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活动中的民俗合体字创意设计

2023-05-07李俊洁

艺术家 2023年2期
关键词:合体春联民俗

□李俊洁

我国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保留下来很多优秀的民族文化内容。其中,民俗合体字就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是由很多个汉字组成的单个字形的民俗艺术形态,兼具装饰性、趣味性、观赏性和艺术性,被称为“吉祥字”。民俗合体字能够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因此,其不仅是民族文化的心理特征,也是民族精神追求的缩影。但是随着我国现代化发展脚步逐渐加快,民俗合体字正与一些文化相融或逐渐消失。基于此,本文将从民俗合体字的起源、历史发展轨迹及成因入手,简要阐述民俗合体字的设计形态和几种表现形式,并将传统设计思维与现代化设计思维相结合,促使民俗合体字能够更好地随着时代一起发展传承下去。

传统的民俗合体字样式和我们如今见到的合体字相差无几。合体字主要是运用汉字先天的图像特征,在保留了汉字的音、义、形的同时为原有汉字赋予了更多的趣味性和观赏性,这样的形式不仅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幸福的追求,也通过其独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展现了大众的审美特征,从而使民俗合体字被赋予了浓厚的文化价值,切实反映出中华民族文化的心理特征及其民俗风貌。此外,民俗合体字不仅兼备形体之美和独特的组织结构方式,其寓意也极为深刻,民俗合体字“形简意丰”的特点给人们留下了无限的遐想空间。

一、民俗合体字溯源

民俗合体字是由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独立汉体字合并成的汉字,运用通俗的语言来讲,合体字又被称为“吉祥字”和“民间合成字”,合体字具有较为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基于文学角度而言,合体字是通过象形文字及各式图画演变而来的,而基于民俗角度而言,合体字是社会群体发展的产物。由于古时候的中国政治体制主要是君主集权制,其最能够体现出政治特点的载体就是“符籇”,这是君主发号施令及调队征军的象征。例如,西周利簋铭文中所记载的“珷征商”中的“珷”字,就是“武王”两字合体而来。然而待到两汉时期,符籇受到道教的影响十分盛行,所有百姓都将祈福治病的美好心愿寄托在符籇上面。到宋代后,合体字改变了原有的形态,逐渐从符籇中分离出来,演变成民俗艺术并一直延续至今。随着时代的变迁,民俗合体字不仅逐渐演变成为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同时也成为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充分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二、民俗合体字形成的原因

(一)民俗文化与民俗合体字的关系

民俗文化是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也泛指一个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是在普通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非物质的东西。而合体字不仅是反映人民群众的行为方式及思维方式的文化载体,同时也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通俗来讲,民俗合体字依附于民俗文化,同时,民俗合体字也是将抽象事物具体表现出来的民俗文化。民俗合体字作为民俗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是中华传统民俗文化的象征,还是人们打破汉字内部结构的手段和方法。

(二)汉字具有高辨识度和较强拆合功能

与其他文明的文字相比,汉字的笔画特点有着极高的辨识度和拆合功能,每个完整的汉字都是由点、线、面构成的,这就使人们在扫视一眼汉字后脑海中就形成了较为抽象的图文符号,从而将其转化成为属于自己的视觉认知。合体字的出现离不开人们对汉字结构的认知,即便将它扭曲或是变形,但是一旦发现其部分结构特质,人们的脑海中还是会出现较为熟悉的汉字结构与其进行匹配,使人们很快就能够识别出合体字具体表现的内容。合体字不仅保留了汉字原有的基本特征,为人们视觉上和审美上带来愉悦的感受,同时也保证了合体字能够更为直观地传达出信息内容,促使合体字最终能够真正呈现出“形神兼备”的效果。

