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深化乡村“四史”教育实践路径研究

2023-05-08安亚琴

新农民 2023年10期
关键词:四史台州话语

安亚琴

摘要: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将“四史”教育融入乡村振兴,开展“四史”教育能有效引导广大群众并激发其爱国力行,助力乡村振兴,赋能乡村建设。符合实践需求的话语体系的构建对“四史”教育开展具有推动作用,否则就有可能流于形式甚至起到阻碍作用。从地方文化出发,加强和改进话语体系的,丰富“四史”教育话语生成、优化话语传播路径、畅通话语贯彻路径,实现“四史”教育的传播体系和贯彻体系创新,构建“四史”教育的大众化、时代化的实践路径能有效提升四史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四史”教育;乡村振兴;地方文化;实践路径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是广大干部群众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须修好”的必修课。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因此在实践中对如何将“四史”教育融入乡村振兴工作开展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新时代“四史”教育融入乡村振兴工作的意义

民族要复兴 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把“四史”教育融入乡村振兴工作中,积极开展“四史”学习宣传教育,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故事、改革开放的故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让广大群众真切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感党恩、念党情、听党话、跟党走,在推动“四史”学习往心里走、往深里走、往实里走的同时,潜移默化中激发群众努力提高自身基本素质和思想水平,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助力乡村振兴,赋能乡村建设。

2 当前乡村开展“四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全国很多部门和学校都有开展不同形式的“四史”教育,但是在实践中在乡村开展的“四史”教育的实效性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在理论研究中,对“四史”教育的重要性及其意义大家都有普遍共识,研究的关注点也大部分都集中在这些方面,但对作为表达方式的“四史”教育独有的话语体系如何行之有效地构建相对来说也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研究,关注或者研究“话语体系”的更多的是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或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大众化或者普及角度。对当前急需进一步推进的“四史”教育来说需要更有针对性和行之有效的表达方式。无论从教育的内容或者形式方面来说都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推进。

此外,随着经济社会工业化、城镇化和市场化发展,农村大量青壮劳力外出经商、办企业和务工,很多农村里只留下“三留守”,即留守妇女、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存在“三八六一九九”现象。在乡镇和村组的理论宣讲存在着受众面小,难见成效的问题。镇村年轻力壮、思想活跃的人多数外出务工,导致进行宣讲时,听课受益的人非常有限。同时,“四史”教育和其他的理论宣讲在部分乡村存在形式单一,载体作用不明显,保障机制不够健全,重视程度不够等等现象。

3 新时代持续推进乡村“四史”教育实践路径的思考与探索

大数据时代网络文化的发展拓展了“四史”教育的空间和渠道,要讲好“四史”故事更要从大数据时代背景出发,立足地方文化,不仅要常态化开展“四史”学习教育,还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构建多维立体的“四史”教育体系,充分運用地方资源开展“四史教育”。各地在开展“四史”教育过程中,应充分挖掘地方特色,丰富四史教育话语生成。

3.1 融地方文化于“四史”教育话语生成,写好“四史”故事

从地方文化出发,加强和改进话语体系,丰富“四史”教育话语生成。话语是思维的表达,思想的表现,两者之间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是辩证法的一对基本范畴。符合实践需求的话语体系的构建对“四史”教育的开展具有推动作用,否则就有可能流于形式甚至起到阻碍作用。因此,“四史”的研究和教育要把加强话语体系建设和讲好故事结合起来,从话语体系视角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入手,通过立足地方文化丰富教育话语、优化话语传播路径、畅通话语贯彻路径等实现对乡村开展“四史”教育的传播。借助“四史”教育的地方物质文化载体,以鲜活、生动的历史素材打动人心,既能充分发挥其育人价值,也能让人们产生共鸣,让“四史”教育具有天然的亲和力和亲切感,更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起到如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以台州为例,台州有大量的历史和现实的资源可以作为“四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五千多年的历史底蕴创造了极具地方特色的台州文化,弘扬和合文化,传承红色文化,挖掘乡土文化,能更好地讲述“四史”教育中的“台州故事”,既能增强教育的实效性又能更好地推动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台州文化中既保留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传统,又不失自身的乡土特色,是台州快速发展最深厚的源泉。遵循“三立三进三突围”新时代发展路径,以民营经济立市、制造之都立业、垦荒精神立心的台州,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了心中理想,在这里抛头颅、洒热血,有属于台州的亭旁起义,解放一江三岛,大陈岛垦荒等等。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台州各地也涌现出了众多可歌可泣的抗疫英雄。这些都是“四史”学习教育中鲜活的教材,将身边的故事融入“四史”学习中,增强针对性和感染力,能收到更好教学的效果。弘扬和合文化,传承红色文化,挖掘乡土文化,能更好地讲述“四史”教育中的“台州故事”,既增强教育的实效性又能更好推动地方文化的传承发展。

3.2 丰富形式优化“四史”教育话语传播,讲好“四史”故事

从“四史”教育的供给侧角度出发,优化话语传播路径、畅通话语贯彻路径,通过分层分类讲“四史”,能推动“四史”学习教育“实起来”,通过对话语表达方式的加强和改进,在理论的“深入”与“浅出”两个方面共同着力。

(1)转换与融合“四史”教育话语表达方式,强化历史思维培育

相对而言,广大农村中留守人口老龄化比较严重,常住人口文化程度低,接受能力相对较弱,空闲时间统一有一定难度,因此,要根据“四史”学习教育分层分类的不同需求和具体情况,整合汇编出科学的、适合不同群体学习的“四史”教育材料,让农民群众的心,与“四史”学习教育同频共振。可以通过适合的传授方式,以符合需要的教育载体让“四史”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四史”教育“进村入户到田间地头”,将“四史”宣传教育活动与文化活动、乡风文明、家庭教育结合起来,让群众听得进去,看得清楚,学得明白,真正做到以史明理、以史育人。

