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单元整体教学的英语课程逆向设计理论创新与实践
2023-05-09郑鸿颖吴美君
郑鸿颖 吴美君
摘 要:核心素养是教育发展的时代命题,体现了学校教育从知识本位向素养本位的转变,标志着我国的课程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单元整体教学理念从单元教学目标出发,整合单元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本文提出指向单元整体教学的英语课程逆向设计,以单元教学目标为核心、以评价为导向设计教学活动,将教学目标、教学评价与教学活动动态结合,有效提升教学活动的整体性、针对性、逻辑性和生成性。
关键词:单元整体教学;逆向设计;教学评价;教学活动
引言
在以素养为导向的教育变革中,以课时为单位的教学将知识分解成多个学科、多条线索,导致知识碎片化、浅表化,已经难以满足时代的需要。在此背景下,教师必须提升教学设计的站位,从关注单一知识点和课时转变为关注大单元设计,通过大单元教学有效促进核心素养的达成(崔允漷,2019)。由此,《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标》)明确提出“加强单元教学的整体性”(教育部,2020)的教学建议,强调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而统整的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有利于实现语言学习的“整进整出”(韩宝成,2018),实现外语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效统一,以此推动英语课堂教学向素养本位的转向。
为解决碎片化教学和教、学、评分离等问题,增强教学的整体性,本文提出指向单元整体教学的英语课程逆向设计。该设计以逆向设计为基础,深入分析单元整体教学中评价和活动的关系,通过设定教学目标、确认评价标准、设计教学活动、关注学生生成性产出等步骤实现整体教学,促进教、学、评的有机融合,从而突出教学的整体性、针对性、逻辑性和生成性。
单元整体教学中评价与活动的博弈
指向单元整体教学的英语课程逆向设计是对逆向设计的传承与创新。作为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的探索,逆向设计最初由Wiggins 和McTighe(1998)提出,它主张“以终为始”,即从想要的结果出发设计课程,而不是从活动、教材和教法出发进行设计;强调根据目标收集学习证据、评估学生表现,并以此为基础确定教学活动。具体而言,逆向设计包括明确预期目标、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设计学习体验和实施教学三大步骤。
毋庸置疑,逆向设计优点突出,强调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和评价,有效地将两者紧密结合。评估在活动之前设计,学生能明白他们需要知道什么(Buehl, 2000),从而在课堂学习中有意识地为达成评估标准完成各类活动。课堂活动指向全面理解而非片段化、零散式的知识点掌握,学生能深入理解单元主题。受逆向设计影响的还有马兰(2012)的整体教学设计以及STEM模式(Chalmers et al.,2017)等。这些设计都是在确定单元教学目标后先预设评估要求、拟定量规,然后选择教学策略、形成方案;围绕单元内容设计教学目标,并依托教学目标确定评价标准,关注学生的真正理解,避免了“以活动为导向”和“盲目覆盖教材内容”两个误区(Wiggins & McTighe,2005)。
当然,逆向设计的缺点也非常明显。由于受到评价标准的限制,这类教学设计易忽视学生学习的生成性。学习是一个复杂过程,学生也是复杂动态的个体,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并不总是能完全被预设。因此,教师无法对学生的言行作出详细的规定,有突发情况时,教师也需要灵活使用教学机智设置新的教学活动。逆向设计没有给出相应的对策。此外,逆向设计的另一弊端是未能考虑评价与活动之间的关系。为了更好地解决评价与活动之间的博弈,指向单元整体教学的英语课程逆向设计既将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价紧密联系,又兼顾教学的整体性和学生的生成性产出。在确定评价标准之后,教师不仅围绕评价标准设计教学活动,还要通过学生的学习生成反过来增加评价标准的维度,从而促使教、学、评紧密联系,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指向单元整体教学的英语课程逆向设计的建构与实践
本文从关注教学的整体性和生成性出发,提出指向单元整体教学的英语课程逆向设计框架(见图1)。具体而言,该框架包含四个步骤:第一步,教师从单元整体教学理念入手,系统设计单元整体教学目标,并以此为导向设定各课时目标,建立单元整体教学目标与各课时目标之间的联系,使教学具有整体性;第二步,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明确评价标准,使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价相对应,使教学具有针对性;第三步,教师以达成评价目标为导向层层推进教学活动,使教学活动具有逻辑性;第四步,教师关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生成性产出,及时回应学生的动态表现,保证教学的生成性。与Wiggins和McTighe的逆向设计有所不同的是,该框架的教学目标设定强调单元整体性以及每一课时与单元之间的逻辑关联,在单元教学的过程中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生成性,在教学评价和教学活动的动态交互中解决评價与活动的博弈。这正是指向单元整体教学的英语课程逆向设计的创新之处。
1. 设定单元教学目标,使教学具有整体性
以发展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新课程改革提出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教育部,2020)。单元教学目标设定有助于教师从学科整体观、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来俯瞰每一课时的位置及其作用,用大单元整体教学这条线来串联学习情景、知识内容、活动评价、真实任务等教学要素,让学生实现“整进整出”,使学习更系统、有条理,具有引领性。教师设定单元教学目标时,应以确定大概念为起点,建立围绕主题、结构清晰的概念群。具体而言,教师需要把握以下两个原则。
原则1:单元教学目标需明确指向核心素养的大概念。
