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网络分析(SNA)视角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知识共享研究
2023-05-08赖博爱
赖博爱
摘要: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发布再次凸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意义,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要对象之一,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刻不容缓。随着互联网发展,知识传播与交流方式发生改变,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过程中如何实现高效的知识共享成为关注的焦点。本文利用社会网络分析工具从微观视角对丽水职业技术学院承办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进行研究,绘制网络交流矩阵和知识共享交流图,揭示培训中参与成员之间知识共享的结构特征,分析问题提出优化路径,以期为农民学员与学员之间、农民学员与教师之间良好的知识交流和共享机制做贡献。
关键词:社会网络;农民培训;知识共享
1 前言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发布再次强调建设高质量的人才队伍,保障农村人才资本的高效利用的重要性,从直接或间接角度证明对农民进行培育的重要程度。高职院校要坚持问题导向,发挥新型职业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带头示范作用[1]。由于受到经济发展和传统观念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还存在较大问题,如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知识共享不足等,这些现实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民培训效果的提升。在农民培育过程中,知识共享就是以专业理论和实践等知识为对象,使学员在各自领域已有的知识信息能够通过有效的方式进行交流、分享、运用达到提升班级内核心竞争力的过程[2]。在知识共享环境下每个学员都能得到分享班内其他学员积累的知识成果机会,从而发挥出最大的价值。同置于一个培训中时,每个人之间都会存在联系,培训班内部信息的共享和传递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社会关系网络。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利用定量分析和图论知识,能够系统分析人与人之间的关联和结构,对阐释个体之间相互合作的机理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将以丽水职业技术学院承办农民培训为例,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视角,结合实际培训数据绘制网络交流矩阵和知识共享交流图,揭示农民培训中知识共享的结构特征,同时提出相应优化路径,以期构造培训班内部良好的知识共享机制,促进农民学员与教师相互之间、学员与学员相互之间的高效交流,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质量,做到高效匹配。
2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知识共享机理分析
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知识共享过程中,有效的知识共享需要培训班内部的每个成员加入。知识共享首先产生于经济动机,授课老师等知识主要输出者需要付出一定的分享成本,如学员调查、知识梳理、PPT制作等,因此在培训过程中,培训班主办单位会给予分享者一定的物质报酬;其次是交往动机,这是一种社会圈层的需要,一次培训班的进行也是一个重要的交往平台,参与者可在平台内发展相关关系,联系情感,成就部分自我实现的需要。在培训班级中,部分学员出于扩大自身影响力,寻求对方的认可、尊重、欣赏等各种名誉的需要会产生知识共享的心理;最后是学员个人的认知动机,当有自我提升的需求时会主动寻求帮助或进行信息的共享交流期待个人学习目标实现[3]。
3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知识共享模型的构建
3.1 研究设计
3.1.1 确定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培训班内部所有成员,在丽水职业技术学院承办的不同培训班中,人数专业各有不同,通过典型抽样的方式,本文抽样选取丽水新茶人肥药双控试点主体培训班——茶叶加工技术培训班,该培训班共45人,参训人员均为在茶叶领域具有一定产业的业主,他们或有丰富理论知识或有多年实战经验,且培训班内部不仅包括6位授课老师和45位学员,还有两位主办方领队及一位承办方管理人员(即班主任)。在培训班内部的知识共享行为机制中,在不同情境下的交流沟通皆容易产生多种社会网络关系,通过研究对象的确定,设计调查问卷对培训班内部人员培训行为進行分析,对相关的网络结构进行研究。
3.1.2 设计调查问卷
绘制一个完整的社会网络图,需要对培训班级内部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即每个人都要参与进行问卷调查,另外,为了保证问卷调查的准确性,不能匿名填写问卷,因此本文采用一对一访谈的调研形式,在学员对于问题不太了解时也可进行简易的翻译。将问卷设计主要包含的问题展列如下:
(1)您在培训过程中,谁的知识共享(或输出)对您有实质性的帮助?
(2)在培训过程中,您与哪位同学或老师或其他交往比较密切?
(3)如果现在有了一个学习任务需要组件一个团队,您会选择哪些同学进行合作?