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正确解读,有效互动,构建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帮助他们了解历史并尊重历史,从符合历史规律和推动历史进步的角度来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并有选择地继承和发展历史,培养人们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揭示不断发展变化的历史现象的内在联系和本质,让生活在乡村因为文化程度较低有切身感受,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村民,能理解和充分感受到社会主义新中国和改革开放给他们带来的实惠和好处,从而激发其家国情怀,使“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入耳、入心、入脑、入行。

通过集合地方红色资源,利用网络学习平台,开设党史微党课、党史百年故事大家讲、观看四史相关纪录片等内容,随时随地学“四史”。也可以结合主题党日等各种活动、通过宣讲、上党课等多种形式,开展“四史”学习教育。当前融媒体环境也为“四史” 教育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拓展了思想宣传的阵地,同时也要通过“四史”教育的契机,净化网絡环境、营造学习氛围、凝聚爱党爱国精神。

如台州通过开展“跟着红色地图学党史”活动,绘制“党史红色地图”,确定一批现场学习教育基地,充分发掘利用当地红色教育资源,发挥好现场学习教育基地的作用,通过现场沉浸式学习教育体验,点亮“台州记忆”,把真实的红色故事、真实的奋斗事件变成生动鲜活的教材,更好地引导广大群众在追寻红色足迹中守好红色根脉,在缅怀革命前辈的同时在心中种下红色的种子。

(2)常态化开展乡村“四史”学习教育,优化话语载体平台。

开展“四史”学习教育,不能仅仅是应景行为,更不能浅尝辄止,重要的是要建立长效机制,久久为功。要组织好群众学习教育,需用“当代人的方式”点燃群众党史学习教育的热情,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通过创新学习方式构建“四史”学习常态化机制,开展丰富多彩的“四史”学习教育形式,能更好地讲好“四史”故事,用故事的形式讲政治,用历史故事讲道理,让历史说话,让信念铸魂育人。

开展乡村“四史”教育,要用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创新“四史”宣传教育的形式、方法,创造全过程全时段的育人环境,能有效提高以党史学习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对人民群众的感召力,成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身边的历史”,也让这些相对静态的历史,展现出更加可亲、可近、可爱的样貌,帮助群众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找到深植于内心的梦想,汇聚成长的动力。

如台州有些乡村通过聚焦“四史”宣传教育,借助群众熟悉的新媒体平台,以短视频等方式打造生动活泼的产品,提升传播力和教育效果。结合地方发展史,用好地方红色资源,通过微党课短视频等融入“四史”宣传教育,或者结合身边的劳模榜样人物等的先进事迹和精神,提高“四史”教育的针对性和感染力,达到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聚焦学习重点、形式创新和成效检验,创新“四史”教育方式,提升其吸引力、感染力,线上线下相结合,借助多样化平台载体开展“四史”教育故事宣讲,强化理论教育实效。深入农村基层、田间地头,通过面对面宣讲的方式,理论与实践结合、学理性强且案例生动,贴近人民群众,推动“四史”教育在农村基层迅速传播,走进千家万户、深入人心、掀起高潮、扎根生效。

(3)多措并举、完善保障“四史”教育推进,组建专技有力队伍

深化推进新时代乡村“四史”教育,关键靠队伍,尤其是解决好选人用人问题。宣讲是开展“四史”教育的一个重要渠道,针对当前基层宣讲基础薄弱问题,可以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和举措,充实基层宣讲工作力量、落实经费投入等方面政策。同时,强化队伍建设,整合社会力量,加强业务培训,发展壮大基层宣讲人才队伍,提升其理论素养和水平,能理论联系实际,立足基层紧跟时势,找准切入点,充分展现宣传教育工作的“宣传、服务、教育”功能,切实提高新时代乡村“四史”教育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随着融媒体时代悄然而至,信息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传播渠道与日俱增,我们应当以“四史”教育为契机,通过丰富的学习形式和运用多元的平台载体,打通“四史”学习教育的纵向时间轴线和横向内容轴线,构建立体多维的“四史”学习教育体系。丰富活动载体,利用各种新兴载体构建适合乡村开展“四史”学习教育平台,在开展形式多样的“四史”学习教育中有意识地使用各种新兴媒介与先进科学技术手段,在不断创新教育形式下,为“四史”学习教育深入落实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真正做到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参考文献

[1] 冯俊.学习和研究“四史”的理论指引——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史”的重要论述[J].红旗文稿,2021(3):4-9.

[2] 吴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传播理念创新实践机制[J].行政与法,2014(1):52-57.

[3] 王玉.供给侧视域下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路径探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1(1):47-49.

[4] 邹小军.传播视域下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创新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21(6):81-87.

[5] 丁玉斌 洪满春.触屏时代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建设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7):61-63.

[6] 徐春辉.新媒体传播红色文化的现实困境及原因分析[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5(12):67-69.

[7] 骆郁廷,陈娜.论红色文化的微传播[J].江淮论坛,2017(3):139-144.

[8] 陈殿林,任苒.融媒体背景下加强“四史”教育的内在逻辑和目标指向[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2(11):23-28.

猜你喜欢

四史台州话语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小主播上微课 团队员学四史
遇见“四史” 图说“第一”
队史连“四史”
样板:不成熟的台州
台州远洲墅
浙江省台州中学语文组
《聊斋志异》与前四史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