(三)人民群众情感及审美的需要

民俗合体字最早起源于人们对汉字的崇拜及当时大众审美的需要,古代人们在面对各种天灾人祸及疾病痛楚时,需要运用某种物质来面对未知的恐惧,为自身谋求心安,因此,文字的出现成了人们的精神寄托。然而,简单的汉字并不能充分满足人们祈福纳吉的需求,所以为了更好地适应民俗生活需求,“吉祥合体字”出现了。人们将一些具有驱邪避灾寓意的文字结合在一起进行变形,从而使汉字结合成为具有代表性的符文,更好地传达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向往。

三、民俗合体字的设计形态

(一)合体字造字遵循的原则

合体字设计首要遵循的原则就是具有可读性,一个优秀的合体字不仅要能够准确生动地表现出字、词、句的基本含义,还要兼顾合体字的整体性,注意点、线、面之间大小及形态的统一性。合体字设计一定要在具有艺术性的同时兼顾合体字的整体性和可读性,保证文字整体造型能够与文字的含义充分融合在一起,从而使文字中更为深层次的内涵得以充分彰显出来,使合体字具备一定的传播性。例如,在洪伟的《福禄寿》系列作品中,作者将“平、安、衣、食、生、命”进行排列组合成了三个民俗合体字福、禄、寿。这一作品不仅字形雄浑稳定,还彰显出了书法较为独特的魅力。

(二)合体字组织结构方式

在许慎《说文解字》中已在汉字造字法上提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的“六书”学说,并在《说文解字·叙》里对“六书”做了全面的、权威性的解释。从此,“六书”成为专门之学。“六书”不只是造字法,前四种象形、指示、会意、形声是造字法,而转注和假借则为用字法。而合体字的主要构成方式有左右结构、左中右结构、上下结构、上中下结构及全包围结构,考虑到合体字字形的美观程度通常采用的是等同的构成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加以装饰,最终所呈现出来的合体字多以“图形化”为主。而根据流传至今的“六书”汉字造字法来看,汉字等同于具有规律性、系统性、严密性的方程式,在构成中最为常用的方法就是“连笔共用”,此种方式能够将一些共用的笔画及偏旁部首省略或是合并,从而保证字体的美观性。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具体省略方式和合并方式都要根据文字笔画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其“连笔共用”最为主要的特征就是能够赋予文字造型独特的艺术魅力,例如,在洪卫《节气中国系列》作品中,作者运用了中国书法中“枯比飞白”的字体元素,将“二十四节气”中48 个汉字融合创作成为24 个民俗合体字,整个作品采用的是无固定规矩的造字形式,从而使作品整体看起来十分具有灵活性。

四、民俗合体字的具体表现形式

(一)文字型民俗合体字

文字型民俗合体字是民俗合体字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表现形态,是将文字改变文字形态,重新排列组合所形成的合体字,而文字型民俗合体字中具体包含字画结合、方块字形及围合适形等形式,其中,只有围合适形合体字最为复杂。围合适形合体字是以圆形为背景,然后将文字放置其中,在文笔间找寻出文字笔画之间的关联性和规律性,以此保证汉字书写的范围及特征,最终呈现为一种图案形态。文字型民俗合体字早在宋代就已经开始出现,如苏轼《晚眺》这首诗词所采用的就是诗智体,而诗智体具有启发神智、引人深思的含义,整首诗词采用的合体字就是以“会意”的方式让人们进行猜测和解读的。

(二)图像型合体字

以图组字和以字组图是图像型合体字的重要表现形式,图像型合体字更加注重的是合体字的美观价值,所以在创作图像型合体字中,作者通常会舍弃一些信息内容,将所有的重点都放在合体字的审美价值上。例如,在《美哉汉字——南无阿弥陀佛》这一合体字中,整个合体字的内容就是一句佛教的术语“南无阿弥陀佛”,但是在实际合体字图像中所展现的却是一尊盘膝而坐的佛像,仔细观察后不难看出整个图像是“南”字,而脖子上的佛珠组成了“無”字,而“阿”字则是由佛像的左上臂和前胸组建而成的,而“弥”字则是由右上臂和腹部所组建而成的,“陀”字则是由左臂组成,“佛”字则是由腿部组成。这几个字的组成不仅兼顾了图像型合体字的美感,还促成了一幅完整的图像。

