏填项或填写逻辑错误并适时提醒;填写后由后台审核人员进行核对检查,如有误填项或明显错误者重新发回再次核对填写。本次调查人数为1525人,回收有效问卷1525份,有效率100%。

1.3 诊断标准 依据《军事训练伤诊断与防治原则专家共识(2022版)》[1]诊断标准,通过巡诊医师的诊断及其复核,结合问卷调查综合判断,凡在参加军事训练中所发生的各类损伤,导致功能障碍,影响正常训练一天以上者诊断为军事训练伤。军事训练伤发生次数的记录标准是同一人、同一部位间隔>7 d记为多次,≤7 d记为一次;同一人不同部位受伤记为多次;致伤原因与军事训练无关,或军事训练伤为次要诊断的不计入。

1.4 统计学处理 利用“问卷星”填写调查问卷,将调查数据导入到SPSS23.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比表示;记数资料两组之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训练伤影响因素应用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基层部队训练伤发生情况 在调查1525人中,训练伤总体发生率为20.52%。其中,软组织损伤30.56%(包括肌肉劳损24.46%,腱鞘炎占3.02%),骨与关节损伤占21.57%(包括关节损伤脱位占11.54%,椎间盘疾病7.80%,骨折2.24%),器官损伤占0.85%,其他占8.66%。训练伤发生部位下肢多于上肢,下肢28.12%,上肢13.67%;训练伤发生时机在长跑、负重跑、障碍跑和器械训练中发生率最高。训练伤发生后未处置的约占16.96%,在现场及卫生队处置的约占58.04%,去体系医院处置的约占15.20%。

2.2 基层部队科学组训防控效果 训练前热身、训练中组训官兵伤病防控效果满意率均超过85%,而训练后放松、训练量突然加大官兵效果满意率均低于35%(表1)。调研座谈发现,85%班长骨干按照训练大纲均能实施科学组训,训练方法路径较为正确,基本能做到全面发展,区别对待,循序渐进,间歇训练。

表1 某边疆基层部队军事训练前后组训伤病防控效果满意人数

2.3 基层部队训练伤诱发因素 应用有无训练伤二分类变量构建多因素logistic回归,并对自变量按照水平从低到高依次赋值,分析发现军龄因素OR(95%CI)为0.856(0.785,0.932),文化层次因素OR(95%CI)为0.820(0.703,0.957),二者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军龄越短、文化层次越低,越容易发生训练伤。训练强度过大、训练休息不够、训练动作不当、训练心理紧张、训练热身不足均没有统计学意义(表2)。

表2 某边疆基层部队训练伤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4 基层部队不同组训方式训练伤情况 执勤干预组和特战干预组所有中队干部、班长骨干均经过科学组训培训并能严格落实相关训练伤预防措施,执勤传统组和特战传统组仍按前期传统组训方式训练。经过1年训练后比较发现,特战传统组比执勤传统组训练伤发生率明显增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两个干预组比对应传统组训练伤发生率明显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个干预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某边疆基层部队不同组训方式训练伤人数比较

3 讨 论

3.1 基层部队训练伤总体发生率控制在中低水平,还需要做到针对性防控 本调查发现,该基层部队1年内训练伤总体发生率为20.52%,处于现有研究报道的中低水平[2-5]。1999年黄昌林[6]主编的《军事训练医学》提出解放军常规部队年度训练周期内军事训练伤发生率为30%~40%;2009年和2010年黄昌林等[7]对全军军事训练伤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为15%、18.7%;2020年朱成杰等[8]发现,某基层部队训练伤发生率为66.1%;2022年吴秀双等[9]报道新兵训练伤(观察周期为14周)发生率为15.25% ;2022年任晓兰等[10]研究驻高原武警某部官兵训练伤发病率为20.65%。上述训练伤发生率相关报道不尽相同,有的差别很大,究其原因主要是研究对象涵盖范围、区域、兵种、周期各不相同,训练大纲不断更新,判别标准略有差异,而本研究是基于2022年3月前后两个阶段基层部队落实相应新旧训练大纲基础上得出的结果,尤其是自疫情爆发流行以来,导致训练方式、训练强度、训练时间出现较大变化。训练伤发生部位下肢多于上肢(下肢28%、上肢13%),软组织损伤占比30.56%,骨与关节损伤占比21.57%,均与相关研究一致[11, 12]。训练伤病在特战大队明显,主要同训练量和比武竞赛集中考核有关。训练伤病在军龄较短和复退老兵明显[13],尤以复退老兵为主,而预提、晋级警士、警官则相对较少,提示军龄较短战士不熟悉训练伤防控,复退老兵有退役后的带病顾虑和规避训练的想法[14]。应做到针对性训练和防控,确保训练伤发生率降到最低,从而最大程度规避非战斗减员的发生[10]。

