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如何在初中数学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023-05-08向深媛

考试周刊 2023年10期
关键词:阅读资源数学阅读能力

作者简介:向深媛(1989~),女,汉族,贵州遵义人,遵义师范学院附属实验学校,研究方向:初中数学。

摘 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让学生掌握数学概念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如让学生理解表格、图像以及公式这些与数学概念相关的元素。对学生而言,只有具备良好的数学阅读能力,才能理解数学语言所表达的含义、概念的内涵。对教师来说,只有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阅读能力,才能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基于此,文章重点分析了初中数学概念教学中阅读能力的作用,探讨了初中数学概念教学中阅读能力培养的要点与策略。

关键词:数学阅读能力;阅读资源;关注细节;转化语言;阅读自信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10-0089-04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数学在教学和考试中不再只注重学生的计算能力,也提升了对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重视度。因此,初中数学从知识难度和知识量上来说都上升了一个台阶。知识面广、知识难度加大,使得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难度增大,学生面临的考试压力也更大。现在学生们习题中的题目,相比于传统的应用类题目更加灵活,出示的数学阅读材料不断增加,这些变化对学生数学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必须深刻认识到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准确把握其培养要点,基于学生实际,制定科学有效的培养策略,以通过提升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进而提高初中数学概念教学效率。

一、 初中数学概念教学中阅读能力的作用

学生升入初中后,在数学学习上面临的难度大大提高,数学题目的阅读难度也不断增大。初中的学生只有不断加强对数学概念的学习,更好理解数学概念中的数学语言,提升数学阅读能力,才能很好地应对从小学到初中数学带来的巨大变化。

(一)体现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

传统的初中教学中,关于数学概念的教学,只是机械地让学生背诵、识记,而没有考虑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学生也就更无法用数学语言表述概念,学生对数学概念只是一知半解。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教师虽然强调学生要理解数学概念,但没有教会其具体的实现方法。因此,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学习数学概念,使其掌握数学语言,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提升数学学习效率和学习成效。

(二)体现教师的数学教学能力

数学概念是建立数学知识结构的基础。只有充分理解数学概念,才能建构学生自我的数学知识结构体系,让学生在建构体系中增强能力,在增强能力中丰富知识,完善数学知识结构体系。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培养,让学生能够通过阅读理解数学概念,运用数学语言表述概念,不断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做到既“授人以鱼”,更“授人以渔”。

二、 初中數学概念教学中数学阅读能力培养要点

(一)通过培养数学阅读能力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

在一些数学课堂上,学生对初中数学概念的学习并不喜欢,更谈不上感兴趣。部分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还不足,认为像数学学科这样的理科,只要具备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就行,数学阅读能力是可有可无的内容,有了数学阅读能力也只可能是锦上添花,没有也不影响学习。阅读能力只适用于语文、道德与法治、历史等科目中。因此,有的初中生并没有将数学阅读能力作为学习的重点,更不可能认为会影响学生自身的发展。这样片面的认识,更不利于学生对数学概念的学习,进而影响其对初中数学知识的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入品读,帮助他们透彻地理解相关的数学概念,结合学习实例和生活实际,让学生在体验中领悟必须要重视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课堂上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知识的阅读,理解数学概念,挖掘数学概念关键信息,促使学生形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正数和负数》这一课的教学中,学生刚接触正数和负数的数学概念,在理解这些概念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定的问题。在分辨正数与负数时,只要根据数字前的正号或负号就能够确定,类似+3、+2、-3、-2等。在学生了解这样的基础数学概念后,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教材中的例子,让学生认真品读,使他们能够理解“正”和“负”所分别代表的“增”和“减”的含义,对正数和负数的概念产生更深刻的理解,逐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在学生真正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概念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0是属于正数还是属于负数?还是两者都不属于?”通过这样的问题,教师可以全面地掌握学生学习情况以及学生对数学概念理解程度,综合评价教学效果。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通过认真阅读就能够发现题目中包含的关键信息,分别对比0、正数、负数的概念,结合三者的概念来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就可以得出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结论。