大概念是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抓手,是引领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核心观念(王蔷等,2020)。大概念是蕴藏在具体学科知识之后的核心观点,要求教师从零散的知识和练习中抽离出学生最需要掌握的内容,即单元内的细小知识点都被遗忘后都还能被铭记的宏观概念。通过掌握大概念,学生可以高效地将所学知识、品质和能力迁移到现实生活中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切实发展核心素养。因此,教学目标应着眼于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大概念,以此统摄和组织教学过程,使单元教学结构化、系统化。
原则2:课时教学目标为实现大概念服务。
教师应围绕单元大概念确定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要以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为宗旨,每个课时目标的设定都要为达成单元整体目标服务(教育部,2020)。单元整体教学不是指一节课教完一个单元,让学生一次性掌握所有内容,而是要通过多个课时来学习和巩固。正如王蔷等(2021)所说,有关特定主题的大概念通过单一语篇的学习是难以实现的。学生只有从多角度建构相关主题知识,挖掘单元内不同语篇背后的深层意义,才能对该主题形成相对完整的认知、价值判断和行为取向。因此,教师在确定单元大概念之后,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制订可以实现这一大概念的、体现不同能力水平的课时目标。学生从达成简单目标过渡到复杂目标,从知识获取到能力提高再到素养发展,循序渐进,不断进阶。
[案例1]
现以《剑桥新思维英语(少儿版)学生用书2》第一单元My Day为例,分析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的设定。该单元话题为时间,主题属于“人与自我”范畴,介绍了学生一天内做的主要事情以及不同学生在同一时间内所做事情的差异,帮助学生建构对时区的理解,引导学生编制自己的时间安排表。根据单元教学内容和学生学情可以确定单元大概念为:We should know the value of time and make good use of time。为了实现这一单元大概念,教师可以将该单元分为四个课时,共四个子概念(见图2),子概念随着课时的推进而逐步深化。第一课时主要实现学习理解类目标,即学生能够理解表达时间的语言并初步建立时间的概念,子概念为Know about time;第二课时主要实现应用实践类目标,即学生能够运用本单元所学看图描述他人的一天,子概念为Use time to describe a day;第三课时主要实现学习理解类的进阶目标,即学生在理解时间这一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与之相关的时区概念,了解不同地区人们对时间安排的差异,子概念为Understand time zone;第四课时实现迁移创新类目标,即学生能够运用课堂知识制作时间安排海报,规划好自己的时间,子概念为Plan your time。
由此可见,单元目标紧密围绕单元大概念设定,四个课时围绕单元大概念将课时小概念设定为课时教学目标,将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融入教学中。例如,Use time to describe a day整合了表达时间的语言能力、规划时间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等。由此,单元教学目标设计和课时教学目标设计均围绕大概念展开,教学具有整体性,学生能够将所学迁移到类似的情境中,有效培养核心素养。
2. 明确评价标准,使教学具有针对性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在评价中,教师要基于评价目标选择评价方式,根据评价目标设计语言活动方案,做到“教—学—评”一体化(教育部,2022)。因此,在指向单元整体教学的英语课程逆向设计中,教师必须提前考虑教学评价活动,预先想好学生会以哪种方式表现出对学习内容的掌握和对教学目标的实现。逆向设计把评价标准的预设提到教学活动之前,使整个评价过程嵌入教学过程中,成为真正诊断和驱动教学的工具(邓亚庆、苗若楠,2018)。也就是说,逆向设计坚持以结果为导向,通过重构教学程序,将评价标准设定提前,确保教学成果和期望目标高度匹配,从师生期望的结果开始逆行到学生上课的状态,更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
根据Wiggins 和 McTighe(2005)提出的逆向设计模型,教师不仅要设计“评价标准”(evaluative criteria),还要确定“表现性任务”(performance tasks)。教师需要考虑两个问题:(1)我如何知道学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2)我接受哪些证据证明学生已经理解和熟练掌握所学?例如,当设定的教学目标为“理解……”时,教师需明确“什么才能证明学生达到理解的目标?”,此时教师可以把“能给……命名”“能罗列……”等表现作为“理解……”的证据,这样就能进一步将教学目标指向明确的结果,以此确保学生达到预期的目标。如果不从逆向设计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当根据“理解……”的教学目标直接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很有可能关注“按照我所教的内容,什么活动会更加有趣?”“什么任务是学生愿意做的?”等问题,单纯从活动而非评价的角度进行思考,导致教学活动缺少针对性,不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为完成评价,教师可以通过任务、师生问答、小测验、考试等多种形式收集证据。
[案例2]
以上述单元为例,本单元目标需要通过四个课时完成,四个课时对应四个子目标,每个目标对应不同的评价标准和相应的证据收集方法(見表1)。
第一课时目标的评价标准是学生能够准确地使用“When do you…?”和“I… at… o clock.”句型对话交流,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进行判断;第二课时目标以学生描述的内容和逻辑为评价标准,教师通过个人口头描述或海报制作展示进行判断;第三课时的评价标准是学生能够理解世界各地不同地区的时间差异,教师通过问答或者小测试的方式收集证据;第四课时的评价标准为学生合理规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教师通过学生制作的日程海报和展示进行评价。由此可见,设定单元及课时教学目标是实施评价的前提,评价标准与教学目标一致,为教学活动设计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指导,并通过多元化的形式进行评价。
3. 设计教学活动,使教学具有逻辑性
