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重风险因素交织 世界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
——2023年世界经济形势展望

2023-05-09石庆焱李婧婧郝悦朱祎

中国国情国力 2023年3期
关键词:经济体经济

石庆焱 李婧婧 郝悦 朱祎

2022年,新冠肺炎疫情反复、俄乌冲突、供需失衡对全球经济运行产生深刻影响,商品价格持续高位,在主要经济体连续大幅加息作用下,下半年全球通胀有所缓解但形势依然严峻,国际金融市场深度调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主要经济体中,美国、欧元区经济颓势渐显,日本经济缓慢修复,新兴经济体增长分化。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以下简称OECD)于3月17日发布《中期经济展望》报告,估计2022年世界经济增速为3.2%,较上年大幅回落2.9个百分点。展望2023年,OECD指出,主要经济体核心通胀压力依然较大,在强势美元导致的本国货币贬值及输入性通胀压力下,多数经济体通胀率仍将远高于目标水平,宏观政策仍将继续收紧,并持续对经济状况产生影响。同时,随着美欧银行业流动性危机不断蔓延,全球货币政策走向充满不确定性,金融脆弱性加剧。此外,极端自然灾害、地缘局势动荡和劳动力市场持续紧张等负面因素叠加,世界经济疲软乏力的现状没有根本性改变,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预计2023年世界经济增速进一步回落至2.6%,处于历史相对低位。

一、2023年世界经济复苏面临较大不确定性

(一)世界经济前景依然脆弱

OECD《中期经济展望》预测,2023年世界经济增速预期为2.6%,虽较2022年11月预测值上调0.4个百分点,但较2022年增速回落0.6个百分点;2024年增速预期将小幅反弹至2.9%,较2022年11月预测值上调0.2个百分点。报告指出,在食品、能源等大宗商品价格回落、主要领域市场信心有所回升以及中国防疫措施优化调整支撑下,2023年全球经济活跃度将有所恢复,但经济预期小幅上调并不意味着脆弱的经济前景将有根本性好转。在全球金融环境收紧、俄乌冲突、通胀高企等风险因素持续影响下,2023—2024年世界经济年均增速将为金融危机以来(除2020年疫情时的经济衰退以外)的最低水平。

多数经济体经济增速将进一步放缓。OECD预测,2023年,G20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速预期为1.1%,较上年回落1.2个百分点;G20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增速预期为3.7%,与上年持平。主要经济体中,除中国、日本外,其他经济体经济增速均将低于上年水平。具体来看,2023年初美国市场信心回升及个人消费超预期增长表明市场需求正在恢复,带动经济预期好转,但核心通胀依然高企叠加近期银行业危机持续蔓延,美联储货币紧缩政策陷入“进退两难”困境,并对未来增长预期产生负面影响,美国全年经济预计增长1.5%,较上年回落0.6个百分点。因能源供应改善及价格下降,欧元区有望避免陷入经济衰退,但在强紧缩政策、核心通胀涨势强劲、俄乌冲突等影响下,经济下行风险依然较大,全年经济预计增长0.8%,较上年回落2.7个百分点。防疫措施放开带动国内消费特别是服务业恢复加快,但海外需求依然疲弱以及对外贸易条件加速恶化对经济恢复构成拖累,日本经济预计增长1.4%,较上年加快0.4个百分点,但较2022年11月预测值下调0.4个百分点。随着中国防疫措施优化调整,叠加流动性相对充裕、通胀温和可控,近期消费、投资等多项经济指标的回升向好,表明经济恢复或将较预期更为强劲,中国经济预计增长5.3%,较上年增速加快2.3个百分点,较2022年11月预测值上调0.7个百分点,并有望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复苏。受全球流动性收紧及国内高通胀影响,印度投资、消费疲软表现或将对经济造成持续拖累,经济预计增长5.9%,较上年回落1.0个百分点。其他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预计将进一步放缓,2023年整体平均年增速仅为1.0%。韩国(1.6%)将受益于中国强劲增长的外溢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金融环境趋紧的负面影响;受金融环境恶化、外需疲弱、高通胀以及国内政局不稳定等影响,巴西(1.0%)和南非(0.6%)经济增长预期在今明两年持续放缓;经济和金融制裁的影响将进一步显现,俄罗斯(-2.5%)经济将继续负增长(见表1)。