(二)通过培养数学阅读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能够使学生明确地表达自身对数学概念以及相关问题的观点,促进其数学思维的发展。学生在遇到数学问题时,通过出色的数学思维,能够应用正确的理论依据来解决这些问题,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初中阶段,学生的智力水平处于较高的状态,并且会对大部分事物产生自己独特的看法,形成独立思维能力,将其应用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中,有助于其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教学数学概念时,独立思维能力是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的关键因素。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在阅读理解数学问题的基础上,用自己语言进行复述,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并让学生独立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拓展学生数学思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在思考问题中的数学概念时,能够发现其中的数学逻辑,锻炼数学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向教师与同学表述自己的解题思路的过程中,有助于其他同学通过对解题思路的理解提出其中的解题方法。

(三)通过培养数学阅读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有效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需要让学生进行适度的数学练习,使学生可以将从教材中学习到的数学概念应用到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在实际的练习过程中,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会对其审题与解题的准确性造成直接的影响,只有将题目中的信息准确地提炼出来,才能充分理解题目含义,快速得出问题答案。教师需要通过给学生布置适度的练习重点锻炼学生数学阅读能力,提升他们的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用数学理论知识指导实际,解决实际问题。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经典题目,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认真仔细地阅读数学题目,理解数学内容,提炼出关键解题信息。其次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共同分析题目,思考解决数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根据不同思路明确不同解题步骤,从而提高解题效率与准确率。最后教师还可以全面地掌握学生对各类数学概念的掌握与理解情况,而且能够在解题过程中锻炼他们的数学阅读能力,实现对题目的准确分析,有利于学生解题效率的提升。

三、 初中数学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一)通过阅读资源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对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只是夸夸其谈是毫无意义的,必须要经过大量的阅读才能实现。因此,教师进行数学概念教学时,可以向学生出示适量阅读资源,让学生经过大量的阅读培训,提升阅读能力。然而,在以往的数学阅读资源中,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阅读难度,学生无法快速准确地理解其中的含义,正确解答题目的难度较大。与此同时,一些学生在阅读时会感到枯燥乏味,无法全身心投入阅读中,导致忽略了其中重要的信息,审题不清晰,影响获取信息的准确性,学生也会逐渐失去阅读积极性,产生抵触情绪,无法完成学习目标。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教师需要对数学阅读资源进行科学利用,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讲述一些与数学知识相关的小故事,也可以在阅读资源中融入趣味性内容。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对数学阅读的兴趣,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例如,在《勾股定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在教学内容中融入趣味性的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开场时对学生说:“同学们可以制作或画出一个任意大小的直角三角形,只要你们量出两直角边的长,老师就能知道这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度,大家相信吗?”这样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待学生量出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度后,老师给出斜边长度,让学生用直尺量出长度验证。学生量出斜边长度,发现真与老师的结果是一样的。学生就会觉得很神奇,想知道老师没有测量长度就直接知道结果的方法。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阅读数学教材,找到正确的方法,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

(二)通过关注细节规避定式思维影响

定式思维是指在以往的活動中获得的经验对当前活动产生的影响,这种影响属于特殊的心理状态,具有一定的倾向性。在情境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定式思维可以让我们应用已经掌握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一旦情境发生变化,定式思维就会对解决问题带来不利影响,无法应用新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我们可以将定式思维看做是阻碍创新性思维的因素,学生在数学阅读中通常会重视数学公式以及相应的逻辑关系,但忽略了单位、背景等细节因素,这样往往无法找到正确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让他们能够在阅读过程中重视细节因素,有效地降低定式思维的不良影响,提升自身的创新性思维能力。例如,在解决“已知三角形有两条边长3、4,求另一条边的值”的问题时,一些学生会在定式思维的影响下直接给出答案是5,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忽略了这个答案是在“直角三角形”的条件下成立的,而其他三角形则不成立。只有在仔细阅读题目条件的情况下,才能摆脱定式思维的影响,通过正确的计算方法得出答案。

