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2023-05-08刘欣平
刘欣平
摘要:农业经济的发展对于国家整体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振兴乡村经济亟须得到广泛重视。基于此,本文简单分析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并基于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常见问题,深入探讨改进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策略,希望研究内容能够助力农民经济收入增加、农村环境质量改善,进而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业经济;农村经济;促进发展
0 引言
我国农村区域覆盖面广,分布较为分散,各地区地理环境和人文风俗都不尽相同,因此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秉承因地制宜的原则。大部分农村农业生产仍然遵循历史传统方式,操作技术和农用设备相对较为落后,没有将现代化设备和科技手段与农业经济发展相融合,这使得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整体水平仍然不高。因此,要有效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就必须要明确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1 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
1.1 农村经济发展市场化
传统农村经济的发展存在着单一化的特征,农业生产过程中显现出的各类矛盾,影响并制约着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农业经济管理不仅可以改善这一情况,还能推动农村经济朝着市场化经济的方向迈进。首先,通过收集分析当地市场特征,联系当地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对于相关问题采取措施针对性解决处理。另外,分析过市场实际发展的需求后,对于农业经济管理的内容和模式可以进行适当调整和优化,更能有效提高农民收入水平[1]。
1.2 促进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
尽管我国地大物博,农民众多,但由于普遍较低的知识水平,使得农村的各项资源很难做到效益最大化。在我国快速的工业经济发展过程中,部分制造企业将工厂开设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上没有做到位,导致土地和水资源被污染等情况。通过农业经济管理,当地政府以及相关部门,需要对农村已有资源进行整合,运用好现代化手段优化农业生产方式,解决上述问题。通过实现农、林、牧、副、渔协同发展,来从根本上将农业经济管理运用到农村经济发展中去,促使农业资源得到高效利用[2]。
1.3 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农村经济的发展还要走很长的路,改善农村经济并非朝夕之功。制约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因素除了有资源、人才和交通等以外,还受制于农民普遍偏低的收入水平。农民长期以来平均收入较城镇居民低,低收入决定着农民对于高端设备和技术手段的投入不会太高。因此,农业经济管理,可以改善传统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尽可能降低农民的生产成本,优化生产结构,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1.4 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传统的农村经济发展主要依托于农民以往生产经验,对主观判断的依赖性较强。由于农民对于地区经济和相关政策掌握并不全面,导致生产效率效果大打折扣。农业经济管理主要对现有经济发展目标进行分析和探究,针对相应问题制定有效的管理方案。创新农业经济管理模式,加大管理力度,为农民生产提供更多的数据信息和政策材料,使农民更加及时地了解到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
1.5 提高农村经济信息化水平
新时期的农村经济发展中需要有效运用先进的设备和高科技手段。目前我国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也将为农业经济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在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借助互联网,使农民更加实时准确地了解农产品价格,以便接下来的生产计划制定和开展。借助信息技术,对于农业相关数据加以收集和归纳,根据社会市场的需求优化农民的生产结构,提升农作物的经济效益。
2 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常见问题
2.1 农民经济收入普遍偏低
当前农村的土地经营模式普遍是小规模经营,这种零散经营模式使农业生产过度依赖人工,无法使用大型机械设备。农民工作量的增加,不仅降低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同时也削弱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同时经济收入还不高。还有部分地区受地形因素影响,很大一部分田地并不具備使用机械化种植和收割的条件,因此只能依靠人工,因此便形成农民收入不高导致人工依赖度偏高,而机械化程度低的农业生产经济效益更低的恶性循环。
2.2 相关法律不够完善
