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市消除疟疾后输入性疟疾疫情分析
2023-05-09李友龙翁培兰何峰宁
李友龙,翁培兰,何峰宁
(1.九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血吸虫病与地方病防治所,江西 九江 332000;2.宜春学院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江西 宜春336000)
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引起,经按蚊叮咬而传播的重要寄生病。目前该病在全球广泛流行,每年约有2 亿疟疾患者,其中有40 多万死于该病。病例大部分集中在非洲(88%)和东南亚(10%)地区,死亡病例主要集中在非洲地区(90%)[1]。我国历来是疟疾流行的主要地区之一,历史上疟疾曾是九江市重点急性传染病,进过多年努力,九江市疟疾发病率大幅下降,2017 年全市通过了江西省卫计委组织的消除疟疾终审评估,全市实现了消除疟疾目标。为掌握九江市疟疾流行特征,探讨消除疟疾后的防治工作重点,现将2017 至2020 年的疟疾流行情况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收集 收集2017 至2020 年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疟疾专报系统报告病例 (本地报告)、病例流行病学调查处置报告以及疟疾病例个案调查表和疫点基本情况调查表等数据,报告病例均为实验室确诊病例,无临床诊断病例和隐性感染者。
1.2 病例复核及流行病学调查 所有本地报告病例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有属地疾控中心在3 d 内完成,病例居住地所属疾控中心7 d 内完成疫点调查及处置工作。病例血片的复核由县级、市级和省级疾控中心逐级完成。江西省疾控中心疟疾诊断参比实验室负责对基层送检的病例血片标本进行最终复核确认,血涂片镜检查见疟原虫或者疟原虫核酸检测阳性均可作为确诊的依据。
1.3 数据处理与分析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0软件对九江市2017 年以来报告的疟疾病例的分布,感染来源、虫种及诊疗情况进行描述分析,本文纳入病例数较少,未做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病例总体概况 2017 年以来,九江市共计报告输入性病例13 例,均为实验室确诊病例,其中恶性疟10 例,卵形疟3 例,2018 年首次发现卵形疟。13 例病例均为住院病例,病情较重,无死亡病例,未发现输入性继发病例。
2.2 病例分布特征
2.2.1 季节和地区分布 2017 年以来,九江市8 个县(市、区)均有病例报告,其中,都昌县和彭泽县各报告3 例,其他县区均报告1 例病例,另报告湖北黄梅县1 例病例。各个季节均有病例报告,其中4 月和5 月相对较多,均报告了3 例,7 月份2 例,2月份1 例,3 月份1 例,6 月份1 例,11 月份1 例,12 月份1 例。
2.2.2 人群和职业分布 13 例疟疾病例均为男性,均为出国劳务人员,年龄最小31 岁,年龄最大67岁,中位数48 岁。
2.2.3 感染来源 13 例疟疾病例均为境外 (非洲)输入性病例,以尼日尼亚和喀麦隆输入居多,分布为4 例和3 例,尼日尼亚、科特迪瓦和马里各有1例卵形疟输入性病例,见表1。
表1 2017-2020 年九江市输入性疟疾病例感染来源分布
2.3 病例报告单位分布情况 13 例疟疾病例中,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报告9 例,九江市中医院报告1例,彭泽县人民医院报告3 例,无乡镇级别以下医疗机构报告疟疾病例。
2.4 医疗机构就诊情况 13 例疟疾病例从发病到初次就诊平均时间3.15 d,其中发病当天即就诊4例,发病后1~3 d 就诊6 例,最长者发病18 d 后才就诊。患者从初诊到确诊平均时间7 d,其中,就诊当天即确诊的2 例,就诊1~3 d 内确诊的5 例,最长者29 d 后确诊。
2.5 初诊和确诊单位 13 例疟疾病例初诊主要集中在县级以上医疗机构(11 例),确诊单位均为县级以上医疗机构。3 例卵形疟患者均由江西省疾控中心确诊,3 例恶性疟初诊单位未能确诊(市、县、乡级医疗机构各1 例), 初诊单位的确诊符合率为53.8%(7/13)。
2.6 病例临床表现及治疗情况 13 例疟疾病例中,均有发热、发冷、出汗临床表现的13 例,4 例疟疾患者出现腹泻症状,6 例疟疾患者出现头疼症状;4例病例表现为持续发热,7 例病例表现为发热间隔不规则,2 例表现为隔天发热;3 例卵型疟患者均给予氯喹加伯氨喹全程规范治疗,10 例恶性疟患者给予青蒿素类复方药物治疗,均痊愈出院。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劳务输出及出国旅游及来华留学人员的日益增多,输入性疟疾的发病亦呈逐年上升趋势[2-3],九江市自2010 年以来,未发现本地报告病例。因此,控制输入性疟疾及其引发的本地感染及流行是当前疟疾防控工作中的首要任务。
在报告的13 例输入性疟疾病例中,以青壮年出国劳务男性为主,且多数从事建筑相关行业,符合输入性疟疾的发病特点[4-5]。13 例病例在出国前均未采取预防性服药,其中8 人为再次感染。提示了出国劳务人员的防疟意识淡薄,需加强防病意识宣传,提高出国劳务人员自我防护能力[6]。通过病例的感染来源分析,提示了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疟疾输入病例的感染来源地日趋多元化,境外输入蚊媒传染病的风险也不断增加[7-9]。当前需重点关注“一带一路”建设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疟疾疫情信息,建立与周边及沿线国家的信息交流机制,开展症状监测,落实发热门诊病人劳务输出史询检、劳务输出返乡人员及高疟区亚非留学生常规血检疟原虫措施,减少漏诊[10],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和早处置。
通过病人发病及就诊情况分析,患者发病选择的初诊医院以县级以上为主,但是从初诊到确诊的平均时间为7 d,最长者达29 d。且初次就诊确诊率并不高,尤其是虫种的鉴定分型,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与患者的临床症状不典型和原虫密度较低有关,另一方面与医疗机构的诊断能力有关[11-12],需强化医疗机构,特别是县级及以下医疗机构专业人员技术培训,提高镜检水平和诊断能力。
通过对病例类型的分析,近几年我市输入性疟疾以恶性疟为主,约占80%以上,但是2018 年我市报告了首例卵形疟输入性病例,2020 年相继报告2 例卵形疟输入性病例,增加了疟疾诊断的难度。同时,九江市的传播媒介以中华按蚊为主,是间日疟和卵形疟的重要传播媒介,具有引起本地流行的传播条件。因此消除疟疾后,防止输入继发病例和减少疟疾重症病例是疟疾防治工作的核心要素,关键措施是强化病例的早期诊断,及时发现病例并规范治疗,严格按照“1-3-7”消除疟疾病例管理模式,及时发现,精准阻传[13-14],及时开展疫点调查与处置,阻断输入性疟疾的本地流行,巩固消除疟疾成果[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