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目标导向的小学单元整体作业逆向设计
2023-05-09王睿林红
王睿 林红
摘 要:作业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通过作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反拨教学。机械的、碎片化的作业难以发挥其评价作用,无法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率。本文以具体案例阐释基于单元整体教学目标导向的单元整体作业设计,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并建构主题意义。
关键词:单元整体作业设计;目标导向;逆向设计;小学英语
引言
教学评价应贯穿教与学的全过程,而作业评价是其中的重要一环。作业的本质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王月芬,2021),作业是对学习的评价,而评价本身也是学习的过程。为使作业切实促学促教,教师应关注作业设计的针对性、连续性和系统性。基于此,笔者尝试探索基于目标导向的单元整体作业设计,通过深度语篇解读并结合具体学情分析,确定单元教学目标和单元作业目标;然后以目标为导向逆向思考,确定各课时作业目标、内容、形式及评价方式;最后付诸教学实践,以目标为导向,评估反馈学习效果,反拨教学。
基于语篇解读与学情分析明确单元教学目标
1. 深入解读语篇
以北京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 7 Are you going away for the holiday?为例,该单元共有四个自然课时,前三课时为新授课,第四课时为复习课。本单元与教材Unit 8 Revision Lesson 27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将该课语篇融入本单元作为复习课阅读教学语篇,并对四个课时进行具体分析(见下页表1)。
2. 调研学情起点
(1)认知特点:基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五年级学生已进入具体运算阶段,具体运算思维得到发展,逻辑思维开始萌芽,喜欢独立思考和探索,开始关注社会及自我与他人的关系。随着知识复杂程度的增加,学生的两极分化较为明显。
(2)知识基础:本单元的话题是旅行的交通方式、旅行地地理知识等,学生此前已经学过有关国内外著名景点、交通工具等方面的内容,具有了一定的话题、语言和知识基础。
(3)生活经验:教师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对著名旅游城市的了解程度参差不齐。
3. 以素养为导向,确定单元教学目标
本单元的话题是旅行,属于“人与社会”主题范畴下的子主题“中外名胜古迹的相关知识和游览体验”。教师将单元主题确定为“Trip Advisors to Dream Places”,引导学生通过听、读、看等多种方式欣赏与了解不同地域的风光与文化,在相关主题语境下的语言活动中提升语言能力,培育文化意识,增强文化自信。
基于逆向设计方式,为完成大任务,单元大主题需依托三个子主题进阶完成:子主题1为了解著名景点的特色,选择梦想出行地点;子主题2为根据目的地选择恰当交通工具;子主题3为提出旅行建议,制作旅行指南。单元重构后的单元教学目标及评价要素如下:
子主题1:学生能欣赏国内外著名旅游城市的风光与文化,获取与梳理相关信息,并据此选择自己梦想的出行地;能运用be famous for…、It’s in…等句式来介绍自己推荐的旅行地点,并根据城市特色安排旅行活动。
子主题2:学生能在旅行及日常生活情境中,运用 It takes... to get to... 表达乘坐某种交通工具去某地的时长,能分析与评价选择某种交通工具的合理性,并推荐最佳出行方式。
子主题3:学生能综合运用语言解决实际的旅行问题,为他人进行合理、有趣的旅行推荐。
以单元教学目标为导向,横向建构单元作业目标
作业目标应与单元目标一致,体现素养导向,帮助学生在一个单元学习结束时形成基于主题的结构化知识,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笔者以单元小主题为引领,横向递进,延续并深化单元教学目标,建构单元作业目标:确定旅行推荐地、描述城市特色及推荐活动、查询及确认交通工具、选择最佳出行方式、制作旅行指南。这些目标关注实际生活,解决真实问题,深化学习体验,最终指向单元目标的达成(见图1)。
以课时目标为导向,纵向建构课时作业形式与内容
為达成单元整体育人目标,每个教学课时都应发挥相应的作用;课时作业目标应纵向深入,让作业设计更有针对性、连续性和系统性,同时兼顾个体差异,保证类型多样,把握好内容、难度和数量,最终指向各个子主题的理解与落实。为体现作业设计从单元话题学习到深度探究学习的进阶,教师设计了四类作业:前置预习类、复习巩固类、拓展延伸类和综合实践类。
1. 前置预习类作业
前置预习类作业旨在调研学生的学习起点,包括学前调查问卷和预习作业。问卷调研帮助教师提前把握学生的生活背景和语言基础;预习作业则围绕单元话题,要求学生尝试写几句话,反馈其对单元话题的熟悉程度及在语言表达和写作结构方面的学情基础。以此为出发点,教师能够更好地把握课堂活动设计的层次与难易程度。
2.复习巩固类作业