表1 世界及部分经济体2023—2024年GDP增速预期 单位:%

多重风险因素交织,世界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OECD报告认为,尽管大宗商品价格回落和中国防疫措施优化调整支撑了2023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期小幅上调,但这些积极因素带来的增长效益有限且短暂,世界经济疲软乏力的现状没有根本性改变,全球下行风险仍然较大。主要风险因素如下:一是全球经济陷入滞胀的风险依然存在。OECD报告认为,当前主要经济体核心通胀仍处高位,在强势美元导致的本国货币贬值及输入性通胀压力下,多数经济体通胀率仍将远高于其目标水平。同时,劳动力市场紧张将继续推高工资水平,加大工资与通胀螺旋上升的风险。1月10日,世界银行发布《全球经济展望》报告,将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1.7%,并指出,若全球通胀未能有效控制,2023年增速将在1.7%的基础上进一步下降0.4个百分点。二是全球金融脆弱性加剧。当前全球流动性急剧收紧推动融资成本上升,许多经济体政府偿债压力攀升、企业及家庭贷款违约可能性加大、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潜在损失风险上升。近期美国及欧洲银行业危机不断发酵,引发了市场对于流动性危机的担忧,全球金融脆弱性加剧。随着流动性危机的不断蔓延,全球货币政策走向充满不确定性。此外,货币紧缩政策导致主要经济体名义房价显著下降,历史经验表明,房地产市场低迷会严重拖累经济活动,并加剧金融风险。三是地缘政治风险持续加大。在俄乌冲突背景下,世界经济被迫分裂为若干集团,加剧了地缘政治紧张局面,阻碍了资本、资源的跨国流动和全球经济多边合作,G20经济体实施进出口商品限制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全球价值链日益分散,由地缘政治冲突引发的地区经济增长放缓和货物贸易价格攀升的中期风险持续增大。

(二)全球贸易改善有限

全球货运需求依然疲弱。先行指标显示市场需求延续低迷态势。2023年2月份,IHS Markit全球制造业PMI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8.3%,虽较1月份回升0.8个百分点,但仍连续12个月低于50%荣枯线,表明全球制造业产品需求收缩改善缓慢。高频数据同样显示大宗商品货运需求恢复程度较为有限,3月28日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为1402,较2月16日的年内最低(530)上涨164.5%,较年初上涨12.2%,但仍处于历史相对低位。运价及供应数据继续下行。2月10日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SCFI)跌破1000点信心线,3月24日跌至908.35点,连续9周下跌,较年初下跌14.4%。2月份,全球供应链压力指数为-0.26,为2019年8月以来首次转负。市场分析指出,尽管中国经济复苏带动港口货运量有所回升,但海外需求依然偏弱,且近期经济数据显示,美国通胀韧性较强,以集装箱运输为主的耐用品仍处于结构性库存过剩。

全球贸易近期仍相对低迷。3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以下简称WTO)发布最新一期货物贸易晴雨表指数为92.2,较2022年11月下降4.0点。其中,汽车产品(105.8)继续高于趋势水平100,出口订单指数(97.4)趋于好转;但集装箱航运(89.3)、空运(87.8)、电子元器件(84.9)和原材料(92.0)降幅较大。WTO预测,2023年一季度全球贸易将延续2022年四季度以来的疲软态势,但出口订单指数的修复表明全球贸易趋势或将随着中国经济复苏而提振。3月23日,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以下简称UNCTAD)发布《全球贸易更新报告》显示,在全球需求疲弱、地缘政治冲突持续以及保护主义、逆全球化加剧等不利因素影响下,预计一季度全球货物贸易额将增长1.0%,全球服务贸易额将增长3%,均维持较低增速。随着中国经济复苏加快、全球跨境限制措施放开,全球服务贸易特别是旅游业将加快恢复,并有望带动全球贸易在下半年有所好转。

全球贸易前景面临较大挑战。世界银行报告指出,全球货币政策趋紧、财政政策转弱、商品价格波动和地缘政治不稳等因素将对全球供应链形成新挑战,贸易活动将在一定时期内持续承压,2023年全球货物及服务贸易量增速预期仅为1.6%,较上年回落2.4个百分点,较2022年6月预测值下调2.7个百分点。同时据UNCTAD发布的《2022年海运评述》,2023—2027年海运贸易量平均增速为2.1%,远低于前30年3.3%的平均增速。联合国《2023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预测,2023年全球贸易量将进一步下滑,在基准情景下,预计2023年全球货物和服务贸易量增速为-0.4%,远低于2022年6.0%以及2000—2021年4.5%的平均增速。