3.2 基层部队基本能够按纲施训,还需要提高班长骨干科学组训的综合水平 调研座谈发现,90%以上班长骨干按照训练大纲均能实现科学组训,均能在训练前采用慢跑或针对不同科目进行动态拉伸热身,时长10 min,较为科学合理。调查问卷显示,基层部队训练前热身、训练中组训官兵伤病防控效果满意率均超过85%,而训练后放松、训练量突然加大官兵效果满意率均低于35%,其根本原因是大多数战士不了解不同性质训练应有相应针对性的肌肉放松时间、频次、方式和部位,针对体态异常和身体薄弱环节很难以展开相对应的纠正性训练和功能性训练[15]。大多数班长骨干有时在科目临时改变或比武竞赛前的强化训练情况下,不能判断训练方式及其负荷量是否过大或过小,存在单一训练或盲目训练的情况。执勤干预组和特战干预组与对应的传统组比较,训练伤发生率明显降低,说明严格落实有针对性的科学组训,在某种程度上就可以防控训练伤的发生。因此急需要提高班长骨干科学组训综合水平,包括运动医学相关健康知识、训练伤发病原因和机制等,让班长骨干明确知道在临时改变训练计划后为什么要这样训练,而不能那样训练,做到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做到科学组训质量不降,训练伤发生率不增,官兵训练效果不减的水平。

3.3 基层部队能够针对训练伤影响因素开展常规防控,还需要增进现代化防控水平 本研究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军龄越短、文化层次越低,越容易发生训练伤,而训练强度过大、训练休息不够、训练动作不当、训练心理紧张、训练热身不足均没有统计学意义,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明基层部队能够针对训练伤诱发因素开展防控科学合理,解决了部队常常因为训练强度、时间、动作和热身不够科学导致训练伤高发问题。针对入伍时间不长、文化层次不高的战士,应重点关注并集体培训相关训练伤防控科普知识,真正做到学以致用;针对作战属性不同的部队,应重点筛查训练伤发病的真正原因[16],用现代化监测和诊疗手段防控训练伤[17,18]。军事训练全过程健康监测与评估应借助现代化工具来开展[19,20],在训练前、训练中和训练后均可用便携式运动心电设备了解心血管情况,应用智能化运动功能评估设备了解运动损伤情况,应用训练伤零期诊断技术了解损伤早期情况[21,22]。为了做好训练伤防控,本研究团队1年来对示范中队应用现代化训练伤防控技术,定期培训班长骨干科学组训,定期对全体官兵进行训练伤防治科普宣讲,定期规范培训卫生队军医和卫生员,定期让军医检查指导中队训练伤预防措施落实情况,严格落实科学组训。防控训练伤应借助现代化手段,应规范培训科学组训班长骨干,应开展全过程健康监测与评估[23]。

综上所述,本研究对某边疆基层部队训练伤现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论证,认为其训练伤总体发生率处于中低水平,防控改进重点应关注军龄较短和文化层次较低战士的科学训练和伤病防控,应重视训练后有针对性的肌肉放松,应提高训练骨干科学组训及训练伤防控技能水平。本研究可以为制定训练伤针对性防控措施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组训骨干官兵
核心研发骨干均16年以上!创美克在产品研发上再发力
机务士官组训能力培养研究
武警四川总队组织官兵进行健康体检
基于微格教学的士官组训能力培养构想
骨干风采展示
海军官兵守卫在海防一线
学员队干部在课余体能组训中的作用分析
关于组建“一线话题”骨干队伍的通知
95式自动步枪精度射击的组训方法
朝鲜官兵高呼“捍卫金正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