五、文化活动中的民俗合体字创意设计

(一)新兴民俗合体字设计

我国道教在汉代就开始流行运用“笔画交错、数字复合”的书写方式绘制了很多符籇,这些“符籇”一度被当时的人们认为具有驱邪避害的作用,从而使民间一度兴起了合成字以吉祥语合成文字的风气。所谓吉祥语合体字就是将一些具有吉祥纳福的词语打散重构,重新组建成为具有吉祥寓意的合体字,其中广受人们欢迎的有“双喜临门”“招财进宝”及“黄金万两”等合成字。

时至今日,依旧有很多设计师十分关注吉祥语合体字的设计,例如,吉茄木木就根据“新年快乐”设计出无衬线合体字(如图1),其中四个汉字主要以“新”字作为主体。作为左右结构的字体,作者在“亲”字上多加了一竖,促使“亲”字演变成为“立”和“木”,然后运用一横衍生出了“乐”字。而右边的“斤”字则是与“年”“夬”字结合在一起,“夬”字不仅能够与左边的“乐”相结合,还能够与其共用一个“小”字,虽然这四个字合并在一起会有很多个笔画,但是图中没有表现出有过多的笔画,而且整个合体字的阅读顺序也是顺时针的圆,一方面没有影响字体的可读性,同时也符合中国人民过年团团圆圆的新年愿景。而吉茄木木在设计“十全十美”这一合体字时(如图2),则是采用上下结构的方式,其中这一合体字中主要以“美”字为主体,两个“十”字则成了代替“美”字上面的两个点,而“美”与“全”字一起共用“王”,在保证字形契合的同时,也完全符合现代人们的阅读顺序和习惯。然而,吉茄木木在设计“鸡年大吉”这一合体字时(如图3),并没有将明确的汉字作为主体,而是由四个汉字占据四个方位,作者在合体字中央添加了一只卡通鸡的图案,增添了合体字的趣味性,但是这四个字在字体结构上不如前两幅作品明确,文字排列不符合人们的阅读习惯,反而影响了作品的可读性。

图1

图2

图3

(二)合体字在春联中的应用

现今,我国春联都是采用机械化的形式进行生产的,春联上的文字内容大都千篇一律,人们往往只会在挑选春联和贴春联的过程中才会关注春联。在2015 年时,“好东西”品牌设计团队就基于春联“避灾纳福”的特点进行深入研究,借鉴了大量的民间合体字的特点及表现形式,将春联中的汉字重新组合成了新型的合体字,这个设计不仅成了春联的亮点,还获得了德国红点视觉传达奖项。细细品看这一品牌设计的春联,不仅运用了合体字,还运用了具有吉祥寓意的图案,在春联合体字的基础上,对春联的结构、字形及笔画进行了统一,促使合体字不仅具有较强的辨识度,还具有较强的设计感,符合现阶段人们的审美观念。

综上所述,民俗合体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能够更好地弘扬和保留中华传统文化内容,相关设计人员要针对民俗合体字的厚重历史文化进行深入探究,在传统文化中不断挖掘和提取出具有民族感的民俗合体字,并针对民俗合体字的形态及表现形式、语境进行深入研究,提炼总结出需要的内容,使民俗合体字文化内容能够在日新月异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展现传统文化的优势。因此,运用民俗文化做好合体字文化的传承,已成为当前新一代设计者需要肩负的使命和任务。

猜你喜欢

合体春联民俗
冬季民俗节
硬汉合体
你家春联贴对了吗?
民俗中的“牛”
为了定居火星,人类可与水熊虫“合体”?
新春联
民俗节
新春联
庆六一 同成长民俗欢乐行
“止”字变合体