(三)全球通胀水平整体回落,但通胀压力仍然显著

主要商品价格有所回落。据世界银行数据,2023年2月,国际能源价格指数为110.6(2010年=100),同比下降17.0%,创2021年以来最大降幅;非能源价格指数为117.2(2010年=100),同比下降8.9%,创2019年5月以来最大降幅。其中,农产品、化肥、金属和矿产价格指数分别为116.9、167.9和112.0,同比分别下降5.5%、14.5%和14.6%,跌至2022年以来的相对低点,但距离2020年疫情前100点以内的水平仍有较大差距。下阶段,能源和非能源大宗商品价格仍具有一定回调空间,但地缘政治、供应链状态和极端天气等外部因素影响较大,短期内价格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主要发达经济体通胀水平有所回落,但核心通胀仍具较强韧性。2023年2月份,美国CPI同比上涨6.0%,核心CPI同比上涨5.5%,涨幅均较上月有所回落,但仍处于近40年来高位;欧元区CPI同比上涨8.5%,连续4个月回落,但核心CPI同比上涨5.6%,涨幅较上月扩大0.3个百分点,再创有记录以来新高。发展中经济体通胀压力有所缓解。2月份,韩国CPI同比涨幅(4.8%)较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为2022年3月以来最低水平;俄罗斯(11.0%)、巴西(5.6%)回落0.8和0.2个百分点,分别创2022年2月和2021年2月以来新低;印度受卢比贬值和PPI价格传导效应影响,CPI同比上涨6.44%,高于市场预期的6.35%,但较上月回落0.08个百分点。

通胀预期逐步降温,但通胀压力依然显著。据英国共识公司3月份预测,2023年全球通胀预期为5.3%,较2022年回落2.0个百分点,仍远高于疫情前水平。主要经济体方面,据OECD3月份预测,美国通胀预计从2022年的8.0%回落至2023年的3.7%,但仍高于美联储2.0%的通胀目标;欧元区预计从8.4%回落至6.2%,仍处于高通胀水平;英国预计从9.1%回落至6.7%;韩国预计从5.1%回落至3.6%;中国通胀率或将随着需求复苏和经济加快增长出现小幅反弹,从2.0%升至2.2%。

(四)金融脆弱性显著上升

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收紧仍将持续一段时间。美联储加息进程尚未结束。2023年3月22日,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25个基点至4.75%—5.00%,将基准利率推升至2007年9月以来最高水平。由于美国通胀仍处高位,预计加息进程尚未结束,但美国银行业流动性危机不断蔓延,美联储已陷入进退两难的政策困境,“加息+扩表”组合与市场隐含的利率路径存在巨大分歧,恐慌情绪加剧。欧洲经济体继续维持较快加息步伐。3月16日,欧洲央行如期加息50个基点至3.5%,为2008年以来最高利率,自2022年7月以来已连续6次大幅加息,并开启缩表计划。部分经济体加息幅度放缓。3月23日,英国央行加息幅度由此前的50个基点放缓至25个基点,利率水平升至4.25%;3月7日,澳大利亚保持25个基点的加息幅度;2月22日,新西兰加息幅度由75个基点放缓至50个基点,2月8日,印度加息幅度放缓至25个基点,连续2次放缓。

主要经济体持续加息导致市场避险情绪再度升温。全球股市走势分化。截至2023年3月28日,明晟全球股票指数较年内高点(2023年2月2日)累计下跌4.7%,走势略显疲软。其中,在美国硅谷银行遭遇流动性危机后,3月13日跌至373.75,创1月5日以来最低,仅一周内下跌4.4%;美国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较年内高点(1月13日)下跌5.6%,其中3月13日当周累计下跌4.8%,下行趋势明显;德国DAX、日经225股指较年初分别上涨8.8%和5.5%,整体维持上行趋势,但受美欧银行业危机影响,3月9—16日累计跌幅均达5.0%以上;明晟新兴市场股指较年内高点(2023年1月26日)累计下跌6.6%。债市收益率大幅震荡。截至3月28日,美国、德国、英国、日本十年期国债收益率较上年末分别下降33.0、23.0、32.9和11.7个基点。其中,美欧银行业危机令投资者大幅买入安全性更高的债券避险,3月13日,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单日下跌15.0个基点,欧洲各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均普遍大跌。美元指数继续小幅走高。2月份,美元实际有效汇率指数为114.8,环比上涨0.5%,继续位于相对高点;欧元有效汇率指数为98.5,日元有效汇率指数为78.0,均位于相对低点。金融市场中短期内面临更趋严峻的政策环境以及全球经济下行压力,或将导致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加剧。