3.2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对调查问卷进行收回根据相应的判定标准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按字母顺序对班级内部54个人(学员45人,授课教师6人,主办方领队2人,承办方管理1人)按1到54的顺序排序,其中,序号1~45均设定为班级农民学员,序号46为班级承办方管理人员,序号47~52为班级授课老师,序号53~54为班级主办方领队,当访谈结果表明1号和2号有知识共享的互动行为时记录为1,没有则为0,设计出一个54*54的知识共享矩阵图。如表1所示。
3.3 绘制UCINET网络图谱
将记录的数据编号导入UCINET软件,软件可自动成像,从图中可以看出中心位置是知识共享的中心人物,积极活动于班级内部,对于班级其他人而言享有很高的关注度,为人所熟知。如图1
上图蓝色方块节点代表这个班级团队的成员,每个节点之间都有一条线相连,这条线则代表培训班内部成员之间产生的知识共享行为,且每个节点身上的线条都有或朝内或朝外的箭头,此处箭头的方向代表知识共享行为的传播去向,有部分箭头是双向的,是指在班级中,该节点的知识共享行为有来有往是双向的。图1中各个节点的连接情况中发现,班级内部的知识共享过程中不仅有主要节点,还有边缘节点,每个节点的行为共同构成了网络。
知识共享行为较多的节点处于网络的核心,将分散的网络组合成一个紧密结构,通过缩小联系路径的距离和加强网络凝聚指数,深入影响嵌入社会网络中的成员产生知识分享行为,提高学习效率。表2为UCINET软件计算出的知识共享网络整体数据值,其中网络密度取值范围为[0,1],而网络中能够发现的最大的密度是0.5,“整体网络密度”的计算结果表明整个知识共享网络较为理想,“聚合系数”的计算结果表明,知识共享网络内的结构较为紧凑,说明中心节点可以通过自身的影响作用,有效地加深成员之间的知识共享程度。然而“相互作用”的计算结果较低表明在知识共享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单方面输出,并没有相互碰撞影响的结果。在社会网络中,距离紧凑性的值较高,说明中心节点缩短了成员之间的沟通联系距离,这一结果有利于可持续知识共享行动的传递。
3.4 培训班级成员知识分享的中心度计算
在培训班级内部,每个成员虽都起着关联作用,但无法判定各成员的重要性和团队中的角色,对于成员之间的重要程度区分,文章进一步对所有节点的中心度和影响力系数进行测算。中心度越高表明在知识共享过程中的输出力度越大,在班级中影响力越大,即我们常说的中心人物,如表3所示。
表3截取了较有代表性的中间节点,内向中心性代表一个节点在团队中的影响力,从表中可以看出,只有极少部分学员能够在班级中具有较大影响力,更多的是班级授课老师、班级主办方领队、班级承办方管理人员在班级中认可度比较高。中介中心性则更多的代表一个节点在团队中“桥”的作用,从表中观察可知,班级授课教师等虽然在班级内认可度较高,可对于在班级中其凝聚作用的效果不如学员本身(3号和7号)和班级管理人员。
4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知识共享行为的提升对策
4.1 基于中心度分析提升知识共享供给水平
首先,要识别出整个班级的核心成员,在班级中,中心度高的成员在进行知识共享时拥有较强的关系网络,这些成员能够相对容易地组织班级活动,如座谈交流等,带动其他成员的知识共享行为。所以,要充分利用中心成员优化整个班级的知识共享行为。同时可以建立有效的知识共享激励机制,班级内部的关键节点有学识、有带动能力,激励他们的共享意愿,是座谈交流时很好的引领者,必要时可以给予相關报酬提升他们的共享意愿,扩大学员与学员之间的交流意愿。
4.2 建设培训班级知识共享渠道及路径
传统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过程中,由于培训方式较为单一,导致农民的参与度较低,培训积极性不强,降低了培训效果。针对此,需积极建立知识共享渠道来提升农民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在培训方式的选择上除集中培训之外,可按需加入一对一的传授方式,鼓励生产水平较高的农民带动生产水平一般的农民共同开展帮扶工作,利用手把手传授的方式来开展知识共享。还可引入校企合作的方式,鼓励相关企业和专业的技术人员,深入到农民培训中,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来吸引农民的注意力,激发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从而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利用知识共享的方式传播到农村地区,实现农村生产力的提升。更可利用示范田的方式来开展培训,可选择示范基地,应用先进的生产技术来开展生产,使得农民认识到先进生产技术对于生产效率的促进作用,营造出良好的知识共享氛围,激发农民参与培训的主动性。
4.3 完善培训知识共享反馈机制
在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中,为更好地提升培训知识共享,提升效果,还需完善培训反馈机制,加大与农民的沟通和交流,充分了解农民在培训中所获得的收获,从而根据农民的实际情况来灵活调整培训计划。而在知识共享的理念下,也对沟通机制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更好地实现知识共享,还需将反馈结果在培训班进行公布,对于考核不过关的农民需及时进行重新培训以及考核,直到其真正掌握相关知识为止,来保障培训有效进行,提升培训的含金量,更好地提升农民认知水平。
5 结语
农民作为农村中的发展主体,需加大对其培训力度以更好地促进农村地区的发展。在具体的培训中,需要重视内部的知识共享机制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工作,培训内部的关键成员对于整个培训班级的分享交流都起着重要作用,培训不应当是授课老师单一的输出,应当培育农民学员积极主动性,实现培训互动,提升培训效果。在以后的研究中应收集大量数据,深入探索如何构建农民培训知识共享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 杨璐璐著.乡村振兴战略视野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
[2] 刘译阳,姜珊.基于大数据下社会网络分析与知识共享管理研究[J].情报科学,2019,37(4):109-115.
[3] 张子墨.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科研团队知识共享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