单元整体教学应基于明确的单元教学目标,通过一系列逻辑连贯、层层递进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水到渠成地生成对大概念的理解和把握(王蔷等,2020)。根据指向单元整体教学的英语课程逆向设计,教师要以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为前提,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体现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等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来整合课程内容六要素。活动设计要有情境、有层次、有实效,紧扣教学目标,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而在评价标准进一步明确的情况下,教学活动层层递进,更具逻辑性。
[案例3]
以上述单元为例,教师针对本单元每个课时目标的实现设计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三个层次的学习活动。例如,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学生能够使用基本句型表达时间的概念,评价标准为学生能够“听懂”和“运用”句型“When do you…?”和“I… at… oclock.”对话交流,因此教学活动就是相对应的听说练习;评价学生达到“理解时间的概念”的教学目标,标准则是“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描述自己的一天”。以此为依据,教师可以制订对应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的三类学习活动(见表2)。
如表2所示,第一课时目标的设定虽然以理解时间的表达和概念为主,但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等教学活动都有涉及,教学旨在通過不同层次的活动帮助学生掌握表达时间的语言知识,提升与他人进行相关对话的能力,通过评价他人的时间安排加深对主题意义的理解,并能用所学习的基本语言描述自己的一天,奠定达成大单元目标的基础。
4. 动态调整标准,使教学更具生成性
在实际教学中,由于课堂情况的复杂性和学生学习的动态性与生成性,学生可能会有让人意想不到的语言产出或活动表现。仅根据评价标准设计教学活动会使课堂失去活力,学生的学习也会失去自主性。针对可能出现的情况,教师必须尽可能提前考虑,并设计好相应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若未能提前考虑,则必须及时评价学生的生成性表现。此外,若收集到的证据表明教学目标并未达成,教师还需要设计新的评价活动和证据收集方法,增设教学活动。总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新的生成或表现,并给予及时的反馈,动态引导学生产出,相应增加新的评价标准,实现动态评价。教师要平衡好课堂中的评价和活动,意识到两者动态交互的关系。
[案例4]
在上述单元的第一课时中,学生在和同伴运用“When do you…?” “I… at… oclock.”句型对话交流时,教师发现有学生用绘制的时刻表辅助交流,而能够绘制时刻表说明他们开始具备时间的概念,这时教师除了听取学生的表达之外,还可以评价学生的时间表以及学生对时间的理解,对学生的自主性产出表示认可和关注,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教师可以把此活动作为一项新的评价标准,判断学生是否具有时间观念。这样,教师可以动态地利用学生生成,增加评价维度,从而更好地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结语
“为核心素养而教”是《课标》指导下英语课程的目标导向,单元是落实课标理念和培育核心素养的基本单位。本文提出指向单元整体教学的英语课程逆向设计,以单元教学目标为核心,以评价为导向设计教学活动,将教学目标、教学评价与教学活动动态结合,促使教师从全局思考,从大概念出发,围绕教学目标确定评价标准、引导教学活动设计,并在教学中进行动态调整,从而实现英语教学的整体性、针对性、逻辑性和生成性,更好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Buehl, D. Backward design: Forward thinking [J/OL]. Education News, (2012-06-04)[2023-03-31]. http://www.weac.org/news_and_publications/education_news/2000-2001/read_backwards.aspx.
Chalmers, C., Carter, M., Cooper, T. & Nason, R. 2017. Implementing“Big Ideas”to advance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Mathematics (STEM)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and Mathematics Education, (15): 25—43
Wiggins, G. & McTighe, J. 2005. Understanding by design [M]. Alexandria, VA: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崔允漷. 2019. 如何开展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设计[J]. 北京教育(普教版), (2): 11—15
邓亚庆, 苗若楠. 2018.基于逆向设计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践[J]. 基础外语教育, (4): 78—85
韩宝成. 2018. 整体外语教学的理念[J]. 外语教学与研究, (4): 584—595
教育部. 2020.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育部. 2022.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马兰. 2012. 整体化有序设计单元教学探讨[J]. 课程·教材·教法, (2): 23—31
王蔷, 孙薇薇, 蔡铭珂, 汪菁. 2021. 指向深度学习的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J]. 外语教育研究前沿, (1): 17—25
王蔷, 周密, 蒋京丽, 闫赤兵. 2020. 基于大观念的英语学科教学设计探析[J]. 课程·教材·教法, (11): 99—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