复习巩固类作业包括听说类与读写类,旨在引导学生巩固与运用所学语言。例如,本单元第一课时中,学生需要达成推荐并介绍一座旅游城市的课时作业目标。教师用桥梁图为学生搭建了描述城市特点的语言结构支架(见图2),实现了运用所学语言进行写作的目标,指向课时目标的达成。对比传统的单词背诵与句型操练作业,这种语言结构可视化的开放练习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调动思维,促进学思结合。
再如,本单元第四课时作业目标为选择适当的交通工具并阐释原因,教师设置情境阅读,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作业任务单中二选一,运用所学语言描述问题解决的方式与原因。
3. 拓展延伸类作业
拓展延伸类作业引导学生利用报刊、书籍、网络等途径开展调查、拓展认知。例如,本单元第二课时的作业目标为依据城市的特色来推荐旅行活动。考虑到具体的旅行活动也许会超出学生的认知范畴,所以教师设计了调查类拓展作业,要求学生自行搜集资料,查找四个著名旅游景点所在的城市、特色活动和饮食以及其他值得推荐的特点,以此作为教材阅读文本的补充。该类作业以结构化的图表引导学生汇总信息,帮助学生在进一步深化对单元主题理解的同时,掌握自主学习的路径。
4. 综合实践类作业
综合实践类作业需要调动学生的跨学科学习能力与合作能力,帮助他们将所学语言进行迁移与创新。本单元的大任务是制作旅行指南,是一项长周期作业,教师将其拆解到每个课时中,将每个课时的最后一项作业设置为综合实践类作业,要求学生依据所学进行迁移创新,完成旅行推荐的一部分,如描述某个地区的位置、选择恰当的交通工具、给出旅行活动建议和旅行提示等,最后将以上内容汇总成一份完整的旅行指南,达成综合运用所学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单元目标。
以目标为导向,实施作业评价
目标导向的作业评价体现为持续的过程性评价。笔者以常规课时作业评价量表、汇报交流评价量表、小组合作评价量表及单元综合评价量表为依托,引导学生通过自我反思与教师指导,在学习中评价,在评价中学习。
1. 常规课时作业评价量表
常规课时作业评价量表(如下页表2所示)包括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两部分,引导学生养成自主、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作业的良好学习习惯,主动监控完成作业的过程,使课后自主学习有方向、有效果。
2. 汇报交流评价量表
汇报交流评价量表(如表3所示)用于综合实践课时,根据活动要点设置评價维度,并按互评、师评、自评,从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要点出发给学生表现打分,旨在明确学习目标,保证学习效果。
3. 小组合作评价量表
小组合作评价量表(如表4所示)为学生的小组互评提供多维度支架,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其中教师特别设置了开放性评价栏,为学生提供主观评价空间,使评价更加真实。
4. 单元综合评价量表
单元综合评价量表(如表5所示)根据单元教学目标,围绕核心素养的综合表现进行设计。学生自己、同伴、教师多主体参与评价,关注学习目标的达成度、完成作业的态度、小组合作的参与度等因素,从不同侧面凸显每一个学生的亮点。
结语
基于单元教学目标设计连续的、系统的单元整体作业,以任务为中心,以语言为载体,突出学生主体,能够有效发挥作业的促学作用,既能帮助学生巩固单元所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能帮助教师诊断学生的学习成果并进一步调整教学。在作业设计完成之后,教师依然需要在作业批改、分析、讲评、辅导等方面作出更多尝试,将单元作业设计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王月芬. 2021. 重构作业[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案例点评
本案例采用格兰特·威金斯(Grant Wiggins)的逆向设计理论,以终为始,围绕单元目标,对具体课时作业进行了整体、系统的设计。案例特征总结如下:
1.作业功能精准定位
“巩固所学”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作业的唯一功能。正因如此,教师过往的作业设计过于关注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本案例中教师使作业的功能和价值回归,视作业为评价,以评促学、以评为学, 具体表现为拓展延伸类作业和综合实践类作业的设计。
2.作业类型多元综合
丰富的作业类型有助于学生维持对作业的新鲜感。本案例中,教师设计了类型多样的作业,既有前置预习类作业,也有复习巩固类作业;既有听说类作业,也有读写类作业;既有独立完成的作业,又有合作完成的作业;既有书面作业,又有实践性作业。
3.作业结构合理关联
作业结构决定作业质量。本案例中作业结构设计合理。从内容结构看,课时作业目标指向课时教学目标,有针对性;课时作业均成功指向单元整体目标,有关联性。从难度结构看,课时作业对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水平的要求逐步提升,呈现进阶性。
限于篇幅,案例在具体作业设计方面呈现不够充分,关于作业整体关联性的表述仍有提升空间。建议教师设计一张聚焦单元整体作业设计的导图,展示教学目标与作业目标的协同;展现作业类型和完成方式的整合;勾连课时作业间、课时作业与单元作业间的逻辑关系,让单元作业更好地成为一个整体。
何锋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