(三)通过语言转化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在初中数学概念教学中,语言转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通过语言转化将生活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方程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利用方程式来表述生活中存在的等量关系。此外,还可以将勾股定理、不等式、函数等概念应用到生活中,都是将生活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的典型。第二,通过语言转化将数学语言转化为生活语言。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无法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时,教师可以列举生活中与该数学概念相关的实例,通过生活化的语言将抽象的数学概念描述出来,学生更容易理解。生活语言是学生在生活中熟悉的语言,使用生活语言来表达抽象的数学概念,使这些概念更贴近生活实际,有利于学生的理解、掌握和使用,从而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在教学函数概念时,教师如果直接将函数的概念讲解给学生,学生首次接触这一概念,就会感觉生疏。因此,教师可以列举生活中与函数相关的例子,让学生知道生活中有很多函数的应用。例如,我们去超市买苹果,500克4元,1000克8元,1500克12元,以此类推,“购买苹果的总价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些因素中哪些因素是固定不变的、哪些因素是会发生变化的、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因素的变化”。在这样的生活场景中,学生会产生熟悉的感觉,使他们能够快速地确定苹果的总价与购买数量是对应的关系,也就存在着函数关系。在确定函数关系后,教师可以通过数学语言来表述出函数概念。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分别为x和y,并且对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通过语言转化,能够使学生借助生活化的语言理解函数的概念,更好地理解函数概念所代表的含义。对初中数学的概念教学而言,有大量的数学语言需要通过语言转化来变成生活化的语言,包括提公因式、通分、约分、去分母、因式分解、线段两端以及等量代换等。数学语言具有专业化的特点,学生对这些语言的理解难免会出现错误,因此将这些数学语言转化为生活语言,结合生活实例给学生讲解,引导他们从实例中找到数学语言与生活语言的联系点、共通点,学生就会更容易理解抽象数学知识。

(四)通过正确指导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

在數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重细节,随时关注阅读内容,在阅读中理解,在理解中阅读。在具体的数学概念教学中,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阅读数学公式,要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来了解公式的产生过程,并且学会对公式的特点进行概括,熟练掌握公式的应用条件,还要指导公式的内在关联与不同的变形,以便在解题过程中灵活地应用公式。例如,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是初中数学中必须熟练应用的公式,能够为后续配方法的掌握奠定基础。完全平方公式可以应用在整式计算简化、因式分解、分式变形以及一元二次方程中,如果课堂教学效果不好,就会影响学生对这个公式的掌握。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可能不给学生讲解公式的产生过程,而是直接让他们死记硬背。学生不了解公式的产生过程,无法形成牢固的记忆,在应用过程中会出现一定的问题。因此,教师需要重视对学生的引导,使他们理解公式是怎么形成的,并且可以进行自主阅读。

(五)通过培养阅读自信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经过小学到初中多年的训练,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但是,初中阶段,特别到了八九年级,数学题目难度有大幅提升,有些学生在解题时,自信心并不足,他们无法确定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不但会浪费解题时间,而且会造成对题意的误解。在学生解题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对题目进行阅读分析,并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适当引导,帮助其理解题意,确定步骤,得出答案。这样,学生就会逐渐建立起数学阅读的自信心,避免在阅读分析题目时出现犹豫不决或不自信的情况,能切实提升自身的数学阅读能力。

四、 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掌握数学概念,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题目含义,有利于学生理清解题思路,尽快确定解题步骤,最终得出正确答案,建立数学阅读的信心,投入数学学习中,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倩霞.如何培养初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5):109.

[2]廖喜龙.培养初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3):77-78.

[3]张小学.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J].名师在线,2018(35):72-73.

[4]狄勇.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小学教学参考,2018(15):43.

猜你喜欢

阅读资源数学阅读能力
挖掘小学语文阅读资源提升学生语言品析能力
农村小学一年级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浅谈农村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浅谈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高年级小学语文拓展阅读资源的选择和运用
论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在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策略
拓展阅读资源怎可喧宾夺主?
如何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