高利率环境暴露广泛的金融风险。部分经济体偿债压力大幅升高。据OECD3月份数据,截至2022年二季度,全球非金融债务占GDP的比重达到488.7%,较2020年四季度高点(514.8%)有所回落,但仍处于历史相对高点。其中,新兴市场国家公共部门债务占GDP的比重为64.8%,创2002年有记录以来新高,私人部门债务占GDP的比重为143.5%,处于相对高点;发达国家公共和私人部门债务水平分别为112.3%和168.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月份报告表示,当前全球约一半的经济体正经历一定程度的债务困境。随着货币政策不断收紧,主要国家房地产市场走向低迷。截至2023年2月,澳大利亚和英国名义房价较近期峰值分别下降9.3%(较2022年1月)和3.7%(较2022年8月);截至2022年12月,加拿大和美国名义房价较近期峰值分别下降6.7%(较2022年4月)和0.9%(较2022年6月)。房地产市场低迷或将严重拖累经济活动,显著增加金融风险。此外,市场利率和债券投资组合市场价值的急剧变化可能暴露金融机构的久期风险,硅谷银行倒闭事件或将进一步蔓延至美国其他银行及欧洲金融系统中。

二、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

全球货币政策收紧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将在一定时期内持续存在。金融市场方面,2023年,主要发达经济体通胀走势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改善速度和下降幅度均有可能弱于预期。在以解决通胀问题为主要目标的政策环境下,主要发达经济体加息步伐尚未停止,中国面临的外部金融环境依然偏紧。中美利差趋于收窄,但距离常态区间仍有距离。2022年,中美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利差于10月24日达到-1.5202%的记录最低后触底反弹,2023年以来在[-1.1614%,-0.4634%]区间震荡,改善趋势较为缓慢。人民币汇率回归合理区间,但在美元持续升值的影响下依旧显示出一定的贬值压力。

■中新社/供图

外需不足将成为掣肘出口增长的关键因素。由于全球贸易前景较为疲软,市场需求处于较低水平,我国出口增速明显放缓。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2023年2月份,我国货物年内累计出口总额为34936亿人民币,同比增长0.9%,远低于2022年10.4%的平均增速。按美元计价,1月份,我国货物出口总额同比下降10.5%,为2020年2月以来最大降幅;2月份,年内累计货物出口总额同比下降6.8%。预计受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放缓和需求不足影响,中国出口下行压力依然较大。

全球通胀韧性较强令我国稳物价预期仍具挑战。尽管当前全球通胀有所回落,但受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通胀预期仍高、劳动力供给紧张等因素影响,全球高通胀或将改善有限,甚至存在通胀再度攀升的风险。我国作为能源、原材料、金属等初级产品主要进口大国,仍需高度关注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及主要经济体通胀走势,谨防输入性通胀及衍生风险。今年以来国际锡、铜、锌等金属期货价格均一度大幅上涨,2月份,我国有色金属矿采选业PPI同比上涨6.0%,创2022年7月以来新高。同时,我国部分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仍然较快,2023年2月份,CPI分项中,粮食(2.7%)、食用油(6.4%)、生活用品及服务(1.4%)等价格同比涨幅仍处于相对高位。此外,市场对国内物价上行的预期持续存在,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2年四季度针对企业家和城镇储户的问卷调查报告显示,企业家对产品销售价格与原材料购进价格感受指数升温,城镇储户对居民物价预期有所提升。

2022年在全球高通胀紧货币的环境中,我国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妥善应对外部冲击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宏观经济平稳运行。2023年,在世界经济面临多重风险的严峻挑战下,我国应继续通过切实有力的措施支持经济社会活动全面复苏和持续健康发展,在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挑战中展现强大的经济韧性和经济活力。

猜你喜欢

经济体经济
中国石材业的多个第一正在被其它新兴经济体国家所替代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主要发达经济体的政策应对空间有多大
工作图什么?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分享经济是个啥
新兴经济体分裂为三大阵营
拥抱新经济
论中国的社会福利建设:在转型经济体中提供退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