我国农业经济管理转型还处于初期阶段,管理模式单一,相应的法律法规也没有进行跟进和完善。农业自古以来都是党和政府关注的重点产业,也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就目前我国针对农村经济发展所出台的相关政策,只有一部分能够达到预期效果。而面对当前的农村环境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原有的政策法规远远不够。政府相关部门,需要对当地农村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并投入人力物力以及经济扶持,制定出与当地农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政策制度,促进农村经济水平的加速提升。
2.3 缺乏专业经营管理
农村长期缺乏专业的经营管理机构主要原因就是不够重视。一方面是政府以及有关部门不够重视农业生产。导致农村普遍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比如农村道路没有得到及时维护,这会影响农村地区居民的生产生活。另一方面,是农民自身对农业生产重视不够。尤其是在一些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农村地区,缺乏专业经营管理机构的支持,农民生产可能无法及时响应最新的政策方针,进而阻碍农村经济的发展。
2.4 缺乏专业技术人才
我国如今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占据着更多的劳动力,一定程度上就导致农业发展的人才资源相对匮乏。受传统观念影响,在校学子愿意投身于农业学习研究的人也越来越少,以至于当下农业经济管理人才缺失。农业经济管理的相应工作是不能没有专业的管理人才的,但是目前很多地区其自身的条件无法吸引到水平较高的专业人才,还有一部分是当地有关部门并没有引进人才促进发展的意识。没有专业人才的支持,在农业经济管理过程中,可能就会导致上传下达无法有效地进行,技术和信息不能得到普遍传播,将会影响到整体生产效率。
3 改进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策略
3.1 健全农业管理机制
农村经济管理相关工作就是围绕如何充分挖掘利用当地资源开展的。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可以使当地的资源优势得到最大程度发挥。农业经济管理机制需要适应当地发展并做到与时俱进。一方面,农业经济管理需要被深入理解,从而进行创新与改革,那么传统的农村思想就不能再继续沿用,需要通过对农村经济理念的转变,促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化新农业转变。另一方面,农产品效益实现最大化就必须要想办法提升农作物的价值。除了农产品的生产环节,农产品深加工环节能够为农作物增加多少经济效益需要被重视。只有升级产品结构,开拓新市场,延长产业链,才能实现农产品价值的提升。
以山东省为例,山东省各个区域的农产品在特色上基本趋同。济南、滨州、济宁等山东中部地区,主要发展种植业,渔业和畜牧业不占优势,而青岛和威海等沿海地区则以渔业为主,缺乏的是特色种植业。因此,要抓住沿海城市的水域优势,通过建立现代养殖体系并发展水产绿色养殖,形成虾类贝类、海参等多样化海鲜兼容的海洋牧场,推动沿海养殖业高速发展。同时,利用山东的优势产业蔬菜产业,联合林业经济,开发林茶、林药、林禽、林菜等混合林业发展模式[3]。
3.2 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经济管理结构的优化,农业产业化经营是重要途径之一,确保农业的经营管理能够与市场对接。政府要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建立生产基地,通过新工艺和新技术的引进来进行农产品企业内部结构的升级,从而进一步促进农产品质量的提高。
首先,需要对农业龙头企业给予经济支持,需要银行和金融机构对“三农”重点项目要持续关注,并给予中长期信贷支持。其次,要优先保障乡村振兴用地,统筹布局地域内的乡村农业产业和产业的各个生产区域。最后是鼓励农户积极参与建设农业生产合作联合体,通过政府和相关单位扶持,由大型龙头企业来带动区域农户的经济发展。农户为龙头企业的生产提供劳动力,地方为企业的建设提供资源许可和政策扶持,那么龙头企业可为农户提供农业生产方面的技术指导,使农业生产更加标准化、高效化。
3.3 大力发展优质生态农业
乡村振兴要以“精、优、特、绿”为指导理念,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优质生态农业。不同生产区域应结合当地农业生产特色,在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的基础上不断进行项目创新。在发展新产业的同时,对地域老产业的优点进行合理保留,整合特色农产品,打造具有特色和代表性的农业发展品牌。在乡村振兴的号召下,结合地区的实际情况,不断提升农业机械设备的服务水平。同时地方政府要对地区的道路交通、水利工程渠道、通信设备以及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投入,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山东省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推广农药包装废物再利用和秸秆综合利用等因素,不仅避免了农业生产过程中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还保护了地方的生态环境。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不仅提高了农户的抗风险能力,还提高了地区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率,采取的主要方式就是农业托管和土地入股等方式,把企业和农户很好地融合到地区的农业产业链中去,构建新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目前,山东省年销售超过500万的农业龙头企业已逾一万家,登记注册的农村合作社数量将近20万家。
3.4 引进农业经营管理专业人才
若想农业经济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更加健康、快速,就必须要构建一支高质量的管理团队,确保农业经济管理相关工作的开展能够有序进行。基于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创新的新技术新手段也与时俱进地应用到了农业经济管理中来,為保证相关技术手段得到广泛推广和运用,就需要由专业技术水平高的经济管理人才负责讲授和指导。同时,对团队人员定期开展专业知识讲座与技能培训,来不断加强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确保农业经济管理工作能够保持前进的步伐。具体做法如下:第一,人才招聘时优化岗位工资待遇,为应聘的农业经济管理人才提供优越的薪资条件和良好的晋升机制,能够吸引到更多愿意长期投入到农业经济管理建设的人才。第二,农业经济管理人才同样需要定期专业知识技能培训来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不断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山东省威海市采用了创新的教育培训形式,建立养殖种植知识培训、实际操作培训和网络销售一条龙的培训模式,促进了山东省农业产业的转型和升级,也培养了一大批实用型技术人才。第三,制定人性化的经济管理人员考核机制,通过工作细化落实到个人并进行监督跟进。在当地农业经济管理工作过程中,对于有建设性的创新和研究成果给予相应的奖励,并借助优秀人物榜样的力量带动更多的热情投入到农业经济建设中来,为农村经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3.5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
如今,经济技术迅速发展,以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为基础,加强信息技术农业生产管理体制,建立现代化管理系统(见图1),促进传统的农业生产布局转型升级,摆脱自然条件的束缚。新的产品体系主要是面对政府和面对企业两个大模块,政府负责生产和管理的统筹,企业负责具体的操作流程。政府电子政务需要涵盖资源基础数据、生产管理指挥、科技创新和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以及农村经营管理等五个方面。企业重点关注生产经营和流通两个方面,生产经营通过现代农业可追溯系统加现代农业生产现场物联网系统辅助生产,再由农业企业综合运营管控平台进行统一调度,最后经农业电子商务平台把控农产品的销售环节[4]。同时应促进农业与工业、服务业协调发展,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实现整个产业链效益最大化。
3.6 提升机械化发展水平
乡村振兴背景下,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物质基础就是农业的机械化水平。一方面,农机装备需要进行不断升级,增加农业发展中机械化占比,并争取实现畜牧业和种植业全流程机械化生产。另一方面,对于农业经济管理中的机械化规章制度要不断完善,让所有农用机械设备的使用都能保持较高水平。同时配备专业的售后服务,以实现机械化设备的最大价值。
现阶段,山东省地区的农业机械化率已经接近90%,农机设备覆盖7大门类,品种超3600种,机械化发展成果优异。但是山东省的机械化水平仍有提升空间,比如部分农作物仍需要人工辅助生产,降低生产效率。还有部分农机设备生产制造商只侧重于设备的前期开发生产,忽视售后,而引发设备故障后无法得到及时维修影响农户使用。因而,山东省在推动农业机械化的同时,还需要完善设备售后服务流程,提高设备维护服务效率。通过不断地完善与创新,将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为方向目标。通过农业经济管理,健全农业发展质量标准体系,建立农业生产新格局,强化现代科技支撑,促进农业经济管理技术的不断提升[5]。
4 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雄厚的农业经济基础将推动其他经济的全面发展。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应强化科技手段的运用,加强对农村的人才输送,同时针对各地区的农业特点,坚持因地制宜原则,不断探索并创新农业经济管理模式,促进农村经济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不断缩短城乡差距,加快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曹梦鑫.基于乡村振兴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措施[J].农机使用与维修,2022(11):104-106.
[2] 陈帆.新农村“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的策略[J].新农业,2022(21):59-60.
[3] 庄莉莉.新农村建设环境下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分析[J].财经界,2022(29):20-22.
[4] 王晓华,尤阳阳,王新芳.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策略研究[J].农场经济管理,2022(9):33-35.
[5] 矫山红.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优化路径探究[J].山西农经,2022(17):147-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